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利群
那街 那巷 那河
郝利群
據(jù)考,黃家花園是清朝末年候補道臺黃蔭芬在墻子河邊的荒地上建造的宅院,因院內(nèi)建有假山、種有花草,遂被人稱為“黃家花園”。后因黃家花園是此地的第一幢建筑,成為這片地方的地標,便逐漸演變成為了地名。
黃家花園地區(qū)泛指西安道周邊大小縱橫的十來條街道,最核心、也是當年最聚人氣的,是西安道上從長沙路到河北路的一段。
過去說起天津的繁華地區(qū),除勸業(yè)場一帶外, 當屬舊時英租界上的小白樓和黃家花園,這兩個地區(qū)不僅商鋪云集,且宜商宜居,地域特征和街區(qū)文化都很獨特。黃家花園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形成商業(yè)街區(qū),一直到七十年代還是很繁華的,西安道上店鋪鱗次櫛比,各具特色。直到現(xiàn)在,老街坊們還經(jīng)?;貞浧甬斈甑牡鞠愦濉⑺倪h香、仁義和、祥記、天福樓……就是在許多東西都憑票供應(yīng)的時期,黃家花園的副食品店里也相對品種齊全,有魚翅、海參之類的高檔商品陳列、出售。
黃家花園的另一個特點是社區(qū)功能齊全,生活極為方便??梢哉f,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從早到晚、一年四季的物質(zhì)文化需求,在黃家花園一帶基本都可以滿足。這里有不止一家的糧店、菜店、副食店;南北風味的糖果、糕點、熟肉店;大大小小的土產(chǎn)雜品、鞋帽、百貨店以及理發(fā)、洗浴、洗衣店;報亭、書店、文具店;醫(yī)院、藥店、修理鋪;餐館、飯店、照相館;公園、游泳池、體育場;銀行、郵局、電影院。還有現(xiàn)在已經(jīng)絕跡的買開水的水鋪、買舊物的委托商行等等。
值得稱道的還有教育,這里匯聚了一批著名的中學、小學、幼兒園,包括天津一中、耀華中學、實驗小學和現(xiàn)在已經(jīng)消失了的、有著漂亮的洋樓校舍的西安道小學。這里的孩子們既是街坊鄰居,也是同學校友。幾十年過去,無論現(xiàn)在生活在本市哪個區(qū)還是外地、外國,提起黃家花園,都會有一股魂牽夢繞的情感自然涌出,告訴對方,我也是黃家花園人。
黃家花園雖繁華但絕非鬧市,那是只有漫步西安道街頭、融入黃家花園市井,你才能體會和感受到的那種恬靜中的繁華、閑適中的充盈。當年黃家花園的街上、店里雖然人流不斷,但絕無擁擠和喧囂,除了文革中抄家、批斗的非常時期,黃家花園給人留下的總體印象是寧靜的。小時候經(jīng)常和鄰家姐妹一起逛黃家花園,我們會從東頭走到西頭,再從西頭走到東頭。一分錢的黃油球、二分錢太妃糖、五分錢的話梅、咸金棗都是小伙伴們的最愛,當然,那時多半也只能飽飽眼福而已。每當晚霞從西邊落下,夜幕降臨,在昏黃的街燈下,漫步林蔭道,兩旁商店的櫥窗里射出柔和的光……多年以后,當我去到歐美的一些地方,會忽然感覺似曾相識,細想,竟是和兒時的黃家花園有幾分神似。
黃家花園的主街西安道不寬也不長,東起與成都道、河北路交匯的五岔路口,西至營口道。道路兩側(cè)茂密的行道樹將整條馬路遮住,如同一架天然帡幪。春天槐樹花盛開,街上飄著清香,沁人心脾;夏天高大的樹冠遮擋著太陽的曝曬,濃綠的樹葉在微風中搖擺,陽光從枝葉的縫隙中透出,灑下斑駁的光影;秋天樹葉隨風飄落,像是給馬路和便道鋪上了地毯,別是一番怡人景象;到了冬天,光禿的枝椏上時而會有成群的麻雀嬉戲,給寒冷的季節(jié)平添了許多生氣。下雪的時候,白雪壓滿枝頭,路面上的積雪被行人、車輛踩軋成雪板路,多日不化。每到這時,男孩子們會單腳踩一條竹片,在雪地上飛快地滑行,女孩子們則會團雪球拋上樹枝,任由掉下來的雪花灑落在自己的頭上,也掉到身旁滑竹片的男孩子們身上,然后留下一串清脆的笑聲和叫聲。
黃家花園有許多由小洋樓組成的著名里巷,條條里巷之中蘊藏著許多歷史和家族的故事。西安道上的福順里,就曾是中共天津市委機關(guān)所在地??箲?zhàn)時期,市委書記姚依林曾在福順里12號設(shè)立市委的秘密機關(guān),城工委書記顧磊曾在福順里50號“組成家庭”掩護市委機關(guān)工作。
在天津,里巷有“活胡同”和“死胡同”之分,黃家花園的里巷多為“活胡同”。有的向南通往成都道,有的向北通往墻子河沿,也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路。還有一些胡同是彎的,比如可以從西安道進去,拐到長沙路出來。更有一些胡同套著胡同,曲曲折折,可以從這條繞到那條。
胡同是較密集的居住區(qū),但走進黃家花園的大小胡同,如同在黃家花園街市上的感覺一樣,都很安靜,靜得似乎夏天只有知了在枝頭的鳴叫,冬天只有掠過屋檐的風響。有時從緊閉的門窗和低垂的窗簾后面,會傳出小提琴、手風琴練習曲的聲音,這聲音一般會出自孩童之手,雖然技法尚顯青澀,算不上曼妙,但也動聽悅耳。穿行于深深的胡同之中,聽到悠悠的琴聲,感受著身旁宅門里透出的平靜安穩(wěn),會不覺放慢腳步,讓心靈和著琴聲隨風徜徉。
黃家花園旁邊的南京路,原本是墻子河。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天津建第一條地鐵借用了墻子河的河床,墻子河連同原來河邊的小馬路,一同被改建成了當時天津最寬闊的大道“勝利路”,后于八十年代復名南京路。
墻子河建于清朝咸豐年間,當時是為了防止英法聯(lián)軍進犯和太平軍北上,清政府決定在天津老城外修建一道圍墻,圍墻的壕溝即為墻子河。那時,黃家還沒有在墻子河邊建花園,現(xiàn)在的黃家花園一帶還是開洼野地。光緒年間,八國聯(lián)軍入侵,英國乘機強占天津城外大片土地,納入租界版圖,之后逐步開發(fā)建設(shè),這才有了后來的黃家花園和五大道。
黃家花園地區(qū)依墻子河而建,墻子河以及河上著名的張莊大橋、耀華橋、山西橋,也成為黃家花園的一道獨特風景,使得這一地區(qū)雖地處市中心,卻有著幾分田園般的自然景致。上世紀五十年代,河里還有游船,乘游船可以直接去水上公園。墻子河兩邊南高北低,據(jù)說是當年英國人用海河清淤挖上來的底泥把黃家花園這邊墊高了。因此,墻子河北岸河坡隔一段會建幾級石階,既方便上下,又是風景中的點綴。
墻子河兩岸的樹以垂柳居多,從早春嫩芽的新綠,到晚秋老枝的金黃,都是一樣的婀娜俏麗,楚楚動人。四季更迭,墻子河最令小伙伴們著迷的就要說是夏天,樹上有知了、草上有蜻蜓、水里有小魚跳躍打挺,運氣好還可以看到彈丈高、大刀愣、癩蛤蟆。六十年代末居民自家養(yǎng)雞養(yǎng)鴨盛行,孩子們會結(jié)伴到墻子河兩岸的土坡上去捉蟲,下到坡底在河面上撈水草、撈魚蟲子。各種有趣,不勝枚舉。
墻子河其實是污水河,承接生活污水和雨水,但不知是因為那時的人口密度相對較低,還是污水的成分較為單一,河水在一年中的多數(shù)時間里還算是比較清亮,夏季水草叢生,河水泛綠,會有異味散發(fā)。但墻子河給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四季斑斕變幻的風光,是清晨去聽燕雀呢喃婉轉(zhuǎn)的歌喉,感受空氣中的潮潤,是傍晚去看夕陽斜依云朵,任晚霞將河水染成嫣紅。
如今的南京路上車水馬龍,兩側(cè)高樓林立,特別是毗鄰黃家花園的一段,高檔購物中心、寫字樓一幢緊挨著一幢,時尚品牌的大型戶外廣告牌一塊緊挨著一塊,行走其間,現(xiàn)代大都市的氣息撲面而來,每每讓人感慨城市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遷。黃家花園舊時的繁盛已不復存在,許多老鋪子、老房子隨著拆遷永遠地消失了,一座座高樓之下的西安道顯得那么窄小,尚存的幾棟老房子相比身旁高大嶄新的建筑顯得那么破舊,一切都在提示著它們屬于過去時了。滄海桑田,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但正如歌者楊樂在《時光雕刻》中唱到,“時光改變著一切,卻無法改變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