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內研究生擴招量的不斷增大,各高校里的“考研”熱也隨之升溫,方興未艾。但要知道的是,研究生培養(yǎng)“一鍋燴”在我國高校已是不爭的事實,擴招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教學設施匱乏,學生多了,老師相對少了,研究生只好上大課,大課堂剝奪了研究生說話的時間和權利,很難進一步隨堂發(fā)問、質疑甚至批評,顯然這與研究生的培養(yǎng)機制已經背道而馳。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目光轉向國外。優(yōu)越的教學環(huán)境、較短的學制年限、寬廣的專業(yè)選擇、較高的錄取比例、優(yōu)厚的獎學金制度以及各國利好政策的推出等等,都成為國內學生選擇就讀的重要原因。
留學生:雖然國內研究生一直處于擴招態(tài)勢,但報考人數(shù)也在不斷攀升,競爭仍非常激烈;國外讀研一般都是申請制,當然競爭也同樣激烈,除了語言能力外,他們還比較注重申請者本科階段的GPA成績。那么,國內考研和出國讀研究竟應該怎么選?選擇出國讀研的都是哪類人?
張淑娟:要在國內考研和出國讀研中作出理性的選擇,我們就必須要對兩者的優(yōu)劣勢進行理性的分析與比較。
先說國內考研,其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學費與生活費相對較低,而劣勢部分則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第一,國內考研競爭日趨激烈;第二,文憑的含金量和學歷受企業(yè)的認可程度越來越受質疑;第三,欠缺實際操作的訓練和職場實踐機會。
再說國外讀研,其劣勢主要體現(xiàn)在學費與生活費成本較高,而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第一,能夠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讓思維更加廣闊,而且國外的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了很高的水準,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研究和實際操作能力;第二,國外碩士學位采用申請制,而非殘酷的一考定前途,而且申請國外研究生,可選院校以及專業(yè)也多,各國每個院校對學生要求不同,學生可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制定合適的留學方案,因此申請難度相對較小;第三,國內的研究生學制通常是2-3年,以3年居多,而國外的研究生學制一般是1-2年,兩者相比,赴國外讀研可以比國內的同齡人早1-2年碩士畢業(yè),開始職業(yè)生涯。
綜上所述,學生應根據(jù)自身的經濟情況、學習目標以及職業(yè)規(guī)劃,結合國內外讀研的優(yōu)劣勢,作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目前,中國主要選擇出國讀研的人有三類:第一類,是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有更高的學術追求,希望到國外接受更好的教育;第二類,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由于國內研究生尤其是熱門課程的競爭非常激烈,導致錄取率低,而國外有些優(yōu)秀學校采用寬進嚴出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深造的門檻,符合他們的需求;第三類,是明確想讀研,出于雙保險考慮的學生,做國內和國外讀研的兩手準備。
留學生:目前,比較熱門的留學目的國有哪些?它們在學制、費用、申請條件及方式上有何不同?
陳軍:研究生最熱門的留學目的國依然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例如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第二梯隊是新加坡、法國和中國香港。第三梯隊就是韓國、日本、德國等。
學制上來說,一般是1年或者2年,但是也有個別項目,例如范德堡大學金融項目是9個月,以及澳洲有一些項目是1.5年的。在四大最熱門留學國家里,美國和加拿大的研究生項目多以1年或2年為主,英國基本上都是1年制,澳洲有1年、1.5年以及2年之分。
費用上來說,因為學制不同(1年或2年)、專業(yè)不同(例如法學研究生學費普遍偏高),以及學校地理位置不同(大城市生活費用更加高)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具體費用很難一概而論。但是均攤來說,最貴的是美國,1年大概需要40萬人民幣,要是你讀的是一個2年的項目,大概下來需要80萬。而最便宜的當屬香港研究生,1年總的費用是30多萬。
申請條件上來說,除了普遍需要的文書(簡歷、推薦信、個人陳述或者小論文)、本科成績單、語言成績(IELTS或者TOEFL)之外,一般還分為需要考G(GMAT或者GRE)派以及不需要考G派。一般美國、加拿大、香港都需要考G,而英國跟澳洲更多的是不需要考G。當然也有例外,如很多美國的法學專業(yè)就不需要考G,而英國倫敦政經大學的金融項目卻需要提供GMAT成績。
申請方式上來說,以前還分為網(wǎng)申以及紙申,但是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和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現(xiàn)在絕大部分學校都采用網(wǎng)申方式。最簡便的一些項目,從申請到錄取都只需要通過網(wǎng)絡操作即可完成。然而也有很多的項目,申請階段是需要寄送學校官方成績單以及存款證明的。甚至還有個別的學校,如今年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的會計項目,遞交網(wǎng)申之后,連推薦信都要密封寄送過去,實屬罕見。
總的來說,因為國家不同,學??偭糠倍啵詫W制、費用、申請條件及方式這些都很難一概而論。這也是為什么申請工作是一門非常細致的活,以及對從業(yè)者專業(yè)性要求極高的原因所在。
留學生:對申請讀研的學生,國外院校一般會對平均成績、相關語言考試成績等有所要求。如果學生現(xiàn)在已經在讀大四或者已經畢業(yè),沒辦法再改變平均成績,那是否就意味著他要與申請失之交臂了呢?
陳軍:語言成績的話,還是很多項目會有最低分要求的。比較常見的有要求雅思最低7分,托福最低100分。這也很容易理解,語言是學習的基礎,學校會認為一個學生的語言成績必須達到某個成績才能夠勝任課堂的學習。但是對于GPA和G考這些,絕大多數(shù)學校是沒有最低分數(shù)要求的。
對于那些成績已經成為既定事實的,一方面得客觀承認這會對申請有所影響,另外一方面,要知道國外大學的錄取從來都不是一刀切的,硬件條件只是占了他們整個錄取標準的一部分,當然具體占多少,不同學校會有不同的標準。舉個例子,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金融項目給我們的答復就是:test scores account for about 40% of the whole admission review while the other 60% rest on evaluation of the applicant's sof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nalytical skill, communication skill, motivation to pursue his/her goal. 從這個回答可以看出,硬件條件只是占了40%,其他60%是考察你硬件之外的軟性技能。所以申請者一定要通過文書體現(xiàn)出你申請學校所看重的能力。
留學生:相比國內學生而言,海外本科生申研是否更輕松一些?你對這類學生有哪些指導和建議?
張淑娟:中國采取嚴格的研究生考試入學制度,有一定的年齡限制;同時,對外語、政治、專業(yè)課及公共課等各單科成績及總分都規(guī)定了最低標準,根據(jù)考試成績和復試名額確定復試名單。錄取時既要看業(yè)務水平,又要看思想政治表現(xiàn)、身體健康等狀況;既要以考試(含復試)成績?yōu)橹?,也要參考平時成績和表現(xiàn)。
國外的碩士學位則普遍采用申請制,而非殘酷的一考定前途,而且申請外國研究生,院校專業(yè)多,選擇空間也較大,各國院校對學生要求有所不同,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制定合適的留學方案,因此申請難度相對較小。
對于希望赴國外讀研的中國學生,我有以下幾點建議:第一,多種渠道的咨詢,了解赴國外讀研的相關信息,并為錄取申請做好充足的準備;第二,制定好留學計劃,建議至少提前一年;第三,努力提高語言水平,語言是海外學習的一個基礎,學生應不斷提高語言水平。
陳軍:是的,客觀來說,海外本科生申研的優(yōu)勢會比較明顯一些。
首先可以免語言考試。大家千萬不要小看它,現(xiàn)在很多學校對于申請研究生的學生有一個100分托?;蛘?分雅思的最低門檻。英國跟澳洲還好,你達不到最低語言要求可以選擇讀語言,但是對于美國跟加拿大,你達不到最低語言要求,連申請資格都沒有。而海外本科生就沒有這方面的煩惱,他們可以集中精力進行刷G。
其次就是錄取委員會的認可程度的問題了。事實上,在很多錄取委員會的眼中,大陸本科生普遍成績比較高,但是語言溝通能力弱,很難融入他們自由式討論的課堂。而海外本科生無論從英語能力、溝通能力,或者適應課堂的層面,都做得比大陸學生好很多。
然而很遺憾的是,大部分的海外本科生并沒有很好地利用他們的優(yōu)勢,如在?;顒印嵙曔@些遠遠不如國內的學生優(yōu)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國外活動以及實習資源比較少,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本科階段沒有太看重的原因所造成的。所以對于海外本科生,我建議他們在學習期間能多留意一些校內活動或者實習機會。要是在國外實在找不到好的實習,就利用寒假暑假的時間回國內實習。千萬不要讓它們成為制約你沖刺名校的絆腳石。
郭梅晉:其實這個問題只能是相對而言的,我認為海外本科生的優(yōu)勢要稍勝一籌。第一,在西方的環(huán)境下接受西方的文化,這段經歷對適應研究生階段會有很大的幫助;第二,如果是英語系國家本科畢業(yè)的,還可以豁免托福;第三,學生更有可能找到在所申請領域比較有名的教授為自己寫推薦信,不過前提是在讀期間就要和教授建立聯(lián)系并找機會讓他們了解自己;第四,獲取信息的渠道或者參加實習的機會,這些方面是國內的學生很難比擬的地方。但歸根到底,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讀本科,想要申請到理想的研究生院校,保持GPA在一個較高的水平是非常關鍵的。
留學生:就申請國外研究生而言,發(fā)表論文的用處大不大?什么樣的論文才能夠為申請增加砝碼?
張淑娟:通常而言,申請國外研究生,有論文比沒有論文強,尤其是發(fā)表在重要學術刊物上的論文,將對成功獲得錄取起到重要作用。特別是對于申請美國大學學術型碩士和博士,這樣的論文越多作用就越大。當然,如果只是在一般的刊物和會議發(fā)表的論文,也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起碼能說明你對學術的追求精神是積極向上的。
至于說怎樣的論文能為成功申請錄取增加砝碼,我個人的意見是:第一,論文發(fā)表的刊物級別越高,對申請國外的研究生錄取的作用越大;第二,論文中研究內容與自己即將申請的研究方向相關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國外研究生的申請。
留學生:在申請階段,國外院校比較看重的大學社會實踐有哪些?
張淑娟:雖然很多中國學生在海外研究生的申請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考試成績及語言成績并不是很突出,但因為有很強的社會實踐經歷,而被海外名校所錄取的案例亦不在少數(shù)。
一般和專業(yè)沒有太大關系的實踐,可以作為豐富大學生活的實例,也可以從這些實踐中體現(xiàn)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如果能在這些活動中擔任組織者或協(xié)調者,則能同時體現(xiàn)學生的組織與領導能力;而如果此類活動能與未來所選專業(yè)相關,則可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學生對這專業(yè)的喜好和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及運用。
因此,有意申請海外研究生的學生,我個人建議:一定要利用好大學的假期時間,去與未來所選專業(yè)相關的大公司進行一些實踐或實習活動,并且為后期的申請做好推薦人的準備。
留學生:很多申請者認為套磁只是和教授之間的郵件聯(lián)絡而已,只要注意書寫規(guī)范就可以了,但事實是不是這樣呢?
張淑娟:套磁是一種以爭取錄取或者帶獎錄取為目的的自我展示和推銷的手段。通常步驟是,申請者先通過E-mail或者其他方式與目標學校的有關教授取得聯(lián)系,并通過良好的溝通與問答來增進對彼此的了解,讓對方意識到你在簡歷之外的閃光點,以增加申請者被錄取的幾率及拿到獎學金的幾率。
作為一種 “主動出擊”去接觸教授的途徑,申請者在套磁時除了注意書寫規(guī)范外,還應向教授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經歷及突出亮點,這樣才能達到提高了錄取申請或者獲得獎學金的成功概率。
郭梅晉:套瓷即是與導師直接進行郵件溝通, 很多在美國的申請者甚至可以前往拜訪,進行面談。套瓷的核心精神是通過導師對申請人科研能力的了解,進而確定是否給予Research Assistantship(RA)來發(fā)放學費和生活津貼。一般來說,博士階段的套瓷更有意義,理工科的申請者有必要套瓷,因為理工類學生是需要和導師長時期待在一起的,前期的交流不但可以增進對方的好感,也可以嘗試盡量減少雙方的磨合期,商學院、法學院以及其他人文社科的則沒有套瓷的必要性。
留學生:在選擇學校時,“中國式標準”就是公立大學比私立大學教學質量高、牌子硬、資源足,但在國外情況并非如此。在你看來,學生需要綜合哪些因素加以權衡?
陳軍: 糾結于公立大學跟私立大學的情況,大部分發(fā)生在高、本申請階段。研究生階段的話,很少有學生會特別在乎公立大學或者私立大學:一是因為學費的差距沒那么明顯;二是研究生階段,私立大學的教育質量普遍比公立大學更加好。
研究生階段的話,“中國式標準”的特點是非??粗鼐C合排名,簡單說就是美國看US News,英國看TIMES,澳洲看“八大”。雖然在業(yè)內,注重排名的選校方式經常受到質疑,但是我認為選??磁琶€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US News以及TIMES的綜合排名,它們的基本規(guī)律就是排名越前,名氣就越大,中國人的熟悉程度就越高。而且由于信息不對稱,中國企業(yè)招人時普遍也是參考綜合排名。連用人單位都參考綜合排名,學生以及家長如何能夠不參考呢?
所以,我的個人建議是,對于職業(yè)規(guī)劃是畢業(yè)回國的學生,為了滿足中國企業(yè)喜歡名校的情結,可以適當看重綜合排名。但是對于那些想要留在美國工作的學生來說,其實更加重要的還是看重專業(yè)排名(例如TFE排名)以及l(fā)ocal frame。
專業(yè)排名方面,喬治亞大學的市場營銷碩士,該項目在research 這方面絕對是美國先驅,地位就類似西北IMC。碩士生通常是在導師的帶領下一起做項目,這些項目都由一些大公司所贊助的,例如Coca-Cola、IBM 、 Microsoft,所以學校把名字都改為了Coca-Cola Center。整個項目非常緊湊,就業(yè)前景也是所有項目里面最好的。但是這所學校的綜合排名是60位,在中國的名氣遠遠不如排名前30的紐約大學和排名前10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假如要回中國就業(yè)的話,你可以選后兩所,假如你想要留在美國工作,那就必須是喬治亞大學了。
local frame方面,大家都知道《越獄》里面的天才Michael Scofield,他在劇中的設定是Loyola大學畢業(yè)的。為什么是Loyola University?因為這學校在波士頓就有著非常好的local frame。但是它的排名卻一直徘徊在綜合排名100之外,2017年也只是勉強躋身99名,所以又有多少中國學生會知道或者選擇它呢?但如果說你畢業(yè)之后是打算在大Boston地區(qū)就業(yè)的話,那這所學校是非常值得考慮的。
留學生:根據(jù)一項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學生普遍好讀商科,平均每10個申請出國讀研的中國學生中,就有7人選擇商科,這7人中又有5人選擇金融。在專業(yè)選擇上,你認為這種功利性值不值得提倡?
張淑娟:實際上,商科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屬于熱門專業(yè),大部分中國留學生在專業(yè)選擇上會有就業(yè)問題等比較現(xiàn)實方面的考慮,這樣無可厚非,而且有些學生確實對商科很感興趣。對此,我個人的意見是:第一,不提倡不考慮學生特點,盲目跟風地選擇熱門專業(yè)。
第二,在專業(yè)的選擇上,應結合多方面的考慮,選擇一個真正有利于學生成長的專業(yè)。
郭梅晉:商科普遍被認為未來就業(yè)前景和預期收入都不錯,然而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某些商科的專業(yè),比如Marketing 和Business,其實就是中國大學里的市場營銷和工商管理,這一類的專業(yè)門檻相對比較低,不少海外的大學專門開設這類專業(yè)就是為了招收國際學生。但現(xiàn)實情況是,很多學生在辦理出國留學這件事情上并沒有做充分的準備,導致在專業(yè)選擇上不知所措,一般的中介顧問也沒有能力為學生做規(guī)劃,在沒有明確的職業(yè)人生規(guī)劃的前提下,學習一個(自以為)相對輕松,也不會太水的專業(yè)已成為很多學生的無奈之舉,因為“商科”已經變成了一個“不會吃虧進可攻退可守”的專業(yè)選擇了。
留學生:很多學生是在經過幾年的大學學習,對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規(guī)劃后,才選擇跨專業(yè)出國深造的。對這類想要轉換專業(yè)的學生,你有何建議?他們需要做哪些準備?
陳軍:第一,一定要找合理的專業(yè)轉。因為研究生畢竟是小眾學位,你想轉但是不一定有這樣一個專業(yè)讓你轉,例如你想學外貿,國外就沒有這個專業(yè)。第二,大部分的專業(yè)是會有背景要求的,也不是你想要轉就能夠轉的,例如法學研究生碩士就要求你本科必須是法學專業(yè)。第三,假如真的要轉專業(yè),必須提前了解要轉專業(yè)所需要的學術、活動以及實習等等要求,并通過學習(修讀第二專業(yè)、輔修甚至旁聽等等)、活動等體現(xiàn)出你已經具備目標專業(yè)所必備的素質。
留學生:國外研究生都是如何給導師“打工”的?學校一般都會提供哪些實習機會?
陳軍:國外某些專業(yè)或者學生會有機會協(xié)助導師進行課題研究、實驗,為導師的項目做一些基本的工作,輔助導師編寫論文,等等。導師也會給這些學生對應的payment,所以學生一般都會戲稱教授是他們的boss,他們是給教授“打工”。
實習機會的話,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政策規(guī)定。以美國為例,學校一般會安排在畢業(yè)前后進行2種實習,分別是CPT和OPT。CPT安排在畢業(yè)前,目的是鍛煉學生去相關公司工作的能力,為以后的實習打下基礎;OPT安排在畢業(yè)之后,OPT的工作內容要求與所學專業(yè)領域相關。另外,很多大學會跟企業(yè)有合作,課程設置里面就涵蓋了到企業(yè)實習一段時間的機會。
留學生:以美國為例,美國的教育體制與我們有著很大的差別,美國大學本科階段許多學生會參與co-op計劃,提前接觸到實習和本專業(yè)的實操,無論是對以后的實習還是就業(yè)都大有裨益。而研究生的課業(yè)壓力遠遠大于本科生,許多國內畢業(yè)的本科生去到美國念碩士,光是完成作業(yè)就要每天看書到凌晨,更別說找時間去融入美國社會了,結果往往只能匆匆應付完學業(yè),所以一度有“研不如本”的說法。對此,你怎么認為?
陳軍:研究生學位是屬于職業(yè)導向性的學位,所以單純從學術上來說,一兩年的研究生學習肯定是比不上四年的本科學習的。但是研究生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一方面,你能夠花更短的時間跟更少的金錢就拿到學位;另一方面,在研究生階段,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職業(yè)規(guī)劃更加清晰,學習起來更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留學生:其實無論是在國內讀研,還是出國讀研,學生們最終的目的還是增加自己的就業(yè)競爭力。尤其是在留學“精英化”逐步向“大眾化”擴展的今天,他們怎么才能將出國讀研的價值發(fā)揮到最大化呢?關于就業(yè)他們該如何給自己定位?
張淑娟:赴國外讀研,除了專業(yè)方面的學習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它可以提升邏輯思維、學習能力與動手能力,進而將自己出國讀研的價值發(fā)揮到最大化。為此,我認為學生應該在國外讀研的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明確自己未來的發(fā)展目標與做好遠景規(guī)劃,要立志在研究生階段積累到盡可能多的收獲和成果;第二,要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加深思考深度;第三,要培養(yǎng)科研能力,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至于未來就業(yè)的定位,我覺得留學生應清楚認識到:雖然他們與國內讀研相比,會具有一些優(yōu)勢,但在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下,競爭依舊會很激烈。因此,在國外留學時,學生應該對自己的職業(yè)有初步的規(guī)劃,并定好未來的發(fā)展方向,與此同時,結合自身特點、興趣與特長等找準自己的定位,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陳軍:第一,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而是有選擇性地去讀。要注重對于職業(yè)相關的最前沿的知識或者技術的學習。第二,注意專業(yè)領域上人脈關系的培養(yǎng),這個可能短期看不出效果,但是對于你長期職業(yè)規(guī)劃是有直接幫助的。第三,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最理想的情況是能夠達到native的水準,這樣才能確保以后的晉升不會因為英語而受到限制。第四,盡量在畢業(yè)之后留在國外工作一點時間,一段國外的工作經驗會給你一個更高的平臺。
就業(yè)的話,建議學生應該擺正好心態(tài),從找到自己興趣或者適合自己的工作開始,把目光看長遠一些,畢竟對于很多行業(yè)來說,只有經驗跟學術完美結合才能有更多的發(fā)展空間。
留學生:有一部分學生選擇赴海外讀研的原因之一是為了移民,他們出國后在這方面可享受哪些待遇?
張淑娟:每個國家的移民政策與移民項目有所不一,因此,基于留學國家的不同,學生在完成學業(yè)后,在移民的選擇上將有不同的待遇。
以澳洲、加拿大、新西蘭為例,這三個典型的移民國家的留學生在完成研究生學習并順利畢業(yè)后,可以在移民評分標準的學歷項目中獲得更多的加分,而如果學生所就讀的專業(yè)屬于當?shù)鼐o缺專業(yè)的話,移民的概率又會高很多。
陳軍:通過讀研方式移民一般屬于技術移民。各個國家都有自己對于技術移民的一些規(guī)定,對于一些國家,例如英國來說,希望通過讀研究生直接移民基本不可能。但是目前還是有一些國家是可以的,例如加拿大、澳洲等。學生可以通過修讀研究生課程或相關移民專業(yè)以達到移民加分的目的。因為具體細節(jié)太多,在這里建議有這方面需求的學生可作進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