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濤 王明意 趙勛
(浙江瑞美生態(tài)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湖州市 313000)
園林綠化植物配置研究
徐濤 王明意 趙勛
(浙江瑞美生態(tài)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湖州市 313000)
植物配置對于園林綠化非常重要,它既可美化環(huán)境,供人們觀賞所需,又能產生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國園林綠化中植物配置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并對園林綠化中植物配置提出了合理性的原則。
園林綠化;植物配置;原則
城市化進程在不斷推進,園林綠化作為城市化建設的一部分顯得尤為重要。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使人們對綠色植物的渴望更加強烈,這就要求在城市建設中,園林的綠化就要讓人們在視覺上感到自然舒適,這就需要植物的配置要科學合理,而目前的園林綠化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植物配置中種類單一、色彩單一、空間利用不足、缺乏合理搭配等,因此需要更新植物配置的藝術手法,使園林更具欣賞性和藝術價值。
1.1 草多樹少,空間利用不足
人們所生活的空間,是一個立體,而并非平面,因此園林綠化在植物配置上也要具有多層次的立體感。但目前城市中的園林綠化,只增加了草坪的面積,有了“綠”色,街道兩旁的綠化帶,樹木品種單一,空間利用不足,并沒有將草、喬木、灌木、藤本植物、地被植物等進行綜合利用,很明顯地缺少生態(tài)效益[1]。
1.2 缺少特色,千篇一律
國際化浪潮的影響,使園林在設計上缺少特色,出現(xiàn)了千篇一律的現(xiàn)象。一旦某個園林設計比較成功,各個城市就將其作為模板競相效仿,這就致使不同城市或地區(qū)中的園林綠化在設計模式上基本類似,比如近年來比較流行的模式,在大面積的草坪背景上,點綴著雕塑或花壇,這種模式在許多城市的園林中便成為常見的景色,園林綠化變得千城一面,失去地方特色[2]。
1.3 缺少彩葉植物,色彩單一
植物的色彩給以視覺上的沖擊,令人心情愉悅,對于整個園林的欣賞性很重要。有些城市的園林綠化在這一點上做得就比較好,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園林中的植物葉子顏色也隨之改變,加之植物的搭配合理,使整個園林變得絢麗多彩,令人流連忘返。但有些城市的園林中植物單一,色彩也單一,幾乎整個園林都是綠色,在視覺上缺乏沖擊性,讓人失去游覽的興趣。
1.4 缺少植物種類,功能單一
園林綠化中,植物的功能性也很重要,在一個園林內,要具有不同功能的植物,比如觀賞性、遮陽性、防塵性、隔音性、有凈化空氣的,有保持水土性質的等。但目前的園林綠化,大多只注重觀賞功能,很少考慮其他功能。
1.5 缺少層次感,雜亂無序
目前的園林綠化在設計上,有些將植物間的距離規(guī)劃得有些過密,開始種植的植物比較好看,但隨著植物的不斷生長,數(shù)年或數(shù)十年后,植物之間就會出現(xiàn)相互擁擠、雜亂無序的現(xiàn)象,這樣不但浪費了植物資源,還破壞了園林的整體景觀效果。
1.6 缺乏樹種搭配,生態(tài)效益不高
在園林綠化中,往往為了達到整齊劃一的效果,使園林綠化獲得人工上的美觀,在種植植物時,為了方便人工修剪維護,經常把草本、灌木、喬木單獨種植,卻忽略了將三者進行綜合利用、搭配種植以加強穩(wěn)定生態(tài)環(huán)境這一重要問題。
園林綠化中,所營造的環(huán)境如要達到人們的滿意,在植物配置上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合理搭配植物,并按照一定的方法程序運用藝術手法進行植物配置,這樣才能凸顯各種建筑小品景觀,體現(xiàn)園林設計的觀賞性和藝術性。
2.1 植物配置的原則
(1)主題原則。植物配置需要一個綱要,從而確定園林景觀的主題。主題需要突出一種植物或幾種植物搭配形成獨特的風格,比如喬木、灌木、花卉相互搭配,將內涵延伸并擴大,最終體現(xiàn)出一種精神文化。比如香山紅葉、紫竹院等,經過多年的精心選種與養(yǎng)護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氛圍,主題植物公園是以某種植物為主題,作為整個公園的支撐[3]。
(2)整體優(yōu)先原則。在進行園林建設時,要利用本地的地形地貌和環(huán)境特征,保護歷史文化景觀,根據物種的多樣性進行科學改建,以使園林綠化與自然達到統(tǒng)一和諧,在園林景觀中可以回味歷史,使歷史文化得以傳承。
(3)適宜原則。此原則有兩層含義:①與周圍環(huán)境相適宜,達到相互協(xié)調;②園林綠化時,要了解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選擇與該地氣候、土壤、地理位置等條件相適宜的樹種,使樹種健康生長,增加成活率。
(4)經濟原則。如果在園林中引入果樹,使綠化與果品相結合,形成經濟效益,這種做法對于公共園林實際實施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綠地的管理水平較高,還是有一定可行性的。另一方面園林的經濟化,即節(jié)約用水園林,比如在植物配置上,要選耐旱節(jié)水的草種,采用冷暖季混合法種植草坪,如地被植物扶芳藤、沙地柏等都比較耐干旱,國槐、臭椿、銀杏等這些植物抗干旱性較強,能創(chuàng)造出節(jié)水型園林。
(5)生態(tài)原則。沒有一種植物能夠脫離環(huán)境而獨立存在,園林綠化中的植物,其生長發(fā)育存活與環(huán)境有直接的關系,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在選擇植物上,要考慮到地理、地形、地貌、環(huán)境條件等多方面因素,使選擇的草種、樹種與當?shù)氐沫h(huán)境相適應。引進的樹種、花木要進行試驗、馴化,使其與當?shù)赝寥篮蜌夂蛳噙m應。研究證明,植物的混合搭配種植更有利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如喬木、灌木或耐陰植物、草花、草坪這樣的混合種植模式比單獨一種花草、樹木的種植要更能穩(wěn)定植物群落,而且園林景觀更有層次感,季節(jié)性更強,景色更豐富多彩,更具觀賞性,且綠化面積更大。
2.2 植物配置的藝術手法
在整座園林中,不管主景是植物,還是植物與園林中其他景觀一起構成園林的主景,當選擇植物的種類、確定其數(shù)量、安排其位置時,最先考慮的便是主體,然后主次分明地進行園林的整體設計,從而使該園林的景觀特色與風格得以體現(xiàn)。
(1)對比和襯托。不同的植物,其形態(tài)、姿勢、高矮、葉色、葉形、花色、花形各不相同,在園林配置中,運用其特點形成對比,使之相互襯托,體現(xiàn)植物景觀的美感和藝術構思。要把形態(tài)、顏色等相類似的樹草組合在一起,相互協(xié)調,相互映襯,運用體形大小、水平和垂直對比法,使結構錯落有序,層次分明,運用色彩、明暗對比法,形成顏色各異的獨特景觀[1]。
(2)動態(tài)和均衡。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姿態(tài),杜英比較規(guī)整,松樹就具有動態(tài)感。配置時,要考慮到植物間是否協(xié)調,植物與環(huán)境條件是否和諧,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會受到季節(jié)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是否與季節(jié)相適應,只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才能達到園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平衡。
(3)起伏和韻律。能夠明顯體現(xiàn)出韻律感的植物配置是路兩旁與狹長地帶,在園林設計中要注意兩點:①縱向的立體輪廓線;②空間的變換。在植物配置中,為了達到起伏有序,產生韻律,要高矮搭配,這樣就會在空間上形成層次感,在高低變換中體現(xiàn)出靈動的韻律。
(4)層次和背景。在配置時,要將多種植物混合種植,如花卉、喬木、灌木、地被植物。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穿插種植,使園林植物豐富多彩。背景樹要比前景樹高,密度要大些,使其形成顏色較深的屏障,與前景在顏色上形成鮮明對比,增強園林植物的層次感。
總之,園林的植物配置不單是綠色植物進行堆積,而是要在遵循自然生態(tài)規(guī)律的基礎上,運用藝術手法使其具有審美感。園林綠化中的植物配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xiàn)一座城市的形象,象征一種文化,是城市文明的符號。因此要科學合理地進行園林的植物配置,滿足人們觀賞需求的同時,促進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與和諧。
[1]毛美余,蔡魯祥.園林綠化植物配置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70:5411~5419.
[2]黃 敏.園林綠化植物配置研究探討[J].城市建筑,2013,20:179~180.
[3]蘇 浩,于 娜.園林綠化植物配置研究[J].農業(yè)與技術,2013,10:156.
[4]鄧曉梅,李志全.園林綠化植物配置研究[J].北京農業(yè),2014,21:72~73.
TU986
A
1005-7897(2017)06-0057-02
201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