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根石
(此文章為課題結題報告,課題編號為L2015G211)
一、課題摘要
2015年5月我校歷史教研組與許昌縣三高初中部的幾位教師向市課題組申請了題為《歷史教學中學生方法與能力提高研究》并于2015年9月獲市立項。
我們的課題——《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方法與能力提高研究》,是在新課改背景下,針對中學生的歷史學習理念與方法相對滯后的情況而進行的創(chuàng)新性探索和研究。在研究中,我們緊扣“興趣、能力”二個中心,從理念和方法兩方面入手;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切入;將有趣和有效兩點結合起來,通過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總結開創(chuàng)一套先進的中學歷史學習理念和一些有效的能力培養(yǎng)提升模式。
在歷時一年的課題研究中,我們選擇了課題組成員劉靖靖老師、胡偉超老師所在的年級作為課題實驗點,以兩個班級的學生作為實驗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師生座談、資料搜集整理、歷史知識競賽等方式,獲得了許多有效信息,摸索到一些較好的歷史教學與歷史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及歷史問題思考解決能力的好途徑,并收獲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二、課題提出的現(xiàn)實背景
“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烙印在現(xiàn)代中學生心中的讀書之道,直接導致學生對歷史這門課程根本不感興趣。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楊振寧認為:“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興趣是人們進行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動力?!彼裕绾闻囵B(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歷史問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是我們中學歷史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實施新課程以來,通過培訓和歷史課堂教學實踐,我個人認為:新課程標準的最大特點就是教學要服務于學生終生發(fā)展的需要。21世紀是知識經(jīng)濟的時代,我國以前的課程教育的指導思想,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當前,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給學生固有的知識,而是轉向塑造學習者新型的人格。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使學習者喜歡學習,學會如何學習。而要達到這一目的,首先必須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處于教學“主導”地位的歷史教師,不僅要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歷史對社會、對自己的重要意義,而且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活動本身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體驗,激發(fā)學習歷史的興趣。所以,教師必須努力創(chuàng)造產(chǎn)生積極情感的條件。歷史是富有興趣的一門學科,本應對學生產(chǎn)生很強的吸引力,但在教學過程中卻很難做到。
三、課題提出的理論實踐依據(jù)和意義
1.課題提出的理論實踐依據(jù)
普通初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普通初高中歷史課程,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個性健康和全面發(fā)展的一門基礎課程。在培養(yǎng)和提高中學生歷史人文素養(yǎng)、健全人格、個性健康以及全面發(fā)展的因素中,學生歷史學習方法、興趣培養(yǎng)、能力培養(yǎng)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從課題組課題的實施調研的情況來看,許昌縣三高歷史教師的教學教研依然是“跟著中招走”“跟著高考走”,也就是說平時的歷史教研,忽視了對歷史教學的創(chuàng)新設計,學生長期在這種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下,無論是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能力都很難得到培養(yǎng)開發(fā)。因此,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與學習模式已不能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發(fā)展,這就迫使我們必須通過大膽的探索和研究,摸索出適合新課改發(fā)展方向的新型歷史教學與學習模式。
2.課題研究的意義
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掌握知識,是教師追求的最高境界,對于中學歷史教師來說,歷史課堂的教與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因為歷史課教學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發(fā)展歷史思維的一項經(jīng)常性的學習實踐活動,也是師生教與學的信息交流的窗口。因此,我們《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方法與能力培養(yǎng)》的課題,通過在教學實踐中的探索和實驗,摸索出多種理念全新的歷史教學模式。這些模式,講究層次性、開放性、趣味性、靈活性、有效性、答案的多元性,使學生在學習歷史課時,不僅能積極掌握書本知識,而且在學習中還能找到樂趣,有效提升成績,使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歷史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和發(fā)展。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和過程
1.研究的方式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是在許昌縣三高初中部兩個年級四個班集體通過問卷調查、師生座談、教學實踐、分組實驗、跟蹤調研、模擬測驗、知識競賽、資料整合與分析、理論文獻研究等多種方式方法相結合來完成的。
2.研究步驟及做法
本課題按規(guī)定在一年內完成,為保證課題的順利進行,我們將該課題研究過程大致分為三個步驟:
(1)初期準備階段(2015年5月~9月初):首先由課題負責人組織召開課題小組會議,討論研究籌備課題的選題、申報、立項等工作,并將課題負責人及其成員進行分工,即課題負責人主要負責填寫課題申請報告,并制定小課題的具體實施方案(即開題報告),撰寫小課題中期報告、結題報告、小課題研究的相關論文等;通過考察,確定了課題組成員胡偉超老師、劉靖靖老師所在的縣三高為課題實驗學校,確定該校兩個年級四個班的學生為實驗對象;課題組成員胡偉超、劉靖靖老師負責搜集和查閱與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制定和收發(fā)問卷調查表,并撰寫問卷調查分析報等。
(2)中期調研與實驗研究階段(2015年10月初~2016年5月底):課題組在前期完成了選題、申報、立項、開題等工作后,便開始對課題進行大量的調研與探索實驗工作。
①發(fā)放問卷與師生座談,對課題進行系列調研。從2015年的6月中旬開始,課題組在許昌縣三高學校老師的協(xié)助下,分別在學生代表中,召開了題為《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方法與能力培養(yǎng)》的座談會,廣泛聽取了學生對歷史學科教與學的意見和建議,并先后分別向實驗班300名學生發(fā)放了兩種不同內容的調查問卷,即《學生課前對歷史課預習情況調查問卷》《學生課后歷史學習、知識把握情況調查問卷》等。課題組隨后對發(fā)放的系列調查問卷分別進行了回收、整理和分析。
②確定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9月初,課題組在縣三高學校師生的積極協(xié)助下,順利完成了調研工作,并經(jīng)過多次研討,確定了課題研究思路,即:探索出一套符合新課改理念、適合中學生心理認知能力,形式多樣、新穎有效的歷史課教學方式。注重學生歷史興趣培養(yǎng),對學生調查問卷分別進行了回收、整理和分析,從座談交流和問卷調查中普遍反映的問題是:學生對以往傳統(tǒng)單一、枯燥乏味的歷史教學形式早已厭倦,迫切期待著新的歷史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因此,我們通過調查分析,基本摸清了中學生對傳統(tǒng)歷史教學模式的厭煩心理和對新的歷史教學模式的期盼,這就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③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全面展開課題實驗。從2015年10月~2016年5月,課題組成員胡偉超老師、劉靖靖老師與課題組其他幾位歷史老師協(xié)作下,結合許昌縣三高初中部的實際情況,在兩個年級四個實驗班內進行課題教學方法實驗,并從中摸索出一些操作性較強且能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歷史教學模式。具體是:
首先,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讓學生喜歡歷史的重要前提。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堅信常常以教育的巨大的不幸和失敗而告終的學校內許許多多的沖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師不善于與學生交往。”課堂教學中的問題不僅僅是教師行為,而是師生之間的相互建構。在《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里也指出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營造寬松、和諧、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新課程下的師生關系是民主的、平等的、促進個性發(fā)展的,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發(fā)展的促進者,它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是一種和諧、真誠和溫馨的氛圍。
其次,導入激趣,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導入語的效用在于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縮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從導入語中產(chǎn)生疑問,形成一種渴求有關知識的心理。導入語設計得巧妙,會引發(fā)學生急切的求知心理,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教材內容,不同學生精心備課,認真設計導入語。
例如,我給學生介紹一段培根的名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yǎng),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傊R能塑造人的性格。不僅如此,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可以通過運動來改善一樣。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腎,射箭可擴胸利肺,散步則有助于消化,騎術使人反應敏捷?!蔽野l(fā)現(xiàn)學生對這段名言很感興趣。特別對“讀史使人明智”“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更是耳熟能詳。我另加一句:“性格決定命運。”我把這些理念潛移默化到學生們的頭腦中去。這些理念的潛移默化能引起學生對歷史這一學科的重視,由重視從而激發(fā)興趣。
再次,授課激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一堂好的歷史課,并不是簡單的照本宣科,而是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的有機結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歷史學科的特點,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啟發(fā)學生去思考、去探索,進而使學生的思維經(jīng)常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如一些同學非常羨慕西方發(fā)達國家高技術,高收入,高享受,產(chǎn)生了崇洋媚外的思想。針對這一現(xiàn)象,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并查找資料,說明近代史資本主義興起和發(fā)展過程中的掠奪和血腥性;同時解釋造成中國落后的原因是近代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外國侵略,新中國建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以此來端正學生的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認識,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
最后,多鼓勵學生,增加學生學習歷史的信心。自信是一個人做事成功的基礎,而鼓勵則是使學生獲得自信的有效途徑。任何人包括我們都有一種想聽到鼓勵的愿望,更何況一群正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初中生。他們更有一種強烈的渴望,需要重視、需要鼓勵、需要自信與成功。那么這就需要教師的鼓勵與表揚,引導他們產(chǎn)生戰(zhàn)勝自我的勇氣,獲得自信。學生不斷獲得教師的激勵,心中充滿自信,自然會“親其師,信其道”。
我們課題組的胡偉超、劉靖婧老師善于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他們的歷史課堂,學生氣氛活躍,學習興趣濃厚。事實證明:善于鼓勵學生,賞識學生,是引導學生學習歷史、認知歷史、熱愛歷史的燈塔。學生只有有了興趣才會更好地學習歷史,而興趣的背后是教師對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激發(fā)。在教學中,只要教師把握住歷史學科的特點,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勵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那么,興趣之樹就會常青,歷史教學的春天就會常在。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
1.創(chuàng)立了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推動了歷史課堂改革的步伐
通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和課題研究,我們探索出“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精講點撥——創(chuàng)建民主課堂——激情課堂——鼓勵學生——培養(yǎng)興趣——注重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依據(jù)該課題的中心思想精心提煉出來的。它可操作性強,較好地突出教學的重點、難點,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有的放矢,深受學生喜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改變了過去課堂上教師“一言堂”,學生沉悶的低效教學模式。
2.濃厚了教研氛圍,提高了教師的業(yè)務素質
通過課題的研究,教師們學習教育教學新理論和專業(yè)知識積極性提高了,自覺鉆研教材教法,共同研討教學中的問題,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是教師們共同的心愿與做法。目前許昌縣三高初中部歷史組和其他教研組教研氛圍濃厚,青年教師成長快,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
3.減輕了學生課業(yè)負擔,提高了學生歷史課的學習興趣,歷史素養(yǎng)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通過該課題的研究,極大地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課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使學生成為知識、方法的探索者和發(fā)現(xiàn)者,學得主動、生動,也培養(yǎng)了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在培養(yǎng)學生個性、集體意識、合作精神、參與意識等方面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生歷史探究氛圍濃,人文素養(yǎng)高。
六、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問題
1.教師教學任務繁重,課題研究投入不足
課題組成員多為縣三高教學骨干,教學任務重,大部分超工作量。因此,在理論學校和課題研究中有時顯得力不從心,致使課題研究工作受到一定影響。
2.教學模式的運作探討得不夠充分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精講點撥——創(chuàng)建民主課堂——激情課堂——鼓勵學生——培養(yǎng)興趣——注重能力”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中教學效果良好。但對各種類型的課,如復習課等如何分別滲透這幾個要素,有的放矢,靈活運用的研究還不夠充分,再者基礎較差的學生,一時還不能適應,應采取循序漸進的辦法,使之逐步適應。
(作者單位:河南省許昌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