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毅
人這一生大抵會經(jīng)歷一個階段,有書可讀的時候厭倦讀書,沒書可讀的時候又想讀書。正如我們上學(xué)的時候期盼放假,放假的時候又期盼上學(xué)一樣。
書于人而言,是一個十分矛盾的存在。一方面,讀書是一件很無趣的事情,因為每天坐對文字,就算這些文字會跳舞,看上千回百回也覺厭了;但另一方面,讀書又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簡單的文字經(jīng)過排列組合,竟能衍生出無窮意味,不能不讓人覺得神奇。
成書于漢代的《禮記》中就已有“秋學(xué)禮,冬讀書”的說法。古人即使歸隱林下,最大的樂趣也是“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梢赃@樣說,沒有書讀的人生是黯淡無光的。與古時候不同,如今,我們可讀的書太多了。所謂“數(shù)不盡的土粒,渡不盡的學(xué)?!薄o@然,窮盡我們一生,也讀不完所有的書,這就需要有選擇地閱讀。但凡適合自己的,可以增長自己的見聞的,彌補自身不足的,優(yōu)先讀;無關(guān)緊要的,可讀可不讀的,慢慢讀。
閱讀不只是一種消遣,還是一個照鏡子的過程,書中的知識可以清楚地照見我們的淺薄,讓我們能夠不斷完善自己。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讀了幾本書,常常會覺得全天下就自己知道得最多。當他經(jīng)歷了生活的磨煉,伴隨著愈漸豐富的閱歷,會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淺薄。此時,再讀書便十分有必要。不過現(xiàn)代人通常會瞻前顧后,老覺得自己現(xiàn)在年紀大了,精力不如以前,感慨著“要是能早幾年明白這個道理就好了,那樣的話可以多讀點書”。沉浸在這種自責、懊悔的情緒里不能自拔,最終將錯過當下這個讀書的季節(jié)。
其實,讀書沒有年齡的限制,誰也沒有規(guī)定應(yīng)該什么時候開始讀書,讀什么樣的書。讀書如行路,只要出發(fā)了,不管你從哪一個道口上的高速,都不影響你以后的進程,所以只管放開讀。別猶猶豫豫等到太陽落山了,才感到陽光的可貴。
“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zhàn)歸來再讀書?!边@副對聯(lián)是曾國藩送予其九弟曾國荃的。當時曾國荃仕途失意,曾國藩告誡他,不管在什么時候到何種境地都不要忘了保持一顆虔誠的好讀書的心。百余年前的話,放在今天也是一樣的適用。書到用時方恨少,莫到用時再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