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胃腸炎的診治
原發(fā)性病因,飼喂霉變飼料或不潔凈的飲水,采食有毒植物、或采食了尖銳的異物損傷了腸黏膜,被細菌感染所造成。繼發(fā)性腸炎病因,可繼發(fā)真胃炎癥、腸便秘集、各種病毒或細菌感染及寄生蟲病。
1.癥狀。劇烈而持續(xù)的腹瀉是本病的主要癥狀。腹痛,糞便稀薄帶黏液、膿血,氣味惡臭;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廢絕,反芻停止,泌乳量急劇下降;病初體溫升至40~41℃,皮溫不正常。由于病牛嚴重脫水出現(xiàn)酸中毒,眼球下陷,四肢乏力,體溫下降,黏膜發(fā)紺,起立困難,衰竭而死。
2.預防。預防原則是加強飼養(yǎng)管理,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及疾病預防工作,禁止飼喂腐敗、冰凍、發(fā)霉飼料;合理配制精粗飼料,不易消化的飼料應切短、碾碎;飼喂要定時、定量,防止暴飲暴食或空腹喝大量冰冷的水;保證牛舍通風干燥、空氣新鮮、光線充足;給出生后的犢牛及時飼喂初乳;發(fā)現(xiàn)病情,及時治療。
3.治療。治療原則是清理腸胃,抑菌消炎,補液、強心、解毒。讓病牛安靜休息,多飲清潔水,徹底絕食2~3天,每天補充葡萄糖液以維持營養(yǎng)。
清理胃腸 排除有毒物質(zhì),減輕炎性刺激,緩解自體中毒。一般內(nèi)服液狀石蠟500~1000毫升或植物油500毫升、魚石脂10~20克,加水適量灌服;也可內(nèi)服硫酸鈉或人工鹽。
抑菌消炎 輕度的胃腸炎,可內(nèi)服磺胺脒20~30克,每日1~2次,或黃連素2~4克,每日分3次服;0.1%高錳酸鉀2000~3000毫升口服,矛酸蛋白20克、碳酸鈉40克加水適量口服。中藥治療:郁金散和白頭翁湯。
補液強心解毒 補液是治療胃腸炎的重要措施之一,兼有強心解毒作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200毫升,10%維生素C注射液20毫升,40%烏洛托品 30毫升混合后一次靜脈注射;或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150毫升,碳酸氫鈉250毫升,20%安鈉咖液1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也可用復方氯化鈉液 100毫升,25%葡萄糖液500毫升,20%安鈉咖液10毫升,5%氯化鈣液100毫升,混合后一次靜脈注射。
此外,對有明顯腹痛的病畜,可應用鎮(zhèn)痛劑;當癥狀基本消除時,可內(nèi)服各種健胃劑,以促進胃腸機能恢復。
(蘇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