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瑞紅
句子是文章的基礎。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把句子寫好,寫得更加具體生動,這也是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雖然教學成果是在學生身上體現(xiàn),但過程還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下功夫。方法不同,結果自然也就不一樣。本文中筆者以《畫家與牧童》一課為例,通過對兩個教學片段的對比與分析,談談教師如何在課堂上學會借力,真正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繼而推促課堂精彩生成。
【片段1】
師:課文里有關于商人與教書先生對戴嵩的評價,同學們讀后便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對戴嵩的畫技評價都很高,但如果能添上動作或者表情,句子會更加生動?,F(xiàn)在誰來試一試?
(生思考,然后舉手回答。)
(多媒體出示:“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一位商人____稱贊道。“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一位教書先生____贊揚道。)
生:我在“商人”后面加個動作,即“豎起大拇指”,“一位商人豎起大拇指稱贊道?!?/p>
生:老師,我想在“教書先生”后面加個“笑瞇瞇地”,那么這一句可以這樣讀:“一位教書先生笑瞇瞇地贊揚道?!?/p>
……
【片段2】
(多媒體出示:“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一位商人稱贊道?!爱嫽盍?,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一位教書先生贊揚道。)
師:通過這兩句,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商人與教書先生對戴嵩的繪畫功底很敬佩,遺憾的是這兩個句子缺少一定的表情與動作?,F(xiàn)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插圖,并結合想象讀讀句子。注意,這里你們可以添加表情或者動作。
(生邊觀察插圖邊品讀想象)
師:誰來前面演一演?
(生上臺表演,師與生進行評價。)
師:現(xiàn)在誰再來說說文中的商人與教書先生,加什么樣的表情或者動作比較合適?
(師指名回答)
生:我選的是商人。“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一位商人手捏著胡須稱贊道。(生邊說邊做著動作,引得全班哄笑。)
生:我認為教書先生一般都是搖頭晃腦的。因而這里也是“搖頭晃腦地稱贊道”。
……
師:你們說得都很好。其實在寫人造句時,只需要加入一定的表情與動作,句子便會更加生動,人物也更加鮮活。
【思考】
雖是同樣的內(nèi)容,同樣的教師,但是不同的組合,不同的策略,則有不同的教學效果。將案例中兩個教學片段進行比較,第一個片段雖然目標不錯,但遺憾的是中間缺少了外力幫助,所以其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學生所補充的詞匯比較貧乏,缺乏生動性與多樣性,這是其一。其二,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都是被動參與。而第二個片段中,學生積極性很高,思維比較活躍,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教師讓學生先觀察插圖,然后再進行想象并上臺表演,這樣集思廣益,不僅可以調(diào)動起學生頭腦里儲存的詞匯,還能推促課堂的精彩生成。
欲速則不達。針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讓學生直接調(diào)動詞匯來修飾,很多時候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在課堂上,讓學生演一演、想一想、說一說,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活躍他們的思維。實踐證明,這種借力的方式,學生不僅有話可說,而且詞匯豐富,相對而言更符合當時的情境和人物身份。這種方式,不僅符合學生的思維——從直接到抽象,也符合他們的學習習慣——以游戲為主,當然更重要的是在習得技能的同時還能豐富其情感體驗,一舉多得。
這里的句子教學僅僅是個個例,但道理是一樣的。新課標強調(diào)語用,強調(diào)加強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運用,但并不反對課堂氛圍的營造,關鍵是教師如何設計。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最主要的是興趣培養(yǎng),要因人而異,在輕松訓練中提升能力。如果直接朝著目標去,也許能夠達成,但是效果不佳,甚至還有可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