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萍 畢宇慧 (武漢理工大學 430061)
論恩施旅游食品包裝設計中的情感化表達
李建萍 畢宇慧 (武漢理工大學 430061)
包裝設計的情感化表達是一種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即通過設計實現(xiàn)包裝與人們心靈和精神的溝通與交流。情感因素是包裝設計中的重要部分,包裝設計越向高層次發(fā)展越注重人的情感需。恩施旅游食品的包裝也只有基于情感化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才能立足市場,使消費者在認同產品包裝的同時,輕松愉快地完成消費過程和使用過程,促進恩施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取得更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恩施少數(shù)民族;旅游食品;情感化;包裝設計
項目名稱:論恩施旅游食品包裝設計中的情感化表達
項目編號:165216005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位于湘、鄂、川、黔交接地帶,少數(shù)民族在此聚居,恩施是上古巴文化發(fā)源地,文化優(yōu)勢得天獨厚,民俗民風獨特。這里有200多萬年前“古人類”文化,有多個少數(shù)民族在這里創(chuàng)造的色彩斑斕的民族文化,世界25首優(yōu)秀民歌之一的《龍船調》就誕生在這里。恩施自然風光優(yōu)美,例如恩施大峽谷以氣勢雄闊的絕壁險峰稱奇于世,被專家譽為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難分伯仲;騰龍洞風景名勝區(qū),集山、水、洞、林于一體,以雄、險、奇、幽、秀而馳名中外,奇特的地質構造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隨著恩施旅游的不斷升溫,恩施旅游經濟發(fā)展勢頭強勁。恩施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是綠色食品的盛產之地,恩施富硒茶、巴東玄參、板橋黨參、恩施黑豬肉、恩施黃牛肉、恩施玉露、貢水白柚、關口葡萄、鶴峰茶、建始桃片糕、建始獼猴桃、景陽雞、來鳳鳳頭姜、來鳳藤茶、利川莼菜、利川黃連、伍家臺貢茶、小村紅衣米花生、咸豐白術、宣恩貢米、宣恩火腿、走馬葛仙米等都是深受游客喜愛的特色旅游食品,一度出現(xiàn)供不應求的現(xiàn)象,但是其包裝還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包裝設計欠缺情感化設計因素的考慮,大多數(shù)只注重了對視覺的沖擊,各種設計元素使用泛濫,單純追求醒目、突出,但沒有向游客傳達出恩施民族文化,包裝設計特色不鮮明、同質化現(xiàn)象嚴重等問題普遍存在。在功能性與實用性上并也沒有從消費者角度考慮問題。食品包裝設計在完成推銷商品、保護商品使命的同時,還要注重消費者的精神需求,利用包裝使消費者對恩施旅游食品和恩施文化產生情感共鳴,提升游客的購買欲和滿意度。
1.色彩的情感因素
色彩是消費者識別商品的第一步,是實現(xiàn)從外觀感受到喜愛內部商品的一座“橋梁”。色彩對于人的感官會產生刺激,人們在產生購買欲時往往較為感性,特別是女性和兒童。食品包裝的色彩要根據(jù)自己的產品屬性和目標客戶來定義其顏色的運用。恩施土家族服飾紋樣在顏色上主要偏重藏青系,土家俗諺所云:“好吃不過茶泡飯,好看不過素打扮”。當?shù)厝嗣褡怨啪途幼∏嗌骄G水的環(huán)境中,形成了獨特的服飾紋樣。土家族男子上衣為琵琶襟,頭纏青絲帕。婦女穿左襟大褂,滾兩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身著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喜歡佩戴各種金、銀、玉質飾物。暗色系底色配以五彩的花紋十分亮眼,民族特色鮮明。作為一名設計師,要立足于消費者的角度上設計出更加更具情感的商品包裝,使商品的使用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融為一體。
2.圖形的情感因素
圖形是一種特殊的視覺符號,是傳達給消費者信息的重要媒介。它不同于文字,可以跨越語言國度被世界認可。在包裝設計中,要充分利用圖形的特性,將商品本身信息和商品背后文化傳達給消費者,與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引導消費者購買。食品包裝中的圖形信息大致分為:抽象形圖形;具象形圖形;裝飾形圖形;文字形圖形。恩施土家織錦西蘭卡普是土家族民間藝術的精華,圖案多用象征手法,直線造型,連續(xù)對稱,樸實典雅,畫面新奇,具有實用與欣賞價值,對恩施旅游食品包裝設計有很強的借鑒作用。設計師對民族傳統(tǒng)圖形的運用不能僅僅是元素的直接堆積,而應該是對文化的提取、簡化、重組和對其中內涵的升華并融入現(xiàn)代食品包裝和生活中,在使消費者獲得審美快感的同時,傳承和弘揚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
3.材質的情感因素
包裝的材質也是食品包裝設計特別需要考慮的因素。對地方特色食品來說,既要解決食品的保鮮問題,又應該考慮從本地特有的自然環(huán)境中取材。日本是一個非常重視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國家,食品包裝設計尤其重視對自然材質的使用,植物的葉子、果殼、藤蔓、竹、草、棉麻布、紙張、木材、陶瓷等經常被用來做成土特產食品的包裝。在對恩施旅游食品包裝進行設計時,也要盡量用天然材料進行包裝,恩施道路崎嶇狹窄多險,挑擔不方便,人們便于背簍結下了不解之緣,竹片可以編制成各種用具造型,竹子本身也可以用來盛裝食品,從色調到材質都具備了人力所不及的自然純樸之美,與此同時,可以采用手工包扎的形式,還將人類的溫情傳給世人,把人們引入庶民的風土人情之中。
包裝設計的情感化表達,是要求設計者依據(jù)消費者的心理作出的設計,并不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去吸引消費者,甚至忘記了最初設計的本意。有的設計者似乎進入了一種誤區(qū),往往花費了大量的要素投入,消費越來越高。這就導致了包裝材料的高檔化,包裝形式的復雜化,這樣做的結果往往就是使得消費者在包裝上投入的金錢過高(比如新聞曾報道過的天價月餅,天價粽子),導致了商品包裝的價值遠遠超過了本身的價值,“情感包裝”變成了“情感包袱”。
包裝設計不僅要滿足包裝本身保護商品、傳遞信息、提升品牌等功能,還應從了解受眾群體的情感需求和商品特性等方面入手,進行情感化的設計。包裝設計的情感表現(xiàn)是借助于顏色、圖形、材質等情感因素進行適度、適宜的設計,傳達商品特點和設計師的想法和,并與受眾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實現(xiàn)了設計師、商品、受眾三位一體的情感互動。
[1]胡紹中.包裝設計[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
[2]尋勝蘭.源與流: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設計[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7.
[3]朱智賢.心理學大辭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123-124.
[4]郝華.論心理因素對包裝設計的影響[J].新西部(下半月),2007(12):12-16.
李建萍,女,漢,1989年12月,湖北恩施,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包裝設計。
畢宇慧,武漢理工大學,1993年8月,女,漢族,湖北武漢,研究生在讀,包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