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亞斌 朱曉東
淺議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完善
文/楊亞斌 朱曉東
在深入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國家不斷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堅持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合理調整最低收購價水平,形成合理比價關系?!?/p>
從2006年開始,國家在六個小麥主產省連續(xù)實行了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至今已經11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是在國家取消保護價收購政策、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市場的歷史條件下開始實行的,主要目的是保護種糧農民利益,保障糧食市場供應,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國家在綜合考慮農民種植成本、國際市場價格、財政承受能力、國家收儲能力等因素基礎上,確定小麥最低收購價格。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保護了種糧農民利益,解決了農民“賣糧難”和豐年“谷賤傷農”的問題,激發(fā)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了糧食生產,維護了糧食安全。近十多年來,全國糧食生產連年增產,最低收購價政策功不可沒、效果明顯。以河北省為例,實行小麥最低收購價后,2016年小麥的產量達到了287億斤,比2005年增加55億斤。
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執(zhí)行以來,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不斷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使國家確定的“最低”收購價成為市場的“最高”收購價,托市收購數量不斷增加,占流通市場的比例不斷擴大,小麥市場成為政策主導的市場,不僅導致了市場空間嚴重不足,市場機制作用無法發(fā)揮,也給中央財政增加了巨大的負擔。
應該說,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是國家調控糧食市場、維護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有效手段和措施。糧食不同于一般商品,價格規(guī)律難以調整其需求變化。筆者認為,當前,在確?!翱诩Z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新戰(zhàn)略的目標下,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只能繼續(xù)堅持和完善,而不是取消。
根據政策執(zhí)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應從以下價格方面完善:一是規(guī)范出臺程序。為提高政策的嚴肅性和科學性,改變現(xiàn)在每年修改公布一次政策的做法,將糧食收購政策制定提升到法律、法規(guī)高度,廣泛吸納意見,使其更科學、更嚴謹,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并在較長時間內穩(wěn)定實行,可考慮每四五年進行一次修改完善,以便于供給側調整種植結構和生產經營決策。二是合理確定價格。當前,最低收購價政策既要實現(xiàn)保護農民利益的目的,又要發(fā)揮促進農民增收的作用,因此制定的價格偏高,收購數量占總體收購量偏大,留給市場的空間不足。應進一步明確國家收購政策的目的和作用就是保護農民基本利益,把促進農民增收的功能交給市場。在確定國家最低收購價格時只要考慮農民種植成本和最低利潤即可,給市場調節(jié)留出足夠空間。三是遵循市場規(guī)律。受生長期、品種等因素影響,我國小麥質量南北差異較大。豫北以北小麥生長期長,小麥硬度指數、面筋含量等品質明顯好于南方小麥產區(qū),市場價格要也高于南部小麥主產省。因此,建議國家在制定最低收購價時,要體現(xiàn)優(yōu)質優(yōu)價的基本市場規(guī)律,根據小麥品種、品質確定合理價差,促進農民提高小麥品質,也有利于從糧食收購層面推進農業(yè)供給側改革。
(作者單位:河北省糧食批發(fā)交易中心 河北省糧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