蘇建薇 梁清梅 陽曉娟
經(jīng)導管射頻消融治療心房顫動的護理
蘇建薇 梁清梅 陽曉娟
目的:探討經(jīng)導管射頻消融治療心房顫動的圍術期護理干預效果。方法:選擇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15例心房顫動實施經(jīng)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總結手術前后的護理方法。結果:除2例患者發(fā)生無癥狀肺靜脈狹窄外,其余患者未出現(xiàn)明顯并發(fā)癥,均康復出院。結論:對于實施射頻消融術的心房顫動患者,做好圍手術期護理,正確辨別并發(fā)癥,可全面改善患者預后以及生活質量。
心房顫動;射頻消融術;圍手術期;護理
心房顫動為常見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xiàn)。我國已經(jīng)進入老齡化社會,心房顫動的發(fā)生率也呈現(xiàn)出了逐年上升的趨勢。最新流行病學調查證實,80歲以上者發(fā)生心房顫動的概率可達10%以上[1]。該疾病病死及病殘率高,給患者帶來沉重打擊的同時,也增加了患者家庭經(jīng)濟負擔。傳統(tǒng)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臨床研究顯示,經(jīng)導管射頻消融術在治療心房顫動疾病方面療效確切,目前臨床上已經(jīng)將其視為一種治療該疾病的首選方法。我院對心房顫動患者實施經(jīng)導管射頻消融治療后,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15例心房顫動者為研究對象。經(jīng)診斷患者符合“全國第五屆心血管疾病學術會議”中關于心房顫動臨床診斷標準[2]。患者均經(jīng)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自愿參加本調查,并同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颊咧嘘嚢l(fā)性心房顫動81例,持續(xù)性心房顫動34例。男69例,女46例。年齡為42~74歲,平均(56.31±18.25)歲。合并高血壓者58例,2型糖尿病者33例,冠心病者24例?;颊咂骄≡簳r間為(16.24±2.31)d。
1.2 方法
1.2.1 術前護理 (1)術前準備。詳細了解患者既往病史以及近期藥物使用情況,完善手術相關檢查。術前3 d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備皮,術前6 h禁食。使用靜脈留置針,術前排空大小便,導尿。護士詳細在了解手術過程,準備急救藥物。檢查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設備、心電監(jiān)護設備等儀器性能,準備好術中穿刺導管。(2)心理護理。本組患者為經(jīng)藥物治療后效果不佳者。此類患者心理不良情緒較多,擔心手術費用以及效果,對于麻醉安全提出疑問。護士要增加與患者交流次數(shù),鼓勵患者說出內心真實想法。結合患者文化水平,積極講解射頻治療術的目的以及基本治療原理,耐心闡述并發(fā)癥發(fā)生原因和防治方式,使用以上方法,緩解患者不良情緒。
1.2.2 術中護理 (1)疾病觀察。手術進行過程中,護士應全面觀察其面色、神志以及呼吸等生命體征情況。動態(tài)觀察其心電監(jiān)測結果,分析心電圖變化。如果懷疑患者發(fā)生心臟壓塞以及惡性心律失常等情況,應在第一時間通知醫(yī)師,并協(xié)助其完成相關處理工作。(2)疼痛護理。該類型患者因手術時間長,長時間處于平臥位,精神緊張以及肺靜脈電隔離過程中會產生疼痛現(xiàn)象。因此在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同時,還應當改變臥位,同時查看患者血壓以及呼吸情況,手術進行過程中結合其疼痛程度,決定是否增加芬太尼使用量。(3)抗凝護理。因該手術需要實施肺靜脈隔離于左心系統(tǒng)完成相關操作。在進行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引起腹壁血栓和消融過程中形成焦痂等不良因素。針對這種情況,在對患者進行手術過程中,待房間隔離穿刺成功之后,應當在第一時間使用劑量為100 U/kg的肝素,半小時后檢測患者ACT情況,結合具體值,決定是否增加肝素使用量。經(jīng)肝素抗凝治療后,應當保持灌注通路暢通,使用此方法可避免形成血栓。
1.2.3 術后護理 術后,及時對患者實施心電監(jiān)護。積極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情況。以便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3]。引導患者下肢制動8 h,以免造成穿刺部位出血。在此過程中觀察其足背動脈以及末梢血液循環(huán)情況。進一步做好藥物指導,患者術后依舊需要接受抗凝和抗心率失常治療,告訴患者所用藥物有關的知識和常見不良反應。強化健康宣教力度,指導患者定期到門診復查,同時戒除一切不良生活嗜好,積極治療原發(fā)性疾病。
1.2.4 并發(fā)癥護理 (1)肺靜脈狹窄。該癥狀為使用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疾病的特有癥狀,發(fā)生率在1%以下[5]。當發(fā)生肺靜脈狹窄時,通常無顯著癥狀,部分患者會表現(xiàn)為咳嗽、胸痛、咳血等癥狀。若治療中出現(xiàn)以上癥狀,可使用影像學檢查法了解是否存肺靜脈狹窄。(2)心律失常。部分患者術后一段時間內,會出現(xiàn)心房撲動、房性心動過速等新發(fā)型心律失?,F(xiàn)象,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和左心房內部消融線不完全,致房內折返存在相關性[5]。這種心率失常通常無法使用藥物控制,需再次實施消融術。(3)栓塞?;颊咝g后可能出現(xiàn)血栓栓塞情況。其發(fā)生和術前以及術中抗凝不完全,導管附壁血栓脫落,低溫鹽水灌注時排氣不足形成氣栓,術中焦痂以及肢體制動存在相關性[6]。為了防止出現(xiàn)栓塞,術后須做好抗凝治療,同時做好術后患者生命體征觀察。建議患者術后至少抗凝治療1.5個月。(4)心臟壓塞。 此為射頻消融術最嚴重并發(fā)癥類型。引起心臟壓塞的原因主要為高能消融,在進行射頻處理過程中,產生“氣壓傷”,各個靶點放電時間長[7]。一些醫(yī)師在進行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操作熟練程度差別,也會造成心肌穿孔以及心臟壓塞。針對這種情況,完成射頻消融術后護士要積極觀察患者心電圖和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倘若患者出現(xiàn)心臟壓塞情況,應當及時通知值班醫(yī)師,并幫助醫(yī)師完成有關操作,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本組患者115例中除2例患者發(fā)生無癥狀肺靜脈狹窄外,其余患者未出現(xiàn)顯著并發(fā)癥,均康復出院。
對于心房顫動患者,實施經(jīng)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可以取得相對滿意的臨床效果。當前臨床上已經(jīng)推廣此手術為治療心房顫動的有效方法。但值得說明的是,由于這種手術方法操作復雜,醫(yī)師存在熟練程度差異,術后極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治療結果判斷需要術后長期觀察,這一點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是一項挑戰(zhàn)。由此可見,做好實施經(jīng)導管射頻消融術的心房顫動者圍手術期護理,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護士對于此類手術應有全面的了解,積極掌握圍手術期的護理重點,做好準備工作。正確辨別并發(fā)癥,發(fā)現(xiàn)問題第一時間向醫(yī)師匯報。積極配合醫(yī)師完成搶救工作,保證患者生命安全,提升手術成功率。
總之,對于實施導管射頻消融術的心房顫動患者,做好圍手術期臨床護理,及時預防并發(fā)癥,可全面改善患者臨床預后以及生活質量,值得進一步推廣。
[1] 李慧敏, 董少紅, 羅林杰,等. 經(jīng)導管射頻消融治療心房顫動的圍術期護理要點及并發(fā)癥的處理[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5(13):113-115.
[2] 師 靜, 米惠茹, 張煒冉. 心房顫動患者經(jīng)導管射頻消融治療的圍術期護理[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37(6):731-733.
[3] 袁龍會. 醫(yī)生指導下護理干預對房顫射頻消融圍術期管理及隨訪的影響[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15,31(20):3152-3154.
[4] 吳雪燕. 經(jīng)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持續(xù)性心房顫動的術后并發(fā)癥及其護理[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4,5(9):1182-1184.
[5] 徐英杰.射頻消融治療心房顫動的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31(25):133,136.
[6] 謝鳳珠.床邊護理對高齡心房顫動致大面積腦梗死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3):28-29.
[7] 趙 妍,呂東陽,楊佳棠,等.冷凍球囊導管消融治療心房顫動的圍術期護理[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6,5(6):99,160.
(本文編輯 劉學英)
Nursing of treatment of auricular fibrillation by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SU Jian-wei,LIANG Qing-mei,YANG Xiao-juan
(Zhongshan People’s Hospital, Zhongshan 52840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effect of treatment of auricular fibrillation by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15 cases who
treatment of auricular fibrillation by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7 were treated with perioperative nursing. The nursing method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In addition to 2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pulmonary vein stenosis, the remaining patients did not show obvious complications. They recovered and wer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who underwent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the perioperative care and correct identification of complications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and quality of life.
Auricular fibrillation;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Perioperative period;Nursing
528400 中山市 廣東中山市人民醫(yī)院心胸外科
蘇建薇:女,本科,主管護師
,2017-04-13)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