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暉
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分析
●趙廣暉
目的:觀察分析阿替普酶對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30例,分為對照組(15例)和實驗組(15例),分配方式選用隨機分配法,前者采用拜阿司匹林藥物,后者采用阿替普酶藥物,觀察治療效果。結果:在治療后觀察到,實驗組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改善程度較高,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治療過程滿意度也遠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阿替普酶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推廣和普及。
阿替普酶;拜阿司匹林;急性腦梗死;效果對比
急性腦梗死疾病具有臨床較高的病亡率,且病情發(fā)展快速,在發(fā)病后若不能急于患者妥善、有效的治療,很有可能造成患者病亡或病殘[1]。造成患者出現(xiàn)急性腦梗死疾病的原因是由于患者的腦部出現(xiàn)血栓,堵住了腦動脈血管。本次研究分析阿替普酶藥物與拜阿司匹林藥物的效果,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某院接受診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30例參與治療研究,在研究前需要取得患者及患者家屬的同意。本次將所選患者采用隨機分配方式分為對照組(15例)和實驗組(15例),對照組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療,實驗組采用阿替普酶治療。在對照組中,男性患者分有8例,女性患者分有7例,患者中最大年齡為69歲,最小年齡為40歲,平均患病年齡為(52±3.5)歲,其中患者的發(fā)病時間小于3h的有8例,發(fā)病時間在3~6h之間的有7例。在實驗組中,男性患者分有9例,女性患者分有6例,患者中最大年齡為70歲,最小年齡為42歲,平均患病年齡為(53±3.9)歲,其中患者的發(fā)病時間小于3h的有8例,發(fā)病時間在3~6h之間的有7例。在所選患者中已經(jīng)排除患有其他肝腎嚴重疾病患者,避免對研究結果產(chǎn)生影響。對照組和實驗組的30例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發(fā)病時間等基本資料中沒有顯著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方法
對照組(15例)患者實施拜阿司匹林藥物治療∶治療方式為口服拜阿司匹林藥物,要求患者每天服用一次,每次劑量為300mg,堅持治療7d,觀察治療效果。
1.2.2 實驗組方法
實驗組(15例)患者實施阿替普酶治療法∶治療方式采用靜脈推注與靜脈滴注聯(lián)合治療法,劑量為0.9mg/kg,在首次靜脈推注時,只推注總劑量的10%,剩余90%劑量在推注過后60min內給予靜脈滴注治療方法。治療24h后,對患者進行頭顱CT檢查,確?;颊唢B內無出血癥狀,堅持治療7d,觀察治療效果。
1.3.1 治療效果評判
治療顯效標準∶在治療后,經(jīng)過CT檢查發(fā)現(xiàn)患者沒有出現(xiàn)顱內出血癥狀,恢復良好,沒有留下后遺癥,不影響正常生活。治療有效標準∶治療后,經(jīng)過CT檢查沒有發(fā)現(xiàn)顱內出血,但行動較為緩慢,有輕微后遺癥,基本不影響正常生活。治療無效標準∶治療后,患者出現(xiàn)顱內出血癥狀或者出現(xiàn)偏癱、全癱等不良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2]。治療效果=顯效+有效。
1.3.2 治療滿意度評判
對患者是否滿意治療過程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滿分100分,對患者進行調查。對于一些視力有障礙、文化程度不高等無法自行完成問卷調查內容的患者,醫(yī)生可以輔助完成問卷。評判標準∶當問卷調查分數(shù)大于80分時,治療滿意度為滿意;當問卷調查分數(shù)在60~80分之間時,
治療滿意度為一般滿意;當問卷調查分數(shù)低于60分時,治療滿意度為不滿意。治療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
本次的分析與研究,所得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4.0軟件對數(shù)據(jù)及資料進行整理,計數(shù)資料用χ2進行檢驗,結果以百分率表示,以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的出以下結果數(shù)據(jù)∶對照組(15例)急性腦梗死疾病患者中,有6例患者的治療效果評判為顯效,有5例患者的治療效果評判為有效,有5例患者的治療效果評判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73.3%;實驗組(15例)急性腦梗死疾病患者中,有9例患者的治療效果評判為顯效,有5例患者的治療效果評判為有效,有1例患者的治療效果評判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93.3%。根據(jù)治療總有效率的對比可得,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根據(jù)問卷調查結果得到以下數(shù)據(jù)∶對照組(15例)患者中,滿意患者4例,一般滿意患者6例,不滿意患者5例,治療滿意度為66.7%;實驗組(15例)患者中,滿意患者7例,一般滿意患者7例,不滿意患者1例,治療滿意度為93.3%。根據(jù)治療滿意度數(shù)據(jù)對比發(fā)現(xiàn),實驗組治療滿意度遠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急性腦梗死疾病的關鍵在于將患者腦組織缺血的血流供給恢復,對堵塞的腦血管進行疏導,對缺血區(qū)域的血流循環(huán)進行重建。阿替普酶屬于第二代溶栓藥物的一種,糖蛋白為該藥物的主要組成部分[3]。在采用該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糖蛋白殘基能夠和纖維蛋白進行有效結合,并且將酶原向酶進行轉化,最終起到疏通血管的作用。采用阿替普酶對患者進行溶栓治療,該藥物能夠和纖維蛋白進行作用,最終達到有效溶栓的效果。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阿替普酶治療法的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與治療過程滿意度均顯著高于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療的對照組。因此,當患者出現(xiàn)急性腦梗死疾病時,應當優(yōu)先給予阿替普酶治療法,療效顯著,在臨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作者單位:莒南縣人民醫(yī)院)
[1]梁華峰,王宏,張云霞,劉春紅,余鵑.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當代醫(yī)學,2011,16(18):144-145.
[2]史寶和,陳曉虹,李成洋,阿拉坦.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2,10(21):635-636.
[3]崔悅,王永強.阿替普酶治療老年患者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2014,02(14):18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