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虛擬化身對攻擊性的啟動效應(yīng):游戲暴力性、玩家性別的影響*

    2017-02-01 00:00:16
    心理學(xué)報 2017年11期
    關(guān)鍵詞:游戲影響研究

    (青少年網(wǎng)絡(luò)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華中師范大學(xué)心理學(xué)院暨湖北省人的發(fā)展與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 武漢 430079)

    1 引言

    暴力視頻游戲及其對個體攻擊性的影響, 一直是社會和相關(guān)領(lǐng)域?qū)W者關(guān)注的熱點問題。諸多研究結(jié)果指出, 暴力視頻游戲會增加個體的攻擊性(Anderson et al., 2010; Greitemeyer & Mügge, 2014),且研究者普遍認為這是由于暴力視頻游戲啟動了個體的攻擊性認知(Bushman & Huesmann, 2006)、情緒(Saleem, Anderson, & Gentile, 2012)和行為(Anderson et al., 2010)所導(dǎo)致的?,F(xiàn)有研究探討了對攻擊性具有啟動效應(yīng)的暴力性元素, 如游戲中的出血量(Barlett, Harris, & Bruey, 2008), 血腥視覺成分和射殺動作(張學(xué)民, 李茂, 宋艷, 李永娜, 魏柳青, 2009)。但作為視頻游戲的核心元素, 虛擬化身對攻擊性的啟動效應(yīng)受到的關(guān)注還很少。因此, 從游戲化身的視角探討暴力視頻游戲?qū)粜缘挠绊懯且粋€新視角, 將進一步擴展和深化暴力視頻游戲?qū)粜杂绊懙难芯? 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1.1 虛擬化身及其對攻擊性的啟動效應(yīng)

    虛擬化身是個體在虛擬環(huán)境中的自我呈現(xiàn)方式(Yee & Bailenson, 2007)。當(dāng)人們在視頻游戲中與虛擬環(huán)境交互時, 會使用具有刻板印象的游戲角色(如不同種族、英雄或惡棍等)作為自己在游戲中的化身(Shapiro, Pe?a,& Hancock, 2006)。不同的化身具有不同的屬性(如正義或邪惡), 且化身形象經(jīng)常與容易引發(fā)刻板印象的特定表象相聯(lián)系。因此, 不同屬性的虛擬化身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不同的化身形象, 如穿著鮮艷亮麗衣服的化身經(jīng)常被看作是善良正義的, 而穿著黑袍的化身則是暴力邪惡的。

    虛擬化身形象對個體在虛擬與現(xiàn)實中的態(tài)度和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Yee, Bailenson, & Ducheneaut,2009; Pe?a, 2011; 卞玉龍, 韓磊, 周超, 陳英敏,高峰強, 2015)。有研究者認為這種影響是化身形象啟動效應(yīng)的結(jié)果, 即當(dāng)個體知覺化身時, 會啟動記憶中特定化身形象的概念和圖式, 引發(fā)刻板印象,并使個體在虛擬和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出與化身形象特征一致的態(tài)度和行為(Yee & Bailenson, 2007)。在相關(guān)研究的基礎(chǔ)上, 有研究者使用自動化模型(The Automaticity Model, Bargh & Chartrand, 2000)來解釋這一現(xiàn)象, 該模型認為情境線索和刻板印象增加了認知和行為自動反應(yīng)的準備性。因此, 一旦出現(xiàn)與刻板印象相關(guān)的情境線索, 個體就會表現(xiàn)出與之一致的行為反應(yīng)(Bargh & Chartrand, 2000)。根據(jù)自動化模型的基本觀點, 玩家在暴力視頻游戲中使用消極化身并從事與化身刻板印象一致的暴力行為,會自動啟動玩家的攻擊性認知和圖式, 進而對攻擊性產(chǎn)生影響。如, 穿黑色長袍和 3K黨形象的化身誘發(fā)的攻擊性和反社會行為意向顯著高于穿白色長袍和醫(yī)生形象的化身(Pe?a, Hancock, & Merola,2009); 使用邪惡化身被試的攻擊水平顯著高于使用正義化身的被試(Yoon & Vargas, 2014); 與使用白人化身相比, 使用黑人化身的白人被試在玩暴力視頻游戲之后有更多的攻擊行為(Yang, Gibson, Lueke,Huesmann, & Bushman, 2014)。

    已有研究雖證實了化身形象對攻擊性的啟動效應(yīng), 但這種效應(yīng)還受到游戲自身特點和個體因素的影響, 它們?nèi)绾闻c化身形象交互作用, 尚需要進一步探討。另外, 已有研究關(guān)注的是化身形象對攻擊性的直接效應(yīng), 很少考察其內(nèi)在心理過程?;碚J同(Avatar identification)作為與化身緊密相關(guān)的心理現(xiàn)象, 會影響化身對攻擊性的啟動效應(yīng)(Hollingdale& Greitemeyer, 2013), 但對不同化身形象的認同是增強還是抑制攻擊性目前還不清楚。因此, 本研究擬在已有研究的基礎(chǔ)上, 進一步探討化身形象與游戲自身特點(暴力性內(nèi)容)和個體因素(性別)對攻擊性啟動效應(yīng)的交互影響, 以及對不同化身形象的認同與攻擊性的關(guān)系。

    1.2 游戲暴力性對攻擊性啟動效應(yīng)的影響

    暴力性內(nèi)容是暴力視頻游戲?qū)е鹿粜缘闹匾蛩?Carnagey & Anderson, 2004), 但并非唯一因素。如有研究表明, 導(dǎo)致玩家攻擊性的原因可能并非是游戲中的暴力成分, 而是競爭性(Carnagey& Anderson, 2005; Adachi & Willoughby, 2011); 也有研究認為個體的攻擊性是游戲競爭性和暴力內(nèi)容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Anderson & Carnagey,2009)。這表明, 只有明確分離不同的游戲要素, 才能揭示暴力視頻游戲影響攻擊性的原因(張學(xué)民等, 2009)。視頻游戲中的化身線索, 不僅包括化身形象, 還包括化身行為的暴力性(暴力與非暴力)。已有研究雖證實了化身形象對攻擊性的啟動效應(yīng)(Yoon & Vargas,2014; Yang et al., 2014), 但均基于暴力游戲情景,沒有明確分離化身行為暴力性和化身形象(如正義或邪惡)對攻擊性分別有何影響。因此, 游戲暴力性、化身形象以及兩者對個體攻擊性的交互影響還需進一步探討。

    根據(jù)自我知覺理論(Bem, 1972), 個體會通過對游戲化身行為的觀察, 推斷自己的態(tài)度、情感和內(nèi)部特征, 并獲得相應(yīng)的自我知覺, 從而影響隨后的行為。因此, 在暴力游戲中, 個體通過觀察自己在游戲中的暴力行為會獲得攻擊性自我知覺, 進而增加其攻擊性; 而在非暴力游戲中, 則無此效應(yīng)(Fischer, Kastenmüller, & Greitemeyer, 2010)。因此,如果個體在游戲中使用具有攻擊性的化身形象(如邪惡)從事暴力行為時, 就會對個體的攻擊性產(chǎn)生最嚴重的影響。反之, 這種影響就會減弱?;诖?本研究認為個體的攻擊性受到游戲化身形象和暴力行為的共同影響。并提出假設(shè)1:化身形象與游戲暴力性交互影響個體的攻擊性。暴力游戲中邪惡化身誘發(fā)的攻擊性顯著高于正義化身, 以及非暴力游戲中的正義和邪惡化身; 在非暴力游戲中, 正義和邪惡化身誘發(fā)的攻擊性無顯著差異。

    1.3 玩家性別對攻擊性啟動效應(yīng)的影響

    現(xiàn)有的研究結(jié)果還指出, 暴力視頻游戲?qū)ν婕夜粜缘挠绊懘嬖陲@著的性別差異(Anderson &Murphy, 2003)。在暴力視頻游戲中, 邪惡化身經(jīng)常引發(fā)暴力、攻擊性等刻板印象(Yoon & Vargas, 2014),這與男性形象的刻板印象較為一致。同時, 與女性相比, 男性更易于接受和喜歡暴力的游戲化身(van Looy, Courtois, De Vocht, & De Marez, 2012), 因此邪惡化身的刻板印象更易啟動男性的攻擊性。由此可見, 玩家性別會影響游戲化身形象對攻擊性的啟動效應(yīng), 如 Pe?a等(2009)發(fā)現(xiàn), 虛擬化身對男性玩家的攻擊性具有啟動效應(yīng), 而對女性的啟動效應(yīng)不顯著; Yang, Huesmann和Bushman (2014)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 相對于女性被試, 男性化身形象對男性被試的攻擊性啟動效應(yīng)更強。基于上述分析, 本研究認為化身形象與性別對攻擊性的影響具有交互作用,提出假設(shè) 2:與女性相比, 男性被試的攻擊性更容易受化身形象的影響, 邪惡化身誘發(fā)的攻擊性顯著高于正義化身; 但對于女性被試來說, 化身形象誘發(fā)的攻擊性不顯著。

    1.4 化身認同

    1.4.1 化身認同及其影響因素

    玩家在視頻游戲中與化身有很強的交互性, 通過操縱化身參與各種活動, 并體驗到各種情緒, 因此很容易對化身產(chǎn)生認同?;碚J同是視頻游戲過程中的常見現(xiàn)象, 是個體在游戲過程中對化身持積極態(tài)度, 與化身在認知和情緒上的聯(lián)系暫時增強,將化身特征融入自我概念, 自我知覺發(fā)生暫時性改變, 從而對個體的心理與行為產(chǎn)生潛在影響的心理現(xiàn)象(Klimmt, Hefner, & Vorderer, 2009)。

    作為一種復(fù)雜的心理現(xiàn)象, 化身認同的發(fā)生受多種因素影響。媒體研究表明, 受眾對媒體角色的認同受角色特征的影響, 如形象、態(tài)度與行為(Cohen,2006)?;硇蜗笫怯绊懟碚J同最重要的因素(Trepte & Reinecke, 2010; Soutter & Hitchens, 2016)。根據(jù)自動化模型, 化身線索會自動和無意識地啟動玩家記憶中與化身形象一致的刻板印象(Bargh &Chartrand, 2000), 如邪惡化身形象會啟動暴力、不道德等消極刻板印象, 從而誘發(fā)個體對化身的消極態(tài)度。由于個體希望將化身的積極特質(zhì)融入自我概念, 對化身持積極的態(tài)度就成為認同發(fā)生的重要前提(Klimmt et al., 2009)。因此, 相對于非正義化身,個體更認同正義化身(Lin, 2010)。

    其次, 化身形象與認同的關(guān)系還受游戲暴力性的影響, 相對于暴力游戲中的化身, 玩家更認同非暴力游戲中的化身(Lin, 2010), 但在非暴力游戲情景中, 被試對邪惡和正義化身的認同并無顯著差異(Yoon & Vargas, 2014)。自我知覺理論認為(Bem,1972), 玩家在游戲中通過觀察化身的行為會獲得相應(yīng)的自我知覺, 如從事暴力行為使玩家將自己知覺為一個冷酷、有暴力傾向的人, 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我人性化水平(Greitemeyer, 2013), 從而使玩家在降低自我評價的同時對化身形成消極的態(tài)度。因此, 化身在游戲中的行為(暴力或非暴力)會進一步強化玩家對化身形象所形成的積極或消極態(tài)度, 進而影響玩家對化身的認同水平。如與非暴力游戲中的黑人化身相比, 白人被試對暴力游戲中黑人化身的認同度更低, 并且對黑人表現(xiàn)出更強的外顯和內(nèi)隱消極態(tài)度(Yang et al., 2014)?;谏鲜龇治? 提出假設(shè) 3:游戲暴力性與化身形象交互影響化身認同。在暴力游戲中, 對正義化身的認同顯著高于邪惡化身; 在非暴力游戲中, 對正義化身和邪惡化身的認同差異不顯著。

    此外, 化身形象與化身認同的關(guān)系還受性別的影響。已有研究表明, 化身認同程度存在性別差異,男性玩家對暴力游戲中的化身認同度顯著高于女性(van Looy et al., 2012)。同時, 化身特征與性別交互影響化身認同, 如 Lin (2010)的研究發(fā)現(xiàn), 對于非正義化身, 男性被試的認同度顯著高于女性, 但對正義化身的認同不存在顯著差異。由于暴力視頻游戲中的虛擬化身往往具有暴力等男性化特征(van Looy et al., 2012), 因此, 男性對暴力游戲中不同化身形象的認同度可能沒有顯著差異, 而女性則更認同暴力性相對較低的正義化身。據(jù)此提出假設(shè)4:在暴力游戲中, 化身形象與玩家性別對化身認同具有交互作用; 女性玩家對正義化身的認同顯著高于邪惡化身; 但對于男性被試來說, 化身形象效應(yīng)不顯著。

    1.4.2 化身認同與攻擊性

    化身認同是暴力視頻游戲影響攻擊性的內(nèi)在心理過程(Hollingdale & Greitemeyer, 2013), 它會加劇虛擬暴力對攻擊性的影響(Fischer et al., 2010)。如, 與不認同暴力化身的青少年相比, 認同暴力化身的青少年在游戲之后更有可能模仿暴力化身, 并表現(xiàn)出更強的攻擊性(Konijn, Bijvank, & Bushman,2007; Lin, 2013a, 2013b)。但已有研究只是籠統(tǒng)的認為化身認同會增強攻擊性, 并沒有探討認同不同化身形象(如正義或邪惡)對攻擊性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 當(dāng)個體認同游戲化身時, 化身線索更容易啟動與其形象一致的刻板印象(Bargh & Chartrand, 2000),因此對不同化身形象的認同對攻擊性有不同影響,即對邪惡化身的認同可能會增加攻擊性, 而對正義化身的認同會降低攻擊性。基于上述分析, 提出假設(shè) 5:對邪惡化身的認同與攻擊性呈正相關(guān), 對正義化身的認同與攻擊性呈負相關(guān)。另外, 由于攻擊性與化身認同均受游戲暴力性和玩家性別的影響,因此游戲暴力性和性別可能對兩者的關(guān)系有一定影響。

    綜上所述, 本研究擬基于自動化模型的啟動效應(yīng), 通過兩項實驗研究探討暴力和非暴力游戲中的化身形象對個體化身認同和攻擊性的影響, 以及化身形象對不同性別個體的化身認同和攻擊性的影響, 并在此基礎(chǔ)上探討化身認同和攻擊性之間的關(guān)系。這將有助于深入探討化身對攻擊性啟動效應(yīng)的內(nèi)在心理過程, 從而擴展和深化該領(lǐng)域的研究。

    2 研究1 暴力與非暴力游戲中的化身形象對化身認同和攻擊性的影響

    2.1 研究方法

    2.1.1 被試

    采用方便抽樣法招募 92名大學(xué)生參與實驗??紤]到在實驗過程中需要進行游戲操作, 因此要求被試均需具有一定游戲經(jīng)驗。采用暴力游戲經(jīng)驗問卷(Gentile, Lynch, Linder, &Walsh, 2004, 該問卷得分范圍為 1~30 分), 篩選得分超過 15分的個體作為正式被試(最高分為 26)。為控制性別變量, 被試全部為男生。最后選定75名男生參加實驗, 年齡在17~23歲之間(

    M

    = 20.34,

    SD

    = 2.73)。為避免被試攻擊性的影響, 本研究采用攻擊性特質(zhì)問卷測量被試的攻擊性水平, 并隨機分配組間被試。分組后被試的攻擊性分數(shù)在兩個組間因素(游戲暴力性:暴力/非暴力; 化身形象:正義/邪惡)中的差異均不顯著,

    F

    (1,71)=2.32,

    p

    =0.47。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隨機分組的被試在攻擊特質(zhì)方面是同質(zhì)的。

    2.1.2 實驗材料

    (1)游戲選擇。以畫面逼真、操作簡單、難度適中、以暴力為主要特征為選擇標準。以此標準選取《魔獸爭霸Ⅲ》, 該款游戲角色眾多, 劇情任務(wù)豐富。本研究使用單人游戲模式, 為避免競爭性的影響,選用非對抗性的劇情任務(wù)。將被試隨機分配到暴力和非暴力兩種劇情任務(wù)中。在暴力劇情任務(wù)中, 被試需要殺死防御者, 攻破對方營地, 并戰(zhàn)勝對方英雄(Boss)才能完成任務(wù)。在非暴力劇情任務(wù)中, 被試需采集5顆熒光蘑菇, 且游戲過程中不需要打斗。

    (2)化身材料, 暴力和非暴力兩種劇情任務(wù)中均包括正義和邪惡兩種化身。正義化身是指符合社會知覺中正義形象的化身; 邪惡化身是指符合社會知覺中邪惡形象的化身。本研究中選用人族角色作為正義化身, 獸族或亡靈族角色作為邪惡化身。請玩該款游戲和不玩這款游戲的各20名評定者對《魔獸爭霸Ⅲ》英雄列表中的英雄形象進行評定。最后選出評分一致的正義形象和邪惡形象化身各一套(每套 5個), 作為最終的化身材料, 兩種化身的評定得分差異顯著[

    M

    = 3.85,

    SD

    = 0.98;

    M

    =2.54,

    SD

    = 0.83,

    t

    (38) = 4.52,

    p

    < 0.001]。實驗 1的化身材料示例見圖1。

    圖1 實驗1化身材料

    (3)游戲評定量表(Video Game Rating Sheet)。要求被試對所接觸游戲的暴力性(畫面和內(nèi)容暴力程度)和其它特性(即游戲的愉悅度、興奮度、困難度和沮喪度等)進行評定(Anderson & Ford, 1986)。該量表為7點量表, α系數(shù)為0.78。被試在該量表上的得分反映被試對視頻游戲在暴力性和其它特性上的感知, 以便控制游戲內(nèi)容以外的其它特性對實驗結(jié)果的可能影響。

    (4)攻擊性特質(zhì)測量。采用李獻云等(2011)修訂的攻擊性問卷(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Buss &Perry, 1992)。該問卷包括身體攻擊、語言攻擊、憤怒和敵意 4個分量表, 共 29個題目, 采用 5 點記分法。本研究中, 該問卷信效度良好, α系數(shù)為0.87??偡衷礁? 攻擊性越強。

    (5)化身認同測量。采用 van Looy等人(2012)編制的化身認同量表, 包括3個維度, 17個項目。該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 95, 并具有較好的效度(van Looy et al., 2012), 其信效度在其他研究中也得到檢驗(Turkay & Kinzer, 2014; Soutter &Hitchens, 2016)。本研究采用該量表的簡化版, 共8個項目, 3個項目反映相似性知覺(如, 化身與我很相似), 3個項目反映理想化認同(如, 化身是我的榜樣), 2個項目反映具身臨場感(如, 在游戲中, 我感到化身就是我) 。采用5點量表(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評分, 總分越高, 化身認同度越高。驗證性因素分析的結(jié)果良好:χ/

    df

    = 1.75, RMSEA =0.07, AGFI = 0.85, NFI = 0.92, GFI = 0.89, CFI=0.86,項目的因子載荷在0.49~0.71之間,表明問卷具有較好的結(jié)構(gòu)效度。本研究中量表的α系數(shù)為0. 87。

    (6)攻擊性測量。采用 Lieberman, Solomon,Greenberg和 McGregor (1999)提出的“辣椒醬” 范式測量攻擊性水平?!袄苯丰u” 范式的中心思想是通過操縱變量啟動被試的攻擊行為, 讓被試在事先知曉對方不喜歡吃辣的情況下, 分給對方一定數(shù)量的辣椒醬, 辣椒醬的重量就代表了被試的攻擊性水平。分配的辣椒醬數(shù)量越多, 代表其攻擊水平越高。這種方法與Buss和Perry (1992)攻擊性問卷(Aggression Questionnaire)的特質(zhì)和身體攻擊分量表的得分具有顯著相關(guān), 證實該范式具有良好的效標效度(Lieberman et al., 1999)。已有研究證實了該方法在測量攻擊性研究中的有效性(Webster & Kirkpatrick,2006; 滕召軍, 劉衍玲, 郭成, 2015)。

    2.1.3 實驗設(shè)計與程序

    實驗采用2(游戲暴力性:暴力/非暴力) × 2(化身形象:正義/邪惡)的兩因素組間設(shè)計。游戲暴力性和化身形象均為組間變量, 因變量為化身認同與攻擊性。

    具體實驗程序。在被試開始進行游戲之前, 向被試展示將隨機分配給他們的正義和邪惡化身圖片, 并告知這是他們在游戲中使用的化身。在隨后的游戲中, 所有被試都需要使用化身完成劇情任務(wù)。游戲結(jié)束后, 進行攻擊性測驗。并對化身認同水平, 游戲暴力性、愉悅度、困難度、興奮度和沮喪度進行評定。實驗結(jié)束后, 為檢驗操縱的有效性,要求被試對自己在游戲中所用化身形象的正義性進行評價, “我認為我使用的化身的形象是正義的”(1=非常不同意, 5=非常同意)。并測查被試對研究目的的猜測, 確保被試沒有對實驗任務(wù)和隨后行為任務(wù)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猜測。被試的反應(yīng)表明, 他們沒有意識到實驗的真實意圖。

    攻擊性測驗程序。游戲結(jié)束后, 告訴被試他將和“同伴” (虛假的)參加一項關(guān)于“食物偏好”的研究,并讓被試認為這是另一項完全不同的研究。首先,每個被試均需要說明他們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1=最不喜歡, 5=最喜歡),包括辛辣的食品,如辣椒醬,并與他們的“同伴”交換自己的偏好。然后, 每個被試通過“抽簽”為他的“同伴”選擇一種食物,并且總是選中“辣椒醬”。接下來, 被試自己首先品嘗辣椒醬,然后決定給他的“同伴”吃多少辣椒醬。并且告知被試為了對食物提供一個準確的評估, 每個人必須吃完所有選擇的食物。辣椒醬非常辣, 少量就會讓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對于一個非常不喜歡辣食物的人更是如此。被試為同伴選的辣椒醬的數(shù)量(用克為單位)用來測量攻擊性。

    2.2 結(jié)果與分析

    2.2.1 視頻游戲有效性和操縱檢驗結(jié)果

    首先, 分析被試對視頻游戲特性的評定, 檢驗游戲有效性。對游戲暴力性的評定表明, 暴力組被試對游戲暴力性的評定[

    M

    = 4.58,

    SD

    = 1.39]顯著高于非暴力組[

    M

    = 3.30,

    SD

    = 1.24,

    t

    (73) = 4.21,

    p

    < 0.01,

    d

    = 0. 74], 表明兩種劇情任務(wù)游戲的暴力性不同。對游戲內(nèi)容外其它特性的評定表明, 愉悅度[

    M

    = 3.63,

    SD

    = 1.58;

    M

    =4.05,

    SD

    = 1.35,

    t

    (73) = –1.24,

    p

    = 0.22]、興奮度[

    M

    = 3.79,

    SD

    = 1.30;

    M

    = 3.92,

    SD

    =1.19,

    t

    (73) = –0.45,

    p

    = 0.65]、困難度[

    M

    = 4.03,

    SD

    = 1.39;

    M

    = 3.57,

    SD

    = 1.28,

    t

    (73) =1.49,

    p

    = 0.14]、沮喪度[

    M

    = 3.74,

    SD

    = 1.47;

    M

    =3.54,

    SD

    = 1.41,

    t

    (73) =0.59,

    p

    = 0.56]均不存在顯著差異。以上結(jié)果表明, 除暴力性不同外, 兩組被試對游戲各方面特性的評價均保持同質(zhì),這說明實驗材料是等值的, 不會對實驗結(jié)果造成干擾。其次, 對被試關(guān)于化身形象知覺的操縱檢驗結(jié)果表明, 使用正義化身的被試對化身正義性知覺的得分[

    M

    = 3.68

    , SD

    = 0.93]顯著高于使用邪惡化身的被試[

    M

    = 2.73,

    SD

    = 0.99],

    t

    (73) = 4.29,

    p

    < 0.01,

    d

    = 1. 03, 這說明實驗操縱有效。

    2.2.2 化身形象、游戲暴力性對化身認同和攻擊性的影響

    以被試的化身認同和攻擊性得分(被試所分配的辣椒醬份量)為因變量。對數(shù)據(jù)進行2(化身形象:正義/邪惡) × 2(游戲暴力性:暴力/非暴力)的兩因素方差分析, 具體分析結(jié)果見表1。

    表 1 不同游戲暴力性和化身形象條件下化身認同與攻擊性得分

    圖2 化身形象和游戲暴力性對化身認同的交互作用

    圖3 化身形象和游戲暴力性對攻擊性的交互作用

    2.2.3 化身認同與攻擊性的關(guān)系

    為探討暴力和非暴力游戲條件下化身認同與攻擊性間的關(guān)系, 在將被試原有攻擊性水平作為協(xié)變量并進行控制的條件下,對化身認同與攻擊性進行了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表明:在暴力游戲條件下, 對正義化身的認同與攻擊性相關(guān)不顯著(

    r

    = –0.23,

    p

    =0.36); 對邪惡化身的認同與攻擊性呈顯著正相關(guān)(

    r

    =0.62,

    p

    < 0.01), 對邪惡化身的認同度越高, 攻擊性越強。在非暴力游戲條件下, 對正義化身的認同與攻擊性呈顯著負相關(guān)(

    r

    = –0.53,

    p

    < 0.05), 對化身的認同度越高, 攻擊性越低; 對邪惡化身的認同與攻擊性相關(guān)不顯著(

    r

    = 0.24,

    p

    = 0.38)。這說明了對不同化身形象的認同與不同的攻擊性水平有關(guān), 并且受到游戲暴力性的影響。

    研究1的結(jié)果表明, 游戲暴力性與化身形象交互影響個體的化身認同和攻擊性。尤其對于攻擊性來說, 化身主效應(yīng)僅在暴力游戲中顯著,而在非暴力游戲中不顯著。這說明, 化身形象對攻擊性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受游戲暴力性的影響。此外, 如前所述, 化身效應(yīng)可能受到性別的影響。在此基礎(chǔ)上,研究2擬進一步探討暴力游戲中的化身形象與性別的交互效應(yīng)。

    3 研究 2 化身形象對不同性別個體化身認同和攻擊性的影響

    3.1 研究方法

    3.1.1 被試

    采用和研究一相同的程序, 選定 42名男生和36名女生參加實驗, 被試游戲經(jīng)驗最高分為24分,年齡在18~23歲之間(

    M

    = 19.45,

    SD

    = 2.38)。為避免被試攻擊性的影響, 也同樣采用攻擊性特質(zhì)問卷測量被試的攻擊性特質(zhì), 并采用隨機分配組間被試。分組后被試的攻擊性分數(shù)在兩個組間因素(化身形象:正義/邪惡; 性別:男/女)中差異不顯著,

    F

    (1,74) = 2.14,

    p

    = 0.51, 說明隨機分組的被試在攻擊特質(zhì)方面是等組和同質(zhì)的。

    3.1.2 實驗材料

    (1) 游戲選擇。仍使用《魔獸爭霸Ⅲ》的單人游戲模式, 選用需要使用暴力但非對抗性的劇情任務(wù), 告訴被試需要殺死防御者, 并攻破對方營地才能完成任務(wù)。

    (2) 化身材料、游戲評定量表、攻擊性特質(zhì)、化身認同和攻擊性測量方法均同研究1。

    3.1.3 實驗設(shè)計與程序

    實驗采用2(化身形象:正義/邪惡) × 2(性別:男/女)的兩因素組間設(shè)計?;砗托詣e均為組間變量, 因變量為化身認同與攻擊性。

    具體實驗程序和攻擊性行為測驗程序均同研究1。

    3.2 結(jié)果與分析

    3.2.1 視頻游戲有效性和操縱檢驗結(jié)果

    首先, 對視頻游戲有效性進行分析。不同化身形象組被試對所玩游戲的暴力程度[

    M

    = 4.28,

    SD

    = 1.47;

    M

    = 4.51,

    SD

    = 1.28,

    t

    (76) =–1.68,

    p

    = 0.09]、愉悅度[

    M

    = 3.28,

    SD

    = 1.29;

    M

    = 3.56,

    SD

    = 1.48,

    t

    (76) = –0.89,

    p

    = 0.37]、興奮度[

    M

    = 3.59,

    SD

    = 1.33;

    M

    = 3.62,

    SD

    =1.35,

    t

    (76) = –0.08,

    p

    = 0.93]、困難度[

    M

    = 3.74,

    SD

    = 1.55;

    M

    = 3.49,

    SD

    = 1.43,

    t

    (76) =0.76,

    p

    = 0.45]、沮喪度[

    M

    = 3.82,

    SD

    = 1.36;

    M

    = 3.77,

    SD

    = 1.51,

    t

    (76) = 0.16,

    p

    = 0.87]的評價均不存在統(tǒng)計意義上的顯著差異。以上結(jié)果表明, 兩組被試對游戲各方面特性的評價均保持同質(zhì),說明實驗材料是等值的, 不會對實驗結(jié)果造成干擾。其次, 對被試關(guān)于化身形象知覺的操縱檢驗結(jié)果表明, 正義組被試對所使用化身的正義性知覺的得分[

    M

    = 3.41,

    SD

    =1.16]顯著高于邪惡組被試[

    M

    =2.67,

    SD

    = 1.01],

    t

    (76) = 3.02,

    p

    <.01,

    d

    = 0.63, 這說明實驗操縱有效。

    3.2.2 化身形象、性別對化身認同和攻擊性的影響

    以被試的化身認同和攻擊性得分(被試所分配的辣椒醬份量)為因變量。對數(shù)據(jù)進行2(化身形象:正義/邪惡) × 2(性別:男/女)的兩因素方差分析, 具體分析結(jié)果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和化身形象條件下化身認同與攻擊性得分

    圖4 化身形象和性別對化身認同的交互作用

    圖5 化身形象和性別對攻擊性的交互作用

    3.2.3 化身認同與攻擊性的關(guān)系

    為了解不同性別玩家化身認同與攻擊性的關(guān)系, 在將被試原有攻擊性水平作為協(xié)變量并進行控制的條件下, 對化身認同與攻擊性進行了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表明, 對男性被試來說, 對正義化身的認同與攻擊性相關(guān)不顯著(

    r

    = –0.30,

    p

    = 0.19); 對邪惡化身的認同與攻擊性呈顯著正相關(guān)(

    r

    = 0.53,

    p

    <0.05), 對化身的認同度越高, 攻擊性越強。對女性被試來說, 對正義化身的認同與攻擊性呈顯著負相關(guān)(

    r

    = –0.51,

    p

    < 0.05), 對化身的認同度越高, 攻擊性越低; 對邪惡化身的認同與攻擊性相關(guān)不顯著(

    r

    =0.05,

    p

    = 0.84)。這進一步說明了對不同化身形象的認同會對攻擊性有顯著不同的影響, 并且存在性別差異。

    4 討論

    本研究通過兩項實驗, 采用相同的啟動方法,探討了視頻游戲中的化身形象、游戲暴力性和性別對個體攻擊性和化身認同的影響, 以及化身認同與攻擊性的關(guān)系。

    4.1 化身形象和游戲暴力性、性別對攻擊性的交互影響

    4.1.1 化身形象對攻擊性的影響

    研究1和研究2的結(jié)果均表明, 不同化身形象對攻擊性的啟動效應(yīng)差異顯著, 邪惡化身誘發(fā)的攻擊性總體上顯著高于正義化身, 這與已有研究結(jié)果是一致的(Pe?a et al., 2009; Yoon & Vargas, 2014; Yang et al., 2014)。根據(jù)啟動效應(yīng)和角色采擇理論, 使用游戲化身進行游戲會使游戲者認同化身的角色特點, 并采擇化身的觀點, 這會啟動與化身特點相關(guān)的刻板印象, 從而使個體表現(xiàn)出與化身一致的行為(Nelson & Norton, 2005)。本研究再次證實了虛擬世界中的自我呈現(xiàn)方式對人類行為潛在的無意識影響, 即人類的社會反應(yīng)會被游戲中虛擬自我的呈現(xiàn)方式所改變, 并且使用不同的化身會帶來不同的社會行為。因此, 作為虛擬化身的實踐者, 當(dāng)沉浸在虛擬世界時應(yīng)該銘記:當(dāng)戴上虛擬面具的那一刻,模仿行為也在真實世界中悄然萌發(fā)。

    4.1.2 化身形象和游戲暴力性對攻擊性的交互影響

    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 暴力游戲中的消極化身形象更容易誘發(fā)玩家的攻擊性(Pe?a et al., 2009; Yoon &Vargas, 2014; Yang et al., 2014)。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暴力游戲條件下, 邪惡化身誘發(fā)的攻擊性高于正義化身, 這與已有研究結(jié)果是一致的。但本研究同時發(fā)現(xiàn), 并非所有邪惡化身誘發(fā)的攻擊性都高于正義化身, 如非暴力游戲中的邪惡化身誘發(fā)的攻擊性顯著低于暴力游戲中的正義化身。這可能是因為相對于暴力游戲, 玩家如果在游戲中沒有看到或使用邪惡化身從事暴力行為, 就不太可能啟動攻擊性刻板印象。而在暴力游戲中使用邪惡化身從事暴力行為則更容易激活其暴力的刻板印象, 從而啟動個體的攻擊性。這說明化身形象對攻擊性的啟動一定程度上受到游戲暴力性的影響, 假設(shè)1得到驗證。

    4.1.3 化身形象和性別對攻擊性的交互影響

    在游戲化身對玩家攻擊性的啟動方面, 性別主效應(yīng)顯著??傮w來看, 游戲化身對男性玩家攻擊性的啟動顯著高于女性?;砼c玩家性別之間交互效應(yīng)顯著, 對于男性被試來說, 邪惡化身的影響顯著高于正義化身, 但不同化身形象對女性的影響沒有顯著差異, 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性別對暴力游戲的影響有調(diào)節(jié)作用, 假設(shè)2得到驗證。化身對男性玩家攻擊性的影響之所以比女性大, 可能是因為男性玩家更認同游戲化身的暴力特點。已有研究表明,對游戲化身的認同放大了暴力游戲?qū)粜袨榈挠绊?Konijn et al., 2007)。腳本理論(Huesmann,1998)認為認同暴力媒體角色將增加攻擊性腳本的啟動和檢索, 并用于指導(dǎo)行為, 縱向研究已經(jīng)證實了這一觀點(Huesmann, Moise-Titus, Podolski, & Eron,2003)??傊? 暴力視頻游戲中的暴力角色應(yīng)特別受到關(guān)注, 因為它對個體, 尤其是男性的影響很大。

    4.2 化身形象和游戲暴力性、性別對化身認同的交互影響

    4.2.1 化身形象對化身認同的影響

    研究1和研究2的結(jié)果均表明個體對不同化身形象的認同存在差異, 對正義化身的認同顯著高于邪惡化身。這一結(jié)果與 Lin (2010)的發(fā)現(xiàn)一致, 但與Yoon和Vargas (2014)的結(jié)果不同。這可能是因為正義化身形象更容易讓人們聯(lián)想到積極的人性特征, 如友善的、有道德和理智的(Haslam, 2006),因此更易被人們接受和認同; 而邪惡化身形象更容易啟動那些令人們不喜歡的特征, 如暴力、冷酷,因此難以被人們接受和認同。

    4.2.2 化身形象和游戲暴力性對化身認同的交互影響

    研究 1結(jié)果發(fā)現(xiàn), 在暴力游戲中, 被試對正義化身的認同顯著高于邪惡化身, 這與 Lin (2010)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 但在非暴力游戲中, 對兩種化身的認同存在邊緣顯著差異, 這與Yoon和Vargas (2014)的結(jié)果不一致。這些結(jié)果表明, 雖然化身形象在暴力和非暴力游戲中對化身認同均有顯著效應(yīng), 但存在程度上的差異, 說明游戲暴力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被試對化身形象的認同, 假設(shè)3得到部分驗證。

    游戲化身的形象與行為均會對個體的認知與態(tài)度產(chǎn)生影響(Pe?a, 2011), 而個體對化身的態(tài)度是化身認同發(fā)生的重要前提(Klimmt et al., 2009)。邪惡化身形象會啟動個體與之一致的刻板印象(如暴力), 從而使個體易于對其形成消極態(tài)度(Bargh& Chartrand, 2000)。同時, 化身在游戲中的暴力行為對個體的自我知覺產(chǎn)生了消極影響, 如降低了個體的自我人性化水平(Greitemeyer, 2013), 這也會導(dǎo)致個體對化身形成消極態(tài)度, 并進一步強化化身形象的消極效應(yīng)。因此, 在暴力游戲中, 個體對邪惡化身的態(tài)度和認同受到邪惡化身形象和暴力行為的雙重消極影響, 從而使個體對邪惡化身形成了更為消極的態(tài)度, 因此對其認同的水平顯著低于正義化身; 但在非暴力游戲中, 個體對邪惡化身的態(tài)度和認同僅受其形象的影響, 而不受其行為影響,因此對邪惡和正義化身的認同雖然存在顯著差異,但差異程度已大大降低。

    4.2.3 化身形象和性別對化身認同的交互影響

    研究 2的結(jié)果表明, 在暴力游戲中, 化身形象與玩家性別交互影響化身認同, 男性被試對邪惡化身的認同度顯著高于女性, 但兩者在正義化身的認同方面無顯著差異, 這與 Lin (2010)的發(fā)現(xiàn)一致,假設(shè)4得到驗證。具體來說, 女性對正義化身的認同顯著高于邪惡化身, 這可能是由于邪惡化身總是與暴力、冷酷、血腥等刻板印象有關(guān), 因此女性不太喜歡和認同。但對男性來說, 兩種化身在形象上雖有差異, 但在暴力游戲中都具有暴力、冷酷等男性化的特征, 這些特征會則增加男性的認同(van Looy et al., 2012)。對男性青少年尤為如此, 因為對攻擊性很強的暴力英雄的認同會讓他們感到更加獨立和成熟(Carnagey & Anderson, 2004)。因此, 男性被試對兩種化身的認同無顯著差異。

    另外, 本研究發(fā)現(xiàn), 在實驗 1中, 男性被試對暴力游戲條件下正義和邪惡化身的認同存在顯著差異, 而實驗2則差異不顯著。這種不一致的結(jié)果首先可能是由于兩項實驗中劇情任務(wù)的暴力和激烈程度不同。相對于實驗2的劇情任務(wù), 實驗1不僅要殺死防御者, 攻破對方營地, 而且要戰(zhàn)勝對方英雄(Boss), 因此打斗更為激烈、暴力性更強。其次, 兩項實驗中不同化身形象的區(qū)分度不同, 實驗1中正義和邪惡化身形象的區(qū)分度(

    d

    = 1.03)顯著高于實驗2(

    d

    = 0.63)。同時, 從邪惡化身形象來看, 相對于實驗1中的惡魔形象, 實驗2中的獸人形象可能更卡通, 因此被試對其接受度可能更高。因此,這種看似矛盾的結(jié)果實際上從另一個側(cè)面證實了化身形象與游戲暴力性交互影響化身認同的觀點。

    4.3 化身認同與攻擊性的關(guān)系

    本研究發(fā)現(xiàn), 在非暴力游戲條件下, 對正義化身的認同與攻擊性呈顯著負相關(guān), 對邪惡化身的認同與攻擊性相關(guān)不顯著; 在暴力游戲條件下, 男性被試對邪惡化身的認同與攻擊性呈顯著正相關(guān), 女性被試對正義化身的認同與攻擊性呈顯著負相關(guān)。這說明對邪惡化身的認同誘發(fā)的攻擊性總體上高于正義化身, 并且受到游戲暴力性和性別的影響,假設(shè) 5得到驗證。這與 Happ, Melzer和 Steffgen(2013)的發(fā)現(xiàn)相似, 他們認為對正義角色的共情會降低攻擊性, 但對邪惡角色的共情則增加攻擊性。但與認為化身認同會放大暴力視頻游戲?qū)粜缘挠绊懙挠^點不太一致(Hollingdale & Greitemeyer,2013; Lin, 2013a, 2013b)。這種不同主要是已有研究沒有區(qū)分對不同化身形象的認同與攻擊性的不同關(guān)系, 以及游戲暴力性和性別的作用。

    根據(jù)自動化模型理論(Bargh & Chartrand, 2000),當(dāng)個體認同游戲化身時, 化身線索更容易啟動個體記憶中與化身形象一致的刻板印象。對邪惡化身的認同度越高, 對暴力的啟動就越容易, 攻擊性認知與情緒的激活就越強, 這將導(dǎo)致攻擊性的增加; 而對正義化身的認同度越高, 則可能更易啟動非暴力的刻板印象, 從而降低了攻擊性, 甚至使用積極化身(如英雄)可以帶來更多親社會行為(Yoon & Vargas,2014)。同時, 認同游戲化身意味著將化身特征融入了自我概念, 導(dǎo)致自我知覺發(fā)生了暫時性改變(Klimmt et al., 2009), 如認同邪惡化身就會暫時將暴力、冷酷等特征融入自我概念。根據(jù)自我知覺理論(Bem, 1972), 個體獲得的自我知覺會影響其隨后的行為, 因此暴力、冷酷的自我知覺會增加其攻擊行為。

    4.4 理論創(chuàng)新點與實踐意義

    本研究基于自動化模型理論, 考察了視頻游戲中的化身形象、游戲暴力性和性別對個體化身認同和攻擊性的影響, 以及化身認同與攻擊性的關(guān)系,體現(xiàn)了以下理論創(chuàng)新點。

    首先, 對自動化模型理論的應(yīng)用與發(fā)展。本研究在驗證情境線索和刻板印象影響啟動效應(yīng)的基礎(chǔ)上, 突破了已有研究僅關(guān)注化身形象對攻擊性影響的局限, 進一步從游戲自身特點(游戲暴力性)和個體因素(性別)兩個方面擴展了啟動效應(yīng)發(fā)生的影響因素。尤其是將游戲中的化身行為(如暴力或非暴力)和形象(如正義或邪惡)進行了分離, 探討了兩者對攻擊性的交互影響。因此本研究補充和完善了自動化模型理論的前因變量研究。其次, 本研究探討了化身認同對化身啟動效應(yīng)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表明, 對不同化身形象的認同會對攻擊性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梢哉f,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化身啟動效應(yīng)發(fā)生的內(nèi)在心理過程。

    本研究表明, 游戲中的化身形象對玩家的行為具有潛在的啟動效應(yīng), 尤其對化身認同時的影響更大。因此, 本研究的實踐意義在于, 游戲設(shè)計者在游戲中應(yīng)呈現(xiàn)更積極的化身形象(如, 英雄), 并嘗試讓玩家能夠意識和觀察到這些積極元素, 通過激活有意識的過程啟動其積極的刻板印象, 從而降低游戲化身的消極影響, 達到塑造正確社會行為的目的。

    4.5 研究不足與展望

    首先, 本研究表明化身效應(yīng)受到個體因素和游戲特征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在個體因素方面,本研究僅關(guān)注了性別, 而游戲經(jīng)驗、共情和人格特質(zhì)等個體變量都可能具有調(diào)節(jié)效應(yīng), 未來研究應(yīng)考察其他更多個體變量的影響。在化身特征方面, 本研究關(guān)注的是化身視覺形象的啟動效應(yīng), 而化身意義形象(通過背景敘述將化身描述為正義或邪惡的)是化身的另一種呈現(xiàn)形式, 并且對攻擊性的影響與視覺形象不太相同。如有研究發(fā)現(xiàn), 通過游戲敘事將化身描述為正義和道德的, 會使玩家對暴力行為做出合理化的解釋, 將暴力視為合理、可接受的(Hartmann & Vorderer, 2010), 這將增加個體的攻擊性。因此, 對化身視覺和意義形象的影響進行比較將有助于深入理解化身效應(yīng), 這是未來值得探討的方向。

    其次, 雖然本研究探討的是化身影響的短期效應(yīng), 但同樣存在長期效應(yīng)。雖然單次啟動效應(yīng)有時間限制, 但頻繁、重復(fù)的攻擊腳本和思維激活會增加長期的攻擊行為(Huesmann, 1998)。同時, 玩家在暴力視頻游戲中頻繁使用消極化身形象將使攻擊腳本和刻板印象更易獲得, 從而更易形成長期的攻擊性特質(zhì)和行為傾向。因此, 未來的研究可以嘗試從長期效應(yīng)的角度探討長期重復(fù)接觸某一類游戲化身對玩家的累積效應(yīng), 這不僅可以進一步證實化身效應(yīng)的存在, 而且比單純探討短期效應(yīng)更有實際的意義。

    最后, 本研究表明, 化身對攻擊性的影響并非總是消極的。這取決于化身所呈現(xiàn)的屬性和角色特征, 如對積極化身認同度高時, 可能帶來積極的影響, 如友善和信心(Yee & Bailenson, 2007), 甚至親社會行為(Yoon & Vargas, 2014)的增加。因此, 未來研究的一個有價值的方向是探討化身的積極影響(如助人行為)。

    5 結(jié)論

    本研究獲得如下主要結(jié)論:

    (1) 化身形象與游戲暴力性交互影響化身效應(yīng)。在暴力游戲中, 化身主效應(yīng)顯著, 對正義化身的認同顯著高于邪惡化身, 邪惡化身誘發(fā)的攻擊性顯著高于正義化身。在非暴力游戲中, 化身形象對化身認同的影響邊緣顯著, 但對攻擊性無顯著影響。

    (2)在暴力游戲中, 化身效應(yīng)受性別的影響。女性在化身認同方面比男性更易受化身形象影響, 對正義化身的認同顯著高于邪惡化身。男性在攻擊性方面比女性更易受化身形象影響, 邪惡化身誘發(fā)的攻擊性顯著高于正義化身。

    (3) 化身認同與攻擊性顯著相關(guān), 并受到游戲暴力性和性別的影響。在暴力游戲條件下, 男性被試對邪惡化身的認同與攻擊性呈顯著正相關(guān); 女性被試對正義化身的認同與攻擊性呈顯著負相關(guān)。

    Adachi, P. J. C., & Willoughby, T. (2011). The effect of video game competition and violence on aggressive behavior:Which characteristic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Psychology of Violence, 1

    , 259–274.Anderson, C. A., & Carnagey, N. L. (2009). Causal effects of violent sports video games on aggression: Is it competitiveness or violent conte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45

    , 731–739.Anderson, C. A., & Ford, C. M. (1986). Affect of the game player: Short-term effects of highly and mildly aggressive video game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2

    , 390–402.Anderson, C. A., & Murphy, C. R. (2003). Violent video games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in young women.

    Aggressive Behavior, 29

    , 423–429.Anderson, C. A., Shibuya, A., Ihori, N., Swing, E. L., Bushman,B. J., Sakamoto, A., … Saleem, M. (2010). Violent video game effects on aggression, empathy, and prosocial behavior in Eastern and Western countries: A meta-analytic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6

    , 151–173.Bargh, J. D., & Chartrand, T. (2000). The mind in the middle:A practical guide to priming and automaticity research. In H. T. Reis & C. M. Judd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pp.253–285). New York, US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Barlett, C. P., Harris, R. J., & Bruey, C. (2008). The effect of the amount of blood in a violent video game on aggression,hostility, and arous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4

    , 539–546.Bem, D. J. (1972). Self-perception theory. In L. Berkowitz(Ed.),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 6,pp. 1–62). New York, USA: Academic Press.Bian, Y. L., Han, L., Zhou, C., Chen, Y. M., & Gao, F. Q.(2015). The Proteus effect in virtual reality social environments:Influence of situation and shyness.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47

    , 363–374.[卞玉龍, 韓磊, 周超, 陳英敏, 高峰強. (2015). 虛擬現(xiàn)實社交環(huán)境中的普羅透斯效應(yīng): 情境、羞怯的影響.

    心理學(xué)報,47

    , 363–374.]Bushman, B. J., & Huesmann, L. R. (2006). Short-term and long-term effects of violent media on aggress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 160

    , 348–352.Buss, A. H., & Perry, M. (1992). Th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3

    , 452-459.Carnagey, N. L., & Anderson, C. A. (2004). Violent video game exposure and aggression: A literature review.

    Minerva Psichiatrica, 45

    , 1–18.Carnagey, N. L., & Anderson, C. A. (2005). The effects of reward and punishment in violent video games on aggressive affect, cognition, and behavi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16

    , 882–889.Cohen, J. (2006). Audience identification with media characters. In J. Bryant & P. Vorderer (Eds.),

    Psychology of entertainment

    (pp. 183–97). Mahwah, NJ, USA: Lawrence Erlbaum.Fischer, P., Kastenmüller, A., & Greitemeyer, T. (2010).Media violence and the self: The impact of personalized gaming characters in aggressive video games on aggressive behavior.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6

    ,192–195.Gentile, D. A., Lynch, P. J., Linder, J. R., & Walsh, D. A.(2004). The effects of violent video game habits on adolescent hostility, aggressive behaviors, and schoo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7

    , 5–22.Greitemeyer, T. (2013). Effects of playing video games on perceptions of one’s humanity.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53

    , 499–514.Greitemeyer, T., & Mügge, D. O. (2014). Video games do affect social outcomes: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violent and prosocial video game pla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0

    , 578–589.Happ, C., Melzer, A., & Steffgen, G. (2013). Superman vs.BAD Man? The effects of empathy and game character in violent video games.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16

    , 774–778.Hartmann, T., & Vorderer, P. (2010). It’s okay to shoot a character: Moral disengagement in violent video game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60

    , 94–119.

    Haslam, N. (2006). Dehumanization: An integrative review.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10

    , 252–264.Hollingdale, J., & Greitemeyer, T. (2013). The changing face of aggression: The effect of personalized avatars in a violent video game on levels of aggressive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43

    , 1862–1868.Huesmann, L. R. (1998). The role of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cognitive schema in the acquisi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abitual aggressive behavior. In R. G. Geen& E. Donnerstein (Eds.),

    Human aggression: Theories,research, and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policy

    (pp. 73–109).New York, USA: Academic Press.Huesmann, L. R., Moise-Titus, J., Podolski, C. P., & Eron, L.D. (2003). Longitudinal relations between childhood exposure to media violence and adult aggression and violence: 1977–1992.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9

    , 201–221.Klimmt, C., Hefner, D.,& Vorderer, P. (2009). The video game experience as “true” identification: A theory of enjoyable alterations of players' self-perception.

    Communication Theory, 19

    , 351–373.Konijn, E. A., Bijvank, M. N., & Bushman, B. J. (2007). I wish I were a warrior: The role of wishful identification in the effects of violent video games on aggression in adolescent boy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3

    , 1038–1044.Li, X. Y., Fei, L. P., Zhang, Y. L., Niu, Y. J., Tong, Y. S., &Yang, S. J. (2011). Developmen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Buss & 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37

    , 607–613.[李獻云, 費立鵬, 張亞利, 牛雅娟, 童永勝, 楊少杰. (2011).Buss和 Perry攻擊問卷中文版的修訂和信效度.

    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 37

    , 607–613.]Lieberman, J. D., Solomon, S., Greenberg, J., & McGregor, H.A. (1999). A hot new way to measure aggression: Hot sauce allocation.

    Aggressive Behavior, 25

    , 331–348.Lin, J.-H. (2013a). Do video games exert stronger effects on aggression than film? The role of media interactivity and identification on the association of violent content and aggressive outcom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9

    ,535–543.Lin, J.-H. (2013b). Identification matters: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of media interactivity,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and video game violence on aggressio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63

    , 682–702.Lin, S. F. (2010). Gender differences and the effect of contextual features on game enjoyment and responses.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13

    ,533–537.Nelson, L. D., & Norton, M. I. (2005). From student to superhero: Situational primes shape future help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1

    , 423–430.Pe?a, J. F. (2011). Integrating the influence of perceiving and operating avatars under the automaticity model of priming effects.

    Communication Theory, 21

    , 150–168.Pe?a, J. F, Hancock, J. T., & Merola, N. A. (2009). The priming effects of avatars in virtual setting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6

    , 838–856.Saleem, M., Anderson, C. A., & Gentile, D. A. (2012). Effects of prosocial, neutral, and violent video games on college students’ affect.

    Aggressive Behavior, 38

    , 263–271.Shapiro, M. A., Pe?a-Herborn, J., & Hancock, J. T. (2006).Realism, imagination and narrative video games. In P.Vorderer & J. Bryant (Eds.),

    Playing video games: Motives,responses, and consequences

    (pp. 275–289). Mahwah, NJ,USA: Lawrence Erlbaum.Soutter, A. R. B., & Hitchens, M. (201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 and flow state within video Gam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55

    , 1030–1038.Teng, Z. J., Liu, Y. L., & Guo, C. (2015). The debate of violent video game impact on aggressio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31

    , 494–502.[滕召軍, 劉衍玲, 郭成. (2015). 暴力電子游戲?qū)粜袨榈挠绊懠捌錉幷?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31

    , 494–502.]Trepte, S., & Reinecke, L. (2010). Avatar creation and video game enjoyment: Effects of life-satisfaction, game competitiveness,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avatar.

    Journal of Media Psychology, 22

    , 171–184.Turkay, S., & Kinzer, C. K. (2014). The effects of avatar:Based customization on player identifi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ing and Computer-Mediated Simulations, 6

    ,1–25.van Looy, J., Courtois, C., De Vocht, M., & De Marez, L.(2012). Player identification in online games: Validation of a scale for measuring identification in MMOGs.

    Media Psychology, 15

    , 197–221.Webster, G. D., & Kirkpatrick, L. A. (2006). Behavioral and self-reported aggression as a function of domain-specific self-esteem.

    Aggressive Behavior, 32

    , 17–27.Yang, G. S., Gibson, B., Lueke, A. K., Huesmann, L. R., &Bushman, B. J. (2014). Effects of avatar race in violent video games on racial attitudes and aggression.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5

    , 698–704.Yang, G. S., Huesmann, L. R., & Bushman, B. J. (2014).Effects of playing a violent video game as male versus female avatar on subsequent aggression in male and female players.

    Aggressive Behavior, 40

    , 537–541.Yee, N., & Bailenson, J. N. (2007). The Proteus effect: The effect of transformed self-representation on behavior.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3

    , 271–290.Yee, N., Bailenson, J. N., & Ducheneaut, N. (2009). The Proteus effect: Implications of transformed digital selfrepresentation on online and offline behavior.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6

    , 285–312. 77Yoon, G., & Vargas, P. T. (2014). Know thy avatar: The unintended effect of virtual-self representation on behavi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

    , 1043–1045.Zhang, X. M., Li, M., Song, Y., Li, Y. N., & Wei, L. Q. (2009).The effect of the violent elements in violent games on the players and the observers’ aggression.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41

    , 1228–1236.[張學(xué)民, 李茂, 宋艷, 李永娜, 魏柳青. (2009). 暴力游戲中射殺動作和血腥成分對玩家和觀看者攻擊傾向的影響.

    心理學(xué)報, 41

    , 1228–1236.]

    猜你喜歡
    游戲影響研究
    FMS與YBT相關(guān)性的實證研究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哪些顧慮影響擔(dān)當(dāng)?
    視錯覺在平面設(shè)計中的應(yīng)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數(shù)獨游戲
    瘋狂的游戲
    飛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爆笑游戲
    擴鏈劑聯(lián)用對PETG擴鏈反應(yīng)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中國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看片在线看免费视频| 中亚洲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欧美成狂野欧美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少妇熟女aⅴ在线视频| 黄色 视频免费看| 精华霜和精华液先用哪个|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少妇的丰满在线观看|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 日韩欧美免费精品|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 亚洲精品粉嫩美女一区| 一级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100页|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另类| 中文字幕熟女人妻在线| 亚洲成人久久爱视频| 亚洲第一电影网av| 亚洲av中文字字幕乱码综合|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人人做人人爽| 天堂√8在线中文|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999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黄片| 欧美激情在线99| 国产高清videossex| 老司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97色在线日韩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码在线看 | avwww免费| 日韩欧美三级三区| 岛国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99久久成人亚洲精品观看| 亚洲av中文字字幕乱码综合|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在 | 老司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后天国语完整版免费观看|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的高清视频|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视频社区8| 在线视频色国产色|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久久草成人影院| 性欧美人与动物交配|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午夜福利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区| 亚洲在线自拍视频| 级片在线观看| netflix在线观看网站| 动漫黄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av美女十八| 黄频高清免费视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 色精品久久人妻99蜜桃| 国产97色在线日韩免费| 亚洲最大成人中文|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看片在线看免费视频|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mp4| 男人舔女人下体高潮全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一区二区| 成人欧美大片| 午夜免费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 avwww免费| 欧美激情在线99| www国产在线视频色|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一区av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av片东京热男人的天堂|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爽电影| 国产精品av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久久99|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两人在一起打扑克的视频| 亚洲午夜理论影院| 村上凉子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aⅴ乱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牌| 特级一级黄色大片| 少妇丰满av| 免费观看人在逋|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亚洲性色|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 国产男靠女视频免费网站| 午夜福利免费观看在线| 在线看三级毛片| 黑人操中国人逼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二区|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久久99| 激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高清|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免费观看的影片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精品国产三级普通话版| 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免费在线观看日本一区| 国产av在哪里看| av在线天堂中文字幕|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国产午夜精品论理片| 欧美av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最近最新免费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欧美| 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在线| 男女之事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人伦9x9x在线观看| 999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麻豆国产97在线/欧美|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9|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黄色女人牲交| 国产淫片久久久久久久久 | 在线观看日韩欧美|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系列免费观看|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变态另类丝袜制服|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 日本撒尿小便嘘嘘汇集6|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别揉我奶头~嗯~啊~动态视频| 丁香六月欧美|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影| 嫁个100分男人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大字幕| 午夜影院日韩av| 日本a在线网址| 老司机福利观看| 亚洲色图av天堂|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青草久久国产|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欧美在线一区亚洲| 午夜福利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在线观看片| 亚洲一区高清亚洲精品| 又紧又爽又黄一区二区| 中文资源天堂在线| 啦啦啦韩国在线观看视频| 一级毛片女人18水好多| 天堂网av新在线| 国产1区2区3区精品|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欧美|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中文字幕亚洲| 网址你懂的国产日韩在线| 9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神马国产精品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变态另类丝袜制服| 成人av在线播放网站| 国产伦一二天堂av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美女av久久久久小说| 给我免费播放毛片高清在线观看| 91九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乱妇无乱码| 一级毛片精品|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看|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99国产极品粉嫩在线观看|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夜夜躁狠狠躁天天躁|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二区|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欧美大码av| 男人舔女人的私密视频|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观看|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免费看a级黄色片| 最近最新免费中文字幕在线| 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1024香蕉在线观看| 成人鲁丝片一二三区免费| 亚洲色图av天堂| 哪里可以看免费的av片| 欧美另类亚洲清纯唯美| 国产精品影院久久| 欧美成狂野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 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 中亚洲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高清毛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3abv| 老汉色av国产亚洲站长工具| 中出人妻视频一区二区| 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好疼| 观看美女的网站| 国产综合懂色| 美女大奶头视频| 男人和女人高潮做爰伦理| 国产熟女xx| 他把我摸到了高潮在线观看|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 免费av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免费av毛片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cao死你这个sao货| 国产美女午夜福利|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国产1区2区3区精品|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男人舔女人的私密视频| 久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电影 |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久久久|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av熟女| 欧美最黄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国产蜜桃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深夜精品福利|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中文精品|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www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波多野结衣高清作品| 久久草成人影院| 日本成人三级电影网站|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午夜福利18| 毛片女人毛片| h日本视频在线播放| 90打野战视频偷拍视频| 91老司机精品|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中国| 国产视频内射| 国产高潮美女av|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 日韩国内少妇激情av|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二区|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mp4| av在线天堂中文字幕| 人妻丰满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av男人的天堂激情|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熟女电影av网| 18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欧美日本视频| 成年女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e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在 | 亚洲在线观看片| 最新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综合|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看吧|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男人| 日韩大尺度精品在线看网址| 国产精品一及| 欧美另类亚洲清纯唯美| 久久人人精品亚洲av|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久久国产高清桃花|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精品| 九色国产91popny在线| 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在线|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99国产极品粉嫩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一本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大尺度精品在线看网址| 成人国产一区最新在线观看|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98| 少妇熟女aⅴ在线视频| 一a级毛片在线观看|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网站| 两个人的视频大全免费| 久久久水蜜桃国产精品网|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免费成人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男人| 国内久久婷婷六月综合欲色啪| 亚洲熟女毛片儿| 床上黄色一级片|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欧美日韩| 天天躁日日操中文字幕| 曰老女人黄片| 久久亚洲真实|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观看视频|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电影 |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真人做人爱边吃奶动态| 19禁男女啪啪无遮挡网站| 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色综合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99久久综合精品五月天人人| 女警被强在线播放| 老汉色∧v一级毛片| www.www免费av|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院| 亚洲九九香蕉| 搡老熟女国产l中国老女人| 亚洲无线在线观看| 亚洲av中文字字幕乱码综合|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淫妇啪啪啪对白视频| 免费av毛片视频| 91麻豆av在线|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蜜豆|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欧美日本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最新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又粗又爽又猛毛片免费看| 后天国语完整版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高清毛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电影|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视频| 三级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在线| 免费搜索国产男女视频|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avwww免费|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男女视频|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亚洲第一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一区av在线观看| 日本一二三区视频观看| 日韩国内少妇激情av| 日韩三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午夜免费观看网址| 亚洲在线自拍视频| 麻豆国产97在线/欧美| 一级毛片精品| 最近视频中文字幕2019在线8| 中文字幕av在线有码专区| 综合色av麻豆|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观看|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91| 日本一二三区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亚洲人与动物交配视频|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色av中文字幕| 一a级毛片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综合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一级毛片女人18水好多|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中文字幕亚洲| 一个人观看的视频www高清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系列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在线二视频| 一区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高清在线国产一区| 波多野结衣高清作品| 窝窝影院91人妻| 九九热线精品视视频播放| 中文资源天堂在线| 亚洲aⅴ乱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h日本视频在线播放| 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99久久久亚洲精品蜜臀av| 国产麻豆成人av免费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精品熟女少妇八av免费久了| 麻豆成人av在线观看| а√天堂www在线а√下载| 中文字幕av在线有码专区| 亚洲av美国av|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亚洲 国产 在线|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黄色日韩在线| 久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 国产综合懂色| 18禁黄网站禁片免费观看直播| 久久午夜亚洲精品久久| 成人国产综合亚洲|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在线观看片| 在线视频色国产色| 亚洲国产色片| 麻豆成人av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性av电影在线观看| 夜夜躁狠狠躁天天躁|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网站| 黄色日韩在线|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 netflix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日韩欧美在线二视频| 精华霜和精华液先用哪个|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老汉色av国产亚洲站长工具|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久久久|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在线| 俺也久久电影网| 91老司机精品| 色综合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 国产高清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色综合婷婷激情| 女生性感内裤真人,穿戴方法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高清观看|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男人天堂| 丁香欧美五月| 夜夜夜夜夜久久久久| 日韩免费av在线播放| 嫁个100分男人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 91老司机精品| 午夜免费观看网址| av黄色大香蕉|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影| 99久久成人亚洲精品观看|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及|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久久亚洲真实| 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午夜福利欧美成人| 久久人妻av系列| 久久香蕉国产精品| 757午夜福利合集在线观看| 桃红色精品国产亚洲av|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在线| 美女扒开内裤让男人捅视频|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蜜臀| 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 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av在线| 一个人看视频在线观看www免费 | 亚洲在线观看片| 久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 成年版毛片免费区| 在线观看日韩欧美|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乱码在线|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9| avwww免费| 啦啦啦观看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黄色片一级片一级黄色片| 亚洲国产精品999在线|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 欧美性猛交黑人性爽| 婷婷亚洲欧美|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中文精品|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精品粉嫩美女一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看吧|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在线视频色国产色|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俄罗斯特黄特色一大片| av天堂中文字幕网| bbb黄色大片| 18禁黄网站禁片免费观看直播| 男女那种视频在线观看| 我要搜黄色片| 国产极品精品免费视频能看的| 最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成人三级黄色视频| 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日本免费a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精品视频观看| 亚洲人成电影免费在线| 一区福利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 最近最新免费中文字幕在线|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国内久久婷婷六月综合欲色啪| 成人特级av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一进一出抽搐动态| 黄色女人牲交| 91在线观看av|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 级片在线观看| 免费看美女性在线毛片视频| 熟女电影av网| 性欧美人与动物交配| 国产精品一及| 亚洲专区字幕在线| 免费观看的影片在线观看| 麻豆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福利视频| 嫩草影视91久久| x7x7x7水蜜桃|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高清亚洲精品| 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的视频| 成人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日韩 欧美 亚洲 中文字幕| 一卡2卡三卡四卡精品乱码亚洲| 男人舔女人下体高潮全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男人天堂| 色综合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国产av不卡久久| 91在线观看av| 两个人视频免费观看高清| av福利片在线观看|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每晚都被弄得嗷嗷叫到高潮| 国产成人aa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一区最新在线观看| 色视频www国产| 91av网一区二区| www.熟女人妻精品国产| 亚洲av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av麻豆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小说| 综合色av麻豆|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中文字幕亚洲|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免费高清观看 | 俺也久久电影网| 日韩免费av在线播放|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特级黄色片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蜜臀av无| 成年女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91| 又爽又黄无遮挡网站| 哪里可以看免费的av片| 黄色成人免费大全| x7x7x7水蜜桃| 宅男免费午夜| 中文字幕av在线有码专区| 欧美成人性av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乱色亚洲激情| 国产三级中文精品|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观看美女的网站| 国产毛片a区久久久久| 国产黄色小视频在线观看| 黑人欧美特级aaaaaa片| 亚洲国产看品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一区二区|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小说| 观看美女的网站| 国产精品98久久久久久宅男小说| 又大又爽又粗| 99久久久亚洲精品蜜臀av| 97超级碰碰碰精品色视频在线观看| 女人高潮潮喷娇喘18禁视频|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99热只有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欧美网| 欧美成人性av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级av第二区| 18禁黄网站禁片午夜丰满|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