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攀峰
預見性運動護理對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影響
曹攀峰
目的觀察預見性運動護理對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DVT)的影響。方法選擇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住院的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36例)和對照組(36例)。對照組給予產科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加以應用預見性運動護理,觀察兩組血流動力學以及DVT發(fā)生情況。結果觀察組術后2 d及5 d時下肢股靜脈的血流平均速度以及峰值速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DVT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應用預見性運動護理措施利于促進其下肢血流循環(huán),達到預防、降低DVT發(fā)生的目的,促進其產后快速康復。
預見性運動護理;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下肢深靜脈血栓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屬于臨床多發(fā)病癥,多伴有抽搐、心力衰竭以及昏迷等癥狀,影響母嬰健康[1]。而DVT則為妊娠期以及產后較為多發(fā)的并發(fā)癥,嚴重時引發(fā)肺栓塞,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由于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受到高血壓影響,致使其機體血流動力學發(fā)生異常,增加了圍產期DVT的發(fā)生風險[3]。因此,對患者采取預見性的護理干預手段,在降低DVT的發(fā)生、提高母嬰生命健康質量中具有重要作用[4]。鑒于此,本研究將觀察預見性運動護理對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DVT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于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住院的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36例)以及對照組(36例)。觀察組平均年齡(28.43±4.82)歲,入院時平均孕周(36.72±1.42)周。對照組平均年齡(27.96±4.25)歲,入院時平均孕周(36.91±1.64)周。兩組基本資料對比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經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測確診;(2)入院檢查未發(fā)現(xiàn)DVT形成者;(3)肢體功能正常者;(4)均知情且同意參與本研究者。
1.2.2 排除標準 (1)子癇及先兆子癇者;(2)伴有溝通障礙者;(3)伴有基礎慢性病者。
1.3 方法
兩組均實施相同治療方案。對照組給予產科常規(guī)護理,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的治療環(huán)境,給予患者心理疏導以及鼓勵,強化對患者病情的監(jiān)控,預防并發(fā)癥以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觀察組則加以應用預見性運動護理手段,具體步驟如下:(1)健康宣教:向患者普及病癥相關知識以及護理意義,講述DVT形成危害以及預防措施,講述通過實施護理措施可達到的預見性效果,增強患者治療動力及積極性,利于治療以及護理的順利進行;(2)呼吸干預:指導患者深呼吸訓練,10個/次,4次/d,同時指導患者主動咳嗽的相關方法,程度以無心慌及不感覺勞累為宜;產前事先教會患者家屬按壓剖宮手術切口正確方法,降低患者術后痛感;(3)主動運動干預:引導患者主動進行下肢運動,背伸運動以及腳趾散開運動;踝關節(jié)的轉動、背屈及跖屈運動;腓腸肌的收放自主運動;膝關節(jié)屈伸活動,角度<30°;股二頭肌、股四頭肌以及臀大肌收放自主運動,上述運動在護理人員指導下循序漸進完成,每個動作反復練習10次,3次/d;(4)被動運動干預:患者呈仰臥狀態(tài),護理人員抬高其雙腿,高于床面10 cm,反復進行5次;(5)產后運動干預:產后對其進行健康宣教,對不良的產后保健觀念進行指導糾正,促進其樹立正確的產褥期保健理念,同時對其進行早期下肢的運動干預,預防DVT的形成,產婦清醒2 h后即進行呼吸、咳嗽等相關運動,并有效指導其進行下肢自主運動。
1.4 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血流動力學以及DVT的發(fā)生情況。于術后2 d及5 d時檢測兩組下肢股靜脈的血流平均速度以及峰值速度。同時于產前產后統(tǒng)計兩組DVT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和例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流動力學
觀察組術后2 d下肢股靜脈的血流平均速度以及峰值速度分別為(38.74±6.58)cm/s、(40.52±7.31)cm/s,5 d時分別為(35.65±5.98)cm/s、(37.82±6.89)cm/s;對照組術后2 d分別為(30.52±4.63)cm/s、(33.41±5.72)cm/s,5 d時分別為(29.27±4.84)cm/s、(30.75±6.28)cm/s。觀察組術后2 d以及5 d時下肢股靜脈的血流平均速度以及峰值速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130、4.596;4.976、4.550,P<0.05)。
2.2 DVT發(fā)生率
觀察組發(fā)生1例DVT,DVT總發(fā)生率為2.78%(1/36);對照組發(fā)生10例DVT,DVT的總發(fā)生率為27.78%(10/36)。觀察組DVT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692,P<0.05)。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為臨床多發(fā)的妊娠期疾病,多與患者機體小血管發(fā)生痙攣有關[5]。目前,隨著臨床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治療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受到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產前、產后機體內凝血因子顯著增加的影響,致使其血液呈現(xiàn)出高凝狀態(tài),且加之患者臥床時間較久,日?;顒恿拷档停瑢е铝似湎轮o脈回流逐漸變緩,致使DVT為其妊娠期高發(fā)并發(fā)癥[6]。DVT如不及時治療可導致患者發(fā)生肺栓塞進而威脅其生命安全。因此,對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采取積極的預見性護理干預手段,可達到有效預防DVT發(fā)生的目的,提高母嬰身心健康狀態(tài),利于患者術后身體的康復[7-10]。
我院針對婦產科護理現(xiàn)狀以及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實際護理需求出發(fā),為其制定了預見性運動護理干預手段,對患者的下肢進行全面運動干預,通過健康宣教、呼吸訓練、下肢主動運動、下肢被動運動以及產后運動等干預措施,對患者提供全方位、系統(tǒng)性及科學性的護理服務,旨在降低DVT的臨床發(fā)生幾率,抑制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的病情發(fā)展。通過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措施,提升其對自身疾病以及護理等相關內容的認知度,利于減緩其內心對自身病情的過度擔憂,提高其治療的積極性與參與度,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與融洽。
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2 d以及5 d時下肢股靜脈的血流平均速度以及峰值速度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預見性運動護理手段的臨床實施提升了患者的肌肉泵功能,促進其下肢血液回流,減少血流瘀積現(xiàn)象,促進血流動力學的改善。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DVT的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預見性運動護理手段的實施可有效降低臨床DVT的發(fā)生,降低疾病對患者危害,利于患者產后身體的快速恢復。
綜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應用預見性運動護理手段利于其下肢血流循環(huán)作用,達到預防、降低DVT發(fā)生的目的,促進其產后快速康復,臨床普及價值高。
[1] 鄧春艷,馬小芳,方志成,等. 一例妊娠期高血壓合并HELLP綜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護理[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22(2):283-284.
[2] 王文元,胡雙飛. 右美托咪啶復合硬膜外阻滯在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產婦剖宮產中的應用[J]. 浙江醫(yī)學,2015,37(10):867-870.
[3] 汪曉翠,呂紅梅,張微. 妊娠期膳食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關系[J]. 中華臨床營養(yǎng)雜志,2016,24(2):106-109.
[4] 韋迪霞. 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產婦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6):98-100.
[5] 王軒. 眼底觀察在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診療中的臨床意義[J]. 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36(1):17-20.
[6] 羅春,李安梅,張麗. 一體化系統(tǒng)管理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婦幼保健,2015,30(2):191-193.
[7] 程亞楠,李敏,梁艷.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發(fā)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25例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3):1996-1998.
[8] 丁忠英,李茂宇,邵惠芬,等. 血清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預測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中的價值[J]. 浙江醫(yī)學,2016,38(4):256-259.
[9] 朱杰. 循證護理在妊娠期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意義分析[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18):184-185.
[10] 鐘婕娟. 基于Orem自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對妊娠期高血壓病患者妊娠結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6):62-64.
Efect of Predictive Movement Nursing on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CAO Panfe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Zhengzhou People's Hospital, Zhengzhou He’nan 450000,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ect of predictive movement nursing (PMN) on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of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PIH).Methods72 PIH patients in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36) and control group (n=36). Control group took obstetrical routine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added PMN. The hemodynamics and DV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surgery for 2 days and 5 days, mean fow velocity and peak velocity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DV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PMN can promote low-limb blood circulation, prevent and decrease DVT, promote postpartum recovery, have high clinical value.
predictive movement nursing;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deep vein thrombosis
R473
A
1674-9308(2017)04-0216-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7.04.120
鄭州人民醫(yī)院產科,河南 鄭州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