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長菊
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
郭長菊
目的分析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16 年2—10月在我科接受治療的60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風險管理,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患者采取住院治療+常規(guī)護理措施進行,對照組患者采取在我院進行住院治療+風險管理進行,跟蹤觀察對比結果。結果對照組(90%)護理滿意度高于觀察組(70%),對照組的護理風險發(fā)生率低于觀察組。結論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
內科;護理管理;風險管理
隨著近些年來大氣質量不斷下降,尤其是霧霾的影響,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呼吸類疾病成為影響人們健康的首要疾病[1]。針對呼吸內科患者的治療,尤其是病房患者的治療,就需要及時的采取護理措施,護理管理中的風險管理應運而生,從而為患者及時的治療,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提出了要求,也對護理工作中的醫(yī)療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質量要求,這對護理措施的實現產生了重要的意義[2]。因此,加強呼吸內科護理管理中的風險管理尤其重要,能有效的促進呼吸內科疾病患者病情的改善,本文選取筆者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分析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2016年2—10月在我科接受治療的60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中均有支氣管炎、肺結核病、哮喘、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還伴有一些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其中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7.5±1.5)歲,其中支氣管炎患者5例,肺結核患者15例,哮喘患者6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2例,漫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59±1.5)歲,其中支氣管炎患者4例,肺結核患者16例,哮喘患者4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3例,漫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觀察組患者采取住院治療+常規(guī)護理措施進行,對照組患者采取在我院進行住院治療+風險管理進行,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在接受住院治療的同時,采取常規(guī)護理以及進行健康宣傳的方式進行,定期及時對患者進行治療和心理治療,主要是藥物治療的同時,能夠解決患者提出的問題,及時減輕患者在心理上的問題,做到為患者排憂解難,健康教育方式[3]。
1.2.2 觀察組 患者在醫(yī)院接受治療的同時,同時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護理風險因素的管理和分析,及時進行健康宣教方式進行:(1)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對存在風險的因素進行分析和評估,加以區(qū)分,尤其是針對醫(yī)護人員,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出現的狀況及時的加以風險因素的評價和識別,主要包括護理人員、患者、藥物以及環(huán)境等因素,然后通過這些因素結果制定出相應的護理管理措施[4];(2)做好護理風險針對性管理工作,對于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增加床欄,護理中將比較危險的暖瓶、銳器等物品擺在患者接觸較遠的位置,避免造成傷害,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藥物注射和藥物服用的時候,要仔細核對藥物的信息和患者信息,做到正確準確,不錯漏,藥品的劑量和種類做到仔細的核對,避免因為藥物不良反應,對不同的注射藥物張貼標簽,放置在不同的輸液架上,做到細致入微,而且對于患者進行皮下注射、藥房領藥以及輸液給藥等相關的護理操作流程要進行嚴格的審核,減少錯誤用藥現象的出現;(3)護理完成之后,及時的對評價管理效果進行跟蹤觀察,通過對不同的風險管理進行記錄和觀察,當出現各種護理風險時,有關人員應在安全工作例會上組織醫(yī)護人員進行討論和分析,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保證后期治療或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2.1 護理滿意度
通過對兩組患者護理分析,對照組患者對護理過程中出現問題的解決以及結果中,患者對其十分滿意的有14例,基本滿意7例,不滿意的患者為9例,護理總滿意率為70%;觀察組患者的對護理過程中出現問題的解決以及結果中,患者對其十分滿意的有19例,基本滿意8例,不滿意的患者為3例,護理總滿意率為9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護理風險率
對照組患者中因為操作不當、護理不當造成的發(fā)生率為9起,護理差錯5起,護理中投訴有6起;觀察組患者中出現了2例因為護理不當的情況,未出現護理差錯和護理投訴現象。通過兩組護理風險分析[5],觀察組的護理風險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病房消毒質量、基礎護理質量
對患者的跟蹤觀察和反饋的結果,對照組在基礎護理質量和病房消毒質量評分上分別為(66.14±5.5)、(77.85±6.3);觀察組在基礎護理質量和病房消毒質量評分上分別為(95.4±4.5)、(96.3±4.2)。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已經成為臨床醫(yī)學上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風險的識別和評估結合了呼吸內科疾病治療的特點,能夠及時的將患者的護理過程加以評估和跟蹤,及時的采取護理措施,達到理想的治療目的[6]。同時,內科護理管理中尤其是呼吸內科風險管理的應用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工作質量。
首先,消除護理隱患在醫(yī)院內部設置各種導向性的標識,針對患者病情嚴重的要更好地做出標志管理,運用不同顏色進行標識,比如張貼一些警示性的標語和語言,“避免交叉用藥”、“請勿亂動,已調整好”等標語。
其次,對醫(yī)院護理人員進行綜合素質教育,提升醫(yī)護人員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以患者為本,真正的為患者著想,開展對護理人員的人文教育,加強他們的理論學習,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讓護理人員能夠為患者充分的理解、支持和幫助,讓患者的需求得到極大的滿足,利于改善醫(yī)患關系,取得患者和家屬的尊重,實現自我價值;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的培訓,讓他們掌握一些先進儀器的操作,掌握新技術、新業(yè)務,通過不斷的實踐將操作流程和護理常規(guī)加以牢記,讓護理人員實在護理過程中更加的標準和規(guī)范[7]。
再次,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將全科室的護理人員組織起來,認證學習相關法律和法規(guī),比如《護理管理辦法》等[8],醫(yī)護人員樹立起良好的法制觀念和質量意識,讓自身的風險和責任意識得到增強,強化在護理過程中自我約束的能力,促進護理人員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積極主動地與患者一及其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使其對告知義務進行嚴格認真地履行,并對患者一的知情同意權給子充分的尊重;隨時一將規(guī)范的記錄書寫下來,清楚、連續(xù)、完整地記錄下相關護理內容[9]。
本文結合筆者所在醫(yī)院的治療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和風險管理護理,真正的為患者著想,解決患者在治療中的各種問題,做到細心、親切、周到工作狀態(tài)對待每一位患者,讓患者能夠感到舒心、放心和安心。
[1]李紅麗,葉菲,邵力偉. 標準化護理質量控制在社區(qū)醫(yī)院的應用效果[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22):61-62,73.
[2]韓國云. 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中的應用[J]. 全科護理,2013,11(14):1313-1314.
[3]賈寶琴. 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23(2):713.
[4]劉娟. 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 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34):109-110.
[5]潘煒. 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8):66-67.
[6]岳艷玲,殷波濤. 湖北省某三甲醫(yī)院呼吸內科護理風險管理效果分析[J]. 醫(yī)學與社會,2014,27(9):30-32.
[7]劉玉香. 改變風險管理模式,優(yōu)質護理提出新措施[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5,15(48):188.
[8]李立平,段紅艷,劉衛(wèi)靜,等. 呼吸內科的護理風險與對策[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5,31(15):2391-2393.
[9]華秀芝. 優(yōu)質護理管理模式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17):262-263.
電子文獻的著錄格式
著錄格式為:
[序號] 主要責任者.題名: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志/文獻載體標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Nursing Management
GUO Changju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Hulun Buir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 Hulun Buir Inner Mongolia 16265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nursing management.Methods60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s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February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risk management,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of the 30 cases,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car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hospitaliz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in our hospital, tracking observation results.Results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9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70%),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ConclusionNursing risk 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R473
A
1674-9308(2017)05-0263-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7.05.146
呼倫貝爾市傳染病醫(yī)院普內一科,內蒙古 呼倫貝爾 16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