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6日 財政部 財會[2016]12號)
第一條 為了規(guī)范投資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披露,根據《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投資,是指政府會計主體按規(guī)定以貨幣資金、實物資產、無形資產等方式形成的債權或股權投資。
第三條 投資分為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
短期投資,是指政府會計主體取得的持有時間不超過1年(含1年)的投資。
長期投資,是指政府會計主體取得的除短期投資以外的債權和股權性質的投資。
第四條 政府會計主體外幣投資的折算,適用其他相關政府會計準則。
第五條 短期投資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包括購買價款和相關稅費,下同)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實際支付價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應當于收到時沖減短期投資成本。
第六條 短期投資持有期間的利息,應當于實際收到時確認為投資收益。
第七條 期末,短期投資應當按照賬面余額計量。
第八條 政府會計主體按規(guī)定出售或到期收回短期投資,應當將收到的價款扣除短期投資賬面余額和相關稅費后的差額計入投資損益。
第九條 長期投資分為長期債權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
第十條 長期債券投資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取得時的實際成本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實際支付價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應當單獨確認為應收利息,不計入長期債券投資初始投資成本。
第十一條 長期債券投資持有期間,應當按期以票面金額與票面利率計算確認利息收入。
對于分期付息、一次還本的長期債券投資,應當將計算確定的應收未收利息確認為應收利息,計入投資收益;對于一次還本付息的長期債券投資,應當將計算確定的應收未收利息計入投資收益,并增加長期債券投資的賬面余額。
第十二條 政府會計主體按規(guī)定出售或到期收回長期債券投資,應當將實際收到的價款扣除長期債券投資賬面余額和相關稅費后的差額計入投資損益。
第十三條 政府會計主體進行除債券以外的其他債權投資,參照長期債券投資進行會計處理。
第十四條 長期股權投資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取得時的實際成本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一)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按照實際支付的全部價款(包括購買價款和相關稅費)作為實際成本。
實際支付價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fā)放的現金股利,應當單獨確認為應收股利,不計入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
(二)以現金以外的其他資產置換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成本按照換出資產的評估價值加上支付的補價或減去收到的補價,加上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發(fā)生的其他相關支出確定。
(三)接受捐贈的長期股權投資,其成本按照有關憑據注明的金額加上相關稅費確定;沒有相關憑據可供取得,但按規(guī)定經過資產評估的,其成本按照評估價值加上相關稅費確定;沒有相關憑據可供取得、也未經資產評估的,其成本比照同類或類似資產的市場價格加上相關稅費確定。
(四) 無償調入的長期股權投資,其成本按照調出方的賬面價值加上相關稅費確定。
根據近年來高校中的一些課堂問題,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首先提出了對分課堂,并在多所高校進行了對分課堂的實際教學操作的推廣。通過具體的實踐和不斷的研究探討,最終得到廣泛的認同。越來越多的高校和教師們開始使用對分課堂教學法投入到日常教學中,在對分課堂發(fā)展運用的同時,也很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在使用過程中,既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實現了教師的角色轉型,又得到了非常積極的教學效果,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一致認可。
第十五條 長期股權投資在持有期間,通常應當采用權益法進行核算。政府會計主體無權決定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和經營政策或無權參與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和經營政策決策的,應當采用成本法進行核算。
成本法,是指投資按照投資成本計量的方法。
權益法,是指投資最初以投資成本計量,以后根據政府會計主體在被投資單位所享有的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余額進行調整的方法。
第十六條 在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通常保持不變,但追加或收回投資時,應當相應調整其賬面余額。
長期股權投資持有期間,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政府會計主體應當按照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中屬于政府會計主體應享有的份額確認為投資收益。
第十七條 采用權益法的,按照如下原則進行會計處理:
(一) 政府會計主體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對于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應當按照下列規(guī)定進行處理:
2.按照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計算應享有的份額,確認為應收股利,同時減少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
3.按照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和利潤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權益變動的份額,確認為凈資產,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
(二)政府會計主體確認被投資單位發(fā)生的凈虧損,應當以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減記至零為限,政府會計主體負有承擔額外損失義務的除外。
被投資單位發(fā)生凈虧損,但以后年度又實現凈利潤的,政府會計主體在其收益分享額彌補未確認的虧損分擔額等后,恢復確認投資收益。
第十八條 政府會計主體因處置部分長期股權投資等原因無權再決定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和經營政策或參與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和經營政策決策的,應當對處置后的剩余股權改按成本法核算,并以該剩余股權在權益法下的賬面余額作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其后,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現金股利或利潤時,屬于已計入投資賬面余額的部分,作為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
政府會計主體因追加投資等原因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從成本法改為權益法的,應當自有權決定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和經營政策或參與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和經營政策決策時,按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加上追加投資的成本作為按照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
第十九條 政府會計主體按規(guī)定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并按規(guī)定將處置價款扣除相關稅費后的余額作應繳款項處理,或按規(guī)定將處置價款扣除相關稅費后的余額與長期股權投資賬面余額的差額計入當期投資損益。
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和利潤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權益變動而計入凈資產的,處置該項投資時,還應當將原計入凈資產的相應部分轉入當期投資損益。
第二十條 政府會計主體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投資有關的下列信息:
(一)短期投資的增減變動及期初、期末余額。
(二)各類長期債權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的增減變動及期初、期末余額。
(三)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對象及核算方法。
(四)當期發(fā)生的投資凈損益,其中重大的投資凈損益項目應當單獨披露。
第二十一條 本準則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