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玉華
四川文理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四川 達州 635000
?
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武玉華*
四川文理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四川 達州 635000
由于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師資力量不充足等原因,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嚴重滯后的問題。因此,推動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農村教育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解決對策
隨著科學、文化、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日俱增。據有關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存在考試、人際交往、適應環(huán)境等心理障礙;少數學生存在人格缺陷,如悲觀情緒、自殺意識、偷竊行為等不良品質。”[1]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給社會、學校和家庭教育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由于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師資力量不充足、管理階層不重視等原因造成了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長期滯后的局面。因此,推動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是農村教育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整體水平偏低
經過多年的發(fā)展,西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經發(fā)展成為目標清晰、任務明確、內容豐富、領域廣泛的完整體制。與西方國家相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在我國正式開展只有短短30多年的歷史。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指導不斷完善,機構組織相繼成立,實踐活動蓬勃開展,教師隊伍不斷壯大,理論研究方興未艾,但是與西方國家相比,底子薄、水平低、問題多的現狀不容樂觀。在這樣一個大的發(fā)展背景下,由于經濟相對落后,教育資源相對不足等原因,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緩慢。特別是經濟落后的偏遠農村,由于人才流失嚴重,文化落后,教育資源極度匱乏,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幾乎處于停滯狀態(tài)。[2]
緣于一些傳統(tǒng)的舊的教育人才觀和舊的習慣思維模式,農村中小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相應的重視,以致游離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熱潮之外。在許多農村教師心中,“應試教育”的觀念根深蒂固。這種思維模式,使人安于現狀,不思進取,不能放眼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罢J識和觀念的落后,必然導致行動的遲緩無力?!盵3]
(二)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專業(yè)化水平不高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廣大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和關鍵?!盵4]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對專業(yè)知識和實際能力達不到要求的,絕不能隨意安排做專職心理咨詢教師?!笔聦嵣?,農村中小學多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由班主任、思想品德教師、生活教師等非專業(yè)人員兼任的,他們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淡薄,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對學生的輔導缺乏深度。這種情況嚴重制約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形同虛設。也有一些教師,體會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苦于沒有獲取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知識的渠道,沒辦法展開相應的工作。
(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傾向嚴重
心理教育(心育)是相對于德、智、體、美、勞等“五育”提出來的,目的在于通過心理咨詢與輔導,維護學生的身心健康,開發(fā)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既不是相互割裂和對立的,也不能相互取代?!盵3]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向學生傳授專業(yè)的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關注自我心理健康的意識,增強學生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健全人格。但是,由于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專業(yè)化水平不高,多由班主任或者思想品德老師承擔等原因,導致農村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傾向嚴重。
(四)缺少必要的監(jiān)管和評估機制
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監(jiān)管與評估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構成成分。通過監(jiān)管與評估,可使上級行政部門準確了解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成效,為心理健康教育掌舵護航。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缺少必要的監(jiān)管和評估機制,導致多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名無實,學校沒有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不按要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咨詢室更是形同虛設。
(一)有關教育部門和機構要加強輿論宣傳,提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意識
原教育部長陳至立曾經說過:“更新教育觀念是素質教育的先導?!边@就要求我們樹立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以適應新世紀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然而,新教育觀念的推廣需要相關教育部門和機構發(fā)揮在宣傳輿論上的導向作用,把新思想、新觀念,源源不斷輸送到基層教育部門當中去,輸送到基層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當中去。朱熹的《觀書有感》中的兩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想要基層教育界常年“清如許”,而源源不斷的新教育觀念就是這“源頭活水”。農村中小學校也要把握時代的脈搏,利用網絡、書刊、講座、宣傳欄等加強正面的輿論宣傳,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心理,從而培養(yǎng)出能適應各種挑戰(zhàn)和競爭的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教育部門加大師資培訓力度,優(yōu)化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搞好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開展的重要條件?!盵5]一些農村的中小學教師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專業(yè)知識儲備太少,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技能欠缺,嚴重制約著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因此,加大政府財政投入開展心教師資培訓活動,優(yōu)化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是促進農村心教的保障。第一,按照各地實際情況選派專職教師到高校參加正規(guī)化的培訓。第二、中小學教師工作繁重,不可能每個教師都有外出接受培訓的機會。各地教育部門要定期的邀請一些知名專家教授到學校開設短期課程培訓,講
授相關知識、技能、實際操作技巧,為農村中小學教師提供與專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第三,教育主管部門應為農村中小學校配備一些光盤、DVD等,能快速、生動地轉播相關知識和技能。
(三)學校方面要做到“三結合”,即家校結合、師生結合、生生結合
首先,家校結合。家庭教育以其特有的方式對青少年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是溫暖的港灣,經過一天繁忙的學習,青少年回到家中放下戒備之心,心理問題很容易顯露出來。而學生一天三分之一時間在學校度過,如果能做到家校結合,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與治療有很大幫助。其次,師生結合。學校經過甄別篩選把那些性格內向、家庭條件不好或家里發(fā)生重大事故等心理容易產生問題的學生分配給教師。要求教師時時關注、事事關注他們的心理動向,做到早發(fā)現,早干預,防患于未然。最后,生生結合。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是心理健康的條件,而且反過來直接影響人的心理健康。在校學生的人際關系簡單純潔,伙伴多以同學為主。性格活潑開朗的可以帶動性格內向孤僻的,積極向上的帶動安于現狀的等等,通過生與生的結合,促使彼此心理上的相容,情感上的相互慰藉與支持。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還可帶動班級學習積極性、帶動班風校紀。
(四)特別關注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作為學校的特殊群體,他們的父母或一方常年外出而被留在戶籍所在地。據調查,“農村留守兒童中已經出現較嚴重的學習成績差、道德品行差、自私冷漠、憂郁多疑、以自我為中心等心理危機,對農村基礎教育工作產生了較大沖擊。”[6]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關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社會的穩(wěn)定與未來。關愛留守兒童,加強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社會、學校、家庭刻不容緩的任務。因此,學校提高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校的教育作用,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思想動態(tài)、情緒變化和心理需求,增加情感投入,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應有的心理歸屬感。
(五)教師自我關注心理健康問題
由于職業(yè)的特殊性,教師極其容易出現心理行為問題,導致心理不健康。教師的消沉自卑、郁悶焦躁、怨天尤人、厭惡學生、喜怒無常、虛榮猜忌、冷漠無情等負性心理又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為此,學校管理部門應當留意教師的心理變化,客觀上疏導排解心理上暫時出現問題教師心中的疑慮。出現心理問題的工作者也應當及時進行自我反思覺悟,或者積極尋求外界的幫助。
總之,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相對落后。然而,農村中小學又是我國中小學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zhàn)場,農村中小學教師是這場戰(zhàn)斗的主力軍。加強農村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他們堅強樂觀的性格和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促使他們身心得到和諧健康的發(fā)展。
[1]劉細花.農材中小學心理健康教滯后的原因及應對策[J].教育探索,2003(3).
[2]李文忠.探索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J].農村教育研究,2009(10).
[3]邵來成.農村中小學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泰山學院學報,2004(4).
[4]姚本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N].中國教育報,2002-9-3.
[6]詹歡,張捍東.對“留守孩”引發(fā)的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黨史文苑,2005(8).
武玉華(1981-),女,河南舞鋼人,四川文理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碩士,主要從事教育管理研究。
G
A
1006-0049-(2017)07-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