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統(tǒng)稿 陳喆
家有“熊孩子”,請注意
策劃、統(tǒng)稿 陳喆
家長正在緊張地工作著,突然接到老師的電話,說“熊孩子”又在學校惹禍了;家長去學校接孩子,看到孩子掛彩,顯然是被班上的“熊孩子”欺負了;家長下班回到家,看到早上才收拾好的屋子被“熊孩子”搞得一片狼藉……相信當家長一次次面對這些場景,心里肯定會很郁悶:面對“熊孩子”,到底該怎么辦?到底該怎么管?
其實,孩子的“熊”是一種天性的自然流露,也是孩子童真的體現,作為家長,不應該一味糾正和抵制,而是要理性看待,應該允許孩子有“熊”的行為,但又不能沒有限度。因為孩子在“熊”的同時,也在注意觀察著大人的心理承受底線,如果家長一味溺愛放縱,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養(yǎng)成不良習慣。
“熊孩子”初長成之際,家長就應該暗自多留心“熊孩子”的心理和行為,一旦發(fā)現孩子有好的行為習慣,應該及時給予表揚;當孩子有模仿大人的行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小大人”行為時,家長不要大驚小怪或者急于去制止,而是應該把孩子當成家中最親切的成人去看待、去評價,這樣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長;而對于一部分比較早熟的“熊孩子”,家長與其溝通時更要表現出足夠的耐心和包容,千萬不要有“他(她)只不過是個小屁孩兒”這樣的想法,對這部分孩子,在交談時一定要生活化,家長平時跟身邊的人如何交談,就可以用什么樣的語氣去跟孩子交談。這樣孩子才能感覺到家長的尊重,才會促使孩子形成自覺和自主的個性。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身上很多的優(yōu)缺點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家長平時要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用實際行動去鼓勵孩子勇敢、獨立、自主地面對這個世界,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家長的缺點對孩子的影響。孩子在家長的帶動下變得有責任感、有擔當,未來孩子的人生才會充滿陽光和成功。
其實換個角度看,“熊孩子”也并非一無是處、不可理喻,只要仔細發(fā)現和挖掘,“熊孩子”身上也有很多閃光點,很多讓人煩惱的“熊孩子”都具有膽大、勇敢、創(chuàng)造力強等優(yōu)勢。因此,只要家長、學校和老師給予“熊孩子”多一點關心、多一點認可,對“熊孩子”進行更多正面、積極的教育,“熊孩子”將來很可能會成為優(yōu)秀和成功的人,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