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評論員
改革催生油氣管網運營新體制
□ 文/本刊評論員
我國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終于出臺了!
自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全面改革以來,我國油氣體制改革逐漸被提上日程。早在2015年年底就形成了油氣體制改革的初步方案,但因對改革路徑存在爭議,所以改革方案遲遲未能出臺,尤其在油氣管網的改革上還存在較大分歧。
目前,我國油氣管網設施包括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管道干線和支線,以及與管網配套的相關設施。數據顯示,我國油氣管網總里程已達12萬千米,主干油氣網由于歷史原因,主要由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在運營。
毫無疑問,油氣管網具有自然壟斷的性質,但在我國油氣領域既存在自然壟斷,又存在政企不分等造成的行政壟斷,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油氣行業(yè)的發(fā)展。目前,雖然油氣上游開始允許各路資本進入頁巖氣、煤層氣等領域,以實現油氣來源多元化的目標,但是由于我國油氣生產和輸送業(yè)務一體化,三大公司的管網主要用于運輸自產自銷的油氣,向第三方平臺開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興油氣企業(yè)的投資信心。此外,民營油氣企業(yè)難以進入管網投資建設,致使我國天然氣管網投資建設的巨大潛力難以釋放,不僅管網建設的規(guī)模、速度跟不上發(fā)展需求,管網投資建設的效率和效益也有待提高。
日前出臺的《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就是迄今為止最高“頂層”為尋求解決這些發(fā)展中的深層次問題的改革之設計—明確提出了改革油氣管網運營體制。
首先,是實現油氣管網獨立,組建國有資本控股、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氣管網公司,實現管輸和銷售分開以保障公平接入。允許油氣生產企業(yè)繼續(xù)保留一定的非戰(zhàn)略性管網和分支線管網,但要獨立經營核算、有效控制成本;其次,是完善油氣管網公平接入機制,油氣干線管網向第三方市場主體公平開放,通過完善油氣管網監(jiān)管體系和質量標準體系,制定油氣管網監(jiān)管辦法,保證油氣基礎設施運營企業(yè)公平、公正地為所有用戶提供管輸、儲備、氣化、液化和壓縮等服務;再次,是探索管網設施投融資和運營模式,創(chuàng)新管網項目投融資機制,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采取公開招標方式,引入其他資本參股管網項目,鼓勵組建混合所有制企業(yè)開展城市天然氣管網項目建設和運營。
據了解,自2016年國家發(fā)改委開展兩批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以來,第三批央企混改試點劃定領域或許就在油氣產業(yè)。目前,雖然油氣體制改革方案仍未完全對外公布,但作為改革重頭戲的管網獨立已著手推進。日前,有關部門已經成立12個工作組,分赴多地全面啟動管輸企業(yè)定價成本監(jiān)審工作,后續(xù)將研究制定天然氣干線管網價格,加快規(guī)范省級以下管網定價。按照油氣體制改革方案,未來要對相關管道投資、建設、運營、收費等標準進行統籌設計,分步推進國有大型油氣企業(yè)的干線管網獨立,組建國有控制、多主體的油氣管網公司,省級管網要統籌規(guī)劃,促進互聯互通。
不難看出,此輪油氣體制改革,雖然明確了管網公司徹底從油氣企業(yè)獨立的目標,但并沒有采取一步到位、將管網公司直接從三大公司中拆分出來的做法,而是采取分步實施、逐步到位。近期的改革目標是,讓三大公司管道輸送與銷售業(yè)務分離,并向第三方公平開放,然后逐步將三大公司的油氣管網獨立出來,最終組建國有控股的、獨立的管網公司。
可以肯定地這樣說,我國油氣管網改革將改變油氣企業(yè)既是經營者又是使用者的雙重角色,有利于油氣管網的公平使用,以及消除包括煤制氣、煤層氣等上游供氣企業(yè)對于管網“瓶頸”的顧慮。同時,組建國有控股、多主體、多樣化油氣管網公司的改革目標,將促進三大公司加快混改,進一步向民間資本等第三方開放,有利于油氣管網的擴大投資、改善運營。
改革催生的我國油氣管網運營新體制,一定會促進我國油氣產業(yè)更快更好更可持續(xù)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