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人們對手機的使用越來越頻繁,甚至有人晚上躺床上,還習慣性地玩手機玩到睡著。于是,很多人都會產生疑問:難道睡前玩手機真能催眠?答案是否定的。
人們睡前玩手機之所以能睡著,是因為玩的過程中太投入,錯過平時的睡眠時間,過了生物鐘自然會越玩越困。那么,睡前玩手機到底好不好呢?
藍光影響危害多
國外有研究指出,3C產品(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類電子產品三者合稱)充電、使用時會發(fā)出微弱的藍光。藍光是可見光中波長最短、能量最強的部分,廣泛分布于陽光之中,而在當代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電腦、手機、電視等產品屏幕中,也有很多藍光。
光源中所含有的藍光成分越多,顯示出的色溫也就越高。有研究指出,在夜晚使用色溫越高的光源會影響人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可能會擾亂身體代謝機制在夜晚的正常作用,讓人睡不好覺。褪黑激素是由大腦內分泌的一種荷爾蒙,它的分泌受到光線與黑暗的調節(jié),在夜晚時分泌,而白天接受到光線即停止,是控制人體清醒與睡眠周期的一大要素。
褪黑激素的分泌十分敏感,若不是在全黑的環(huán)境中,就算只是一點微光,其分泌都會受到影響。雖然3C產品的微光不像日光那樣強,但是一樣會擾亂身體對環(huán)境中光線訊號的解讀,影響人體清醒與睡眠的生物鐘,讓褪黑激素無法正常在睡覺時分泌,導致夜間新陳代謝不完全,甚至肥胖找上身。
另外,藍光對眼睛的危害不容小視,特別是對黃斑部的傷害。黃斑部是正對著瞳孔的視網(wǎng)膜構造,直接接受射入瞳孔的光線。接收的藍光越多,黃斑部線粒體受損就越嚴重。
此外,藍光對黃斑部的影響是累積性的慢性損害,一般而言,老年人黃斑部病變的概率相對較高。同樣地,高能藍光對皮膚的細胞組織也會造成慢性損害,若皮膚經常暴露在藍光下,容易老化,嚴重者還可能增加皮膚癌的發(fā)生率。
護眼有妙招
針對藍光對人體的傷害,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可以利用工具減少手機藍光對人體的危害。現(xiàn)在已有佩戴濾藍光鏡片,或是使用濾藍光屏幕保護貼,以保護眼睛、降低屏幕藍光的傷害。其次,黃昏后改用無藍光的超低色溫照明,如燭光。最后,可以調暗手機的亮度,現(xiàn)有許多型號的手機已經有夜間模式,許多手機軟件也有夜間閱覽的功能。其實,如果可以的話,入夜后應盡量少用手機。
另外,我們平時也可以通過一些措施減少從其他途徑接受的藍光,比如照明。照明最好改為燭光,燭光除了發(fā)出橙紅色光線營造出浪漫氛圍之外,燭光所放射出的藍光是目前所知最少的,在夜間使用最不易傷害人眼及對褪黑素的分泌影響最小。簡單地說,在現(xiàn)有光源當中,燭光是對人體最為友善的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