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凱 胡佳明
新型城鎮(zhèn)化項目PPP模式下的風險分擔
□吳天凱 胡佳明
隨著新型城鎮(zhèn)化的快速推進,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已經(jīng)成為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的首選融資模式。PPP模式以實現(xiàn)各參與方“多贏”為基本理念,可以有效打破政府預算管理和債務約束的困境,撬動社會資本進入公共領域,為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提供巨大資金來源。但PPP項目具有投資巨大、持續(xù)時間長、風險高的特點,因而如何公平、合理分擔風險成為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本文通過對PPP項目共擔和非共擔風險進行歸類,得出項目參與方的風險偏好度,利用博弈理論,結合項目參與方的地位非對稱性討論了不完全信息下的共擔風險討價還價博弈模型,并提出了相關改進建議。
在國內(nèi),PPP模式在改革開放后就開始起步,但長期來由于政府部門角色固化以及法律法規(guī)、市場環(huán)境、合作模式等各方面不成熟,使得這一模式推廣一直較慢。隨著政府定位越來越清晰,整體對民營資本開放力度不斷加大以及新型城鎮(zhèn)化的快速推進,PPP模式的優(yōu)勢逐漸顯現(xiàn)。近年來,PPP模式在城市建設中有很多有價值的實踐,成為響應國家號召落實混合所有制、實現(xiàn)發(fā)揮市場真正成為決定性要素作用的一個工作方向,推動政府城市運營向政府主導、企業(yè)參與、合作運營的轉向。由于新型城鎮(zhèn)化項目PPP項目投資規(guī)模大、持續(xù)時間長,涉及政府和社會資本等眾多參與者,而各方的目標和出發(fā)點又各不相同,風險承受的意愿和能力也存在差異。因此,風險的合理分擔成為保證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并與社會公共利益密切相關。
新型城鎮(zhèn)化項目PPP項目的風險是指在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內(nèi),即立項、招標、融資、建設、運營、移交等階段里發(fā)生的影響項目目標的不確定性,具有階段性、復雜性、分散性的特點,單個或者少數(shù)投資主體無法獨立承擔項目全部風險。所以,項目的風險承擔主體一般包括多個項目參與方,他們之間通過一種復雜的合約關系共同分擔風險。
新型城鎮(zhèn)化PPP項目的風險分擔一般應遵循三個基本原則:能力風險對等原則,風險應該由最有能力控制風險的項目參與者承擔,并應由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按一定原則公平分擔;成本效率最優(yōu)原則,風險承擔者以既定資源的投入最大程度地減少風險,能夠使項目的經(jīng)濟利益最大化;風險收益匹配原則,風險承擔者在風險管理中獲得的收益應該與所承擔風險相匹配。
依據(jù)上述風險分擔原則,對容易辨別出以最低資源投入最有效地控制風險承擔方的PPP項目,基本上能夠予以合理分配風險,如項目設計與建造風險、項目營運風險應當分配給社會資本,政策、法律風險就需要更有控制力的政府部門來承擔。對于超出私人與政府部門控制范圍的“灰色風險”,如金融風險、供給與需求風險等,則需要建立適當?shù)娘L險共擔機制,由社會資本與政府部門共同承擔。
PPP項目的實踐經(jīng)驗表明,相關風險分配的歸屬并不難解決,難題在于對承擔風險的收益補償、在于風險承擔的激勵約束機制以及“灰色風險”的風險共擔機制的安排。如自然不可抗力風險的補償、通貨膨脹風險的分擔比例、市場需求的政府部門擔保數(shù)量等,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定量評估方法與標準,成為社會資本與政府部門博弈的焦點。
新型城鎮(zhèn)化PPP項目成敗的一個關鍵就是對項目風險的評估和分擔。在新型城鎮(zhèn)化PPP項目中,如果政府部門承擔過多風險,則容易造成政府財政支出壓力;如果社會資本承擔過多風險,則容易損傷社會資本積極性。而合理的項目風險分擔應包含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方面,若該項目風險由一方獨立承擔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則由一方承擔,這時候要做的就是尋找到合適的一方;另一方面,若該項目風險雙方都不好控制,或者是雙方都很難確定誰承擔該項風險能取得更好的業(yè)績,則該風險需要雙方共擔,以達到項目整體利益最大化。
在PPP項目中,若一個風險超出了任一方能夠獨立承擔的能力和范圍的時候,這個風險就需要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共同承擔,雙方針對此風險進行合理的討價還價,最終得出雙方都滿意的承擔份額。在PPP項目中,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之間產(chǎn)生博弈源于它們所追求的目標不一致,政府部門追求的是社會價值最大化,而社會資本追求的是經(jīng)濟效益最大化,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在有關風險分擔問題上兩方容易發(fā)生矛盾而影響項目的整體價值。構建風險分擔博弈模型就是為了尋找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能得到項目雙方的認可,從宏觀上對風險合理的分配提供一定的依據(jù)。風險分擔的目的就是使雙方整體滿意度最大,更能有效地調(diào)動雙方參與項目的積極性。
任何一個PPP項目,在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對風險分擔進行討價還價時,政府部門可能會為了顧及大眾利益而向社會資本隱藏一些信息,導致雙方信息不對稱,政府部門在此談判過程中就更具有優(yōu)勢。所以,在不完全信息條件下的討價還價博弈模型中,關鍵是找出雙方之間的隱藏信息,進而為自己在討價還價過程中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提供支持和幫助。構建不完全信息情況下共擔風險的分擔博弈模型有利于更準確地反映現(xiàn)實中的PPP項目風險分擔情形,為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采取合適的行動策略,承擔適量的風險份額提供充足的理論和現(xiàn)實基礎。
盡管PPP項目風險始終存在,但是雙方還是朝著效用最大化的目標而展開合作。從博弈論的角度出發(fā),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有關共擔風險分配方面的博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前期的合作階段和后期的非合作階段。
合作博弈主要表現(xiàn)在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通過對市場的了解,發(fā)現(xiàn)了二者具有互補性,政府部門缺乏資金支持,而社會資本缺乏政府保障,進而促使了雙方采取PPP模式開展項目的建設和運營,也明白了其中的風險和由此而產(chǎn)生的收益,最終共同確立了一個雙方都認可的分配方案;非合作博弈主要體現(xiàn)在當風險和收益分配確定之后,公私雙方都會努力去開展項目,盡全力使自身承擔此風險而獲得更大的收益。
在PPP項目運行過程中,風險是可預知和可防控的,但又是不可消滅的,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對此應該有清晰的認識。然而,在現(xiàn)實情況下,公私雙方的信息又是不完全的,雙方對于對方的策略選擇都是未知的,雙方都無法預知對方為了獲得風險收益而會采取什么樣的努力和做出怎樣的策略選擇。
PPP項目涉及博弈的主體是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它們之間的博弈始終圍繞著項目整個生命周期,雙方也始終圍繞著風險的分擔和利益的分配問題展開激烈的博弈。
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談判損耗系數(shù)和雙方之間的地位非對稱性始終是存在的,最大的不同點即是政府部門知道自己是否會采取強勢地位而向社會資本轉移風險分擔份額,而社會資本不知道政府部門是否會采取強勢地位而向自己轉移風險,它僅僅知道政府部門會采取強勢地位威懾自己接受承擔更多的風險概率為q1,而不采取強勢地位威懾自己接受承擔更多的風險概率為q2,且q1+q2=1。與之相對應的是,當社會資本認定政府部門會采取強勢地位向自己轉嫁更多的風險時,社會資本會采取強硬的態(tài)勢進行談判,并只接受可承受的政府部門欲轉移風險份額。當社會資本認定政府部門不會采取強勢地位向自己轉嫁更多的風險時,社會資本會主動向政府部門示好,主動承擔在采取強勢地位時政府部門欲轉移風險份額,以達到和政府部門建立良好的戰(zhàn)略合作關系的目的。
創(chuàng)建風險分擔的約束機制。風險分擔約束機制是PPP模式的核心。在現(xiàn)有的新型城鎮(zhèn)化PPP項目中,項目風險分擔的主體分別為政府和社會資本,風險分擔的約束機制的建立實際上就是圍繞著兩者的風險博弈開展。由于政府和社會資本在利益訴求、風險分配等方面存在差異,雙方地位的不平等和項目緊迫性的要求等原因,會導致某一方被迫接受對方的要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往往會產(chǎn)生承諾難以兌現(xiàn)或其他爭議性風險。因而在確立PPP模式風險分擔時,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系統(tǒng)、合理的風險分擔約束機制,加強對風險各分擔方的監(jiān)督和約束,以加強政府部門的引導和服務,提高社會資本的管理效率和質量,保證風險分擔的公平和高效。
設定風險預備金和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對新型城鎮(zhèn)化PPP項目進行風險分擔的主要目的,在于對項目實施工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類風險進行合理分配,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因而在建立風險分擔及約束機制后,有必要設定風險預備金,并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提高項目各參與主體風險防控的積極性和效率。在PPP項目正式實施之前,政府和社會資本需根據(jù)確定的風險承擔比例,按照比例繳納一定的風險預備金到雙方共同成立的項目公司。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由于一方的原因沒有承擔風險防控的義務,導致風險產(chǎn)生,并給另一方帶來損失的,那風險預備金就劃歸受損方所有。這種機制可以有效約束各項目實施主體方的行為,使雙方更自覺參與到項目風險防控,最大限度降低項目風險,保障項目的順利開展實施。同時,風險的客觀存在性,這就要求項目參與主體在實行風險防控時,必然要承擔一定的成本,而這一成本是很多項目參與方所不愿意承擔的,從而導致在面對潛在風險時,往往采用聽之任之的漠然態(tài)度,項目風險也隨之放大。因此必須建立一套面對項目風險控制的補償機制,在人、財、物等方面予以風險防控一定補償支持,使實施主體消除對項目風險防控成本的顧慮,更好防控項目存在的風險。
分享風險收益。風險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帶來損失,也可能產(chǎn)生收益。尋求在新型城鎮(zhèn)化PPP項目中的收益,也是在PPP模式中各風險分擔方的一個重要出發(fā)點。在確定項目合理風險分擔機制的同時,有必要對項目風險收益進行詳述,明確各方所能得到的風險收益,這樣才能保證各參與方的積極性,強化風險責任,加強目標引導,真正發(fā)揮政企雙方的優(yōu)勢,做到項目各參與方利益最大化。
上海中建城市發(fā)展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