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靜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略論板鼓在京劇中的運用
張鐵靜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京劇板鼓,打擊樂器。又名單皮、班鼓。是中國戲曲樂隊中的指揮樂器,在戲曲舞臺上占有重要地位。板鼓在樂隊中保持著傳統(tǒng)的權威性,它在音樂和唱腔的演奏中有兩個功能,分別是指揮功能和演奏功能,在戲曲伴奏中板鼓的指揮演奏始終貫通全劇。
板鼓;節(jié)奏;權威性
板鼓,因與拍板常由一人兼奏而得名。還稱單皮,過去戲班專用時還稱為班鼓。因為劇種的不同,在規(guī)格上也有所不同,有大中小三種鼓膛之分,板鼓通常是以雙箭擊鼓或單箭挎板擊鼓兩種形式演奏。板鼓作為樂器分為兩件,一件是板,一件是鼓。是各種鑼鼓點子的領奏樂器,除用各種打擊姿勢及各種擊音進行指揮外,還與拍板一起為唱腔打節(jié)奏,給鑼鼓演奏增加花點,以及烘托舞臺氣氛和人物形象。板鼓構造獨特,音色清脆。隨著明、清戲曲藝術的發(fā)展。便世代相衍,流傳至今,廣泛用于地方戲曲伴奏和器樂合奏,也可以獨奏(如蘇南吹打中的快板鼓)。在伴奏或合奏中,常常居于指揮和領奏地位。如何把握好板鼓在舞臺上的運用,發(fā)揮板鼓在舞臺上的作用。本文分著重介紹了板鼓在京劇中的運用。
板鼓演奏時,要將板鼓放在鼓架上,用藤或者鼓箭來敲擊,敲擊的部位不同,發(fā)出的聲音也不一樣,在戲曲樂隊中,板鼓與拍板并用,由一人兼奏,居于指揮和領奏地位。演奏者被稱之為“鼓佬”、“鼓師”。以各種擊鼓手勢和擊音指揮樂隊。因此掌握正確的姿勢與手法對于演奏效果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是演奏基礎的基礎。而且只有掌握扎實的演奏技巧才能在專業(yè)路上有所建樹,才可以走得更高更遠。
下面從”靜式”與”動式”這兩個方面來闡述一下板鼓的演奏手法?!办o式”要求演奏人員坐姿端正,整個上半身包括頭頸背胸腰要直,自然呼吸,讓整個身體放松下來,同時眼睛要看向前方。演奏時將右腳放置在椅子前面的小凳子上面,方向要對著板鼓中心的方向,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調整高低,基本上右膝墊擊的地方與鼓面基本成一平線就可以了。雙臂要保持放松狀態(tài),小臂平抬,有初學者往往使用蠻力,會不自主夾緊腋窩,這是錯誤的,也是初學者比較容易形成的錯誤的姿勢,需要注意。動式與靜式相輔相成的,動式中雙手持箭擊鼓時,主要依靠小臂支撐,手腕關節(jié)活動來完成,力應該發(fā)在手上,直到箭頭。通過動式的訓練對靜式的熟練有幫助,靜式的訓練也能促進動式技能的提高,只有動靜結合才能真正掌握正確的演奏姿勢和手法。
在演奏手法上,分為雙手持箭和左手挎板兩種方法,雙手持箭是以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鼓箭尾部大約一寸距離的地方,拇指按箭時要與鼓箭形成一條線,在鼓箭的上方,食指和中指托住鼓箭即可,力度要適中。在擊打時還要注意不要改變手法和姿勢以免變形導致手腕關節(jié)的靈活性,影響演奏效果。左手挎板的方法同樣需要放松身體,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輕握住底板,同時掌心要是空心狀態(tài)才不會影響到共鳴,在擊板時要以小臂作為支撐,不要左右搖擺,保證關節(jié)的靈活,擊板時底板撞擊蓋板時要掌握好力度,才能保證擊板有彈力,同時也要注意不要夾緊腋窩,保持放松。
板鼓在京劇演奏中有著是不可代替的作用,是演奏時的重要樂器,節(jié)奏變化是音樂基本要素之一。是事物發(fā)展本原,藝術美之靈魂。對于打擊樂器來說更是如此,但是不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我們只是為唱腔打一下節(jié)奏而已,這樣的音樂是沒有靈魂的。傳統(tǒng)戲曲唱、念、做、打“四功”中,無論哪一功都離不開板鼓的配合比如在唱腔中的節(jié)奏中的“起轉收”的節(jié)奏,谷套子的節(jié)奏,念白中氣口的運用和劇情人物感情變換的節(jié)奏和身段中人物上下場或者某一個動作所需要的節(jié)奏,基本上都需要鑼鼓的配合,這些都需要鼓師有著高超的演奏技巧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傳統(tǒng)戲劇離不開板鼓的配合,板鼓也離不開戲曲,往往檢驗一個樂師水平高低就是看其節(jié)奏掌握程度。
板鼓在樂隊中保持著傳統(tǒng)的權威性,在音樂和唱腔的演奏中有兩個功能,分別是指揮功能和演奏功能,在京劇演奏中,板鼓的演奏貫穿整場,一場戲劇中的從劇情到人物的進入發(fā)展,開端與結語,情緒的跌宕起伏,節(jié)奏的快慢調整,音響的強弱變化,都有著嚴格的板鼓點子可遵循,除了指揮功能外,板鼓在是伴奏樂器,以其明快的節(jié)奏和個性化的角色為聲腔藝術服務著,板鼓正是通過這種特殊的音樂形式帶給觀眾震撼的聽覺享受。
在京劇唱腔中,要求板的演奏在技術上穩(wěn)、準、勻,弱而清晰,強而不炸,在藝術上要對唱腔中的各種板式,各種板式的節(jié)奏、節(jié)奏特點、流派行腔的特色、戲曲中人物的性格等做到熟知。板鼓的演奏貫通全盤,聯系著一首曲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如表演、燈光、化妝等等,雖然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自己的節(jié)奏,但是板鼓更像一個統(tǒng)籌者,比如在一場演出中由板鼓起,由鼓師一人左右手配合開出的“點兒”,開起的節(jié)奏全掌握在鼓師的手里,而在京劇唱腔中遇到“轉”的地方,也就是需要將唱腔的旋律有變而轉入其他的板式節(jié)奏時,這個轉入的“點兒”也掌握在鼓師的手里,最后唱腔在結束需要“收”的時候也是在板鼓的指揮下與其他樂器配合完成的,我們通過京劇中唱腔涉及到的這幾個方面可以看出板鼓是要將整場演出串聯起來的,鼓師只有非常熟悉戲劇演奏的每一個節(jié)奏和板式,才可以做到每場演出完美無瑕。
京劇作為中國的國粹,博大精深,除了要求板鼓專業(yè)人員有著高超的演奏水平,另外還必須熟悉各種樂器之間的演奏與協(xié)調關系。在學習板鼓的道路上不是一蹴而就的,任重而道遠,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與探究,不斷地摸索與練習,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鼓師,才能更好地將中國京劇傳承發(fā)展。
[1]馬建立,張航.淺談京劇板鼓在演奏中的節(jié)奏[J].大眾文藝,2014.
[2]耿連軍.京劇板鼓的演奏方法及職能作用[J].戲曲人生,2007.
J61
A
張鐵靜(1963—),男,吉林長春人,音樂學學士,吉林藝術學院民樂系教師,講師 研究方向:民樂打擊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