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漢同濟醫(yī)院藥學部 陳婧
自泡藥酒能飲嗎
文/武漢同濟醫(yī)院藥學部 陳婧
藥酒,又稱酒劑,是指將中藥材放入酒內(nèi)浸提制成的制劑,屬于中成藥的傳統(tǒng)劑型之一。其具有易于吸收、奏效迅速、服用簡單、便于貯藏等特點,可用來防治疾病或強身壯體。我國傳統(tǒng)中藥中有許多補益藥物入酒,如人參、三七、枸杞、杜仲等,經(jīng)常適量飲服這些藥物制成的補益藥酒,有益于抗衰老而延年益壽。但藥酒也有對癥和安全性問題,不可盲目飲用。
我們通常所說的藥酒,包括藥準字號藥酒與營養(yǎng)類保健酒。確切地說,藥酒是藥而不是酒。無論是原料組成,還是飲用人群方面,藥酒與保健酒都有一定的區(qū)別。保健酒主要以傳統(tǒng)食物、食藥兩用的中藥材為原料,且中藥材及其飲片必須經(jīng)過食品加工,不可用功能強烈、有毒性的中藥材,適宜于健康人群和亞健康人群。藥酒則主要以安全、有效的中藥為原料,以滋補中藥為主,可根據(jù)疾病的需要適當配伍其他中藥,限于患病的人群,有明確的適應證、禁忌證、限量和限期,必須在醫(yī)生指導下飲用。中醫(yī)按照其功效,一般把藥酒分為四類:
滋補類藥酒:用于氣血虧虛、脾氣虛弱、肝腎陰虛或神經(jīng)衰弱者,主要由黃芪、人參、鹿茸、當歸、枸杞等制成,如人參酒、枸杞酒、五味子藥酒、八珍酒、十全大補酒籌。
抗風濕類藥酒:用于風濕病患者,多以防風、羌活、川牛膝、雷公藤、丁公藤等制成,如國公酒、史國公酒、關節(jié)炎酒、丁公藤酒等。
活血化瘀類藥酒:用于風寒、中風后遺癥、骨肌損傷或月經(jīng)病者,多以活血化瘀類中藥如丹參、紅花、三七等制成,如舒筋活絡酒、風濕跌打藥酒、國公酒、跌打損傷酒、調(diào)經(jīng)酒等。
壯陽類藥酒:用于腎陽虛、勃起功能障礙者,主要由枸杞、狗脊、三鞭等制成,如參茸酒、淫羊藿酒、多鞭壯陽酒、龜齡集酒、海狗腎酒等。
市售的藥酒都有其固定配方,符合中醫(yī)方藥理論。普通百姓往往不知道自己的體質(zhì)情況,經(jīng)常隨意調(diào)配中藥,浸泡藥灑飲用,不合理的配方會使藥酒失去原有的功效,輕者飲用無益,嚴重的還可能引起中毒。
中藥講究配伍,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說,以多味中藥材泡藥酒時,要注意中藥之間的配伍安全性。因此,建議在中醫(yī)師、中藥師的指導下合理調(diào)配中藥泡酒。
第一,泡藥酒所用藥材需處理。植物藥應盡可能除去藥材中的雜質(zhì)、污泥,且盡量干燥后再泡酒。動物藥應除去內(nèi)臟和污物,以清水洗凈,用烤箱烘烤除去水分和殺滅細菌,已腐敗變質(zhì)的動物藥不能用來泡酒。
第二,泡制用的酒有講究。配制藥酒一般選用釀制精良的白酒、黃酒或南方人喜愛的米酒做酒基,其中,又以高梁釀制的白酒和糯米釀制的黃酒為最佳。白酒的酒精含量以50%~60%為佳,這樣在浸泡的過程中能有效殺滅中藥材中的病菌以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蟲及蟲卵,使之飲用更安全。
第三,泡制方法有講究。藥酒的制作有冷浸、熱浸、滲漉和回流熱浸等方法。民間通常采用冷浸法,就是將中藥材與白酒或黃酒一并放在密閉的玻璃或陶瓷容器內(nèi),定期攪拌,于室溫下浸泡30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