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珊萍
圖拉姨媽的烏托邦之蜂巢式家庭
樊珊萍
作為西班牙“98”年代作家米格爾·德·烏納穆諾敘事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圖拉姨媽》講述了一位集姐姐、姨媽和母親身份為一體,名叫圖拉的女人的一生。在這部百十來頁的中篇小說中,我們看到女主人公圖拉一直致力于構(gòu)建她心目中的烏托邦,將自己關(guān)于純潔、平等以及對慈悲的理解投射到她打造的蜂巢式家庭中。本文試圖從圖拉對烏托邦的建構(gòu)、思想理念以及對烏托邦最后的反思入手來分析圖拉姨媽的心理特征,得出圖拉畢生追求的是一種純潔、平等、慈悲的家庭氛圍。
《圖拉姨媽》 烏托邦 蜂巢式家庭
關(guān)于烏納穆諾小說特點的研究,學(xué)界有著統(tǒng)一的認(rèn)識:烏納穆諾認(rèn)為“最高意義上”的現(xiàn)實主義,并非由準(zhǔn)確地描繪情形、環(huán)境和其他構(gòu)成,而應(yīng)由揭示人類的每個“我”的內(nèi)心生活構(gòu)成。(高爾基世界文學(xué)研究所,2013:435)在他的小說中,沒有大段的敘述,取而代之的是豐富的對話。因而我們無法確定小說中的地點和人物原型。然而,作者雖然極力避免描述性話語,但小說中的人物始終都無法離開背景獨立存在。
與《亞伯·桑切斯》表達(dá)的主題不同,作者明確指出《圖拉姨媽》這部小說試圖表現(xiàn)的是一種姐妹情誼(sororidad)。在小說的序言中作者提到了三位重要的女性:阿比薩(Abisag),安提戈涅(Antígona) 和圣特蕾莎(Santa Teresa)。這三位女性的身份和特征在圖拉姨媽 (Tula)身上得到體現(xiàn),她們分別代表純潔的妻子身份,不畏世俗的姨媽身份以及有著堅強意志的圣母身份。而縱觀烏納穆諾眾多以女性為主角的作品,我們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兩位母親》也好,《倫布里亞伯爵》也罷,其背景始終聚焦在家庭這個范圍。在作者看來,女性的特征一直都是和家庭、馴養(yǎng)以及純潔相聯(lián)系的,因為她們是姐妹、姑媽、姨媽或者地地道道的精神上的妻子。[1]家庭是烏納穆諾筆下女性的舞臺,是她們勾勒圖像的畫布。離開家庭,圖拉的身份就不再是姐姐,母親,姨媽抑或其他。此外,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圖拉在形容男人時,通常都會用“雄峰”(zángano)這個詞。實際上,圖拉從小說一開始就試圖建立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社會體系[2],這個社會體系組織形式的原型就是蜂巢。因此,本文試圖從背景出發(fā),分析圖拉對于蜂巢式家庭的構(gòu)建,蜂巢式家庭中的理念推行以及她對于自己觀念的反思。
所謂蜂巢式家庭,指的是在一個家庭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三種身份特征的成員。蜂王和雄峰負(fù)責(zé)繁衍生命。而工蜂則專司筑巢、采集食料、哺育幼蟲、清理巢室和調(diào)節(jié)巢室。因而整體上來說蜂巢式家庭具有母系氏族特征。關(guān)于三種蜜蜂身份的特征,小說在第二十四章中有一段描述:遺產(chǎn)?在一個蜂巢中,以遺產(chǎn)的形式留傳下去的是工蜂的精神,蜜蜂的傳統(tǒng),釀蜜和建巢的技術(shù),乃至蜜蜂性。而這些無法通過肉身和蜂漿進(jìn)行傳承。蜜蜂的繁衍依靠的是雄峰和蜂王,但他們從來不工作,不曾知道怎么建造蜂巢,怎么釀制蜂蜜也不知道怎么照顧幼蟲。正因為不知道,所以無法通過他們的肉體和漿汁把那些學(xué)問傳遞給他們的幼兒。蜜蜂那些筑巢、釀蜜和蜂蠟技術(shù)傳統(tǒng)都是依靠旁系實現(xiàn)留傳,不是通過肉身的繁衍,而是精神的傳遞。這種傳遞的實現(xiàn)要歸功于那些姨媽們,歸功于那些不會授精也不會產(chǎn)卵的工蜂們。關(guān)于這些,馬諾麗達(dá)都知道。姨媽已經(jīng)把這一切都教給她了。這位姨媽在她年輕的時候便將注意力放在了工蜂的生命上,她研究它們的生命,對它們的命運進(jìn)行思考,甚至做夢都夢著它。[3]
可以說,蜂巢式家庭結(jié)構(gòu)是圖拉關(guān)于男人和女人使命以及精神傳承的理解的一種投射。為此,我們看到蜂巢式家庭在圖拉的努力下漸漸架構(gòu)成形。整個過程包括四個步驟:
1.將羅莎 (Rosa)和拉米羅(Ramiro)設(shè)定為蜂王和雄峰,并促使他們完成繁衍后代的工作。
從羅莎與拉米羅互生好感,到確立戀愛關(guān)系,再到結(jié)婚生子,圖拉一直扮演著催化劑的角色。當(dāng)羅莎對于拉米羅的求愛猶豫不決時,圖拉以極為老成的嚴(yán)肅口吻勸誡羅莎去接受他。面對拉米羅因迷戀圖拉而遲遲不愿提出與羅莎締結(jié)連理的狀況,圖拉又一次以堅決的態(tài)度促使這對情侶完成婚禮。甚至就在圖拉與拉米羅進(jìn)行完對話的“第二天,舉行婚禮的日期便確定下來了”。(P.76)
為了便于羅莎與拉米羅更好的繁衍后代,圖拉反對羅莎養(yǎng)狗,減少與羅莎會面的頻次,拒絕羅莎邀她同住的請求,直到羅莎誕下第三個孩子艾爾維拉(Elvira),才決心為了更好地照料孩子們搬進(jìn)羅莎與拉米羅的家。
2.建造蜂巢,成為工蜂,負(fù)責(zé)管理家庭、撫養(yǎng)幼兒。
在整部作品中,圖拉在家庭中的身份始終是一個管家式人物。文中雖然對此沒有具體的說明性描述,但無論是羅莎的戀愛、婚姻、生產(chǎn)還是堂普里米蒂沃(Don Primitivo)的身后事均是由圖拉主持。而圖拉搬進(jìn)拉米羅與羅莎的家標(biāo)志著蜂巢的正式建立。在這個家庭中,圖拉開始扮演工蜂的角色,負(fù)責(zé)孩子們的撫養(yǎng)和教育,并在這個家庭中推行她的意志和影響。為此,在羅莎去世之后,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們的撫養(yǎng)中,她拒絕了里卡爾多(Ricardo)的求愛,也拒絕為拉米羅繁衍子嗣。
圖拉不僅是這個家庭的奠基者,頂梁柱,她還是維系家庭的紐帶。
3.在羅莎去世后,女奴馬努埃拉(Manuela)成為蜂王替代者。
羅莎去世后,這個蜂巢式家族中便缺少了蜂王。在得知侍女馬努埃拉已懷有拉米羅的子嗣時,圖拉將馬努埃拉塑造成為這個蜂巢式家族中的新蜂王。由她繼續(xù)繁衍后代。
4.在拉米羅和馬努埃拉去世后,尋找下一代的蜂王和雄峰,并在臨死前將工蜂的職責(zé)委任到馬諾麗達(dá)(Manolita)身上,以保持蜂巢式家庭的延續(xù)。
拉米羅和馬努埃拉的相繼離世,意味著這個蜂巢式家庭中的蜂王和雄峰的缺失。為此,圖拉需要為下一代選出蜂王和雄峰——卡 莉 達(dá) (Caridad)和 拉 米 林(Ramirín)。甚至可以說,圖拉在養(yǎng)育拉米林時就意在使他成為雄峰,為家族綿延子嗣。因為她曾說道“他生來就該成為父親,而我則要成為祖母”。(p.147)為此,在促成卡莉達(dá)與拉米林之間的結(jié)合之后,對于她來說,在這個世上她要做的就是等待她孫子的到來。(p.152)
然而正如前文提到的,蜜蜂家族的傳統(tǒng)并不是通過肉身和蜂漿得以延續(xù),而需要以精神的形式通過工蜂傳承下來。為此,在圖拉臨死前,她需要將精神延續(xù)的職責(zé)托付給下一任工蜂式人物——馬諾麗達(dá),這個女孩“不僅是她的女兒,還是她精神的繼承者,是她傳統(tǒng)的安身之處”。(p.163)
可以說,蜂巢是圖拉關(guān)于家庭模式的一種理想化圖景。她之所要構(gòu)建這種家庭模式,不僅僅是出于她對男女家庭分工的理解。還因為為了能夠?qū)崿F(xiàn)和推行她的理念,她需要打造這樣一座烏托邦。
在蜂巢中,工蜂負(fù)責(zé)傳承蜜蜂的各項傳統(tǒng)。這些傳統(tǒng)是整個蜜蜂家族的精髓。對于圖拉所打造的蜂巢式家庭來說,家庭精髓就是圖拉對純潔的追求和對平等的渴望。
1.純潔
圖拉自身具有物質(zhì)潔癖。在她的妹妹羅莎去世前,面對羅莎嘔吐出來的穢物,圖拉驚恐萬狀的逃開;在與拉米羅來到樹林當(dāng)中散步時,她堅決不坐在草坪上,因為這不僅讓她不舒服,甚至讓她覺得惡心;當(dāng)看到瑪努爾拉生下的第二個小孩兒渾身是血時,她又不得不忍住惡心;(p.134)甚至在馬諾麗達(dá)的嘔吐物弄臟了床單之后,她也總是要認(rèn)真地將床單上的污漬徹底清理干凈。(p.144)這種物質(zhì)潔癖進(jìn)而也影響到她對精神純潔的極致要求,這種精神潔癖在她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上可見一斑。
對于愛情,圖拉要求專一和忠誠。因此,即便感覺到拉米羅更加屬意于自己,她也要促使拉米羅與自己的妹妹羅莎結(jié)婚,因為她認(rèn)為一個人對待感情就應(yīng)該從一而終。在羅莎去世后,面對羅莎臨死前的囑托和拉米羅的追求,圖拉曾在內(nèi)心叩問,假如自己是羅莎,是否會接受自己的姐姐代替自己成為丈夫的伴侶呢?最終她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她無法接受自己成為姐姐的替代品,也無法認(rèn)可在具有排他性的愛情當(dāng)中出現(xiàn)第三人。因此,她將拉米羅的追求認(rèn)為是不純潔的,繼而力圖打消拉米羅想娶她為妻的念頭。
圖拉對于愛情的態(tài)度不僅決定了自己的行為,也影響著她對孩子們的教育。為了給孩子們營造一個純潔的家庭環(huán)境,她不允許拉米羅在孩子們跟前叫她的昵稱,也不允許他在孩子們面前對她表現(xiàn)出任何親密的行為。在拉米羅與馬努埃拉完婚后,“她總是竭力阻止新婚夫婦接近孩子們,盡可能不讓孩子們察覺到他們間的親密生活”。(p.126)因為在她看來,這種結(jié)合并不是出于純潔的愛情,而更多的是出于責(zé)任。她始終要求他謹(jǐn)慎對待愛情,希望自己能夠在拉米林在遭遇到第一次情感發(fā)現(xiàn)時給予他引導(dǎo),“希望拉米林的第一次愛情會是最終的唯一的愛情”。(p.146)
這種對純潔的追求成為了圖拉構(gòu)建的蜂巢式家庭中的一種精神,并在馬諾麗達(dá)身上得以繼承。在這個蜂巢式家庭中,馬諾麗達(dá)與圖拉一樣,是一個工蜂式人物,對于精神的傳承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作為圖拉的繼任者,馬諾麗達(dá)“一絲不茍地遵循著圖拉的教誨,維護(hù)著這個家庭的傳統(tǒng)”。(p.163)圖拉去世后,家庭分裂成幾個派別,艾爾維拉與恩里克(Enrique),羅莎與卡莉達(dá),拉米林,馬諾麗達(dá)。在發(fā)現(xiàn)艾爾維拉和恩里克之間的過度親密后,馬諾麗達(dá)立即向他們警告,因為在她看來,不存在性別概念的小孩兒游戲無傷大雅,但有了男女之別概念的姐弟間的親密是對純潔精神的一種僭越。
2.平等
除了對純潔的追求,圖拉也渴望平等。這種平等不僅體現(xiàn)在男女之間的平等,也表現(xiàn)在社會地位的平等。此外,圖拉追求的平等,除卻讓作為女性的自己,跳出社會對女性身份的設(shè)定,還試圖讓其他女性跳出男尊女卑的桎梏。
社會為女人設(shè)定的道路只有兩條:要么進(jìn)入婚姻,要么進(jìn)入修道院(p.69)。而圖拉既不愿成為人妻,又不愿成為修女,只想保持孑然一身的狀態(tài)。為此她給出的理由是:1.在婚姻當(dāng)中,“我不是男人,而作為女人只能等著被選??墒聦嵣?,我想成為做出選擇的那個人而非被選擇的那一個”。(p.88)2.成為修女,意味著要聽從命令,而我不喜歡別人命令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哪怕成為修道院院長,也不樂意,“因為我更不喜歡命令別人”。(p.103)所以圖拉沒有走上社會為女性設(shè)定的兩條道路上的任何一條,而是為自己開辟了一條新道路,那就是成為孩子們靈魂的造型師。雖然這條路走的并不順暢,但是圖拉卻異常堅定。入住拉米羅家中照顧自己的外甥們,卻不愿委屈自己成為拉米羅的伴侶,即使流言四起,圖拉也不在意。不僅因為她追求的是純潔的愛情所帶來的婚姻,還因為她不愿成為男人的泄欲工具,不愿成為他人解決事物的任何工具,她認(rèn)為女人有更高的價值??赡腥藗儏s時常將女人看成是泄欲工具和自己飼養(yǎng)的家畜。“他們需要的只不過是個家庭主婦,一個照顧他們,為他們的床鋪上干凈的床單,為他們烹飪飯食的女人。而這比起將女人看做工具更糟糕?!?p139)面對這樣男人的求婚,自尊剛毅如圖拉,又怎么可能會接受呢!不僅如此,她也不愿讓自己的外甥女只學(xué)習(xí)縫紉或那些專屬于女性的活計, 因為在她看來“女人的任務(wù)在于塑造男人和女人,而不是為他們縫制衣物”。(p.106)
在撞破了拉米羅對馬努埃拉所行的劣跡后,圖拉要求拉米羅與馬努埃拉完成婚禮。在拉米羅看來,馬努埃拉只不過是毫無價值的一介女奴。但在圖拉看來,她的價值要比拉米羅認(rèn)為的高的多。不僅如此,圖拉還要求拉米羅向馬努埃拉道歉,讓馬努埃拉與其他家庭成員一起用餐。而為了不使羅莎的孩子們與馬努埃拉的孩子們在身份認(rèn)同時存在歧視和偏見,圖拉努力讓自己公平地對待所有孩子,并且在拉米羅和馬努埃拉去世后向所有的孩子們宣布,從今往后他們的母親就是她——圖拉,五個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之間地位都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
綜上可以看出,圖拉在推行自己的理念時,均是由自身出發(fā),再推及他人。整個家庭成為了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烏托邦,在這個烏托邦中,人們各司其職,思想純潔,地位平等。
蜂巢式家庭是圖拉姨媽心中關(guān)于家庭結(jié)構(gòu)的一種模式,是她實現(xiàn)自我理念的烏托邦。但是,正如作者烏納穆諾所說,“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有七種主要品質(zhì)和七種與之相對的缺點:他既高傲又卑微;既貪婪又節(jié)制;既淫蕩又貞潔;既善妒又慈悲;既吝嗇又慷慨,既怠惰又勤奮,既暴躁又耐心”。[4]烏納穆諾的人類典范是“垂死掙扎的人”,是甚至在臨死的時候都“同思想的絕望經(jīng)常斗爭”的人。(高爾基世界文學(xué)研究所,2013:431)是一個矛盾的個體。圖拉姨媽就是這樣一個既矛盾又“同思想的絕望經(jīng)常斗爭”的人物。
一方面她嚴(yán)詞拒絕成為拉米羅的妻子,認(rèn)為這是對純潔愛情的玷污,是對女性的褻瀆。另一方面,她又不斷詰問自己,“我到底愛拉米羅還是不愛呢?這不是傲氣嗎?這不是白鼬那種孤獨的痛苦心情嗎?由于害怕把自己的皮毛弄臟,而不肯跳下泥潭搭救它的同伴。(p.120)”在拉米羅去世之際,圖拉請求拉米羅原諒自己。并承認(rèn)“也許我對于貞操的想法不近人情。但是在最初,在你追求我妹妹的時候,我做了我應(yīng)該做的事”。(p.132)在向牧師懺悔時,又提到“他的不幸是我導(dǎo)致的,神父。是我使他墮落了兩次,一次和我的妹妹,另一次和另外一個女人”。(p.148)而造成這一切的,是她的傲慢和自私。認(rèn)為是出于對自己精神潔癖的維護(hù)而導(dǎo)致拉米羅陷入泥淖之中。表現(xiàn)出圖拉要在保持自我圣潔和拯救他人之間進(jìn)行抉擇的兩難境地。
在得知馬努埃拉懷孕之后,圖拉要求拉米羅娶馬努埃拉為妻,并給予她平等的社會地位。然而圖拉為馬努埃拉所做的一切并沒有拯救到這位孤兒,反而讓她對眼前的身份轉(zhuǎn)變更加驚恐。馬努埃拉的去世,比姐姐羅莎、舅舅堂普里米蒂沃和拉米羅的死更讓圖拉感到沮喪。她甚至認(rèn)為“他們?nèi)齻€是自己死去了……!但是這個孤女是被殺死的!是被我們殺死的!難道不是被我殺死的嗎?”(p.135)自己意欲幫助馬努埃拉追求平等,獲取成為母親的權(quán)利,但正這個母親身份奪去了馬努埃拉的生命。因此她將馬努埃拉的死看成是自己的罪孽。也表明在她的蜂巢式家庭中,在她的烏托邦里,公平和慈悲不能直接劃等號。
所以她去世前在對孩子們的勸誡中說道“對于你們要做的事情你們一定要考慮清楚,清楚,再清楚......你們不需要對已經(jīng)做過的或者沒做到的事情感到后悔..... .假如你們看到你們愛的那個人落入泥潭中,哪怕是一個黑井、是一條污水溝,你們也要跳下去營救他,哪怕要冒著被淹死的危險,也要跳下去救他......”(p.161)
作者在小說的前言中還提到,在他寫完這部小說之后,發(fā)現(xiàn)小說的主人公圖拉與堂吉訶德和圣特蕾莎有著驚人的相似。借用卡洛斯·阿·龍古爾斯特的話:
對于烏納穆諾來說,圣特蕾莎是受探險本能驅(qū)使的女版堂吉訶德,這位圣女的偉大冒險在于要建立一個擺脫舊教會散漫的新教會,在它的教義影響下,人們生活純凈,簡單,禁欲并充滿愉悅......而烏納穆諾在《圖拉姨媽》和圣特蕾莎中發(fā)現(xiàn)的一致性就在于赫爾特魯?shù)纤挂彩且粋€受純潔、禁欲和快樂理念啟發(fā)的新社區(qū)的建立者。[5]
這個新社區(qū)正是圖拉在文中構(gòu)建的蜂巢式家庭。她由自身對純潔和公平的理解推及到這個家庭,并且試圖讓她的理念作為家庭精神傳承下去。她用盡一生打造理想中的烏托邦與圣女特蕾莎致力于建立一支新教派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者追求的都是一種純潔、平等和慈悲的社區(qū)氛圍。
1.S ENZ DE ZAITEGUI, Ainoa Bego a. Metafísica de la maternidad: estudio comparativo de Dos madres y La tía Tula de Miguel de Unamuno a la luz de Génesis 29-30[J]. Cuadernos de la Catédra Miguel de Unamuno. 2006 (2): p93-p108.
2.Zapata-Calle, Ana. Amor y pedagogía y La tía Tula de Miguel de Unamuno como proyecto común: la parodia de la alienación racional[J]. Céfiro: Enlace hispano cultural y literario. 2009 (1-2):p113-p138.
3.Oropeza, Bettina Pacheco. La concepción de lo femenino en Unamuno: encuentro en un entreacto[J]. Contexto: revista anual de estudios literarios. 2004 (10): p217-p228.
4.Longhurst, Carlos A.編. De Unamuno, Miguel 著. La tía Tula [M]. Cátedra. Madrid. 1987.
5.De Unamono, Miguel. Tres novelas ejemplares y un prólogo [M]. Espasa-Calpe. Madrid. 1964.
6.Ontaón de Lope, Paciencia. En torno a La tía Tula[C]. Actas del Octavo Congreso de la Asociación Internacional de Hispanistas. Rhode Island, United States. 1983.
7.(俄羅斯)高爾基世界文學(xué)研究所.《世界文學(xué)史》第八卷 上[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3.
注釋
[1]筆者譯,引文原文為“Las características positivas de lo femenino, siempre en relación con el hogar, con la domesticidad, e inclusive con la virginidad, puesto que se trata de hermanas, de tías o de esposas de espíritu, castísimas.”
[2]筆者譯,引文原文為“Tula instaura desde el principio de la novela un sistema social en torno a ella.”
[3]引用的小說原文均為筆者自譯。
[4]筆者譯。原文出自Miguel de Unamuno的 Tres novelas ejemplares y un prólogo。
[5]引文出自Carlos A. Longhurst為La Tía Tula所作的引言
(作者介紹:樊珊萍,西南科技大學(xué)西班牙語助教,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西班牙語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為西班牙語語言學(xué),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