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朝陽醫(yī)院 馬帥 郭樹彬
掏耳朵的四個誤區(qū)
文/北京朝陽醫(yī)院 馬帥 郭樹彬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掏耳朵是一件每個人都會做,并且讓人覺得“很爽”的事情。殊不知,錯誤的“享受”方式會招致惡果。一不小心,可能令中耳炎就找上門了。
誤區(qū)一:鼓膜破了,一定會耳聾
正解:掏傷鼓膜,聽力下降
人們對鼓膜的認識是,一旦鼓膜破裂了,聽力就沒有了。其實并非如此,鼓膜損傷是一件相當普遍的事情。很多人在掏耳朵時掏得太深,碰到耳膜很痛,這種情況很可能是掏耳工具在鼓膜上戳了個小孔。鼓膜的功能是擴發(fā)音量、增強聽力,破損甚至破裂只會影響聽力,不會完全導致失聰。如果掏耳朵時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個小洞,一般來說3個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復的。
誤區(qū)二: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
正解:沒有感染不要滴
就像眼睛干澀就滴眼藥水一樣,很多人耳朵一有問題就滴消炎水。殊不知,亂滴藥水也可能帶來炎癥。如果掏耳朵時,耳朵痛了、受傷了,這種情況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藥水。
當耳朵出現(xiàn)感染、流膿時,最好在醫(yī)生的建議下滴消炎藥水。這種情況下洗澡時,最好別弄濕耳朵,可以用棉花團塞住耳朵再洗澡,棉花團濕了再換。
誤區(qū)三:耳朵覺得癢就掏
正解:可能是真菌感染
很多人都有定時清潔耳朵的習慣,特別是油耳的人。不過,正常人的耳屎會自動脫落,一般情況下不會堵塞。無論是油耳還是干耳,清潔耳屎的頻率大約一個月一次就夠了。在清潔時,最好使用松軟、干凈的棉簽,硬的掏耳工具,如挖耳勺,其實并不好。
很多耳朵癢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經(jīng)常用不干凈的手掏耳朵、患有腳氣病的人,都是耳朵感染真菌的主要人群。一旦感染,最好及時到醫(yī)院做檢查。
誤區(qū)四:耳朵痛自己會恢復
正解:長期受傷可致腦膜炎
耳朵發(fā)炎的問題并不大,因此很多人會忽略了正確治療。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耳朵受傷發(fā)炎而不治療,很可能出現(xiàn)反復感染而造成慢性化膿性炎癥。不僅會導致聽力下降,還會導致肉芽、膽脂瘤、破壞聽骨等。聽骨被損壞到一定程度了,無法自愈,只能通過手術(shù)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