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英姬
(綏棱國有林場管理局,黑龍江綏棱152200)
?
北重樓繁殖栽培技術(shù)
韓英姬
(綏棱國有林場管理局,黑龍江綏棱152200)
北重樓是珍貴的藥用植物。介紹了其形態(tài)和生態(tài)特征,重點描述了其繁殖栽培技術(shù),為相關(guān)生產(chǎn)提供了技術(shù)參考。
北重樓;特性;繁殖
北重樓(ParisverticillataM.-Bieb.),北重樓的根狀莖具有藥用價值。其性味苦、寒,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用于高熱抽搐,咽喉腫痛,癰癤腫毒,毒蛇咬傷等癥。因其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近年來栽培面積逐漸擴大,發(fā)展前景廣闊。
中國東北、山西,朝鮮、日本和蘇聯(lián)也有分布。
植株高25~60cm。根狀莖細長,直徑3~5mm。莖綠白色,有時帶紫色。葉6~8枚輪生,披針形、狹矩圓形、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6~15cm,寬1.5~3.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具短柄或近無柄。花梗長4.5~12cm,外輪花被片綠色,極少帶紫色,葉狀,通常4枚,紙質(zhì),平展,倒卵狀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2~3.5cm,寬1~3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巍?nèi)輪花被片黃綠色,條形,長1~2cm,花藥長約1cm,花絲基部稍扁平,長約5~7mm,藥隔突出部分長約6~10mm,子房近球形,紫褐色,頂端無盤狀花柱基,花柱具4~5分枝,分枝細長,并向外反卷,比不分枝部分長2~3倍。蒴果漿果狀,不開裂,直徑約1cm,種子多數(shù)?;ㄆ?~6月,果期7~9月。
東北地區(qū)及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勻分布。朝鮮、日本和俄羅斯也有分布。
多分布于針闊混交林、灌木叢等地。喜陰涼、水分充足、土壤腐殖質(zhì)肥沃的環(huán)境中生長,怕干旱、水
3.1 選地整形
選平地或緩坡地,質(zhì)地最好是輕壤至輕粘土,便于幾年后帶土球起掘。清除地表雜物,按80cm垅距和20cm垅高起垅。
3.2 播種苗移植
晚秋或早春,按0.8~1m穴距,攏20~25cm的寬、深的坑穴,將農(nóng)家?guī)逝c坑土按1∶3比例混合。把播種苗根放入坑底,根系自然舒展,每3~5株苗1穴,以利于植栽后盡快成墩成形。栽植深度根頸與坑表平齊,若是坡地,根頸低于坑表5cm左右。回填混合的土肥,踩實土。
3.3 整形修剪
植苗后立即留3~5cm平茬。當年秋天可見有6~10個20~40cm長分枝,次年春留10~20cm剪斷,當年可發(fā)生20個以上枝條,第2年3月中截,6月夏剪按圓球形造形。經(jīng)3~5年的圃地生長與修剪,即可造成0.8m左右冠幅和0.8~1m左右高度的球形大苗。
3.4 其它常規(guī)管理
每年5~8月及時鏟除雜草,生長季遇極度干旱年份,應(yīng)安排灌水。有條件的每年4月追1次磷酸二銨肥,施量因樹齡而異,一般為100~200g。生長季如遇蚜蟲、毛蟲、刺蛾等為害,可噴溴氰氧樂進行滅殺。
澇。較耐貧瘠,在鹽堿地也能生長,但生長不良。
5.1 選地、整地
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通風良好,腐殖質(zhì)豐厚的地塊。秋季,選擇晴好的天氣,進行整地,深翻,翻地前,施腐熟的農(nóng)家肥,畝施1000kg,深翻耕35cm左右,翻地時將土塊打碎,整細,并撿去石塊、雜草等雜物。翻地厚曬3天,之后南北向做垅,待用。
5.2 選種采集
種子成熟季節(jié),選擇生長良好的無病蟲的植株,進行采種,采種后選擇飽滿、成熟、無病害、霉變和損傷的種子,放置陰涼處。
5.3 種子處理
把種子除去外種皮,凈選,按沙子和種子3∶1比例混合,濕度65%,用40%多菌靈700倍液浸種1.5h,放置陰涼處,10~15℃室溫下處理50天,在放入20℃室溫下處理80天,種子處理期間室內(nèi)濕度保持65%。
5.4 播種
播種季節(jié)選擇春季,條播,在垅上開深10cm的淺溝,之后播種,播后覆細土2cm厚,輕輕壓實,垅上蓋一層松軟的闊葉樹葉,澆透水,搭設(shè)遮陽網(wǎng),進行遮蔭,在此期間要保持苗床濕潤,蔭蔽的環(huán)境,有利于種子發(fā)芽,生長。
5.5 田間管理
5.5.1 松土、除草。6月初,在地下莖生長初期時,要對幼苗進行松土,松土時要輕輕在植株周圍進行,松土不能太深,以免傷了幼苗的根系。結(jié)合松土,進行除草,拔出幼苗近的雜草時,十分注意,不要把幼苗拔出。
5.5.2 水分調(diào)節(jié)。根據(jù)天氣情況,實時進行水分調(diào)控。遇到干旱天氣,在早晨進行澆水,澆水一定要澆透。在雨季到來之前,要在圃地四周開好排水溝,以利排水。在地上莖出苗前不宜澆水,否則容易爛根。
5.5.3 施肥。北重樓喜肥,在幼苗出齊后, 667m2施腐熟農(nóng)家肥800kg,667m2追施復(fù)合肥20kg。在植株生長旺盛期,要求施肥2~3次,苗木越冬之前需要施肥1次。植株生長旺盛期施氮肥為主,畝施氮肥20kg,越冬肥在9月施入,以鉀肥為主,畝施10kg。施肥時要選擇傍晚,施肥后澆水,澆水不易澆大水,潤濕土壤10cm深即可。
5.5.4 生長調(diào)節(jié)。在植株營養(yǎng)生長結(jié)束時,對不需要留種的植株,要摘除頂芽,以保證植株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向根莖轉(zhuǎn)移,提供植株的抗性和藥效。
北方地區(qū),在10月當北重樓倒苗后,即可進行采收。采收前先清除雜草及枯枝殘葉等,然后從淺至深挖根,不要漏挖。采收后不要太陽下暴曬,及時運到室內(nèi)攤開,不宜堆積,以免發(fā)熱腐爛。分級,過篩,除去須根,并揀去泥塊、雜草等,洗凈后濾干。
可直接曬干或陰干,如遇雨天,也可50~60℃烘干。
病害主要是、根腐病、葉枯病,蟲害主要是地老虎。
7.1 根腐病
根腐病,是由于根部腐爛,導(dǎo)致植株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的功能逐漸減弱,最后全株死亡。主要表現(xiàn)為整株葉片發(fā)黃、枯萎。北方地區(qū)5月進入發(fā)病盛期。防治方法:1)選擇優(yōu)良品種,進行繁殖。 2)種子用0.3%的粉銹寧拌種。3)苗床土壤播種前一定要進行消毒,用40%多菌靈進行土壤消毒。4)加強田間管理。5)一旦發(fā)病,及時噴施30%甲霜惡霉靈1000倍液,進行防治。6)及時防治地下害蟲和線蟲的危害。
7.2 葉枯病
葉枯病發(fā)病時,植株下部葉片枯萎,嚴重時造成植株死亡。高溫多濕、通風不良、植株生長勢弱,發(fā)病較嚴重。防治方法:1)秋季休眠期,徹底清除病、落葉等,并集中燒毀。 2)加強栽培管理,控制病害的發(fā)生。3)一旦發(fā)病及時噴施1∶1∶100倍的波爾多液,或55%托布津600倍液,或4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
7.3 地老虎
地老虎取食植株的子葉、嫩葉、嫩莖, 使植株枯死, 造成缺苗。防治方法:1)秋季進行翻耕曬地, 可大量殺死土中的幼蟲和蛹。2)植株休眠期,清除病株等, 并集中燒毀。3)可人工捕捉其幼蟲。4)用50%辛硫磷乳油拌細砂土,在植株根部開溝撒施藥土。5)或55%辛硫磷7000倍液進行灌根。
S567.23
B
DOI.:10.13268/j.cnki.fbsic.2017.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