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寧
(530004 廣西大學法學院 廣西 南寧)
從法理角度分析北京判決首例性權利賠償案
張宇寧
(530004 廣西大學法學院 廣西 南寧)
北京判決的首例性權利賠償案的依據(jù)是侵權法律關系,對此筆者覺得有待商榷。“性權利”的概念在我國需要進一步細化并界定。同時從適用法律方法的角度出發(fā),筆者認為并不一定要通過界定侵權法律關系才使將該案得到公平公正處理。筆者將提供從善良風俗的渠道對該案進行更好的處理,進而為公民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拓寬法律救濟的依據(jù),為依法治國奉獻綿薄之力。
性權利;侵權;善良風俗
北京判決的首例性權利賠償案主要講述的是一名已婚男在征婚網上以結婚為借口騙交女友并與之發(fā)生性關系,導致該女友在戀愛期間被騙懷孕并流產,直到該名女子發(fā)現(xiàn)該男子已婚的事實時案發(fā)。從這個案件中,筆者關注的焦點在于該男子與該女子之間是否存在法律關系。如果存在法律關系,存在的是侵權法律關系還是非侵權法律關系。在此之前,筆者先交代一下該案的判決結果,判決書中稱該名男子侵犯了該女子的性權利,性權利屬于廣義的人格權,該名男子應承擔侵權責任。筆者此時就想從該判決認可的角度出發(fā),談談該案中的男女之間是否存在侵權法律關系。
此時,不可避免的必須與“性權利”這一詞相見。什么是“性權利”?根據(jù)我國的通說,“性權利”是性自主的權利,行為人的行為具有自我決定、自我處理上的自由。談到民法上的性權利,通說認為性權利屬于廣義的人身人格權中的一種。雖然我國憲法并沒有明確指出該項權利,但屬于人權的范疇,即一個人作為人應享有的權利。除了“性權利”,還有一個“貞操權”的概念。我國古代自古就有貞操權的概念,古代的貞操權概念更多是要求女性必須為丈夫保守自己的性純潔的義務,否則將受到道德的譴責甚至是社會不容。如今“貞操權”的適用主體擴大到男性,也就是男性和女性都有保持自己性純潔的權利。英美國家認為不進行非法性行為的性的純潔狀態(tài)是貞操權。我國臺灣有學者認為貞操權可以理解為不進行婚外性行為的性的狀態(tài)。結合上述觀點,大致可以得出貞操權的范疇就是不進行婚外性交和非法性交,保持自身性的純潔的狀態(tài)。可見,貞操權的客體是貞操,可以理解為具有性自由的不可侵犯、與人身不可分離性的一種性權利。目前,“性權利”能通過在不同法律中的原則和規(guī)則在我國大陸使用。
回歸到案件中,該男子以欺騙的方式進而與該名女子多次發(fā)生了性關系,此時關注的焦點在于此欺騙行為能否上升到刑法上侵犯女子性自主權的高度?談到這里,梳理一下對性權利在我國的保護問題。從目前的已有的法律來看,對該項權利的保護可以分別從公法和私法兩個角度。公法方面就是通過刑法、行政法、訴訟法方面對性權益進行明確界定和保護。私法方面就是從民法等私法的角度去保護該項權利。不過,目前法院判決認可的民法的角度是從人格權下的性權利角度,筆者則認為應從善良風俗的角度。具體來說,我國法律對性方面的權利大致有以下位階的保護:刑法上的性犯罪、性猥褻,行政法上的聚眾淫亂,民法上的違反公序良俗。但是否現(xiàn)有規(guī)則都能處理相關性權利受侵犯的問題,筆者認為是不能完全包括的,但筆者認為現(xiàn)有的法律原則去可以在規(guī)則不足的基礎上去彌補這一缺陷?;氐揭婚_始的問題,欺騙是否可以上升為刑法上的侵犯女子性自主權的高度。這時就必須提到強奸罪中的要求即達到壓制婦女反抗的程度。該欺騙行為沒有達到壓制該女子反抗的程度,所以不能上升到刑法的角度去維護該名女子的權利。公法走不通,那我們就從私法即民法的角度去探討該名女子性權利的保護問題。
從民法的角度,就回到判決中法官的觀點,就是從侵權法律關系的角度去維護該名女子的性權利。但筆者對此持不同的觀點。為了更好闡述筆者的觀點,此刻就要從確定是否符合侵權法律關系入手。判斷該法律關系是否屬于侵權法律關系,構成要素主要表現(xiàn)為:性權利遭受侵害的事實、侵害的行為違法、侵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存在主觀故意。既然肯定了性權利的存在,那么作為一種權利,性權利的特征突出表現(xiàn)為承諾權和反抗權。作為性權利的主體可以通過承諾的方式承諾是否與對方發(fā)生性關系以及可以通過救濟的方式反抗對方違反本人意愿進行的侵犯性權利的行為。從該案件中,該男子的行為具體表現(xiàn)為積極和消極兩方面。一方面,他積極的以未婚的身份與該名女子交往并發(fā)生多次性關系。另一方面,他采用隱瞞自己已婚的方式與該女子多次發(fā)生了性關系。但不管是積極的方式還是消極的方式,都沒有達到抑制該名女子的意志、使她放棄或者在不知不覺中放棄自己的權利的程度。而且,從因果關系的角度來看,該名女子同意與該名男子發(fā)生婚前性行為與該名男子欺騙該名女子自己為未婚并無必然聯(lián)系,不足以達到讓該名女子放棄或損害她的權利的程度,不符合侵權法律關系的構成要件,故筆者認為不構成侵權法律關系。
從該名男子造成該名女子懷孕及流產的事實結果的角度看,是否懷孕、流產一定會對女性的身體產生損害?此種損害包括精神上的抑郁嗎?實證法中未有具體權利被侵犯。也就是說在我國現(xiàn)有的法律制度中,沒有具體的侵權法律規(guī)則能針對這樣的損害進行賠償?shù)囊罁?jù)。而且從另一個角度說,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男女得抑郁癥的幾率,男的遠高于女的。不能說該名女子因為得了抑郁癥就可以據(jù)此要求該名男子進行賠償。故筆者認為該男子與女子之間是非侵權的法律關系。
雖然筆者認為構成的是非侵權的法律關系,但并不代表筆者認為不存在法律關系,而是筆者認為不能從侵權法律關系的角度出發(fā)。我們可以依據(jù)善良風俗的原則為該女子尋求救濟。依據(jù)正常人的角度,已婚的男子是不能以未婚身份欺騙未婚的女子進而與之發(fā)生婚外性關系,同時道德也告訴我們婚姻中的不能存在第三者,只有單身未婚的才能彼此同居生活并以結婚為目的發(fā)生性行為。雖然這樣的習俗屬于道德的范疇,但法與道德之間并不是沒有聯(lián)系的,法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同時習俗也是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當公民的私權利遭受不法損害時,窮盡法律規(guī)則或者即使在有法律規(guī)則的前提下,我們也可以使用相關的法律原則去處理相關法律問題。這就回到了前面筆者談到的民事層面善良風俗的原則。
善良風俗在羅馬法學家看來是作為一般道德規(guī)范來看待。法國側重將善良風俗理解為用來解釋違反道德的情形。德國拉倫茨將善良風俗理解為包含普遍認可的道德規(guī)范和法制在內的倫理性價值和原則。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qū)和羅馬法學家的觀點相似即為社會的一般道德觀念。故,綜上筆者認為善良風俗是人們普遍認可的不成文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判斷。本案中該名男子的行為雖然不構成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但從善良風俗的角度來看,致害人即該名男子確實是有過錯的,具體表現(xiàn)在他自己已婚但仍欺騙該名女子自己為未婚狀態(tài)。我國民眾普遍不能接受這種欺騙行為,違反大眾認可的道德規(guī)則,同時該名男子是故意而為之,故用善良風俗原則去處理類似案件再適合不過了。
筆者經過上述分析,也就是繞過了侵權這一法律關系,理由是不符合侵權法律關系應該具備的嚴格條件,但依據(jù)民法層面的善良風俗也能使該名女子的權利得到救濟。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公民的私權利要得到法律的救濟,救濟的依據(jù)可以有很多種,也會從為人民服務的角度出發(fā),爭取讓公民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故本文從善良風俗的角度出發(fā),為公民救濟私權利提供多一條救濟途徑,同時也對該案進行理性分析,為今后類似案件尋求更好的判決依據(jù)貢獻綿薄之力。
[1]孫也龍.“上海首例侵犯貞操權案”判決之評析,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第28卷第6期,2015年11月.
[2]莫愛新.民法中的性權利研究.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3]舒勝.試論侵害貞操權的民法救濟.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第18卷第1期,2003年1月.
[4]馬強.試論貞操權.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2年第15卷第4期.
[5]楊慧玲.違背善良風俗侵權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張宇寧(1992.8.~),女,壯族,廣西南寧人,廣西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