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米
一位老師跟我聊天。
他曾參加中考閱卷,批閱作文。考試作文題為:《最美……》,屬半命題作文。老師說,按正常審題心理,既是最美,那么最美的人,最美的事,最美的一切,包括一朵花一片云,都可以寫。
但是,學(xué)生的思維,被媒體常用的“最美”給框住了。那些報道的好人好事,尤其是犧牲的人,總要冠上“最美”兩個字,于是有了數(shù)不清的最美乞丐、最美同學(xué)、最美清潔工。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很多學(xué)生還讓“最美”的那個人死掉。爸爸為了救自己,被山上滾下來的大石頭壓死;老師為了救同學(xué),被汽車撞死……
老師說,天哪,這些很美嗎?
我不否認媒體有引導(dǎo)作用,但老師的評分傾向也會誘導(dǎo)吧?學(xué)生慣于揣摩閱卷老師心理,他們會覺得寫一朵花,肯定是跑題的,而讓“最美”死去,是不是更驚心動魄,更感人至深,是不是能得到更高分呢?學(xué)生從來就是想老師所想。
我們約定,來個“最美”試探,我們聯(lián)合發(fā)起了“最美”征文。按著我們的引導(dǎo),學(xué)生很踴躍地發(fā)現(xiàn)和尋找“最美”,有動物美,有景物美,當然也有人物美。
有個女孩說,自己的奶奶是個美人,年輕時候的相片就像電影明星,媽媽有時會穿著睡衣出去買菜、遛狗,奶奶不是,哪怕去超市也一定要穿得整齊漂亮,搭配紗巾,撲一點粉。媽媽背后說奶奶:“這么老了要好看,難道還想找對象?”我不喜歡媽媽那樣說奶奶,我心目中,奶奶最美。
一個男孩說,他哥哥是建筑工地上開挖掘機的,哥哥和女朋友約會的時候,在工地上,用挖掘機的大鏟子,把泥巴一勺一勺挖出來,堆出一朵玫瑰花,再弄一些碎石子,撒在中間做花蕊。女朋友很喜歡,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成了我的嫂子。這是世界上最大最美的玫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