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心羽 王一珉 (北京化工大學 100029)
淺析故宮御書房的文化內涵
侯心羽 王一珉 (北京化工大學 100029)
書房,或稱堂、齋,取之清幽淡雅。北京故宮博物院御書房是中國傳統(tǒng)書齋的典型代表,同時也承擔著清朝皇家重要的教育文化政治功能。本文以故宮內的三希堂書房為例對御書房進行研究,通過分析其命名、陳列格局、藏書典籍和文化功能及內涵這四個方面,不僅能夠體現乾隆皇帝本人的思想情趣,還對促進清代皇家文化形態(tài)和特征的研究起到很大的的作用。
故宮;御書房;三希堂;乾隆皇帝;文化內涵
深宮高墻,紅磚黃瓦,茂密如林,森幽如海。踏進故宮,面對歷代皇家的政治和生活中心,讓人感嘆這昔日歲月抹不掉的紫禁晨昏。1皇家的巍峨、藝術的神韻、歷史的厚重和赫赫帝王之氣,代入感驟升。不過,許多人并不知道遍布宮中的40多處書房。
在傳統(tǒng)觀念中,書房是用來看書、藏書、寫書,或修身養(yǎng)性、靜心思考的文化空間。相比一般書房,古代御書房被賦予了更為復雜和豐富的文化功用和內涵。故宮內前期的御書房基本上分布在保和殿、乾清宮以及養(yǎng)心殿三個區(qū)域,且皆為政寢合一的結構,即皇帝的臥室、客廳、書房與君臣討論軍事政策之處都會集于同一個空間。有清一代,統(tǒng)治者深知鞏固統(tǒng)治國家文化的意義,政務之余往往在御書房進行召對,均有儒臣在左右陪侍。宮中設置了一些大規(guī)模藏書宏富的書房,是最早以藏書為主的書房。清代皇帝都很重視文化和教育,因此史論是皇子們非常重要的必修課。
“三希堂”是乾隆皇帝設于養(yǎng)心殿內部的御書房,也是其作為養(yǎng)心殿主人留下的經典標志。2“三希堂”得名于傾乾隆時期,位于今故宮養(yǎng)心殿西暖閣,其中珍藏著珍貴的三件東晉書法真跡——王羲之的《快雨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珣的《伯遠帖》。3作為中國歷史上執(zhí)政時間較長的君主之一,他為18世紀“康乾盛世”的直接開創(chuàng)者,同時他也是歷史上文化藝術修養(yǎng)較高的君主之一。他文韜武略,博學多聞,能詩詞,擅書法,刻意搜求歷代書法珍跡,尤以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極為珍愛,“三希堂”的匾額以及《快雨時晴帖》帖前的“天下無雙,古今鮮對”“神乎其技”均出自乾隆御筆,同時他還作《三希堂記》并親自手書,其鐘情可見一斑。如今還掛于墻上,匾額兩側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懷抱觀古今”,下聯(lián)是“深心托豪素”,聯(lián)語平起仄收,天然古樸,彰顯作者博學多識。其中“三?!?,按其本意有二解,且雙層含義并重:一者,寓意“士希賢,賢希圣,圣希天”4,意思是‘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圣人,圣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他希望臣工官員以及自己不斷追求自身的修養(yǎng),勤奮自勉,同時也反映了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君主的自豪感;二者,“珍惜”,在古文里,“?!蓖跋 ?,稀少高貴之意,故上述三件晉人書法即為三件稀世珍寶。
三希堂不僅因收藏了乾隆皇帝喜愛的晉人三件手書珍寶而舉世聞名,還藏有巨量的書畫墨寶和文房器具。狹長的室內空間選用楠木雕花隔扇分隔為南北兩間小室,很好地彌補了空間的不足,雖空間狹小,卻氣氛莊嚴,窗明幾凈,優(yōu)雅簡單。殿堂之中凡設寶座之處,必有典籍書案按次擺放。書案左首為玉如意,右首為銅暖爐,依次擺放筆墨紙硯等各色書寫用品。同時在窗戶下設置有暖炕二面,乾隆皇帝可坐可臥,御座則設置在高炕上,坐東朝西,低炕墻壁上各色陶瓷陳設琳瑯滿目,其下則陳列著《三希堂法帖》楠木匣,被對面的落地鏡子盡收其中,小室立顯豁然開朗。此外,小室的墻上裝裱的乾隆帝《三希堂記》、金廷標《王羲之學書圖》、沈德潛《三希堂歌》以及董邦達的山水畫等,使得三希堂韻味悠悠,到處充滿著優(yōu)雅和精致,古香古色。三希堂始于在乾隆時期,之后的清朝各個時期都未曾有任何變動,至今仍然保持原有的外觀。
受乾隆皇帝直接影響,皇宮中開始大量設置書房。至乾隆十五年時,三希堂集中了晉代以后歷代130余名家,墨跡340件以及拓本近500種。乾隆皇帝即位后,興起了空前的收藏和匯編書籍的事業(yè),所到之處必設書房,并時常舉辦大型文化活動。
乾隆十二年至十五年,乾隆皇帝敕命吏部尚書梁詩正、戶部尚書蔣溥等官員,將皇宮及內務府中歷朝的書法精品進行細致篩選,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鐫刻成《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簡稱《三希堂法帖》)5,共分32冊,500余塊石刻,收集漢魏之后百余位書法名家300余件書法精品。完成之后,僅精拓數十本賜與寵臣。后于乾隆十七年,再次從宮內藏品中精心挑選了著名的古籍五卷,摹刻上石。待刻成完璧,于清代末年廣為流傳??淌番F位于北京北海公園園內。
后來“三希”在近代經歷顛沛流離,《中秋帖》和《伯遠帖》先后流出宮外。1950年,此時距“二希”離開故宮已經整整過去了27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批準動用巨資購回“二?!保罱K藏于北京故宮至今。其中尤以王羲之《快雨時晴帖》經歷坎坷,終隨故宮文物南遷,半世飄零,最終藏于臺灣臺北故宮博物院?!度L脤毺芬逊植匕倌辏蔀榱酥腥A文化團圓的最大遺憾。
1.文化教育
御書房正如其名,供皇帝皇子讀書寫字是最基本的功用。乾隆帝一生孜孜不倦,博覽經史子集,其中尤喜賦詩,宮居宴飲,狩獵出游等均有詩文,他是歷史上留存詩文最多的帝王。
2.藏書閱覽
御書房還是宮中巨量珍本書籍和文物的貯藏地。宮中除專門用來藏書的藏書閣之外,皇室專用的大小書房內還列架陳設著經史子集善本書籍,供平時御覽。除三希堂之外,景陽宮后殿的御書房因藏有宋徽宗趙佶手書《毛詩》、馬和之奉命繪制的《毛詩全圖》以及乾隆時期在后宮年節(jié)張掛的《宮訓圖》等而赫赫有名。
3.詞臣顧問
御書房也曾作為皇帝與詞臣們的御用顧問之處。最有名的當屬康熙皇帝的南書房。南書房坐落在皇帝長居的乾清宮西南方向,月華門以南,遂得名??滴跏辏蠒渴荚O,選科甲名士及翰林學士為文學侍從,康熙皇帝常在南書房與詞臣們一起吟詩作畫,解析經文,傳授知識,交流學術及治國理政良策,亦師亦友,常御賜書畫精品或食物,以示恩寵。后來,南書房的詞臣們代皇帝起草政令諭旨,參與樞機要務,文學侍從不再僅僅是學術上的交流探討,更是政令軍務的最高秘書,多數重要政令均出自南書房。南書房作為皇帝的宮廷御用顧問處,是一個非正式的權力機構。直到雍正時期成立軍機處并成為最高權利機構后,南書房才回歸正常的學術交流功用。
自清入關,北京故宮的御書房就成為了歷代皇帝政務之余的修養(yǎng)之地,并且不斷的擴大規(guī)模和功用。御書房最初只是供帝后、皇子們閱覽的藏書編書之處,清代皇帝重視文教,讀史論經是皇帝的重要必修課,這里漸漸演變?yōu)榛实圩x書揮墨之處,從而培養(yǎng)了清朝皇帝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和個人的思想情趣。
注釋;
1.史鴻軒.紫禁城里的道教神殿——科學大觀園,2009(8):45-46.
2.于樂.《三希堂法帖》散記——中國書法,2014(10):24-30.
3.郝志敏.吉林省圖書館館藏拓本概說——決策與信息(中旬刊),2014(7):61-63.
4.楊帆.周敦頤的幸福觀——傳承(學術理論版),2008(2):86-87.
5.董建.徽州古今書畫公私收藏——書畫世界,2014(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