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鳳
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治療效果及黃疸指數(shù)的影響
劉玉鳳
目的分析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給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以及對黃疸指數(shù)的影響。方法將本院在2016年3—10月所收治的新生兒黃疸患兒12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60例,在治療過程中給予護理干預,對照組60例,僅給予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患兒綜合治療效果以及對黃疸指數(shù)。結果觀察組在本次治療中總有效率為93.33%(56/60),對照組71.67%(43/60),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兒在治療后1 d、5 d以及7 d黃疸指數(shù)均小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針對新生兒黃疸治療中實施護理干預,可實現(xiàn)對黃疸指數(shù)的改善,幫助患兒在短時間內康復。
護理干預;新生兒黃疸;黃疸指數(shù)
新生兒黃疸主要是指初生幼兒因膽紅素代謝出現(xiàn)異常,從而使得其血液中膽紅素含量不斷上升,導致患者在黏膜、黃疸與鞏膜等部位出現(xiàn)黃疸。若治療不及時將造成中樞神經(jīng)出現(xiàn)不同程度損傷,演變?yōu)楹它S疸,致使肢體運動以智力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損傷,更可能危及到生命[1-2]。本次我院就對6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在治療中實施護理干預,實現(xiàn)對治療總有效率的有效提升,詳細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在2016年3—10月所收治的新生兒黃疸患兒120例,依照入院先后關系,前60例患兒為觀察組,在治療過程中給予護理干預,后60例患兒為對照組,僅給予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由男性患兒33例,女性患兒27例,年齡2~6 d,平均(3.41±1.08)d。觀察組由男患兒30例,女患兒30例,年齡1~7 d,平均(4.01±0.87)d。對體重、出生天數(shù)等方面對比可見,兩組患兒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在本次治療中僅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按照醫(yī)囑用藥,做好對患兒皮膚等清理工作以及心率、脈搏等監(jiān)測工作等。觀察組患兒則在此護理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從以下幾個層面出發(fā):
1.2.1 病癥觀察 護理人員需要定時對患兒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格監(jiān)測,包括呼吸頻率、體溫等,并觀察患兒是否存在吮吸困難、精神不振以及斜視等癥狀,并對黃疸出現(xiàn)的時間以及不良反應加以了解,以便醫(yī)生對治療方案進行改進[3-4]。
1.2.2 加強與家長的交流 出于對幼兒健康的擔心,大部分家長均存在緊張、焦慮等情緒。為此在治療中同樣需要對家長進行心理上疏導,多于其進行交流。告知黃疸的病理特點,以及當前醫(yī)療對于該類患兒治療的有效率,增加與治療工作的配合度。同時,指導家長多抱患兒,增加父母與患兒間感情,消除患兒緊張情緒。
1.2.3 給予患兒撫觸護理 由專業(yè)護理人員對患兒進行撫摸護理,按照由下而上對背部進行撫摸。并使用擠捏法對患兒四肢進行撫觸,以指揉的方式對頸部進行護理。單次進行10 min,2次/d。撫觸中力度需較為輕柔,動作較為緩慢,避免用力過大或者速度過快對患兒造成不適感[5-6]。
1.2.4 藍光治療護理 在進行藍光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將患兒外衣全部脫去,并用眼罩將眼部遮蔽,增加患兒適應性。調整保溫箱溫度在30℃左右,并對患兒會陰與肛門等部位進行避光保護。
1.2.5 藥物服用中護理 臨床多采用口服方嗜酸乳桿菌片以及苯巴比妥等藥物對黃疸進行預防,為此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嚴格按照醫(yī)囑對使用劑量以及時間進行控制。在靜脈滴注中,需要根據(jù)藥物類別以及濃度等對滴注速度進行有效控制,以免患兒出現(xiàn)不適感。服用西藥時,需使用35℃左右溫水,將患兒頭部略微抬高。若患兒出現(xiàn)嘔吐時,需馬上將患兒側臥輕輕拍打其背部,嚴重時可使用低壓吸引器將嘔吐物取出[7-8]。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治療有效率以及在治療后1 d,5 d以及7 d時黃疸指數(shù)的變化情況進行統(tǒng)計。治愈,即臨床癥狀消失,膽紅素含量正常。好轉,即臨床癥狀得到控制,膽紅素含量降低。無效,即臨床癥狀加劇,膽紅素含量上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數(shù)據(jù)都借助數(shù)學專用軟件SPSS 19.0進行分析,以(±s)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率(%)表示,若P<0.05則表明數(shù)據(jù)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在本次治療中總有效率為93.33%(56/60),包括治愈36例,好轉20例,對照組僅為71.67%(43/60),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χ2=16.247 8,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在治療后1 d,黃疸指數(shù)為(6.17±1.01)mg/dL,對照組為(6.81±1.26)mg/dL,在治療后第5 d,觀察組黃疸指數(shù)為(8.14±1.27)mg/dL,對照組為(8.91±1.64)mg/dL,治療后第7 d,觀察組黃疸指數(shù)為(9.54±1.41)mg/dL,對照組為(13.55±1.84)mg/dL,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t值對應為3.069 9,2.875 5,13.399 3,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新生兒黃疸在臨床存在較高發(fā)病率,其致病因素較為復雜,且患兒臨床癥狀存在較大差異性。為保證治療有效性,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對患兒病情變化情況給予充分重視。在日常治療的過程中尤其需要對新生兒黃疸患兒的綜合體征進行嚴格檢測,主要針對早產(chǎn)兒,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盡量避免黃疸癥狀的出現(xiàn)[9]。
研究表明有效護理干預,可起到降低黃疸嚴重度的作用,提升治療效果。護理干預的主要目的在于將新生兒黃疸進行有效控制,避免出現(xiàn)高膽紅素血癥,對患者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在本次治療中,我院對60例患兒實施針對性護理,從癥狀觀察,家長心理指導、藥物服用護理以及撫觸護理等方面進行干預,實現(xiàn)對黃疸指數(shù)的有效控制??梢妼υ擃惢純簩嵤┽槍π宰o理確能達到提升治療效果的作用,使其對患兒的影響降至最低。
[1]孔艷霞. 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治療效果及黃疸指數(shù)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6):168,封3.
[2]張曉芳. 綜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治療效果及黃疸指數(shù)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5,21(21):26-27.
[3]許玉葉. 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治療效果及黃疸指數(shù)的影響[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2016(20):45,47.
[4]田文娟,劉素青. 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治療效果及黃疸指數(shù)的影響[J].醫(yī)藥前沿,2015,5(15):276.
[5]戚莉. 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治療效果及黃疸指數(shù)的影響[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31):187-188.
[6]閆艷,姬生芹,陳晨,等. 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治療效果及黃疸指數(shù)的影響[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2014,24(5):3097.
[7]牛新梅. 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治療效果及黃疸指數(shù)的影響[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7):171-172.
[8]孫麗娜. 早期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5,53(26):154-156.
[9]段琳琳,李洪香. 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治療效果及黃疸指數(shù)的影響[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33):238-239.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and Jaundice Index
LIU Yufeng Pediatrics Department, Tianjin Baod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Tianjin 3018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index of jaundice.MethodsFrom March to October 2016, 120 cases of neonatal jaundice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of 60 cases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to g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ontrol group of 60 cases, only to give routine care.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effect and the index of jaundice.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3% (56/60) and 71.67% (43/6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 days, 5 days and 7 days after treatment, the jaundice index was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be achiev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dex of jaundice, to help children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nursing intervention; neonatal jaundice; jaundice index
R472
A
1674-9308(2017)01-0217-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7.01.132
天津市寶坻區(qū)人民醫(yī)院兒科,天津 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