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奇,張曾,詹然成
(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二分局,成都,611730)
長河壩大型地下洞群開挖施工安全及動態(tài)調控
黃亞奇,張曾,詹然成
(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二分局,成都,611730)
本文結合長河壩水電站泄洪放空系統(tǒng)典型復雜地質大型地下洞群工程實例,針對地下洞群開挖施工安全控制展開分析研究,并對施工安全進行動態(tài)調控,采取多類型措施技術安全順利完成復雜地質大型地下洞群開挖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取得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復雜地質 大型地下洞群 施工安全 動態(tài)調控 長河壩水電站
長河壩水電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境內,為大渡河干流水電梯級開發(fā)的第10級,是以單一發(fā)電為主的大型水庫電站。電站采用水庫大壩、首部式地下引水發(fā)電系統(tǒng)開發(fā),總裝機容量2600MW,最大壩高240m,水庫正常蓄水位1690m。
泄洪放空系統(tǒng)由3條泄洪洞、放空洞、中期導流洞及補氣洞等附屬洞室組成。其中,1#泄洪洞為深孔泄洪洞,全長1372m,縱坡10.279%,開挖斷面(15.60~17.30)m×(17.60~22.15)m;2#、3#泄洪洞均為開敞式泄洪洞,全長分別為1508m、1540m,縱坡分別為10.848%、10.552%,開挖斷面均為(15.60~20.30)m×(16.60~21.15)m;放空洞全長 1711.65m,縱坡 5.877%,開挖斷面(10.30~11.20)m×(14.25~15.10)m;中期導流洞全長1421.556m,縱坡1.45%~4.69%,開挖斷面(8.20~13.20)m×(11.20~16.10)m。
該泄洪放空系統(tǒng)地下洞群的地質條件如下: (1)地下洞群范圍內小斷層、擠壓破碎帶及裂隙密集帶較為發(fā)育,裂隙發(fā)育密度較大、組數(shù)較多、延伸長度較大,巖體以次塊狀~塊狀結構為主,局部小斷層與洞軸線小角度相交,圍巖存在不利結構面組合,對局部圍巖穩(wěn)定性不利,且受不利組合影響易產生楔形失穩(wěn)、掉塊甚至坍塌等地質問題;(2)進出口洞段及局部洞身段巖體卸荷、風化,以鑲嵌結構、碎裂結構為主,局部呈散體結構,圍巖不穩(wěn)定至極不穩(wěn)定;(3)地下洞群埋深大,巖體蓄集較高的應變能,應力相對集中而地應力較高,為高應力區(qū),易產生巖爆,對洞室穩(wěn)定性不利;(4)地下洞群地下水以滴水為主,但局部洞段線狀流水,遇斷層、擠壓破碎帶、裂隙密集帶可能產生涌水。
2.1 地下洞群斷面大,規(guī)模浩大,施工安全風險大
泄洪放空系統(tǒng)地下洞群最大洞室開挖斷面達20.3m×21.15m,洞室數(shù)量多、相互關系復雜,主要洞室總長達7.5km,石方洞挖量達180萬m3,為典型的大斷面地下洞群,工程規(guī)模浩大,施工安全風險高。
2.2 斷層、裂隙發(fā)育、高地應力,開挖施工難度大
泄洪放空系統(tǒng)工程地質表明,其地下洞群小斷層、擠壓破碎帶及裂隙密集帶較為發(fā)育,存在不利結構面組合,局部洞段巖體破碎,洞室埋深大,地應力高、巖爆問題突出,總體地質條件復雜。受斷層、裂隙及不利組合影響,開挖施工極易產生楔形失穩(wěn)、掉塊甚至坍塌等地質問題,開挖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極為突出。
2.3 斷面大、洞室長,施工通風散煙難度大
泄洪放空系統(tǒng)為多條長大斷面洞室構成的復雜地下洞群,洞室長度均在1500m左右,洞室坡度大,各洞室相互關系復雜,且地下洞群距地面、坡面距離遠,施工通風散煙難度大、粉塵及有害氣體風險突出。
2.4 施工布置困難、干擾大,道路安全風險高
泄洪放空系統(tǒng)地下洞群各洞室相互之間水平、垂直關系復雜,各主洞室之間及主洞室與輔助洞室之間存在交叉關系,且開挖施工高峰強度需達到112655m3/月,施工作業(yè)面多,相互施工干擾大,施工通道布置困難,道路安全風險高。
2.5 施工工期緊
泄洪放空系統(tǒng)地下洞群為整個電站樞紐的主要建筑物,能否快速完建,對整個樞紐工程的如期蓄水、發(fā)電等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根據(jù)泄洪放空系統(tǒng)工程工期分析,其地下洞群施工處于整個工程關鍵線路上,工期風險突出。
3.1 施工通道全面、優(yōu)質布置及其安全控制
結合電站場內交通布置、工程工期要求及通風散煙等條件,部分洞室直接自場內交通公路開口進入開挖,其余洞室通過場內交通在上下游分別布置上下層施工支洞開挖施工,達到地下洞群施工通道全面、優(yōu)質布置,避免了各洞室間的施工干擾,并有效控制了施工道路安全風險。
3.2 地下洞群開挖施工安全控制有效
根據(jù)洞室斷面結構、系統(tǒng)支護參數(shù)及其地質條件,結合施工資源特性及以往類似工程成功施工經驗,泄洪放空系統(tǒng)地下洞群采用分層分塊開挖方式,洞室分三層開挖。其中,斷面較大的泄洪洞第Ⅰ層采用“先中導洞、后兩側擴挖”及“左右半洞”兩種分區(qū)開挖方式;第Ⅱ層采用“邊墻預裂梯段爆破”及“中部拉槽、兩側邊墻光面爆破”兩種開挖方式,底板保護層采用“水平光面爆破”開挖方式。以此優(yōu)質開挖方式,控制和減少開挖施工對洞室圍巖產生較大施工擾動,確保了地下洞群開挖施工安全。
3.3 特殊地質段開挖施工安全控制技術
針對泄洪放空系統(tǒng)地下洞群突出的高地應力、巖爆問題,在洞室頂拱及邊墻布設水平及斜向應力釋放孔,有效控制和減少巖爆安全風險。應力釋放孔孔徑50mm,孔深4.5m~6.0m,水平應力釋放孔環(huán)距30cm~50cm,排距3.0m~4.5m,斜向應力釋放孔間排距1.5m×1.5m。
針對地下洞群斷層、裂隙及破碎帶開挖施工安全,采取超前花管、超前固結灌漿、超前錨桿、超前錨筋束、型鋼鋼架及系統(tǒng)錨筋束等綜合預防、加固安全控制措施,有效控制和減少塌方、掉塊等安全風險。超前花管采用壁厚 δ=6.0mm的φ108mm熱軋無縫鋼管,環(huán)向間距50cm,縱向間距10m,外插角1°~3°。超前固結灌漿孔沿洞室頂拱及邊墻水平斜向布置,孔徑90mm,孔深15m~20m,傾角20°,環(huán)距2.0m~3.0m,排距10m~15m,采用分段卡塞純壓式灌漿。超前錨桿采用φ25mmL=4.5m、φ28mm=6.0m砂漿錨桿在洞室頂拱布設,錨桿傾角5°~10°,環(huán)向間距40cm~60cm,排距 3.0m~4.5m。超前錨筋束采用3φ28mmL=9.0m、3φ32mmL=12.0m在洞室頂拱布設,傾角5°~10°,環(huán)向間距50cm~80cm,縱向間距6.0m~9.0m。型鋼鋼架在不侵占結構斷面的基礎上設置,采用I20b工字鋼,間距0.5m~1.0m,鋼架間采用φ25mm鋼筋連接,并采用C25噴射混凝土將型鋼鋼架封閉。洞室系統(tǒng)支護錨桿調整為3φ28mmL=9.0m、3φ32mmL=9.0m錨筋束以加強圍巖穩(wěn)定。
圖1 復雜地質地下洞群超前固結灌漿結構布置
3.4 地下洞群開挖施工安全預防及調控技術
泄洪放空系統(tǒng)地下洞群開挖斷面大、地質條件極為復雜,開挖期施工安全極為突出。針對特殊地質洞段,采用超前地質探測技術對地質情況進行超前預測、預報,對預測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并根據(jù)預測分析結果及時優(yōu)化調整開挖方式。采用專業(yè)儀器對地下洞室開挖爆破震動進行監(jiān)測,根據(jù)爆破震動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及分析結果,及時優(yōu)化調整爆破設計及爆破參數(shù),控制和減少爆破震動對洞室圍巖的影響。以此,為地下洞群的開挖施工安全提供技術支撐,達到施工安全預防及控制。
3.5 通風及空氣質量安全控制技術
3.5.1 施工通風安全控制
針對泄洪放空系統(tǒng)地下洞群較為突出的通風散煙問題,根據(jù)工程永久建筑物特點、結合施工通道,優(yōu)先進行補氣洞、補氣豎井等永久建筑物施工,盡早貫通,盡早形成“低進高出”的通風循環(huán)方式,以較好地改善洞室通風條件,并在洞室進出口布置短小通風支洞盡早與洞外貫通,以形成較好的自然通風條件。同時對通風狀況進行監(jiān)測,采用流體力學分析軟件對不同施工階段的通風流場形態(tài)進行分析,并根據(jù)分析結果對通風方案進行優(yōu)化調整。
3.5.2 空氣質量安全控制
泄洪放空系統(tǒng)地下洞群采用水幕噴霧裝置及V型水幕降塵裝置,有效降低洞室內粉塵,改善空氣質量。自動水幕噴霧裝置主要有噴霧泵、自動供水箱、控制器、傳感器和高壓噴霧器組成,工作原理是:在自動控制水箱內充足水量的情況下,根據(jù)沖擊波或手動方式,噴霧泵將水箱內的水輸送至高壓噴霧器,然后轉化為高霧化、高速水霧形成封閉粉塵的水霧流立體段,有效捕捉粉塵和有毒煙氣,以凈化作業(yè)環(huán)境,改善勞動衛(wèi)生條件。V型水幕噴霧降塵裝置采用鋼管加工制作完成,由主管、支管及花灑組成。工作原理為:在鋼管內接入壓力水,壓力水通過管道及管道端頭花灑噴出形成水霧,達到有效的噴霧降塵效果。
圖2 V型水幕噴霧裝置在地下洞群降塵中的應用
本文結合長河壩水電站泄洪放空系統(tǒng)復雜地質大型地下洞群工程實例,針對地下洞群開挖施工安全控制展開分析研究,并對施工安全進行動態(tài)調控,采取多類型措施技術達到施工道路安全控制、洞室開挖施工安全預防及控制、洞室開挖施工通風與空氣質量安全控制,安全順利完成復雜地質大型地下洞群開挖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1〕周良元,周盈旺.地下洞室開挖施工技術[J].東北水利發(fā)電,2009,(4):20~23.
〔2〕孫開暢,姜德全,孫志高.向家壩電站地下廠房洞室開挖施工技術[J].東北水利發(fā)電,2010,(11):15,16,32.
〔3〕唐崇正,聶光利.向家壩水電站地下主廠房開挖關鍵技術[J].四川水力發(fā)電,2009,28(4):68~71.
〔4〕趙川,胡曉林,林運軍,楊佐斌.地下洞室工程施工支護理念探討[J].云南水力發(fā)電,2006,(4):45~47,50.
〔5〕黃長寬.超前注漿管棚法在隧道開挖支護設計中的應用[J].云南水力發(fā)電,2003(增):39~40.
TV524.7∶TV554.1
B
2095-1809(2016)05-0093-03
黃亞奇(1983-),男,四川遂寧人,工程師,工學學士,從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及管理工作;
張曾(1985-),男,寧夏中衛(wèi)人,工程師,工學學士,從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及管理工作;
詹然成(1987-),男,重慶長壽人,助理工程師,工學學士,從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