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焱(中國質檢出版社 /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 準 審 評
標準的編輯加工要點(一)
——自主研制標準的編輯加工
徐焱(中國質檢出版社 /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是一類規(guī)范性文件,是由眾多利益相關方協商一致,為在既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促進共同效益,對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確立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條款,經過編制、發(fā)布等嚴格規(guī)定的程序制定的技術文件。因此,在編輯加工標準時,編輯一定要明確認識標準除具有一般出版物的特性外,還應該具有標準的特性,符合標準化的一般規(guī)律。
首先,編輯加工標準時,除了應遵循一般圖書的編輯要求、符合《圖書質量管理規(guī)定》外,還應符合GB/T 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 20000.2—2009《標準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國際標準》、GB/T 20001《標準編寫規(guī)則》等系列標準及有關法規(guī)的要求。標準的結構(如部分、章、條、段、列項等)應合理,規(guī)范性要素、資料性要素和要求型條款、推薦型條款、陳述型條款等內容應規(guī)范,同時還要兼顧協調性、統(tǒng)一性、適用性和目的性的原則。
此外,標準是按著嚴謹的程序和嚴格的過程要求制定的,標準的編輯出版作為標準制定過程的末端,一定要清晰界定編輯內容。如遇技術問題,要反饋給相關部門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經過必要的程序確認后才可進行修改。
根據標準的特點,本文將從標準的結構和標準的要素兩方面闡述編輯加工要點。
1. 章
章構成了標準結構的基本框架,每章都應有標題。
2. 條
條是章的細分。一個層次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條時才可設條。一個層次上的各條,有無標題應統(tǒng)一。無標題條不應再分條(避免懸置條)。
3. 段
段是章或條的細分;段不編號。應避免在章標題或條標題與下一層次條之間出現 “懸置段”。
4. 列項
列項的引語不應省略,引語引導的內容與列項中的內容應相符,不應相互重復。條或段不應表述成列項的形式;列項中不應再分段。無編號列項只能細分成無編號列項,不可細分成有編號的列項。
1. 封面
封面是標準的必備要素。國家標準封面上需要標示的11項內容,應逐一予以核實。
其中,標準的編號、標準的名稱、對應的英文譯名、標準的發(fā)布和實施日期、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程度等,應與國家標準委發(fā)布的公告一致;同時,標準的標志、被代替標準的編號、國際標準分類號(ICS)、中國標準文獻分類號(CCS)、標準名稱、對應的英文譯名、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程度等,應與國家標準制修訂系統(tǒng)統(tǒng)一;標準的層次、發(fā)布部門或單位等,應準確。
在編輯過程中,應重點注意規(guī)范標準名稱,對于系列標準和分部分標準,應協調標準名稱的三個要素內容,即引導要素、主體要素、補充要素;名稱中無需描述文件的類型,各要素的用語在概念上不應重復、位置不應顛倒。標準名稱與英文名稱應協調、段式統(tǒng)一、內容一致。等同采用國際標準(指ISO、IEC標準)采用雙編號形式。
2. 前言
前言不應包含要求和推薦型條款,也不應包含公式、圖和表。
前言中應視情況依次順序給出以下(1)~(8)項內容:
(1)標準結構的說明(僅針對于分部分和系列標準);
(2)標準編制所依據的起草規(guī)則,提及GB/T 1.1(固定用語);
(3)標準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說明(僅針對于代替標準,并應檢查“標準代替情況的說明”與正文的一致性);
(4)與國際文件、國外文件關系的說明(詳見GB/T 20000.2—2009第6章);
(5)有關專利的說明(固定用語);
(6)標準的提出信息(可省略)或歸口信息;
(7)標準的起草單位和主要起草人;
(8)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
除(1)~(8)項內容外,根據《關于強制性標準實行條文強制的若干規(guī)定》,對于強制性標準,在前言第一段用黑體字寫明強制性條款。如:“本標準的全部技術內容為強制性?!?或 “本標準的第×章、第×條為強制性的,其余為推薦性的?!?/p>
3. 引言
引言和前言相比,與標準正文的關系更為密切,通常敘述標準編制的原因、技術內容的特殊信息和說明、專利的聲明。應注意,引言不應包含要求型條款,也不應包含“范圍”一章的內容。如果已經識別出標準涉及的專利,則應在引言中給出GB/T 1.1—2009 附錄C中C.3規(guī)定的內容。
4. 范圍
范圍應包含兩個方面內容:對標準主要內容作出提要說明,闡述標準的適用界限。 范圍中不應給出要求。范圍中關于標準化對象、適用性的陳述,應使用GB/T 1.1—2009中6.2.2給出的典型表述形式。
5.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中,不應列入資料性引用或沒有引用的標準,不應列入不能公開得到的文件;不應遺漏被規(guī)范性引用的標準;列出具體引用標準內容和條款的,應為注日期引用。規(guī)范性引用具體內容時,提及的措辭應是規(guī)范性的。
應核準引用文件名稱和版本;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清單中,如列出國際標準、國外標準,則應在標準編號后給出標準名稱的中文譯名,并在其后的圓括號中給出原文名稱 ;與國際文件的一致性程度標識應符合GB/T 20000.2—2009 第8章的規(guī)定。
引用文件的排列順序,先排國內標準、后排國內文件、再排國際標準、最后排國際文件。
6. 術語和定義
術語至少應包括:編號(應注意,條目編號不是條款號,只有一個術語時,也應給出條目編號)、優(yōu)先術語、對應詞、定義。
術語標準的編輯要求應具體依據GB/T 20001.1—2001《標準編寫規(guī)則 第1部分:術語》。
7. 要求
要求型條款應由祈使句或包含助動詞“應”“不應”及其等效表述形式的詞句構成,但在推薦性標準中不應使用“必須”。
在非要求型要素中,不應含有要求。例如,不應在前言、引言、范圍、術語和定義、注等內容中規(guī)定要求,但在圖和表的腳注中是可以包含要求的。
8. 附錄
標準中的任何一個附錄都應在正文或前言中明確提及;附錄的編排順序按在條文中提及的先后順序(從前言算起);不同性質的附錄應采用相對應的提及方式表述。
9. 參考文獻
每個文獻前面都需有編號;文獻的排列順序與“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清單的規(guī)定一致。
10. 索引
索引對象一般為“關鍵詞”;以關鍵詞的漢語拼音順序作為索引順序。索引是標準的最后一個要素,應編排在參考文獻后,不應編成一個資料性附錄。
“術語標準”和“圖形符號標準”中都應編寫索引。
“索引”是每個語種索引的共同標題,每種語言文字的索引之間空行,但不應分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