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廣霞
摘 要:交通安全標志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統(tǒng)的重要附屬設施,能否充分發(fā)揮其作用關系到道路交通的安全運營狀況。簡要闡述了道路交通系統(tǒng)構成要素、交通標志的作用和未有效利用的原因,從人機工程學角度入手,分析了駕駛員的認知過程,并構建道路交通標志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為交通標志的合理設計和評價提供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人機工程學;交通標志;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道路安全
中圖分類號:U491.5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21.041
近幾年,我國道路交通事業(yè)迅猛發(fā)展,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平穩(wěn)運營,采取了多項措施,交通安全總體保持平穩(wěn)的態(tài)勢。但是,道路交通事故導致的死亡人數(shù)和事故發(fā)生次數(shù)近年來一直居世界前列,道路交通安全形勢依然非常嚴峻。其中原因之一是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標志不足,在設計和設置交通安全標志時沒有充分考慮人機工程問題,不符合人的基本特性,所以,不合理的人機關系導致交通安全隱患得存在。因此,在分析和評價交通標志的有效性,對改善交通標志設計有著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 道路交通系統(tǒng)
道路交通系統(tǒng)是一個復雜的人機系統(tǒng),它是由人、車、道路環(huán)境三者構成。其中,“人”是中心,“路”是基礎,“車”是紐帶。在此,“人”占了很大的比例,具體如圖1所示。在系統(tǒng)中,駕駛員經感覺器官獲取道路交通信息,比如交通標志信息,這些信息由體內的傳入神經傳遞到駕駛員的大腦中,經綜合、分析、判斷后作出相應的決策,發(fā)出動作指令,由駕駛員根據(jù)動作指令操作汽車運動。此時,又會產生新的運行狀態(tài)和道路信息,這些信息反饋給駕駛員,開始新的信息循環(huán),形成完整的駕駛過程。
在道路交通系統(tǒng)中,人、車、道路環(huán)境三者之間相互影響,系統(tǒng)狀態(tài)會隨著外界交通環(huán)境和時間推移的改變而變化,駕駛員的駕車行為受到道路交通環(huán)境的限制,如果駕駛員不能及時掌握道路交通環(huán)境的相關信息,例如交通標線和路面交通標志等信息,很容易出現(xiàn)違法行為,或發(fā)生交通事故。
2 道路交通標志的作用
城市道路交通標志是人們的出行指南,引導人們安全、順利出行,如果看不懂交通標志,就會給出行帶來不便。
交通標志是將交通警告、指示、禁令、指路等交通管理和控制法規(guī)用圖形、符號或文字形象化地表示出來,設置于道路上方或路側的交通管理設施。這樣做的目的是向駕駛員傳遞清晰、準確、完整的道路交通狀況,使駕駛員能夠提前作出準確的判斷,并做出正確的駕駛行為。這就涉及到了交通標志的視認性問題。如果交通標志設計視認性比較差,駕駛員不能有效識讀交通標志,則會由于認知偏差、判斷錯誤導致操作錯誤,進而引發(fā)違章行為甚至交通事故。因此,有效的道路交通標志設置、合理安置和正確的使用能夠降低道路安全事故發(fā)生的概率。
3 交通標志未有效利用的原因
目前,城市道路交通標志系統(tǒng)中存在的問題比較多,一些城市的道路交通標志系統(tǒng)既不能滿足網(wǎng)絡化道路交通運營體系的功能需求,也不能被駕駛員有效利用。駕駛員不能有效利用道路交通標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3.1 標志設置缺乏研究
交通標志的設置很多是機械地照搬照抄相關的規(guī)范標準,沒有針對設置路網(wǎng)進行交通標志設置專項調查研究,沒有系統(tǒng)地分析路況、交通流的組成、類型和狀況,也沒有討論交通標志設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駕駛員真正需要標志引導的路段沒有設置交通標志,不能滿足駕駛員的交通需求。
3.2 交通標志被遮擋
在設置交通標志時,有些沒有考慮周邊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致使標志被建筑物、廣告牌、周圍植物或其他物體遮擋,不能及時將道路信息傳遞給駕駛員,影響其駕車安全。
3.3 標志設計不規(guī)范
標志樣式設計標準多種多樣,表達形式和內容五花八門,駕駛員很難理解標志要傳達的交通信息。
3.4 標志信息量過載
在設置標志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駕駛員的認知能力,交通標志內容設計信息量過大,或者同一地點設置多塊交通標志牌,致使駕駛員無法完全獲取信息內容。
3.5 標志設置間距不夠
特殊路段上標志位置設置缺乏整體考慮,設置間距過小,不利于駕駛員對標志信息的識別和處理,駕駛員沒有足夠的操作距離或反應時間完成操作變換。
3.6 標志設置位置存在安全隱患
有些標志牌安裝高度不合理,容易出現(xiàn)刮蹭現(xiàn)象,或者由于安裝角度問題,某時間段產生眩光現(xiàn)象。
4 構建交通標志有效性評價指標
交通安全標志是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無聲的法律語言。因此,要充分發(fā)揮交通標志的道路交通管理作用,要求交通標志應有良好的視認性,駕駛員能夠在一定距離內準確識讀標志信息,根據(jù)掌握的交通標志信息采取相應的操作。影響交通標志視認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應根據(jù)人的認知心理和空間知覺能力作好標志版面設計和設置位置的規(guī)劃設計。
4.1 駕駛員對交通標志的認知過程
分析駕駛員對交通標志的認知過程是評價交通標志設計優(yōu)劣的理論基礎,其認知過程可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①發(fā)現(xiàn)。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交通標志,但是,由于距離比較遠不能分辨標志的形狀和上面的內容。②識別。隨著行車距離的縮短,駕駛員能夠基本分辨標志牌所屬類別,預想自己應該做出的反應。③認讀。當行車距離滿足分辨條件時,能夠清晰識讀標志牌的內容。④理解。認讀的標志信息通過神經信號傳送到人腦中樞,并對傳入的信息加以識別、分析、判斷,最后作出相應的決策。⑤反應。駕駛員根據(jù)指令,通過手、腳等運動器官完成行為響應過程。
4.2 交通標志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
從駕駛員對交通標志認知過程中可以看出,駕駛員只有及時發(fā)現(xiàn)標志、識讀標志信息,才能進行信息處理和決策,并作出正確的反應操作。交通標志的視距、顏色、尺寸、字符或圖形、形狀等因素都會影響駕駛員對交通標志的認知程度。因此,在考慮交通標志設計的有效性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明顯度要高。交通標志應醒目,消除背景干擾,提高區(qū)別能力,即交通標的明顯性——交通標志尺寸應合理,交通標志應醒目不被遮擋,交通標志顏色設計應清晰。②可見度要高。交通標志的觀察距離應適當,符號大小和觀察角度要合理,即交通標志的易見性——交通標志設置的感知距離應合理,交通標志設置的位置應便于觀察。③可讀性要好。交通標志對比顏色和明亮度反差適當,顯示符號的大小、比例適當?shù)取"荜U明力強,簡單明了。交通標志在所處環(huán)境中顯示的意義明確,推斷準確、可靠,掌握容易,即交通標的簡單性——內容簡單、直接、準確,信息量不能過載。⑤設計要規(guī)范。即交通標志的規(guī)范性——設計應符合國家標準,并考慮交通標志的協(xié)調性、完整性和兼顧性。
經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影響交通標志有效性的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如圖2所示。
5 結論
本文從人機工程學的角度入手,介紹了交通標志人機系統(tǒng)的構成要素,通過對駕駛員交通標志認知過程的分析,明確了交通標志有效性應關注標志設計的明顯性、易見性、易讀性、簡單性和規(guī)范性等人機要素,從而為交通標志設計的合理性評價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參考文獻
[1]沈斐敏.道路交通安全[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3.
[2]李艷玲,曹鵬,戴權,等.基于人機工效學的交通標志有效性評價指標研究[J].交通工程,2009(5).
[3]孫興堂.城市道路指路標志系統(tǒng)設計[D].西安:長安大學,2009.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