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qū)第一中學
劉 蛟
?
試談變教師舉例為學生舉例在高中哲學教學中的應用
●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qū)第一中學
劉 蛟
高中政治《生活與哲學》的許多內容較為抽象、枯燥,學生往往不愛學。如何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地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呢?案例教學是一種有益的嘗試。但在教學實踐中往往以教師舉例為主。為更好地讓學生在列舉事例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形成素養(yǎng),需變教師舉例為學生舉例。
1.實現由“師本”向“生本”的轉變。
“師本”是以教師為中心,“生本”是以學生為中心。而變教師舉例為學生舉例則能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激發(fā)其積極性、主動性從而發(fā)揮其學習的潛能,實現由“師本”向“生本”的轉變。
2.實現由預設的課堂向生成的課堂的轉變。
變教師舉例為學生舉例是變預設為生成:學生的舉例是生成,學生的分析是生成,學生的質疑是生成,教師的總結和糾錯是生成,學生再次分析也是生成。生成的課堂是靈動的課堂,是充滿智慧的課堂,是充滿生機的課堂,是充分交流展示的課堂。變教師舉例為學生舉例有助于實現知識、能力、素養(yǎng)、價值觀和成績的同步提升。
(1)解決學生知識上的易錯點、易混點,掌握必備知識。
學生舉例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不恰當、不合適的地方,而恰恰是這些不恰當的地方暴露出學生在知識上的易錯點、易混點,教師可以就勢幫助學生弄清易混點、克服易錯點。
(2)培養(yǎng)關鍵能力。
學生舉出事例需獨立思考;學生對事例的分析就是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對事例進行討論就是在培養(yǎng)交流與合作能力。變教師舉例為學生舉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等關鍵能力。
(3)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學生要舉出恰當而又新鮮的事例,就必須廣泛深入了解生活,要對事例進行正確的分析必須運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提升政治認同、理性思維、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政治學科素養(yǎng),進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4)提高成績。
學生通過舉例掌握必備知識,提高關鍵能力,培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形成核心價值,必然帶來成績的提升。
3.使課堂由枯燥變得有趣。
學生為了能舉出一個恰如其分的例子需要提前預習教材、查閱資料,這樣就自然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舉出的事例往往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既有生活的體驗又有興趣,這就使課堂由枯燥變得有趣。
4.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和創(chuàng)新精神。
相對于老師的舉例而言,對于學生的舉例其他同學可能更有信心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變教師舉例為學生舉例有利于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立地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質疑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
1.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和素養(yǎng)。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由教師舉例到學生舉例需要教師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學生觀、課堂觀:學生不僅是教授知識的對象同時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課堂不僅是老師的舞臺更是學生的舞臺;一堂好課不一定是完美的課,但一定是真實的課,是學生有收獲的課,是學生素養(yǎng)有提升的課。
變老師舉例為學生舉例對教師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和素養(yǎng),以更好地駕馭課堂。
2.教師要在課前做好指導,課上做好引導,課后做好輔導。
學生的舉例不一定恰當、不一定形象,也不一定能解釋相關哲理,所以教師要在課前做好指導,課上做好引導,課后做好輔導。
課前要明確舉例的任務:哪些需要舉例、哪些不需要舉例;明確所舉事例是否真實、恰當、典型、生活化、有趣等;課上要引導學生正確地分析事例,哪些分析到位、哪些分析不到位、如何進一步分析等;課后要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輔導,不恰當的事例進行進一步的調整。
3.要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合作和探究。
新教學理念要求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交流,樂于合作,善于探究,教師在課堂上對于學生舉出的典型事例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討,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4.要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評價。
鼓勵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和贊美,是學生重拾信心的一劑良藥。在學生舉例的過程中要及時、真誠地肯定、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獨到見解,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