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縣農業(yè)局 李文中
玉米苗期病蟲害的發(fā)生與綜合防治
武陟縣農業(yè)局 李文中
玉米苗期病害主要有玉米粗縮病、玉米矮花葉病、玉米白化苗、玉米根腐病、玉米除草劑藥害等。
(一)玉米粗縮病
玉米粗縮病是由灰飛虱傳播病毒引起的玉米病毒病,近幾年春播玉米、麥壟套種玉米發(fā)病重, 鐵茬搶播玉米發(fā)病輕。在玉米出苗至7葉期感病,3~5葉期開始顯癥。癥狀病株節(jié)間縮短密集,植株嚴重矮化,葉片寬短、硬脆,葉色濃綠,上部葉片密集叢生、呈對生狀,玉米不拔節(jié),不結果穗。
(二)玉米矮花葉病
玉米不同品種、個別地塊中度偏重發(fā)生,是由蚜蟲傳播引起的病毒病,玉米全生育期均可感染,受害幼苗在心葉基部細脈間出現(xiàn)橢圓形褪綠小點,斷續(xù)排列成條點花葉狀,并發(fā)展成黃綠相間的條紋癥狀,在玉米1~2片葉時可出現(xiàn)癥狀,7片葉前后發(fā)病最重,重病葉發(fā)黃、變脆、易折,發(fā)病越早,病株黃弱矮化越明顯,不能抽雄結穗,提前枯死。帶毒蚜蟲數(shù)量大、玉米生長瘦弱、氣候干旱、管理粗放的地塊發(fā)病重。
(一)玉米薊馬
玉米薊馬群集為害玉米幼苗心葉,使玉米心葉扭曲,玉米苗不長,呈點片狀發(fā)生,近幾年發(fā)生特別嚴重,發(fā)生地塊在30%以上。
(二)螻蛄、蠐螬、金針蟲和二點委夜蛾
螻蛄、蠐螬、金針蟲和二點委夜蛾為害玉米種子、幼芽及幼苗的根莖部,造成玉米死苗,導致玉米缺苗斷壟。二點委夜蛾是近兩年玉米田新發(fā)害蟲,麥糠麥秸覆蓋厚的田塊發(fā)生重,白天隱藏于麥秸麥糠之下,傍晚取食為害,導致玉米嚴重缺苗斷壟。
(三)地老虎
以幼蟲為害玉米幼苗心葉、莖葉及幼莖,受害后易造成玉米缺苗斷壟。陰涼潮濕、田間覆蓋大,雜草叢生,土壤濕度大,蟲量就多,危害加重;沙壤土、黏壤土發(fā)生重,沙質土發(fā)生危害輕。
(四)黏蟲、棉鈴蟲
黏蟲、棉鈴蟲等為害玉米的莖和葉,影響玉米正常生長。
(一)培育、選用抗病玉米雜交種
培育、選用高產優(yōu)質抗病玉米品種,推廣應用于生產,這是防控玉米病害的根本措施。
(二)應用種衣劑包衣種子,防治苗期病蟲害
種子包衣劑中含有殺菌、殺蟲藥劑成分及微量元素,既能殺滅種子攜帶病菌,抵抗病原菌侵染,預防玉米病害,又能殺死播種后出苗時為害玉米的害蟲如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害蟲,也能防治出苗后刺吸幼苗汁液的害蟲如薊馬、蚜蟲等害蟲,同時能促進幼苗生長,增強抗病能力,具有較好的防病治蟲作用。
(三)及早用藥,防治苗期病蟲害
防治玉米苗期病蟲害,要突出一個“早”字。套種玉米麥收后,鐵茬搶種玉米出苗前后,及時噴藥防治薊馬、黏蟲、玉米螟等蟲害,并預防玉米粗縮病、矮花葉病等玉米病毒病害。
防治薊馬、黏蟲、玉米螟,每667 m2用40%毒死蜱乳油50~60 mL,或80%敵敵畏乳油40~60 mL,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 mL,對水50 kg噴霧。或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噴霧,或20%啶蟲脒乳油2000倍液,噴灑地表及田邊地頭,殺滅傳毒媒介——灰飛虱,兼治薊馬和蚜蟲。間隔7 d再噴藥1次。
防治地下害蟲,未用種衣劑拌種的,用毒土法防治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每667 m2用40%甲基異柳磷或25%對硫磷緩釋劑100 mL,加水1 kg,噴拌細土20 kg,播種時隨肥料播入土中。
防治二點委夜蛾、金針蟲及地老虎。出苗后每667 m2用48%毒死蜱乳油500 g,拌4~5 kg炒香的麥麩或粉碎后炒香的棉籽餅,制成毒餌,于傍晚順壟撒在玉米苗基部周圍?;蛴?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4.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于傍晚順玉米壟噴藥玉米苗基部,要加大噴藥量,保證藥液噴到玉米基部周圍30 cm害蟲藏匿之處,確保防治效果。
防治玉米粗縮病、矮花葉病等玉米病毒病,套種玉米麥收玉米露苗后,結合防治玉米苗期蟲害,用濮陽市農科院研制生產的防治作物病毒病效果較好的藥劑病毒康,每667 m2施用25 g,對水15~30 kg,葉面噴施,可與治蟲藥劑一起噴施,但不能與葉面肥混用,間隔5~7 d再噴藥1次,控制病毒病的發(fā)生。
防治玉米苗根腐病,用濮陽市農科院研制生產的防治作物枯黃萎病效果較好的藥劑克萎星,每667 m2施用25 g,對水15~30 kg,葉面噴施,間隔5~7 d,再噴藥1次。
防治除草劑藥害,每667 m2用植力源25 g,對水15~30 kg,葉面噴施,間隔3~5 d,再噴藥1次。噴藥后結合澆水,追施少量速效氮肥尿素,促苗生長。
(四)及早清除田間地頭雜草,消滅害蟲孳生地
及早清除田間地頭雜草,可消滅玉米蚜、葉螨、薊馬、地老虎、灰飛虱等多種害蟲孳生繁殖,減少蟲源,減輕病蟲危害。
(五)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一是增施農家肥,實施氮、磷、鉀、微平衡施肥,特別是增施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降低發(fā)病率;二是合理密植,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三是科學灌水,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四是及時中耕松土、培土,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增強土壤通透性,促進玉米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力,減輕病害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