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楚君(婁底一中高二1503班)
故鄉(xiāng),永遠的年味
文/李楚君(婁底一中高二1503班)
臘月的時候,人們都喜氣洋洋地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到處都充滿了年味,這讓我不禁回想起了我的家鄉(xiāng)雙峰。
家鄉(xiāng)的年味從殺年豬開始匯集。殺年豬也是有講究的,首先年豬必須得由老師傅來殺,其次便是殺的時候要殺得穩(wěn)、準、快,這樣才吉利。殺完年豬后,主人便會將年豬肉按豬蹄、五花肉進行分類,然后自已拿走一部分,剩下的則賣給村民們。就這樣,每家每戶提著豬肉回到家,為新的一年的到來而準備。因為有初一到初五不能動刀的習俗,所以家里的人就會先把肉、蔬菜之類的東西切好,為以后做準備。
家里的人會在殺完年豬后來到鎮(zhèn)上去購置年貨,而此時也正是鎮(zhèn)上最熱鬧的時候。街邊的小販用三輪車載著滿車的水果、煙花、干果停在一旁,使原本擁擠不堪的街道更顯得混亂了,街上的音樂、雞鴨的叫聲、小販的吆喝聲、人們的砍價聲充斥著我的耳畔,讓我感受到了一種過年時才有的感覺。
將買回家的年貨收好后,便要進行一項全家都要參與的體力活動,那便是大掃除,也就是“掃屋”。我負責和爸爸一起將屋里的雜物都搬到院子里去,往往此時,便會找到許多我童年時的玩具,例如,陀螺,毽子這一類的小玩意。屋子打掃干凈后,我和爸爸便會把東西手搬回屋內(nèi)擺好??粗?jīng)過“掃屋”后的房子,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到做糍粑的時候了,這時,家里的人便會將已經(jīng)浸泡過一夜的糯米瀝干,然后放入蒸鍋蒸煮。待糯米蒸煮熟透后,便將它們放入石臼中進行沖打,在沖打時則要注意這么幾點,在沖打前要用粑錘將糯米碾壓一下,使糯米黏在一起,這要糯米就不會從石臼中溢出來。其次便是在沖打時動手要快,這是因為剛出鍋的糯米溫度高,沖打起來軟。而時間一長,糯米的溫度便會降低,導(dǎo)致糯米變硬,不方便進行沖打。在沖打完畢后,便用粑錘將糍粑取出,并做成圓形。至此,糍粑的制作便完成了。
人們的忙碌一直持續(xù)到大年三十。在大年三十這一天,家鄉(xiāng)的人們回到家鄉(xiāng)、人們都掛上了燈籠,貼上了對聯(lián),放起了鞭炮,紅紅火火,喜慶洋洋。不久就到了傍晚,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吃著團圓飯,餃子,團團圓圓,有說有笑。晚輩祝長輩壽比南山,長輩祝晚輩事業(yè)有成,窗外的鞭炮煙花聲不斷響起,整個除夕夜都沉浸在歡樂與祝福之中。
大年初一,家里的人都起的很早、穿上新衣服先給自家的人拜年,吃過早飯后,再去給親戚,鄰居家拜年,剩下一部分人則留在家里接待客人。在拜年的時候,主人家會將已經(jīng)準備好的年貨拿出來給大家吃,同時還會給客人泡茶,發(fā)煙,客人臨走時還不忘抓一把糖放在小孩的兜里。這種熱情讓我感受到了一種家鄉(xiāng)的溫曖。
大年初二這天,村上便會有人組織舞獅到各家各戶拜年。這時人們便會放鞭炮來歡迎舞獅人的到來……家鄉(xiāng)的年味永遠地刻在了我的心中,勾起了我對家鄉(xiāng)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