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婉芝
“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賈婉芝
葉圣陶曾說“教學生閱讀,一部分的目的在給他們一個寫作的榜樣”。寫作是學生知識水平、語言能力、思想深度以及思維能力的綜合體現。閱讀與寫作相互促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白x寫結合”則強調讀與寫的緊密結合,在體會讀的時候醞釀寫,在寫的同時促進讀。
作文教學 讀寫結合
新課程改革后,《語文課程標準》更加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教師應重視教材中的有效寫作資源,引導學生進行訓練。
在學生的閱讀活動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fā)掘和積累寫作素材。把教材中的文章當作例子,教給學生讀各類文章的方法,汲取文章的寫作方法,為我所用。高中課本中的課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名家經典往往高瞻遠矚,見解深刻,有很多獨特的人生體驗和感悟。稍加留心,就會發(fā)現語文教材所提供的人物、事件等材料是很豐富的。以議論文的寫作為例,一篇課文的透徹學習有時能為寫作提供多方位的人物、事件等材料,它們可以作為議論文中重要的論據。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的燭之武,以三寸之舌說退百萬雄師,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分析利害關系,可謂智慧的化身,也是化干戈為玉帛的典型;他的臨危受命彰顯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情操;他的大器晚成,也證實了成功需要一定的機遇;佚之狐對燭之武的舉薦,說明了伯樂的重要性;鄭伯認錯,體現了知錯就改,重用賢才的必要性;秦伯退兵,則體現的是雙贏的智慧。此外,《廉頗藺相如列傳》展現了人物的智勇雙全,《老人與?!敷w現出的迎難而上的堅定信念,《大堰河——我的保姆》呈現出對弱者的關懷。這些都是可以被充分利用的素材。
回歸課本,學以致用,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就不至于“踏破鐵鞋無覓處”。閱讀往往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理解與鑒賞能力,寫作側重表達能力,閱讀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助于寫作技巧的掌握,積累寫作素材,在學生注重寫作技能的提升和積累寫作素材的同時,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深化情感體驗,從而使讀與寫相互促進。
學生在寫作時往往有不知寫什么的苦惱,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關注自己的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平凡事的能力。作文離不開生活,以《荷塘月色》為例,這樣源于生活的散文,對于學生的寫作會有一定的啟發(fā)。同時,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夠將文中所呈現的寫景抒情的技巧運用到寫作中。文中修辭的使用生動傳神,比喻、擬人、通感、對比、襯托等修辭手法鮮活貼切,不僅展現出事物的狀態(tài),還激發(fā)了讀者的想象,讓讀者充分感受文章傳遞出的意蘊美。引導學生理解“情為景設”,訓練他們寫景時注重景的色調與自己內心的情感保持一致。
除此之外,《荷塘月色》大量的動詞使描寫更加生動準確?!霸鹿馊缌魉话悖o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罩著輕紗的夢。”學生學習和恰當地使用動詞,以動寫靜,融會貫通,使作文中的描寫不至于死板呆滯。在賞析完這一節(jié)后讓學生選取自己熟悉的景物,運用恰當的修辭和傳神的動詞進行寫作訓練。
新課標人教版高中語文的作文訓練系統(tǒng)主要包括三個子系統(tǒng):“閱讀鑒賞”中的寫作練習、“表達交流”中的寫作專題、“梳理探究”中的寫作練習。從知識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角度來看,明確了文學性的寫作知識取向和積極的情感價值取向。從寫作知識的角度看,教材通過建立以寫作知識為主線的知識結構,并以讀寫結合的呈現方式有效地傳達寫作知識。教材選取了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有利于啟發(fā)學生的思考。
必修一某專題——心音共鳴,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梢栽趯W習《大堰河——我的保姆》、《荊軻刺秦王》等課文的時候,重視對寫人、寫事技巧的相應指導。必修三某專題——多思善感,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在學習第三單元的《寡人之于國也》、《勸學》等文言文時,重視其中的說理技巧的領悟,并學以致用。除此之外,教材中的微型寫作訓練也能更好地實現讀寫結合。如:人教版必修一中有一個閱讀鑒賞模塊中提出的寫作要求:“研讀下面材料,聯(lián)系課文,選取合適的話題”(如“小議‘我靠的是感情’,談‘身邊瑣事’的深廣內涵”),寫出自己的獨特感想,并與同學討論。這樣的課后練習不僅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思考,還要求聯(lián)系課文,表達自己的情感。梳理探究模塊中有這樣的要求:寫一篇短文,談談你對文學作品個性化閱讀的看法。這樣的題目不僅可以引發(fā)學生對文本解讀的思考,還有利于滿足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要求,表達自己的看法,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閱讀是信息的輸入,寫作是信息的輸出,缺少任何一方,信息交流則會中斷。顧明遠認為:閱讀教學,主要通過閱讀范文提高語言理解能力,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吸收寫作營養(yǎng)。在讀寫教學中,二者結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讀寫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及時反思,提升理解文章內容和情感的能力,并將其遷移到寫作中。在課內外閱讀時,養(yǎng)成積累素材,為我所用的習慣,增強閱讀和寫作的動力。
[1]葉圣陶.葉圣陶教育名篇[J].教育,2011(10):55-58.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