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綏德縣農業(yè)機械化管理推廣站 曹巧玲 汪娜娜
黃土丘陵溝壑區(qū)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可行性及推廣應用
陜西省綏德縣農業(yè)機械化管理推廣站 曹巧玲 汪娜娜
綏德縣是典型的黃土丘陵溝壑區(qū),在農業(yè)發(fā)展中一直以傳統(tǒng)的耕作方式作為主要農作手段,這種農耕方式對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會產生一定的損害。為此本縣在多個試點中開始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其改變了原有的耕作模式,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支出,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黃土丘陵溝壑區(qū);保護性耕作;推廣應用
1.1 保護性耕作項目狀況
保護性耕作是滿足現代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改革耕作方式的重要手段。本縣作為典型的黃土丘陵溝壑區(qū)被列為重點發(fā)展保護性耕作區(qū)縣,依據《陜西省保護性耕作技術規(guī)范》等相關文件的指示,在多方配合下本縣的多個鎮(zhèn)區(qū)已經開始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示范農田面積在保護性耕作項目的推廣下不斷增加。雖然此項目的發(fā)展形勢良好,但其推廣范圍仍然有限,為此需要多方共同協(xié)作,加大保護性耕作技術實行的范圍。
1.2 推廣應用的可行性
綏德縣位于陜西省北部,榆林市南部,210國道,307國道十字交叉處,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無定河由北向南流經通過,是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工程、農業(yè)綜合開發(fā)重點項目示范區(qū),總土地面積1853平方千米,耕地面積618051畝,屬于典型的黃土丘陵溝壑區(qū),地形復雜且耕地形式多樣。受地理位置影響,本縣年平均降水量較少且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8、9月份,造成農作物年產量較低,嚴重影響了本縣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而保護性耕作技術的保土利墑、防風固土、避免侵蝕等優(yōu)點可以滿足黃土丘陵溝壑區(qū)耕地的種植要求,在應用中可以降低原有的翻耕種植形式對農田帶來的損害,并且在實用中機械化的種植模式可以減少成本,使耕種更加標準化,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具有極高的推廣價值。
2.1 保護性耕作項目實施主要措施
由縣政府召開項目動員會,制定實施方案;搞好檔案管理,做到全程記錄;對于專用機具的歸屬問題,按照《陜西省保護性耕作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暫行辦法》規(guī)定執(zhí)行;加強農機與農藝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廣重點作物關鍵環(huán)節(jié)農機化技術。
2.2 保護性耕作技術流程
玉米(高梁)保護性耕作技術路線為:玉米(高梁)收獲留根茬(30cm)覆蓋冬閑——表土處理(播前施農家肥選擇性淺旋10cm以下)——免耕播種——病蟲害雜草控制——田間管理——收獲。
小雜糧保護性耕作技術路線:谷子、豆類收獲、留根茬冬閑——表土處理(播前施農家肥選擇性淺旋10cm以下)——免耕播種——病蟲害雜草控制——田間管理——收獲。
關鍵技術為留根茬冬閑覆蓋技術,旋耕滅茬整地施肥技術,雜草及病蟲害控制技術以及間隔深松技術。
3.1 基本口糧田原則
由于退耕還林還草政策的出臺,全縣25%以上的坡地、部分梯田地退耕還林還草,全縣退耕還林還草0.8萬平方米,退耕后基本農田主要是寬幅梯田、溝壑川臺地、於地壩等,這些耕地質量是比較高的,農民對基本農田增產的期望值在提高。
3.2 種草養(yǎng)畜附產品農家肥原則
本縣多處鄉(xiāng)鎮(zhèn)農戶中受退耕還林的影響會選擇畜牧養(yǎng)殖作為新的經濟來源,草料經動物的消化可以生成有機肥。普通的化肥過多使用會增加土壤負擔,其含有的化學物質會破壞土壤結構,不同于普通化肥的應用,在耕作中應用動物糞便制成的農家肥可以增強土壤的肥力,其中所含的有機質可以改善土壤養(yǎng)分流失的情況,并且農家肥的應用可以減少采購化肥的成本支出,提高農業(yè)的經濟效益。
3.3 旱作農業(yè)技術應用原則
本縣氣候環(huán)境為溫帶大陸性干旱半干旱氣候,年降水分布不均,在開展保護性耕作時需要考慮如何在其中提高旱作農業(yè)技術增加農田的產量,并且在選擇技術時需要考慮是否適用于本縣農作物種植,通過旱作農業(yè)技術與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結合,提高農作物種植的技術性及先進性。
4.1 加強對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的宣傳培訓和技術服務
首先,各個部門需要對保護性耕作的優(yōu)點進行大力宣傳,并對其所產生的長遠影響通過各類媒體進行宣傳,使農戶可以了解到保護性耕作的作用;其次,加強對示范田的宣傳,對已經應用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示范農田所取得的成效進行推廣,并組織農戶對示范田進行參觀,為之后開展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打下基礎;最后,加強技術培訓及服務,在宣傳推廣起到作用后及時開展技術講座,并定期對農民進行培訓,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及服務,從而提高保護性耕作的影響力。
4.2 切實抓好農業(yè)機械化的選配和技術應用
首先要全面提高本縣的農業(yè)機械化水平,在大型農機的使用上可以通過租賃或是農戶合購的形式選用適當的機械進行耕地播種;其次是對農機使用技術進行推廣及培訓,為農民提供專業(yè)的技術指導,使其可以掌握正確的技術知識進行機械化作業(yè)。
4.3 擴大財政支持,抓好項目的激勵措施
首先,實現全面的保護性耕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必須有充足的資金才能滿足其長期發(fā)展的要求,因此需要增加財政劃撥,為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及使用提供基礎條件;其次,擴大融資渠道,目前保護性耕作資金來源主要為國家政府支持,因此可以通過與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yè)的合作吸收社會資金,并加緊宣傳工作獲得農民籌資;最后,制定獎勵機制,對于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的農戶進行財政補貼,從而激勵農民自愿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促使更多的農戶參與其中。
[1]王立.黃土丘陵溝壑區(qū)保護性耕作條件下土壤物理性質及水土流失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2.
曹巧玲,女,1980年出生,陜西綏德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業(yè)機械性能設計與測試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