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茬黃瓜霜霉病發(fā)病規(guī)律及綜合防治
黃瓜霜霉病主要危害葉片。幼苗和成株均可發(fā)病,子葉發(fā)病初期出現(xiàn)褪綠色病斑,后擴大變褐色。成株感病,葉片背面或葉緣出現(xiàn)水浸狀病斑,病斑逐漸擴大,呈多角形黃褐色或淡褐色,在濕度大時,病斑部出現(xiàn)灰黑色霉層,發(fā)病嚴重時,全株葉片干枯。
黃瓜霜霉病病菌在土壤及病殘體上越冬或越夏,病原孢子主要靠氣流傳播,從葉片氣孔侵入。高濕是該病發(fā)生的前提,溫室內空氣相對濕度在85%以上,溫度在16~24℃利于黃瓜霜霉病的發(fā)生蔓延。
1.選用抗病品種。日光溫室栽培秋冬茬黃瓜應選擇既耐低溫又長勢強、高產(chǎn)、抗病、品質好的品種。目前多采用津雜2號、夏豐1號、津研4號等品種,并且采用黑籽南瓜做砧木嫁接。
2.加強肥水管理。在黃瓜定植前清除溫室內的殘株和雜草,密閉溫室,用硫黃粉熏蒸1次。采用大小壟定植,培壟覆蓋地膜,以降低棚內濕度。在根瓜形成前一般不進行追肥灌水,當根瓜伸長、瓜柄顏色轉綠時,開始追肥灌水。每667平方米追施磷酸二銨10千克 ,追后灌水,灌水選擇晴天上午進行,地膜下壟溝灌水。
3.生態(tài)防治。加強溫室通風排濕,日出后使棚溫迅速達到25~30℃,濕度控制在75%以下。下午溫度控制在20~25℃,濕度控制在70%左右。前半夜再降至15~17℃、后半夜降至10~12℃。在霜霉病大量發(fā)生時,在晴天中午使棚內溫度迅速升高到40~45℃,高溫悶棚2小時左右,可有效控制霜霉病的蔓延。
1.發(fā)病初期煙霧法。在發(fā)病初期每667平方米選用45%百菌清煙劑300克,分放在溫室內5~6處,點燃,熏1夜。
2.發(fā)病初期噴霧。用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72%霜霸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噴霧,以上藥劑交替使用,每7~10天噴1次,連噴3~4次可有效防治病害。
(李召義 鄭春燕山東省鄒城市太平鎮(zhèn)農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