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華
顱腦創(chuàng)傷合并面神經損傷外科手術療效的探討
●徐金華
目的:探討顱腦創(chuàng)傷合并面神經損傷外科手術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顱腦損傷合并面神經損傷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選擇面神經減壓術、面神經移植術以及面神經吻合術等進行治療,并對患者進行隨訪,隨訪時間在5個月到2年,進而全面評定患者面神經功能的恢復情況。結果:對30例患者進行隨訪,根據House-Brackmann面神經分級標準可知,本次研究中16例患者經過治療面神經評定為I級,占比53.33%,評定為II級也就是輕度功能異常者8例,占比26.67%,評定為III級即中度功能異?;颊?例,占比10%,IV級即重度功能異常2例,占比6.67%,V級即完全麻痹無法運動患者1例,占比0.34%。其中I級和II級共有24,比例達到80%。結論:針對顱腦損傷合并面神經損傷的患者,需要根據患者個體差異實施對應的外科手術治療,主要方法為不同路徑的面神經減壓術,這是治療顱腦損傷合并面神經損傷的有效方法。
顱腦創(chuàng)傷;面神經損傷;外科手術;療效
顱腦創(chuàng)傷是一種具有較高致死率和致殘率的外科疾病,相關研究顯示,顱腦創(chuàng)傷的發(fā)生率在全身創(chuàng)傷中占據第二位,由于顱腦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顱腦損傷往往給患者帶來嚴重影響,研究指出,顱腦損傷在全身創(chuàng)傷中致死率和致殘率最高。這充分說明了顱腦創(chuàng)傷對人體的傷害,顱腦損傷還會伴隨頭皮損傷、面神經損傷、腦損傷以及顱骨損傷等同時出現(xiàn),臨床上對于存在嚴重顱腦損傷合并面神經損傷的患者一般采用手術治療,具體治療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選擇對應的手術方式。本文選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顱腦損傷合并面神經損傷患者30例進行研究,探討外科手術治療顱腦創(chuàng)傷合并面神經損傷的臨床療效。
選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顱腦損傷合并面神經損傷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在15-65歲之間,平均年齡(38.4±3.5)歲;本次研究中的患者都是單側面神經損傷,其中左側面神經損傷18例,右側面神經損傷12例;所有患者中因為交通事故導致的顱腦損傷21例,由于從高處墜落導致顱腦創(chuàng)傷4例,因為外力打擊導致顱腦創(chuàng)傷5例;本次研究中患者多表現(xiàn)為額紋變淺或者消失,口角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歪斜,眼瞼難以完全閉合,鼻溝變淺等;患者受傷至手術時間范圍在3周到20個月,本次研究中3周-3個月的患者21例,超過三個月的患者達到9例。
首先為患者建立兩條或者兩條以上的靜脈通道,并切開患者氣管維持呼吸暢通,采用利尿和甘露醇實施顱內降壓;在此基礎上清洗患者創(chuàng)口,實施止血,如果患者存在失血過多,立即實施輸血;有效清除患者顱內的血腫和淤血,時刻監(jiān)測患者體內情況,保證患者體內電解質平衡。對患者實施全麻,準備手術,術前首先全面檢查患者面神經損傷部位,并據此制定科學的手術入路,選擇性實施面神經減壓術或者面神經移植術,對于存在嚴重碎骨片壓迫的患者取出碎骨片。本次研究中采取顱中窩入路,進行迷路段、面神經裂孔、膝狀神經節(jié)減壓術患者15例;采取顱中窩與耳后乳突聯(lián)合入路,進而實施全程面神經減壓術患者5例;由耳后乳突入路進行手術6例,實施膝狀神經節(jié)減壓術以及大耳神經移植術的患者4例。具體的面神經減壓范圍需要根據患者的損傷情況決定,一般情況下將減壓范圍控制在面神經損傷部位兩端各5mm,控制好減壓面積,促進患者術后恢復。針對面神經損傷面積超過3mm的患者需要同時進行大耳神經移植術。
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經分級標準來評定手術效果,對所有患者隨訪5個月到2年,將手術效果一共分為1-6五個級別,分別是正常、輕度功能異常、中度功能異常、中重度功能異常、重度功能異常以及無運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統(tǒng)計處理,治療效果以計數資料用%表示,當P<0.05時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30例患者進行隨訪,根據House-Brackmann面神經分級標準可知,本次研究中16例患者經過治療面神經評定為I級,占比53.33%,評定為II級也就是輕度功能異常者8例,占比26.67%,評定為III級即中度功能異?;颊?例,占比10%,IV級即重度功能異常2例,占比6.67%,V級即完全麻痹無法運動患者1例,占比0.34%。其中I級和II級共有24,比例達到80%。
臨床上顱腦創(chuàng)傷合并面神經損傷一般都是因為交通事故、高空墜落以及外力打擊等原因造成的,患者在發(fā)生一定程度的顱腦創(chuàng)傷后,引起面神經發(fā)生水腫,進而導致面神經損傷。本次研究中患者的首要致病因素是交通事故,一共有21例患者是在交通事故過程中發(fā)生顱腦創(chuàng)傷以及面神經損傷的。面神經位于封閉的骨管內,由于沒有多余空間,當外傷導致神經發(fā)生嚴重的腫脹或者水腫,就會直接影響到面神經的局部供血,進而引起神經纖維脂肪變性,最終導致不同程度的功能異常。
術前一般采用HRCT以準確確定患者面神經的損傷部位,并據此選擇對應的手術入路。本次研究中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顱中窩入路,進行迷路段、面神經裂孔、膝狀神經節(jié)減壓術患者15例;采取顱中窩與耳后乳突聯(lián)合入路,進而實施全程面神經減壓術患者5例;由耳后乳突入路進行手術6例,實施膝狀神經節(jié)減壓術以及大耳神經移植術的患者4例。具體的面神經減壓范圍需要根據患者的損傷情況決定,一般情況下將減壓范圍控制在面神經損傷部位兩端各5mm,控制好減壓面積,促進患者術后恢復。針對面神經損傷面積超過3mm的患者需要同時進行大耳神經移植術。本次研究說明針對顱腦損傷合并面神經損傷的患者,需要根據患者個體差異實施對應的外科手術治療,主要方法為不同路徑的面神經減壓術,這是治療顱腦損傷合并面神經損傷的有效方法。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人民醫(yī)院)
[1]趙曉波,楊大為,陳濤.顱腦創(chuàng)傷合并面神經損傷外科手術療效觀察[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6,45(7):829-831
[2]黃海生.淺析顱腦創(chuàng)傷合并面神經損傷外科手術療效的觀察情況[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6,3(35):6981-6981
[3]楊軍,蘇一家,莫永保.顱腦創(chuàng)傷合并面神經損傷的治療體會[J].當代醫(yī)學,2017,23(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