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疆石河子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雜交棉新陸早70號主要特性及高效制種技術
郭景紅,姚炎帝,趙海,李玉國
(新疆石河子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新陸早70號是早熟、高產(chǎn)、優(yōu)質、抗逆性較好的雜交棉新品種。介紹了該品種的生物學特性、經(jīng)濟性狀,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從制種的準備工作、栽培模式、技術要領、田間管理等方面制定了高效制種技術。
雜交棉; 新陸早70號; 特征特性; 制種技術;
新陸早70號是石河子農(nóng)科院棉花所通過自育優(yōu)系34-4×豐產(chǎn)抗病材料616配置的雜交組合,經(jīng)定向選育的非轉基因棉花新品種,2015年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編號:新審棉2015年32號。
株高適中,株型塔形,莖桿粗壯,絨毛較少,花冠乳白色,花藥乳黃色,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深綠,結鈴性強,棉鈴卵圓形中等偏大,多為五室,鈴面光滑有腺體,果枝始節(jié)位6.4,單株果枝數(shù)8~10臺,單株結鈴10~16個,單鈴重6.1 g,衣分41.2%。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3 mm,比強度30.5 cN/tex,高抗枯萎病,感黃萎病。出苗好,整個生育期長勢穩(wěn)健,適宜機采,為早熟陸地棉品種。
2011—2012年自治區(qū)區(qū)域試驗中,新陸早70號平均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單產(chǎn)分別為6 007.36,2 422.5,2 331.98 kg/hm2,為ck(新陸早36號)的107.4%、105.5%、104.6%,201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單產(chǎn)為ck(新陸早43號)的121.9%、124.7%、122.0%,增產(chǎn)極為顯著。
母本:早熟陸地棉,生育期120 d。植株塔形,較緊湊,Ⅱ式果枝,葉片中等大小,皺褶較深,莖桿堅硬。棉鈴卵圓形中等大小,鈴嘴有尖,低酚棉。出苗好,生長勢強,結鈴性強,吐絮暢快集中,不落絮,絮白有絲光,含絮力適中,好拾花。高抗枯萎耐黃萎病。
父本:早熟陸地棉,生育期122 d左右。植株筒形,緊湊,Ⅰ-Ⅱ式果枝,葉片中等偏大,夜色深綠,莖桿粗壯,抗倒伏。棉鈴卵圓形中等偏大,衣分高。苗期長勢強,中后期長勢穩(wěn)健,早熟不早衰,高抗枯萎感黃萎病。
4.1 選擇優(yōu)良制種基地
土壤肥力中上且地力均勻,棉田排灌條件方便。制種田塊集中,無枯、黃萎病或發(fā)病輕。在50 m內相鄰地塊沒有棉田或者種植其它高桿作物做隔離帶。有較充分的人員,以滿足制種所需人工。
4.2 制種田栽培模式,保證親本純度
制種田行距配置采用寬窄行(30+60 cm)模式,1膜2管4行,適當放寬株距、行距,株距13.5 cm,密度178 830株/hm2,父母本按1∶5比例進行套種。
開始制種工作前對父母本(育種單位提供種子)田進行去雜保純工作,同時田間應全面仔細清查,將父母本開的花和已成的鈴全部摘除干凈,帶出田間。
4.3 制種人員要求
要求制種期間人員保持相對穩(wěn)定,制種人員有責任心,經(jīng)培訓和田間實踐后開始制種。制種需60~75人/hm2,制種前每667 m2要準備長20 cm左右的顏色鮮艷的毛線5 000根,用于去雄后做標記。每人準備尼龍網(wǎng)袋,放置毛線和父本花朵。
4.4 去雄要求規(guī)范徹底
一般在17:00—19:00時進行母本剝花去雄,找花冠變白、變淡,顯著伸長、突出苞葉的花蕾。去雄時,用兩手拇指及食指捏住花冠基部,分開苞葉,用兩拇指指甲同時從花萼中部微微用力掐入,直至子房壁外白膜,并用拇指及食指向后旋剝花蕾,同時微微用力向上提雄蕊管一起剝下,完成后即在棉株頂部葉片上搭一根紅線做標記,以利于次日授粉時查找,去雄剝下的花冠需裝花袋帶出地外。
注意去雄剝花時指甲不要用力過猛,切入過深,以免弄傷子房白膜。旋剝花冠時力度要適中,不要用力過快、過猛而碰斷柱頭。
4.5 充分授粉
授粉一般在10:00—13:00時進行。授粉時從父本上摘取花朵,后翻花冠到苞葉外,露出花藥;左手分開苞葉扶住母本柱頭,右手將父本花花粉粒環(huán)繞母本柱頭輕輕涂抹均勻,一般涂抹2~3圈即可,一朵父本花可授粉5~6朵母本花,花粉不足時,應及時更換,隨后將標記紅線取下。此環(huán)節(jié)一般可在10:00時進地時預先采集父本花,置于網(wǎng)袋內,制種人員各自將網(wǎng)袋隨身攜帶,便于操作。
4.6 雜交期注意事項
授粉期應密切關注天氣預報,若母本已去雄,次日上午預報有雨,可在當日或第2天清晨雨前摘下將要開放的父本花蕾,鋪放在陰涼干燥的地上。待雨停后且柱頭上無水后再開始授粉,若遇陰雨天氣,要及時摘除母本已去雄未授粉或漏剝的已開放花,保證全田始終不見開放花。
5.1 合理施肥
測土配方施肥,氮、磷、鉀適當比例,全生育期追肥隨水滴施,主要在花鈴期,重施花鈴肥。整個花鈴期需施尿素20~25 kg,磷酸二氫鉀5 kg左右,每次隨水滴施,8月下旬或9月上旬追肥完畢。
5.2 灌 水
滴水量每次25~30 m3/667 m2,滴水間隔10~12 d。7月高溫時段視墑情滴水間隔可適當縮短。制種期間保持土壤濕潤,方可平衡全田開花量,完成制種需求。制種田應安排在傍晚滴水,每次灌量均勻,以保證日間制種工作。
5.3 適度化學調控
花鈴期一般需化控1次,即7月上旬打頂結束后4~5 d,當頂部果枝伸展到3~5 cm時,用縮節(jié)胺13~15 g/667 m2,加水30 kg葉面噴灑,植株控制在高度70 cm左右。
5.4 綜合防治蟲害
父母本均為非轉基因抗蟲棉,重點應切實抓好棉田紅蜘蛛、棉蚜的調查和點片防治工作。防治紅蜘蛛可選專用殺螨劑,頭水前控制紅蜘蛛點片發(fā)生;做好大棚及露地蔬菜上棉蚜的防治;將制種田枯黃萎病株全部拔除銷毀。
[1]王剛,趙海,李玉國,等.新陸早43號雜交制種技術[J].中國棉花,2010,37(7):36-38.
[2]洪旗.棉花人工去雄高產(chǎn)雜交制種技術[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15(3):54-55.
[3]趙海,孔憲良.早熟雜交棉石雜2親本的種植管理[J].新疆農(nóng)墾科技,2008(4):8-9.
[4]董順文,王軍,毛正軒,等.高產(chǎn)、優(yōu)質、抗病蟲棉花新品種川雜棉35機及其制種技術[J].中國棉花,2014,41(11):25,27.
[5]劉立清,夏世杰,別傳述.棉花雜交制種標準化生產(chǎn)技術的探討[J].中國棉花,2010,37(12):35-36.
[6]馬奇祥,龐立根,劉佳中,等.棉花雜交制種應注意的事項[J].中國棉花,2005,32(2):31-32.
[7]邢朝柱,靖深蓉,袁有祿,等.棉花人工雜交制種方法的改進[J].中國棉花,1993,20(6):16-17.
[8]劉書梅,賈新合,李賓,等.轉基因抗蟲雜交棉鄭雜棉4號主要特性及高效制種技術[J].作物雜志,2010(3):126-127.
The Integration of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Hybrid Cotton Xinluzao No.70
GUOJinghong,YAOYandi,ZHAOHai,LIYuguo
2016-09-30
早熟雜交棉新品種選育(2016 HZ 08)。
郭景紅(1970—),女,湖北鄂州人;碩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棉花新品種選育及示范推廣工作。
姚炎帝,男,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棉花雜交育種及新品種推廣。
10.16590/j.cnki.1001-4705.2017.02.129
S 562
A
1001-4705(2017)02-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