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心言
少喝了半杯茶
余心言
一位企業(yè)主經(jīng)過一位住在德國的朋友介紹,同一家德國企業(yè)談一筆生意。幾經(jīng)信函往還,他親自去德國面談。談了幾次,各種細節(jié)都談得差不多了?;貒埃笥延峙闼菰L了德國企業(yè)家一次。
一進門,德國人問:要喝茶或者咖啡嗎?朋友要了半杯咖啡,他要了一杯茶。交談過程中,朋友把咖啡喝完了。他卻只顧談話,沒有顧得上喝茶。談話結(jié)束,雙方告辭。德國人說:你的茶還沒有喝。他說:算了,不喝了。德國人堅持說:你要了一杯茶的。他無奈,拿起茶杯,喝了一口,留下半杯放在桌上走了。
回國以后,等了很久,這筆買賣還沒有消息。他給朋友打電話。朋友告訴他,這個生意做不成了。他問為什么。朋友告訴他,德國人說,你既然不想喝茶,為什么又要一杯茶,太浪費了。小事情上隨便浪費,這樣的企業(yè)不值得信任,不能合作。朋友又給他解釋:德國是個缺水的國家,人人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都很強。連洗手后關水龍頭慢了,都一定會受到別人的指責。
這位中國企業(yè)主因此感慨:少喝了半杯茶,丟掉了一個大買賣。其實,這位中國企業(yè)主的教訓,與其說是少喝了半杯茶,不如說是多要了一杯茶,多要了并不打算喝的一杯茶。也許他平時還是說話算數(shù)的,只是小事不注意。但這小事卻關系著大原則。
市場經(jīng)濟的運行,最重要的基礎就是交換雙方的誠信。怎樣做就怎樣說,說到就要做到,做不到或者不打算做的就不要說。這樣做雙方才能事先核算自己的利益,盡可能避免不確定性造成的損失。
但是社會這么大,總會有說話不算數(shù)的人。甚至有故意騙人的人。為了保護我們自己的利益,應當盡量避免同這樣的人打交道。困難在于我們往往不知道對方的誠信度,這就需要逐步建立可以方便查閱的社會誠信體系。困難更在于我們對他人的誠信度的不在意,或者雖然明知他騙過別人,但是還沒有騙過我;或者以為別人的說話不算數(shù)只是一些小事,想不到這樣的“小毛病”會有造成巨大損失的可能。大家不當一回事,社會誠信的風氣就建立不起來。
我們來看孩子。由于孩子缺乏預見的能力,答應的事不算數(shù)的情況是很容易發(fā)生的。說好了晚上9點睡覺,碰到一個好看的動畫片就耍賴了。但是一般的情況下,他答應小朋友的事都是很難改變的。星期天早上起來,爸爸說今天天好,我們上公園去吧。雖然孩子早就想去,但是昨天約定了同學一起打乒乓,他就不肯去公園了。小朋友對他并沒有什么硬性的約束力,只會說,××人說話不算數(shù),不跟他玩了。失去同伴的信任和交往,這就是最大的約束。
不跟他玩了!讓失去信用、不講信用的人失去信任。這是我們對自己的保護,也是推動社會走向誠信的力量。
(摘自《特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