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群澤,鄭奇斌,彭曉瓊,汪 亮,徐 翔,周 琴
(咸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湖北 咸寧 437000)
?
以心臟損害為表現(xiàn)的皮肌炎1例
廖群澤,鄭奇斌,彭曉瓊,汪 亮,徐 翔,周 琴
(咸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湖北 咸寧 437000)
心肌酶譜;皮肌炎
1.1 一般情況 患者,女,69歲,于2016年2月18日因“胸悶、氣促、雙下肢水腫伴咳嗽、咳痰半月”在咸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入院?;颊甙朐虑笆軟龊蟪霈F(xiàn)悶、氣促伴雙下肢水腫、乏力以爬樓及快步行走時明顯、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伴咳嗽、咳痰。痰液為少許白色粘液痰,不易咳出,并在當?shù)蒯t(yī)院給予抗感染(具體藥物不詳),患者感咳嗽、咳痰癥狀好轉(zhuǎn),但仍胸悶、氣促、雙下肢水腫、乏力。既往史:有“高血壓病”史,最高收縮壓達180mmHg,口服藥物治療(硝苯地平緩釋10mg,qd);有“慢性胃炎”病史,有“慢性支氣管炎”病史且患者自訴有“塵肺”病史,無“冠心病、糖尿病、腦卒中”及藥物過敏史,無吸煙及飲酒及無口服相關(guān)藥物藥物食物等病史,無吸毒等不良嗜好。
1.2 入院查體 T36.5℃,P84次/分,R22次/分,BP120/80mmHg;神清,頸靜脈怒張,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少許干濕性啰音,HR84次/分,律齊,心臟擴大。腹平軟,劍突下無壓痛,無反跳痛,雙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腫,雙下肢巴氏征(--),四肢肌力4-級,肌張力正常。
1.3 輔助檢查 胸部CT示:①雙肺感染性病變;②雙側(cè)胸膜局部增厚。心電圖示:竇性心律;正常范圍心電圖(多次非同日復查)。腹部+心臟超聲+雙下肢動靜脈超聲示:①左心室舒張功能減低;②雙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雙下肢深靜脈多發(fā)性粥樣斑塊形成。血常規(guī):WBC正常,HGB 90g/L,PLT正常,N% 85.30%,腎功能正常,電解質(zhì)正常,血糖正常,血脂全套:TG正常,TC 3.36mmol/L,LDH 1.72mmol/L,HDH 0.82mmol/L,血淀粉酶正常,肝功能:ALTL88U/L,AST 138U/L,TP 45.60g/L,ALB 23.60g/L,尿常規(guī):尿蛋白(+),大便常規(guī)+OB:黃色,OB(+-),甲狀腺功能正常,BNP 436.544pg/mL,心肌酶譜(2016年2月18日10時10分第一次):肌酸激酶1563U/L(參考范圍:0~24),肌紅蛋白553ng/mL(參考范圍:0~70),肌酸酶同工酶 32U/L(參考范圍:0~145),肌鈣蛋白:4.44ng/mL(參考范圍:0~1.68),心肌酶譜(2016年2月18日18時05分第二次):肌酸激酶1602U/L,肌紅蛋白505ng/mL,肌酸酶同工酶 34U/L,肌鈣蛋白 5.13ng/mL,心肌酶譜(2016年2月19日9時9分第三次):肌酸激酶1100U/L,肌紅蛋白512ng/mL,肌酸酶同工酶 28U/L,肌鈣蛋白 1.45ng/mL。
1.4 診斷 入院后考慮診斷為①心肌炎?②肝功能異常;③慢性支氣管炎并肺部感染;④高血壓病3級,高危組;⑤其他。給予抗感染、改善心功能等治療后患者感咳嗽、咳痰好轉(zhuǎn),胸悶、氣促、全乏力無明顯改善及CK,CK-MB無明顯下降,再請相關(guān)科室會診后發(fā)現(xiàn)患者眼瞼為中心的眶周水腫型紫紅色斑,髖周及大腿無力,難以蹲下或蹲下后無法自行站立,初步考慮皮肌炎。
1.5 行進一步檢查 風濕免疫全套ENA譜:抗JO-1抗體(+),抗R052抗體(+),余正常。自身免疫性肝炎抗體結(jié)果回報(-),甲肝、乙肝、丙肝、戊肝、丁肝抗體均(-)。腫瘤全套:CA153 350.8IU/mL,余正常。肌電圖示:肌源性損害,表現(xiàn)為低波幅。
1.6 治療 考慮皮肌炎后給予激素治療后患者癥狀逐步好轉(zhuǎn)。出院前復查心肌酶譜(2016年2月24日08時45分第四次):肌酸激酶573U/L,肌紅蛋白433ng/mL,肌酸酶同工酶 29U/L,肌鈣蛋白 1.10ng/mL,出院20天后患者來院復查(2016年3月16日09時45分第五次):肌酸激酶628U/L,肌紅蛋白446ng/mL,肌酸酶同工酶 27U/L,肌鈣蛋白 1.36ng/mL,患者感胸悶、氣促、全身乏力好轉(zhuǎn),四肢肌力4+級,肌張力正常,心電圖正常,出院2個月后電話隨訪患者訴胸悶、氣促、乏力消失,下肢肌力大致正常。
特發(fā)性炎性肌病是一組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為突出表現(xiàn)的異質(zhì)性疾病,其中以多發(fā)性肌炎和皮肌炎最常見。國外報道多發(fā)性肌炎的發(fā)病率為0.6/萬~1.0/萬,我國的發(fā)病率尚不清楚[1]。皮肌炎可以引起心臟損害,本例患者的心肌酶明顯升高,心臟損害明確,在心內(nèi)科治療效果不佳,經(jīng)多科室會診后確診為皮肌炎,大劑量激素等治療后病情好轉(zhuǎn)。張詩吟等[2]報道多發(fā)性肌炎心肌受累患者,心肌酶明顯升高且發(fā)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考慮病毒性心肌炎,但治療后效果不佳,最終確診為多發(fā)性心肌炎,大劑量激素治療后患者好轉(zhuǎn)出院。
對于多發(fā)性心肌炎或皮肌炎的診斷,目前臨床上大多數(shù)醫(yī)生仍然采用1975年Bohan等[3]的診斷標準:①對稱性四肢近端肌力減弱;②肌酶譜升高;③肌電圖示肌源性改變;④肌活檢異常;⑤皮膚特征性表現(xiàn)。確診多發(fā)性肌炎應(yīng)符合1~4項中的任何3項標準;可疑多發(fā)性肌炎應(yīng)符合1~4項中的任何2項標準;確診為皮肌炎應(yīng)符合第5項及1~4項中的任何3項;擬診皮肌炎應(yīng)符合第5項及1~4項中的任何2項;可疑皮肌炎應(yīng)符合第5項及1~4項中的任何1項標準。
本病例不容易確診的原因包括:入院時肌力減弱不明顯;相關(guān)科室會診后才考慮皮肌炎,才建議肌電圖檢查及相關(guān)檢查;同時皮疹無瘙癢及疼痛,不容易被察覺,風濕免疫科醫(yī)生仔細查體后才發(fā)現(xiàn)眶周紅斑;皮肌炎缺乏特異性和敏感性均高的實驗室指標,其中抗Jo-1抗體特異性較高,但是敏感性很低。
總之,對于心肌酶持續(xù)升高的患者,除考慮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等常見疾病外,當心內(nèi)科治療效果不佳時,需考慮皮肌炎的可能性,應(yīng)盡快完善肌電圖、肌肉活檢及風濕免疫學相關(guān)檢查,通過綜合治療改善患者的預后。
[1]中華醫(y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多發(fā)性肌炎和皮肌炎診斷及治療指南[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0,14(12):828
[2]張詩吟,羅玉寅,孫啟銀.多發(fā)性肌炎心肌受累一例[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8):701
[3]BOHAN A,PETER J B.Polymyositis and dermatomyositis(first of two parts)[J].N Engl J Med,1975,292(7):344
R593.26
C
2095-4646(2017)02-0181-02
10.16751/j.cnki.2095-4646.2017.02.0181
201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