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敏
利用假期,我又到鄉(xiāng)下看望媽媽、二姨、三姨、老舅。媽媽姐弟四人,在這里抱團養(yǎng)老,他們一直是我的牽掛。
剛走進大院,就聽到老人們的笑聲。推開門,只見四位銀發(fā)老人圍坐在一起包粽子。他們手里忙著活,嘴里嘮著嗑。
媽媽這姐弟四人,均已進入耄耋之年,媽媽最大,已經(jīng)91歲高齡。他們的13個兒女,均已人到中年。像我有自己的事業(yè),不能天天守在老媽身邊一樣,我姨、我舅的孩子們,也都遠走高飛,無暇照顧老人。因此,老姐弟四個都是“空巢老人”。
有一天,媽媽鄭重其事地要和我商量一件大事。她說:“平日里,只有電視與我相伴。雖然衣食無憂,但是,精神十分空虛。想念我的弟弟妹妹們時,我就給他們打電話。電話撥通了,一嘮,誰都停不下來。盡管電話打了一通又一通,但畢竟看不見人,心里還是空蕩蕩的。后來,我們姐弟幾個商量,與其這樣互相掛念,不如想個法子,天天相見。我們幾個老人想與子女溝通,大家聚合在我這個大姐這里,共同養(yǎng)老?!?/p>
我們這些做小輩的,當然支持老人的選擇。
很快,85歲的二姨風塵仆仆從北京趕來;81歲的三姨聽到姐弟們要在一起養(yǎng)老,樂不可支,迅速趕來;78歲的老舅賣掉郊區(qū)的房子,也奔三個姐姐而來。
一時間“空巢”變“合巢”,大家同吃、同住、同生活,建起一個家族養(yǎng)老大家庭。
我們商量選出兩個退休在家、身體健康、能操持家務(wù)的子女,專門照料老人的日常飲食起居。其他子女雖然還在上班,但節(jié)假日或者休息時間都會輪流來看望老人,陪老人嘮嗑,逗老人開心。
平時他們姐弟四人除了打打牌、做做游戲,還上網(wǎng)瀏覽新聞,由老舅讀給姐姐們聽,讓大家了解社會上發(fā)生的新鮮事。
他們生活很有規(guī)律,定時吃飯、睡覺,適當鍛煉,憶當年,聊家常,生活歡樂愜意。
我們13個小輩,看見老姐弟個個精神狀態(tài)很好,都打心眼里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