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瑩,高水娟
(南京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江蘇南京211188)
基于情境認知教學模式的項目增量式課程模式的探索
鄭瑩,高水娟
(南京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江蘇南京211188)
文章分析了我國高職教育先行實踐導向型課程與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構建了以項目為載體、以開發(fā)項目構件為任務單位來組織與實施的新型課程模式-基于情境認知教學模式的項目增量式課程模式,并重點討論了人才培養(yǎng)實施過程中的保障體系。
教學模式;課程模式;情境認知;項目增量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implemented the first practice oriented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ode in the course of the problem,an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as a carrier,to develop project com?ponents for task units of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model Based on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each?ing mode of project curriculum model and focus on incremental.Discusses the guarantee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teaching model;curriculum model;situated cognition;item increment
在職業(yè)教育領域[1],課程與教學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沒有純粹的課程模式,也不存在單獨的教學模式,任何模式都是課程與教學有機運動的統(tǒng)一體。當前,對于課程與教學之間關系的論述很多,杜威的課程與教學整合的觀點及“做學統(tǒng)一”教育理念,美國學者韋迪(R.Weade)的“課程教學”(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論,諸如此類的觀點都有力地說明了課程與教學是教育領域中一個有機的、共生的整體關系。
情境認知教學模式[2]是在一定的教育目標及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為主要理論指導下,依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手段方法、教學評價等因素進行簡約概括,并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環(huán)境中建立起來的相對穩(wěn)定的指導教學實踐的教學行為系統(tǒng)。
項目增量式課程模式是一種基于工作過程體系以職業(yè)崗位的具體工作任務為課程設置及內容選擇的參照,以項目為載體、以開發(fā)項目構件為任務單位來組織與實施的新型課程模式。在增量模型中,課程項目被作為一系列的大粒度構件來設計、實現(xiàn)、集成和測試,每一個構件是由多種相互作用的模塊所形成,能完成一定業(yè)務功能并具有較好復用性。
實踐導向型課程與教學模式[1]是我國的職業(yè)教育工作者正在積極探索的一種新型的課程與教學模式,這種課程與教學模式注重以企業(yè)的真實任務為課程開發(fā)與教學設計的依據(jù);注重以真實職業(yè)情境中的工作實踐為課程與教學進行的主線;注重以工作過程的完整性來培養(yǎng)學生完整的職業(yè)能力;注重通過一個個具體的工作任務達成來培養(yǎng)課程與教學目標.當前,這種課程與教學模式的研究勢頭正旺,其中比較有影響的主要有以抽象化、概括化的工作任務為中心來組織知識和技能并以抽象化、概括化的工作任務的完成為驅動手段的任務引領式課程與教學模式和基于工作過程邏輯的、以學習領域課程思想為理論基礎的、以抽象化、概括化的工作任務為課程設置與內容選擇的參照點、以項目為單位組織內容并以項目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的項目驅動式課程與教學模式等等。
盡管這些研究工作也注重通過實習訓練、任務引領、技能培養(yǎng)等實踐教學活動來提升職業(yè)教育的教育教學質量,但是當前實踐導向型課程模式在處理企業(yè)的真實任務時,為了符合課程的教學需要,往往按照工作任務所屬的知識體系將項目肢解成為一個個的子項目,這種人為地將企業(yè)真實項目“微型化”的做法,弱化了學生對項目實施的整體把握和對專項技能作用的理解,最終造成學生雖然可以較好的完成簡單而明確的任務,但是無法單獨對項目進行設計和構建。
“項目增量式”課程模式,將項目設計成一個特意扣除某個或某幾個“構件”,可以部署與運行的產(chǎn)品,項目始終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其特點主要體現(xiàn)如下:
1)注重保護企業(yè)項目的真實性
實踐導向型課程與教學模式中項目同樣來源于企業(yè),但是根據(jù)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組織的需要,往往需要對項目進行重構,這一操作雖然有利于教學的開展,但是卻造成原項目需求的改變(一般是對項目進行相關的裁剪),不是絕對意義上的企業(yè)項目。而項目增量式課程模式,注重項目的選擇,依據(jù)主要考慮項目技能點與課程知識點的吻合度[3],選擇吻合度大于90%的項目,且不會因為教學的需要進行任何的調整,而是將相關項目內容進行重新的梳理,指導學生重新構建相關任務內容,并進行相關的替換,保持項目的真實性,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給出改進意見。
2)任務設計遵循項目設計開發(fā)流程
項目增量式課程模式中的項目開發(fā)貫穿整個人才培養(yǎng)過程,技能訓練點由易到難,教學設計來源于項目,但又不固守項目,每個技能點的訓練可以自行設計與實現(xiàn),最終形成項目構建,進而對項目代碼或模塊進行替換,開發(fā)過程遵循企業(yè)項目設計流程。
3)任務構建注重項目的整體性與可視化
項目增量式課程模式中的項目隨時可以進行展示,在開發(fā)過程中僅僅是完成了設計構件的增量“組裝”與“替換”。學生在項目實施的各個不同任務階段,都可以完整展示項目,建立對項目的整體認識,強化對專項技能訓練任務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學生項目設計和專項任務實施能力。
項目增量式課程模式實施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對于項目選擇、任務設計、項目實施、學生管理、時間管理等等要求較高,各個環(huán)節(jié)相互支撐,為了保障基于項目增量式課程模式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順利進行,高職院校需要做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1)構建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加大企業(yè)參與力度
加強高職校企文化融合,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職校企合作縱深發(fā)展的必然選擇。高職院校管理者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引企入校、營造校企文化融合的環(huán)境,可在形式、內容上借鑒、吸收企業(yè)文化,實現(xiàn)兩者的融合,以營造培育工匠精神的環(huán)境。此外,企業(yè)和學校深度融合[4],有利于便捷獲取企業(yè)已完成或在建項目的開發(fā)資源,有利于項目需求分析的理解和任務模塊的劃分、分析與分工,因此構建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加大企業(yè)參與力度,是項目增量式課程模式實施的基礎。
2)提高教師項目開發(fā)能力,實現(xiàn)“即知即行、知而能行、行而后知”
教師教育活動的基本假設都是“知而后行”,通過學習與培訓獲得新的理論知識與新的教育觀念,然后再開展新的教育行動[5]。然而國內外有許多學者認為理論與實踐是一個單一活動的兩個交替面,專業(yè)知識不能與專業(yè)經(jīng)驗分離。因此,任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活動首要的是要密切結合“理論”與“實踐”,也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只有這樣,才可以達到“即知即行、知而能行、行而后知”的境界。這是項目增量式課程模式實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3)強化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的應用
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動力,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強調了互動的交互特性,隨著技術的進步,互聯(lián)設備的情境感知能力將越來越強大,它通過微型感知設備,捕獲用戶、設備、場所、問題、應對策略方法等真實世界的信息,將所處生活環(huán)境中各種人類感官不能直接感受到的信息,采集到方寸之間的互聯(lián)設備中,進入到數(shù)字化的虛擬世界中,經(jīng)過計算、處理,變成學習、決策的參考知識,通過這種交互,促使個體、認知和意義在互動中被社會性和文化性地建構。因此,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的應用是項目增量式課程模式實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傳統(tǒng)項目驅動式課程模式項目功能由簡單到完善,是個循序漸進的實現(xiàn)過程,學生只有在項目整體完成的狀態(tài)下,才能建立對項目的整體認識,構建“項目增量式”課程模式,釋放學生的創(chuàng)造想象力,增強項目體驗,有利于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落實。
[1]梁成艾.職業(yè)教育“項目主題式”課程與教學模式研究[D].西南大學,2012:6-7.
[2]Paul Compton.Situated cognition and knowledge acquisition resear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2013,71(2).
[3]王曉昕.揚棄傳統(tǒng)指向實踐-高職標志設計課程模式新探[C].2010北京高教學會高職研究會學術年會,2010.
[4]劉義,高芳.情境認知學習理論與情境認知教學模式簡析[J].教育探索,2010(228)06:88-89.
[5]董輔華.職業(yè)情境視域中的職教學習理論范式及新發(fā)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230)06:151-152.
Exploration of Incremental Project Curriculum Model Based on Situated Cognition Teaching Model
ZHENG Ying,GAO Shui-juan
(Nanj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ransport Technology,Nanjing 211188,China)
G642
A
1009-3044(2017)24-0150-02
2017-07-19
2015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項課題2015JSJG369;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課題D/2015/03/068;交教研1402-210;交通運輸職業(yè)教育科研項目2015B32
鄭瑩(1975—),女,山東泰安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通信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研究;高水娟(1977—),女,江蘇南通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計算機及其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