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偉
明英宗天順八年(1464年),浙江杭州官場上出現(xiàn)了一個奇特的景象:被朝廷貶為布政司左參政的韓雍從不過問政務,每日只與一幫文人賓客逛西湖,飲盡美酒佳釀,縱享美好時光。更為奇特的是,百姓并不認為韓雍如此做是懶政,反倒有點兒同情他。
原因很簡單,韓雍被貶并非因為他做錯了什么,而是他太有才。
天順八年正月,由于內閣大學士陳文的告發(fā),某宦官與翰林學士二人因涉嫌“政治密謀”被奪職罷官。這本來和時任兵部右侍郎的韓雍沒有什么關系,但陳文因對韓雍的才華極為嫉妒,便捏造謊言,聲稱韓雍也參與了該政治密謀,結果導致前途無量的韓雍被貶至杭州,出任布政司左參政這個閑差。
不錯,韓雍的確很有才。對于韓雍的才華,當時的政壇大佬早有“才氣無雙”“才識高遠”的評價。
早在任江西巡撫時,韓雍訂立的每一條法規(guī)都極其合理,立刻就能被寫入經典條例,供后人引用,被時人尊稱為“韓都例”(明代巡撫官職一般為都御史,時人多稱巡撫為“都爺”)。接任的巡撫們使用起“韓都例”來也十分順手,挑不出這套條例的任何毛病,即使想修改都無從下手,令人嘆為觀止。
調任宣府(今屬河北張家口)、大同(今山西大同)巡撫之后,韓雍在這兩地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與整頓,極大地改善了兩地的防務狀況,將兩地守護得如鐵桶般牢固。北方的敵對部落見這兩地防守嚴密,也打消了進攻的念頭,兩地軍民因而得享數(shù)年難得的太平時光。
正是因為韓雍身懷大才,所以時人才會對其無辜被貶極為同情。
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韓雍的光彩更是無人可掩。在被貶次年,由于廣西大藤峽(位于今廣西桂平西北的黔江下游)瑤民再次作亂,且迅速波及廣東、湖南等數(shù)省,明憲宗下詔起用韓雍,命其統(tǒng)領大軍南下平叛。
大藤峽叛亂其實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早在洪武八年(1375年),大藤峽地區(qū)便有叛亂發(fā)生,此后近百年間從未中斷,明朝幾代皇帝用盡手段也沒有將叛亂徹底根除。如此令人頭疼的百年叛亂,韓雍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便搞定了,原因也在于他的才能:敏銳的洞察力。
明憲宗在平叛之前向韓雍下達過一道詔書,介紹了自己擬定的平叛方略:官軍應屯兵大藤峽口,嚴格控制叛軍的出入,毀掉叛軍種植的莊稼,再將叛軍圍困一兩年之后,便可將其盡數(shù)剿滅。
然而,對于明憲宗的平叛方略,韓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兩廣的叛軍之所以如此肆無忌憚,關鍵在于他們認為自己的老巢大藤峽地勢險要、絕不會被攻破,因而有恃無恐。因此想要打破這種局面,必須以官軍主力進逼大藤峽,集中力量攻破叛軍老巢,徹底打破其幻想,將叛軍變成沒有根基的弱勢者。
事實證明,韓雍的這個判斷準確地抓住了平叛的關鍵。在韓雍的方略指引下,明朝很快就平定了綿延百年的大藤峽之亂。
憑此戰(zhàn)功,韓雍又被明憲宗任命為兩廣總督,鎮(zhèn)守嶺南。其間,明憲宗對韓雍極其信任。不管是官吏的任用還是州縣的設置,只要是韓雍提出來的建議,明憲宗都會采納。按照這個形勢發(fā)展下去,韓雍一定能在兩廣總督的位子上做出更大的貢獻。
可接下來的事情出人意料。成化九年(1473年),明憲宗突然下詔罷黜韓雍的兩廣總督之職,勒令其回鄉(xiāng)閑住,韓雍的政治生涯就此完結。韓雍回家五年后去世,終年51歲。
關于韓雍被免官的原因,史書上的記載是廣西某鎮(zhèn)守宦官向來忌恨韓雍壓制自己,于是找借口攻擊韓雍貪欲縱酒,濫加獎賞,胡亂開支等。明憲宗昏庸不察,致使韓雍蒙冤,不得不收拾鋪蓋回家。但仔細分析史實會發(fā)現(xiàn)韓雍被罷官的原因并非“奸臣誣奏,皇帝昏庸”這簡單的八個字,而是和他太有才、名望太高有關。
自成化元年出征兩廣到成化九年致仕,韓雍主政兩廣近九年。
這九年間,韓雍在兩廣地區(qū)極有威望,被兩廣軍民奉若神明,導致兩廣民眾“只知有韓雍,不知有朝廷”的局面逐漸出現(xiàn)。
有一個事例可以證明韓雍在兩廣軍民心目中的地位:明神宗萬歷年間,某大臣遠行至兩廣,發(fā)現(xiàn)此時雖然距離韓雍在任已經過了一百多年,兩廣地區(qū)的官吏百姓仍然對韓雍奉若天神,不敢直呼其名。
除了普通百姓,當時的兩廣官員對韓雍也是又畏懼又敬服。在官場上,韓雍講究官威是出了名的,并在自己的軍門之前設置了數(shù)十面銅鼓,看起來極具威嚴。在給韓雍匯報工作時,兩廣的三司官員都是跪著說話的——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場景。
對文官威嚴如此,對于軍中的將弁武夫,韓雍更是不假辭色。對于副將以下的犯錯者,韓雍會令人用繩子捆住他們進行責罰,絲毫不留情面。兩廣的鎮(zhèn)守宦官素來狂妄驕橫,但面對韓雍時個個屏氣斂息,夾著尾巴做人??梢哉f,在素來不服王化的兩廣,韓雍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在影響力上,韓雍比皇帝做得還給力。
但對明憲宗而言,在偏遠的大明土地上,一個正二品的地方官員擁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顯然絕非好事。
任誰當皇帝,恐怕心里都會犯嘀咕,明憲宗對韓雍的防范之心應該早就有了。只是因為此前兩廣地區(qū)亂局未定,明憲宗還不敢過早地將韓雍調走。因此即便沒有他人誣告,明憲宗最后還是會對付韓雍的。所以說,從帝王防范異己的權力本能來看,韓雍被罷免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當然,韓雍能力超群,卻并非完美之人。
韓雍的缺點用史書上的話說叫“性顧好內”,說白了就是好色。早年明英宗就曾打趣地評價韓雍:“吾知(韓)雍不愛錢,但須多得美侍寢耳!”只是對于帝王來說,不怕臣子愛錢,也不怕臣子好色,但若臣子太過雄才大略、光芒耀人,帝王恐怕就再也無法一笑視之了。韓雍也終究因為自己太有才而躺槍,這不得不說是韓雍個人的悲劇,也是歷史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