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為什么世界一流大學不愛招中國學生?

    2017-02-09 13:43:49陳志武
    領導文萃 2017年1期
    關鍵詞:耶魯印度人子女

    陳志武

    最近,兩件事再次引發(fā)我對中國教育的擔憂。一是,前不久跟一位美國名牌大學金融教授談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他說他們今后可能不再招收中國博士研究生了。實際上,我所在的耶魯和其他大學也討論過,有意識地少招或者偶爾不招中國學生。

    以2015年為例,美國的前30名金融系畢業(yè)的博士中,來自中國的不少,但找教職崗位時,沒有一個被前10名或前15名金融系招聘。所以,他們不想再浪費時間培養(yǎng)中國學生了。

    二是,在美國金融和硅谷高科技行業(yè)中,印度裔高管遠超華裔,在大學里也如此。比如,幾年前美國主要商學院中,有12個在選拔招聘商學院院長,其中10個給了印度裔聘書,沒有一個給中國裔。

    中國人天賦好,又聰明勤奮,但為什么結(jié)果會如此令人失望?

    教育:什么是最好的學校和專業(yè)

    我在大學教書至今26年,見過的學生也算不少,其中兩個故事讓我難以忘記。

    張三(化名)出生于國內(nèi)大城市,高中畢業(yè)輕易考上北大清華,等他到耶魯讀博士時,再難的數(shù)理經(jīng)濟模型對他來說都很容易。兩年后的一天,張三找我私聊,說他在考慮是否退學回國去做PE投資基金,因為他父母好友愿意出資5000萬美元由他去負責管理,機會難得。

    震驚之余,我問他:“我一直認為你最有希望出一流學術成就。告訴我,你是否真的對學術研究有興趣?”張三回答:“我可以做學術,但這不是我的興趣與激情所在?!蔽医又鴨査骸澳悄銥槭裁匆暾埥鹑诓┦垦芯可??”他的回答不奇怪:“因為父母要我這樣做?!?/p>

    第二個故事更具戲劇性。來自國內(nèi)頂尖大學的經(jīng)濟史博士生至耶魯訪問一年,我原以為他可以協(xié)助我收集史料、研究一些經(jīng)濟史話題。結(jié)果到耶魯后,他要選修15門耶魯戲劇學院的表演課程!看到他對表演這么有熱情,我也就沒有阻止他。

    那一年,他把耶魯戲劇學院的所有表演課都上完,非常興奮。后來我問他:“很顯然,你的激情在戲劇和表演。你在國內(nèi)上大學、讀研究生怎么沒有申請藝術學院呢?”答:“我父母不讓呀。他們要我學經(jīng)濟學,好找工作!”

    這么多年教過的中國學生中,真正因為自己喜歡而研讀經(jīng)濟學、金融學的是極少數(shù),絕大多數(shù)是因為父母的壓力和安排。 好與不好,只有基于子女的個人興趣、偏好、個性和天賦才有意義。否則,不僅沒有意義,而且很容易造成天賦與人才的浪費,讓子女學習、工作沒有熱情,無精打采。

    職業(yè):“硬本事”和“軟本事”

    這個故事很流行:一家硅谷公司招來三個實習生,分別是中國人、印度人和美國人。美國人一到下班立馬走人,他對一些問題盡管一知半解但也能侃侃而談。中國人很努力,活干得最多最好,但不愛多說話。印度人工作做得沒有中國人精細,但也不差,最愛發(fā)問。

    這個故事當然是中國人喜歡講的,因為中國人看重“硬本事”,看輕“軟本事”。但問題也恰恰出在這里,因為我們這種看重“硬本事”的文化取向造就了中國人只能干苦力活,不能像印度人那樣在硅谷和美國大學等領域成為領袖人物;也正因為美國和印度社會既看重“硬本事”,也看重“軟本事”,所以,反饋到文化和教育領域,就變成了不只是要強調(diào)數(shù)理化,也要強調(diào)人文社會科學,在判斷人才時看他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

    比較極端的是,不少中國父母在子女好不容易到美國大學讀書后,又要他們花時間學會計。因為他們擔心子女畢業(yè)后不好找工作,而會計好找工作。如果是這樣,國內(nèi)技校不是更好嗎?如果只是為了找工作,麥當勞不是有很多工作機會嗎?

    實際上,這里關鍵還是在于對“教育”的理解和認識問題。教育有兩項主要功能:一是為了職業(yè),二是為了做人,尤其是做一個有意思、有趣味的人。許多朋友一聽到自己子女想學歷史、文學、藝術,或者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就很生氣,認為這些“軟本事”沒用。

    但是他們不知道,世界需要“硬本事”的人,但世界是由那些能說會道、知識淵博的人領導的。即使我們走出企業(yè)領導、政府領導階層,在社會生活中,那些除了職業(yè)以外還了解歷史、社會、政治和經(jīng)濟知識的人,更可能是社會中的成功人士。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的豐富膨脹,獲得“硬本事”的方式可以是技校、大學,也可以是通過上網(wǎng)。所以,“硬本事”的相對價值在降低,而全球一體化的社會對于“軟本事”的需求比以前大增。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中國人不在“軟本事”方面追趕美國和印度,我們可能只能繼續(xù)以苦力活、低利潤活為主,高利潤、高收入的工作繼續(xù)由美國和印度人控制。

    文化:“聽話不作聲”的習慣

    之所以中國人跟美國人、印度人的差別這么大,當然也跟中庸和孝道文化緊密相關。在中國長大,父母等周邊的人都教你“乖乖聽話”,不能挑戰(zhàn)長者和權(quán)威的言論。所以,每個人在成長的二三十年里都被馴化得乖乖的,長大后也很難改變“聽話不作聲”的習慣。

    在中國,別人說“你的孩子好聽話”是對你子女的表揚,而我在美國生活的30年里,從來沒有聽到美國人以這種話去夸獎人家孩子的,因為美國人認為“聽話”“順從”是貶義,是沒有個性的表現(xiàn)。美國社會沒有鮮明的基于年齡、長幼的等級秩序,大家以理服人,所以更加促進美國人辯論能力、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印度則介于中國和美國之間,他們對長輩也會敬重,但不像中國社會那么絕對,再加上印度被英國殖民統(tǒng)治100多年,多少也淡化了印度人對長者的順從程度,不再像原來那么論年齡,而是以理服人。

    許多人在解釋為什么中國學生在美國不能更成功、中國人不如印度人那么突出的時候,都喜歡以中國人英語差、印度人英語好作為主要理由。語言當然是中國人的弱項,但實際上更根本的原因是儒家的名分等級秩序,這個秩序使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被持續(xù)不斷地壓抑,任何有個性的表達和質(zhì)疑都會招致重罰,以至于等我們長大時,每個人都成了只會做事、不會作聲的人。

    今天的世界已經(jīng)高度一體化了,為了讓我們的后代有機會在國際競爭中勝出,一方面必須改變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把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重點放在“做人”的通識與思辨訓練上;另一方面要走出儒家名分等級秩序的文化制約,不能再把“順從聽話”的機器人作為我們的楷模。

    (摘自《青年博覽》)

    猜你喜歡
    耶魯印度人子女
    本期導讀
    為子女無限付出,為何還受累不討好?
    與子女同住如何相處?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4
    農(nóng)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遠?
    耶魯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金橋(2018年7期)2018-09-25 02:28:20
    當代音樂(2018年12期)2018-05-14 13:08:43
    經(jīng)驗
    華聲(2017年23期)2018-01-16 21:59:13
    學農(nóng)
    大學生(2017年10期)2017-10-23 20:09:03
    以退為進
    小金曼·布魯斯特:耶魯領航人
    永济市| 大埔县| 礼泉县| 沛县| 崇明县| 将乐县| 韶山市| 香港 | 波密县| 吴桥县| 黑河市| 泸定县| 沙湾县| 行唐县| 包头市| 松潘县| 滕州市| 高阳县| 绵竹市| 毕节市| 龙州县| 江口县| 宜昌市| 绥中县| 临安市| 汉阴县| 宁陕县| 醴陵市| 连云港市| 河东区| 蒙阴县| 西宁市| 金秀| 油尖旺区| 清流县| 东方市| 县级市| 万州区| 临夏县| 高碑店市| 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