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5·15”打擊防范經濟犯罪宣傳日概況回顧地方
2010年,為進一步加大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宣傳工作力度,建立宣傳工作長效機制,推動和諧警民關系建設,公安部經偵局將每年的5月15日確定為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宣傳日。
從2010年開始到2017年,“5·15”打擊防范經濟犯罪宣傳日活動已經持續(xù)開展了8年。8年來,各地公安機關深入群眾,圍繞歷年活動日主題,不斷創(chuàng)新宣傳形式,通過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解非法集資、傳銷等突出經濟犯罪的常見形式及特點,借助事實案例傳授防范知識、普及法律法規(guī)。
2016年打擊防范經濟犯罪宣傳日的主題是“防范風險,護航發(fā)展”?;顒悠陂g,各地公安機關采取多種形式,重點圍繞非法集資、傳銷等涉眾型經濟犯罪,以及假幣、銀行卡詐騙、侵犯知識產權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突出經濟犯罪,結合典型案例和實物展示,多角度揭露犯罪手法及其社會危害性,介紹防范知識,免費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充分展示公安機關打擊經濟犯罪的堅定決心和顯著戰(zhàn)果,著力提升人民群眾防范各類經濟犯罪的意識和能力,積極推動在全社會形成防范和打擊經濟犯罪的良好氛圍。
我國經濟犯罪活動總體上仍處于高發(fā)態(tài)勢,特別是非法集資、金融詐騙、證券期貨領域犯罪多發(fā),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蘊含的經濟風險值得高度關注;假幣、銀行卡詐騙、制假售假等經濟犯罪發(fā)案量較大,犯罪手法不斷翻新,迷惑性、欺騙性較強,嚴重侵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其中,非法集資等涉眾型經濟犯罪持續(xù)爆發(fā)?!癳租寶”“中晉系”“融資城”等案(事)件,均呈現(xiàn)出波及人員眾多、地區(qū)廣泛、涉案金額巨大的特點,擾亂金融市場秩序。銀行卡犯罪大幅攀升。2015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立妨害信用卡管理和信用卡詐騙案件6.3萬余起,同比上升近40%。制售假冒偽劣犯罪依然突出。呈現(xiàn)出跨境跨地區(qū)售假、網上售假案件明顯增多和制假環(huán)節(jié)“分散生產”、儲存環(huán)節(jié)“多點囤積”、運輸環(huán)節(jié)“人貨分離”、銷售環(huán)節(jié)“真假混雜”的特點,查處難度加大。
全國公安機關以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和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為導向,相繼組織開展了打擊整治非法集資、地下錢莊、證券期貨犯罪,以及假幣、銀行卡網上非法買賣、利用黃金交易虛開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和出口騙稅等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共破獲各類經濟犯罪案件20.7萬起,挽回直接經濟損失470余億元。
2015年5月15日是第六個集中宣傳日,宣傳日活動的主題為“識假防騙、共創(chuàng)平安”?;顒悠陂g,各地公安機關將采取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刊發(fā)專題文章、播出專題節(jié)目、組織現(xiàn)場宣傳,以及發(fā)布微博、微信等多種形式,重點圍繞非法集資、盜刷銀行卡、假貨、假幣等欺詐造假類經濟犯罪開展防范宣傳,廣泛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工作的積極性,進一步推動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參與打擊防范經濟犯罪工作,努力形成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的濃厚氛圍。
欺詐造假類經濟犯罪呈現(xiàn)高發(fā)態(tài)勢,據統(tǒng)計,2014年至宣傳日,非法集資、信用卡詐騙等欺詐類犯罪,以及假冒偽劣商品、假幣等造假類犯罪共發(fā)案10.1萬起,涉案總價值1916.9億元,分別占全部經濟犯罪案件的45.3%、34.2%,成為2015年經濟犯罪的突出動向。
面對嚴峻的經濟犯罪形勢,公安機關用強有力的打擊予以堅決的回應。全國公安機關以護航改革、保障民生為要旨,依法嚴厲打擊、積極防范各類經濟犯罪活動,取得了一系列戰(zhàn)果和成效。公安部黨委高度重視,專門就打擊欺詐造假類經濟犯罪進行專門部署。各地公安機關強力推進,成功破獲了一大批欺詐造假類經濟犯罪案件,有力打擊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維護了市場經濟秩序,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為全面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2014年“全國公安機關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集中宣傳日”活動在全國100多個城市同步展開?;顒拥闹黝}為“打擊防范經濟犯罪、護航改革、保障民生”。
在活動中,各地公安機關采取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通過媒體刊播專題節(jié)目、組織現(xiàn)場宣傳以及發(fā)布微博、微信等多種形式,結合典型案例和實物展示,多角度揭露常見犯罪手法,介紹防范知識,免費為公眾提供法律咨詢服務。
2013年起自活動開展前夕,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各類經濟犯罪案件17萬起,為國家和受害企業(yè)、群眾挽回經濟損失660億余元。2014年3月,公安部與國家工商總局、中央綜治辦聯(lián)合部署打擊整治傳銷集中行動以來,各地公安機關破獲傳銷犯罪案件近400起,搗毀傳銷窩點1700余個,涉案金額8億余元。
受經濟形勢等復雜因素影響,我國經濟犯罪活動總體上呈現(xiàn)高發(fā)態(tài)勢,2014年一季度立案、破案數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上升,特別是傳銷、非法集資、合同詐騙、銀行卡詐騙、制假售假等犯罪發(fā)案量較大,且犯罪手法不斷翻新,迷惑性、欺騙性較強,危害較大。一些傳銷組織編造吸引群眾眼球的“新穎投資模式”,除了“資本運作”“投資入股”“慈善養(yǎng)老”“扶貧開發(fā)”等傳統(tǒng)名目外,還出現(xiàn)了以“宗教”“相親”“比特幣”等為名的傳銷活動,傳銷內容從傳實物發(fā)展到傳“理念”、傳“未來利潤”。
2013年5月15日,在上海、武漢、哈爾濱等125個城市,公安機關在“打假行動”中查獲的900余萬件假冒偽劣商品被集中銷毀,宣告第四個全國公安機關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宣傳日活動正式啟動,2013年活動主題為“打擊防范經濟犯罪,攜手平安法治建設”。
根據經濟犯罪的總體態(tài)勢,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始終堅持“老百姓最痛恨什么犯罪就嚴厲打擊什么犯罪、老百姓反映什么問題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問題”,持續(xù)開展了嚴厲打擊各類經濟犯罪活動。各地公安機關按照公安部統(tǒng)一部署,圍繞制售假藥品、保健品、汽配、婦幼用品等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領域犯罪,以及嚴重危害國計民生的其他制假售假犯罪,緊盯跨區(qū)域、鏈條式制假售假犯罪和發(fā)生在群眾身邊、侵害群眾切身利益、危害身體健康和生產生活安全的案件,開展深入集中打擊。
公安機關將始終保持對此類犯罪的嚴打高壓態(tài)勢,積極會同工商、質檢、農業(yè)、食藥監(jiān)等部門,加強對重點地區(qū)、重點部位的打擊整治,逐步鏟除假冒偽劣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為社會經濟發(fā)展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
為充分展現(xiàn)全國公安機關嚴厲打擊經濟犯罪“破案會戰(zhàn)”以來的工作成果,全面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防范經濟犯罪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揭露不法分子的犯罪手法,擠壓犯罪空間,有效預防經濟犯罪的發(fā)生,按照公安部的統(tǒng)一部署,2012年5月15日,各地公安機關集中開展了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宣傳日活動。
宣傳日活動的主題為“打防經濟犯罪,共建美好生活”。各地公安機關緊密結合“破案會戰(zhàn)”和“三訪三評”深化“大走訪”活動,全面展現(xiàn)“破案會戰(zhàn)”成果,進一步加大對常見多發(fā)經濟犯罪的防范宣傳力度,使全社會積極參與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各地公安機關重點開展了三項活動。一是開展“走近經偵”活動。各地結合“破案會戰(zhàn)”偵破的傳銷、非法集資、假冒偽劣等大要典型案件,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地展示了打擊成果。二是開展“舉報犯罪”活動。公安機關經偵部門現(xiàn)場接受群眾關于經濟犯罪的法律咨詢或案件舉報,發(fā)動群眾積極參與“破案會戰(zhàn)”。三是開展“遠離侵害”活動。公安機關會同相關部門,以假幣、銀行卡、非法證券投資咨詢、加盟合同詐騙、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傳銷、非法集資等常見多發(fā)經濟犯罪為重點,傳授防范知識,增強群眾識假防騙能力。
2011年集中宣傳日活動的主題是“打擊防范經濟犯罪,共建和諧美好生活”,宣傳重點是影響國計民生的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制售偽劣商品犯罪、銀行卡犯罪等突出經濟犯罪的打防工作,通過展示公安機關打擊經濟犯罪工作成效,特別是開展的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偽劣商品犯罪“亮劍”專項行動、打擊銀行卡犯罪“天網”專項行動成效,介紹防范經濟犯罪的知識,進一步調動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參與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工作的積極性,形成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的濃厚氛圍。
2011年集中宣傳日活動的一大特點是在全國各大城市全面組織開展集中宣傳活動的同時,在120余個重點城市開展“亮劍”專項行動查獲假冒偽劣商品的集中銷毀活動,銷毀的對象包括公安機關在專項行動中查獲的假冒偽劣農資、食品、煙酒、藥品、日化用品、侵權盜版復制品等。據不完全統(tǒng)計,宣傳活動期間,全國共發(fā)放各類防范宣傳資料4400多萬份,接受群眾法律咨詢47.9萬人次。
2010年宣傳日活動的主題為“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你我共同的責任”,旨在增強全社會對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的責任意識,調動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參與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工作的積極性,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犯罪案件的發(fā)生,最大限度地減輕經濟犯罪造成的危害。
全國各級公安機關經偵部門5月15日同時開展了集中宣傳活動。各地緊密結合實際,主動加強與人民銀行、銀監(jiān)、工商、稅務等有關部門的溝通聯(lián)系,通過現(xiàn)場播放宣傳教育資料片,發(fā)放宣傳資料和宣傳物品,擺放宣傳展板,講解剖析典型案例,展示工作成果,設立咨詢站及受理舉報經濟犯罪平臺,警民互動等多種形式向廣大人民群眾講解、揭露、分析了銀行卡、發(fā)票、假幣、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非法經營等突出經濟犯罪的表現(xiàn)形式、規(guī)律特點、典型案例、防范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