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唐代省試詩的傳奇化

      2017-01-17 16:12:06王士祥王立
      中州學刊 2016年12期
      關鍵詞:唐代

      王士祥 王立

      摘 要:唐代省試詩內容與審美風格雖以雅正莊肅為主,但同時存在著新異駭怪的現(xiàn)象。不僅在廣義的省試詩中有傳奇化命題情形,而且在體現(xiàn)國家意志的科場試詩中也出現(xiàn)了傳奇化元素。神仙故事、傳奇異聞均成了省試詩寫作對象。省試詩出現(xiàn)傳奇化的原因,首先是出于對皇家歌功頌德的需要,其次體現(xiàn)出道家文化在國家意志中的位置,此外還明顯受到唐傳奇文化氛圍的影響。雖然省試詩的傳奇化并未成為傳統(tǒng),但這一新氣象的出現(xiàn)是對傳統(tǒng)命題范式的拓展與突破,表現(xiàn)出唐代省試詩創(chuàng)作的開放心態(tài)和革新精神。

      關鍵詞:唐代;省試詩;傳奇化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6)12-0143-05

      在唐代科舉考試中,詩歌是重要的應試文體之一,對于完善科舉考試形式、改革選拔手段具有積極的意義,尤其提供了相對于“搏之弗得,聆之弗聞”①的“無形”之德與“不器”之才便于操作的判斷標準。雖然在考試中時有反對之聲,甚至曾遭遇兩次??迹罱K又很快得到恢復,至有以詩登狀元第者。究其原因,可用太和八年(834)十月禮部所呈《先試帖經奏》中“蓋以成法可守,所取得人故也”②概括。由是,詩歌備受應試舉子青睞,并形成了有別于日常詩作的專門體式,主要表現(xiàn)為五言六韻的律體,《文苑英華》集之為“省試”10卷。

      關于唐代省試詩的研究,學界不乏其人。王群麗女士認為:“詩題字面大部分都富有詩意,用字簡練精確;其思想內容多雅正莊肅。大多數(shù)題目要么具有政教上的意義,要么具有幽雅的美感;新異駭怪的題目在省試詩里基本看不到?!雹劬图兇獾目茍隽舸孀髌范?,這一判斷尚有可商榷之處,若統(tǒng)觀《文苑英華》所收省試詩之全部,則更能發(fā)現(xiàn)并非“新異駭怪的題目在省試詩里基本看不到”,而是存在著命題的傳奇化傾向。所謂傳奇化即突破以經史為題的“雅正莊肅”的傳統(tǒng)范式,出現(xiàn)以奇聞異事為題和相關作者傳奇化經歷影響其詩的現(xiàn)象。這是值得關注的新氣象,本文試作簡要考察。

      一、傳奇化類別與命題出處

      據(jù)《文苑英華》所收詩歌題目并驗之以出處,傳奇化省試詩基本可以概括為三類:符瑞類、神仙類、異聞類。符瑞類在于通過天人感應所產生的符瑞現(xiàn)象歌頌升平,或寄寓某種期許。此類省試詩有:《文苑英華》卷一八二《青云干呂》,今存林藻、令狐楚、王履貞、彭伉四首,此題出漢東方朔《海內十洲記》,其“聚窟洲”云:

      臣國去此三十萬里,國有常占,東風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干呂,連月不散者。當知中國時有好道之君。④

      其“當知中國時有好道之君”句使“青云干呂”有了明確的注腳,此借西胡、月支國使者之口以頌君也。林藻詩中有“作瑞來藩國,呈形表圣君”⑤,令狐楚詩云“遠覆無人境,遙彰有德君”⑥,王履貞亦稱“表圣興中國,來王見六君”⑦,或稱君圣,或贊君德,無不洋溢著對君王的歌頌。

      《文苑英華》卷一八三《海水不揚波》,作者不詳,此題當出晉王嘉《拾遺記》。其卷四云:“盧扶國來朝,渡玉河萬里方至。云其國中山川無惡禽獸,水不揚波,風不折木。”⑧李林甫在《唐六典》中指出:“江河水五色,海水不揚波之類,皆為大瑞。”⑨既然如此,那么“海水不揚波”自是瑞兆。現(xiàn)存失名詩開篇即稱“明朝崇大道,寰海免波揚”⑩,把明君、仁政與海水不揚波的自然現(xiàn)象進行對應,為以下歌頌升平并得出“化流霑率土,恩寢及殊方”埋下了伏筆。

      神仙類主要描寫神仙之事,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以神仙類為主題的省試詩有:《文苑英華》卷一八四張仲素《夜聞洛濱吹笙》,厲玄、鐘輅《緱山月夜聞王子晉吹笙》;卷一八五張仲素《緱山鶴》。三題同出漢劉向《列仙傳》:

      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巔?!敝習r,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shù)日而去。亦立祠于緱氏山下,及嵩高首焉。B11

      王子喬是周靈王太子,名晉,“好吹笙作鳳凰鳴”,得浮丘公點撥修道成仙,所以張仲素《夜聞洛濱吹笙》詩中有“王子千年后,笙音五夜聞。逶迤繞清洛,斷續(xù)下仙云”B12,表現(xiàn)出了對王子喬本事的描寫。

      《文苑英華》卷一八四有范傳正《范成君擊洞陰磬》,題當出漢班固《漢武帝內傳》:

      (元封元年)七月七日,王母暫來也……于坐上酒觴數(shù)過,王母乃命諸侍女王子登彈八瑯之璈,又命侍女董雙成吹云和之笙,石公子擊昆庭之金,許飛瓊鼓震靈之簧,婉凌華拊五靈之石,范成君擊湘陰之磬,段安香作九天之鈞。于是眾聲澈朗,靈音駭空。B13

      眾仙諧奏,成為美談,范傳正詩云:“歷歷聞金奏,微微下玉京”,“云霄如可托,借鶴向層城。”B14“玉京”本指天帝所居之所,“層城”指神話中昆侖山上的高城,這里均泛指仙境。因此,無論是王子喬得道升仙還是漢武帝受西王母之邀聆聽仙樂,皆與道家神仙事密不可分,甚至有宣揚宗教的成分。此類事情本荒誕不經流于傳奇,是唐傳奇的重要素材來源,因此詩作者須充分發(fā)揮想象。

      所謂異聞類即不同于常見之事的奇聞異事。此類省試詩主要有:《文苑英華》卷一八四《寒夜聞霜鐘》,鄭絪、盧景亮詩存;又《聽霜鐘》,作者不詳。二題同出《山海經·中山經》:“(豐山)有九鐘焉,是知霜鳴?!惫弊ⅲ骸八祫t鐘鳴。”B15失名《聽霜鐘》詩中道其奇云:“寥亮來豐嶺,分明辨古鐘。應霜如自擊,中節(jié)每相從?!盉16不僅交待古鐘來自豐山,而且點出其應霜而鳴的神奇之處,更令人驚奇的是“中節(jié)”之妙。

      《文苑英華》卷一八五康翊仁《鮫人潛織》,題出晉張華《博物志》:“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盉17康翊仁詩云:

      珠館馮夷室,靈鮫信所潛。

      幽閑云碧牖,滉漾水精簾。

      機動龍梭躍,絲縈藕綷添。

      七襄牛女恨,三日大人嫌。

      透手擊吳練,凝冰笑越縑。

      無因聽札札,空想濯纖纖。B18

      作者破題以水神所居“珠館”引出題中鮫人,接下來描寫靈鮫所居環(huán)境,從第三聯(lián)至第五聯(lián)具體寫“織”,不僅龍梭飛動“絲縈”“綷添”,而且作者還把織女和劉蘭芝拉來幫忙說項,其中“三日大人嫌”化自《孔雀東南飛》“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顯得奇趣橫生;繼之與“吳練”“越縑”對比,突出所織錦之“透手”“凝冰”奇效;最后又以《古詩十九首》中“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作結,通過“無因”“空想”暗示鮫人之“潛織”。全詩緊扣主題,想象豐富,化用前人詩句信手拈來,既顯典重,又見作者學養(yǎng)。

      《文苑英華》卷一八九《府試古鏡》,作者失名;同卷復有《秦鏡》,仲子陵、張佐詩存見。二題當出漢劉歆《西京雜記》:

      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庫府……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人有疾病在內則掩心而照之,則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B19

      秦鏡不僅能照見人肝膽,而且能窺見人心思,這些神異之處自然成了詩歌表現(xiàn)的重點,如失名的《府試古鏡》有“應祥知道泰,監(jiān)物覺神通。肝膽誠難隱,妍媸信易窮”B20;仲子陵的《秦鏡》中有“但見人窺膽,全勝響應聲。妍媸定可識,何處更逃情”B21;張佐的《秦鏡》中亦有“龍在形難掩,人來膽易呈”B22,均寫到了古鏡洞察人肝膽的神奇表現(xiàn)。

      這些題目不僅有廣義的省試詩,更有作為國家機構的尚書省所組織考試的科場留存作品即狹義的省試詩,這是體現(xiàn)國家意志的最終產物。據(jù)徐松《登科記考》及孟二冬先生《〈登科記考〉補正》可知,《青云干呂》詩為貞元七年(791)進士科試題,《緱山月夜聞王子晉吹笙》詩為太和二年(828)進士科試題,《寒夜聞霜鐘》詩為大歷六年(771)進士科試題,三題俱是真正意義上的省試詩。據(jù)《全唐詩》中詩人小傳,《秦鏡》詩的作者仲子陵、張佐俱是大歷年間進士。又據(jù)《登科記考》卷十一所引權德輿《仲子陵墓志》可知其“大歷十三年,舉進士甲科”B23,但《登科記考》與《〈登科記考〉補正》于大歷十三年(778)未列省試詩題。二人同登第于大歷中,又有同題省試詩,《秦鏡》或為是年應試詩題,附此俟考。

      如果說“青云干呂”屬正常自然天象的話,那么又何須以三十萬里外之他國言中國之事呢?修仙本就是虛妄之事,所以曾經鐘情于此事的漢武帝慨嘆:“向時愚惑,為方士所欺。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B24韓愈《誰氏子》中亦稱:“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盉25如此,則周靈王太子修道成仙之事自是妖妄。此外,《府試古鏡》及《秦鏡》中之秦方鏡能照人肝膽也無疑具有奇幻色彩。非科場作品的省試詩中,盧扶國的“水不揚波”,南海外“水居如魚”的鮫人無不帶有傳奇成分。這是志怪小說和唐傳奇經常關注的主題。這種以神仙故事、殊方異物為題的情形在整個唐代省試詩中雖然處于絕對少數(shù)派,但與出自儒家經典或正史的省試詩題相比,明顯屬于兩種風格,客觀上具有新變的意義。

      二、傳奇化事件與省試詩

      在唐代省試詩中還存在一種“新異駭怪”的現(xiàn)象,即命題雖是當代之事,卻明顯存在著傳奇成分。天寶四載(745)進士科試《玄元皇帝應見賀圣祚無疆》詩,據(jù)唐人封演《封氏聞見記》載:

      高祖武德三年,晉州人吉善行于羊角山見白衣老父,呼善行謂曰:“為吾語唐天子:吾是老君,即汝祖也。今年無賊,天下太平?!备咦婕辞彩怪录懒R于其地。B26

      此題明顯是依據(jù)這件事設置的。何以如此?封演在上引文字前給出了答案,“國朝以李氏出自老君,故崇道教”,所以吉善行明顯是投其所好,因此被拜為朝散大夫。武德初年李唐政局仍不穩(wěn)定,所以“天下太平”便成了極高的期待;至玄宗天寶初年,國家真正實現(xiàn)了太平,且玄宗對老莊之學極力推崇,這就促使主考官對道家文化青眼相加。

      天寶十載(751)進士科試《湘靈鼓瑟》詩,是年錢起登第。據(jù)《舊唐書·錢徽傳》載:

      父起,天寶十年登進士第。起能五言詩。初從鄉(xiāng)薦,寄家江湖,嘗于客舍月夜獨吟,遽聞人吟于庭曰:“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起愕然,攝衣視之,無所見矣,以為鬼怪,而志其一十字。起就試之年,李暐所試《湘靈鼓瑟詩》題中有“青”字,起即以鬼謠十字為落句,暐深嘉之,稱為絕唱。是歲登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B27

      類似情形還出現(xiàn)在太和二年(828),是年進士科試《緱山月夜聞王子晉吹笙》詩,厲玄遇到了與錢起類似的經歷。元人伊士珍《瑯嬛記》載:

      唐厲玄度江,見一婦人尸,收葬之。夜夢在一處,如深山中。明月初上,清風吹衣,遙聞有吹笙聲,音韻縹緲。忽有美女在林下自詠云:“紫府參差曲,清宵次第聞。”及就試,得《緱山月夜聞王子晉吹笙》題,用夢中語作第三第四句,竟以是得賞,舉進士。人以為葬婦人之報。B28

      錢起、厲玄的傳奇經歷并非個案,在唐詩中多有類似事情發(fā)生。《全唐詩》卷八六三至八六七所收詩,作者非仙即神,抑或為鬼為怪,應該皆屬此類。這種事情本身的荒誕增加了相關省試詩的傳奇化色彩。

      三、省試詩傳奇化的意義

      作為以選官為目的的省試詩,確實應當以雅正莊肅為準,即使是科場考試之外的習作亦應如此。唐代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傳奇化新變,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大唐朝廷的文化導向。

      首先,符瑞類命題表現(xiàn)出了繼承與革新精神。符瑞的出現(xiàn)往往與仁君、仁政緊密相連,是古人心目中天人感應的呈現(xiàn)。所以班固《白虎通》稱:“天下太平,符瑞所以來至者,以為王者承天統(tǒng)理,調和陰陽。陰陽和,萬物序,休氣允塞,故符瑞并臻,皆應德而至?!盉29在唐代省試詩中,多有以符瑞為題者,如《白云起封中》,指漢武帝封禪泰山時所出現(xiàn)的瑞相,事見《史記·孝武本紀》;又如《河出榮光》,指水中出現(xiàn)五色云氣,事出沈約《宋書·符瑞志》;再如《洛出書》,指大禹治水時神龜出于洛水事,本于《周易·系辭上》。說明以符瑞為題在唐代省試詩中已演變成傳統(tǒng),《青云干呂》《海水不揚波》等無疑是對這一傳統(tǒng)的繼承。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符瑞多出正史、正經,如上舉《史記》《漢書》《周易》是也,鮮有以僻書擬題者。但當經史元典成為必學教材后,以之為題基本對作者構不成審題難度,自然不利于考察作者尤其是應試者的知識面。所以劉知幾《史通》指出:

      然則芻蕘之言,明王必擇;葑菲之體,詩人不棄。故學者有博聞舊事,多識其物。若不窺別錄,不討異書,專治周、孔之章句,直守遷、固之紀傳,亦何能自致于此乎?B30

      所以,從《海內十洲記》和《拾遺記》中設置題目正體現(xiàn)了唐代文人“窺別錄”“討異書”的博聞精神。張鵬飛在《唐人試律詩詩題取用〈文選〉詩賦原句或李善注解比勘》中指出:“《十洲記》非唐人常見之書,故對于考生來說,要明白‘青云干呂首先是借助李善注?!盉31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認識,因李善引《海內十洲記》“東風入律,十旬不休;青云干呂,連月不散”B32句注《文選》卷五六陸倕《刻新漏銘》“河海夷晏,風云律呂”。這種認識雖有一定道理,但忽略了學者博聞的需要?!逗仁抻洝吩谖赫餍蕖端鍟窌r尚見,見錄于《隋書·經籍志》,列于史部之地理類,足見并非十分難見之書。即使于考生并非常見,但于主司未必難尋,相對的生僻正利于考察應試者的博聞強識。

      其次,神仙類命題表現(xiàn)出了對道家文化的重視與對傳統(tǒng)命題的開拓。因為李唐統(tǒng)治者追尊老子為遠祖,所以道家文化在唐代受到極高禮遇。不僅高宗時代追封老子為“玄元皇帝”,至玄宗時更是以《老子》代《爾雅》,親注《道德經》,甚至專設“四子科”,以《老子》《文子》《列子》《莊子》為科舉考試內容。道家文化在省試詩中自然有所體現(xiàn),如《春臺晴望》《沉珠于淵》,前者出《老子》“眾人熙熙,若享太牢,若登春臺”B33句,后者出《莊子》“捐金于山,藏珠于淵,不利貨財,不尚富貴也”B34,均明顯出于被奉為經典的《老子》《莊子》之中。

      如果說以道家經典為題是對傳統(tǒng)儒家倫理道德豐富的話,那么從《列仙傳》和《漢武帝內傳》中設置題目則是對傳統(tǒng)尊經重史命題范式的大膽突破。之所以如此說,在于以往以老莊等元典文獻為本設置省試詩賦題目并非純粹因為“道家養(yǎng)神氣”B35,而是因為道家文化具有極強的政治意義,是《漢書·藝文志》中所言“君人南面之術”B36,具有玄宗所謂“可以理國,可以保身”B37之功能。省試詩中對道家文化的體現(xiàn)雖不及試賦那么側重政治功能,但體現(xiàn)作者審美情趣卻是一致的。如李程《春臺晴望》以相當大的篇幅描寫對春天的感受:

      曲臺送春日,景物麗新晴。

      靄靄煙收翠,忻忻木向榮。

      靜看遲日上,閑愛野云平。

      風慢游絲轉,天開遠水明。B38

      作者通過總分關系和春日、新晴、翠煙、榮木、遲日、野云、游絲、遠水構成了一幅晴日春景圖,所以作者才有“登高塵慮息,觀微道心清”的審美感受。以神仙之事入題卻有濃郁的傳奇志怪色彩,所以韓愈稱“知者盡知其妄矣”,但是厲玄與鐘輅在《緱山月夜聞王子晉吹笙》詩中,仍對神仙妙曲細致描寫:

      緱山明月夜,岑寂隔塵氛。

      紫府參差曲,清宵次第聞。

      韻流多入洞,聲度半和云。

      拂竹鸞驚侶,經松鶴舞群。

      蟾光聽處合,仙路望中分。

      坐惜千巖曙,遺音過汝墳。B39

      作者發(fā)揮想象,極力描寫王子晉緱山月夜吹笙的美妙,笙音悠揚,“入洞”“和云”有同天籟,不僅使人有遠離凡塵的愿望,更能使竹林里的鸞鳥和松林中的仙鶴隨之起舞,因此作者在沉醉中迎來了“千巖曙”,一個“惜”字又顯得遺憾多多,一句“遺音過汝墳”則留下回味無窮。明明是神仙傳說,作者卻能如身臨其境,筆墨間給人信實的感覺,不能不說用意良苦。

      不可否認,異聞類省試詩主題亦受到了唐傳奇的影響。唐傳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說,作者多傳奇聞異事。傳奇一體在唐代的發(fā)展,學界普遍認為與科舉行卷密切相關,不僅能夠展示作者的史才、詩筆、議論,更能令人耳目一新,獲得特效。據(jù)程千帆先生《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之《行卷風尚的盛行與唐代傳奇小說的勃興》,馮沅君先生有《唐代傳奇作者身份的估計》一文,“據(jù)習見的唐人傳奇單篇、專集及具有傳奇風格的雜俎……統(tǒng)計其姓名可考的作者四十八人的出身”,統(tǒng)計結果不僅約半數(shù)應與科舉有關,而且指出:“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唐傳奇的杰作與雜俎中的知名者多出進士之手。”B40可見唐代傳奇在文人中的影響。在這種文化氛圍下,傳奇化選題進入省試詩的命題范疇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以秦鏡為例,隋王度有《古鏡記》,自述古鏡靈異,后收錄于唐人陳翰《異聞集》,又被摘錄于《太平廣記》,可見其在唐代傳播之廣,省試詩《府試古鏡》及《秦鏡》很難說未受其影響。此外,傳奇的流行在為讀者帶來奇聞異事的同時必然會激發(fā)創(chuàng)作者和閱讀者尚奇的心理。韓愈詩《誰氏子》云:“又云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也正是針對省試詩這種尚奇而發(fā)的。

      綜上所述,唐代不僅廣義的省試詩中存在著傳奇化命題情形,即使在體現(xiàn)著國家意志的科場考試作品中同樣出現(xiàn)了傳奇化元素,神仙故事、傳奇異聞均成了取材對象。雖然唐代省試詩的傳奇化并未像以經史為題的文學作品形成主流傳統(tǒng),但傳奇化詩歌的出現(xiàn)是對傳統(tǒng)命題范式的拓展與突破,表現(xiàn)出了省試詩創(chuàng)作的開放心態(tài)和革新精神。

      注釋

      ①杜佑:《通典》,中華書局,1988年,第446頁。

      ②王欽若等:《冊府元龜》,中華書局,1960年,第7684頁。

      ③王群麗:《論唐代省試詩命題的特點》,《江海學刊》2007年第4期。

      ④東方朔:《海內十洲記》,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42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277頁。

      ⑤⑥⑦⑩B12B14B16B18B20B21B22B38B39李昉等:《文苑英華》,中華書局,1966年,第890、891、891、899、901、903、902、906、928、928、928、904、901頁。

      ⑧王嘉:《拾遺記》,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42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330頁。

      ⑨李林甫等:《唐六典》,中華書局,1992年,第114頁。

      B11劉向:《列仙傳》,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58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495頁。

      B13班固:《漢武帝內傳》,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42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290頁。

      B15《山海經》,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42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48頁。

      B17張華:《博物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47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582頁。

      B19劉歆:《西京雜記》,中華書局,1985年,第19頁。

      B23徐松:《登科記考》,中華書局,1984年,第398頁。

      B24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6年,第738頁。

      B25彭定求等:《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第3810頁。

      B26趙貞信:《封氏聞見記校注》,中華書局,2005年,第2頁。

      B27劉昫等:《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第4383頁。

      B28伊世珍:《瑯嬛記》,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80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646頁。

      B29陳立:《白虎通疏證》,中華書局,1994年,第283頁。

      B30劉知幾:《史通》,中華書局,2014年,第471頁。

      B31張鵬飛:唐人試律詩詩題取用《文選》詩賦原句或李善注解比勘,《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B32蕭統(tǒng):《文選》,中華書局,1977年,第776頁。

      B33魏源:《老子本義》,上海書店,1986年,第15頁。

      B34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1983年,第298頁。

      B35謝思煒:《白居易詩集校注》,中華書局,2006年,第1746頁。

      B36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第1732頁。

      B37宋敏求:《唐大詔令集》,商務印書館,1959年,第550頁。

      B40程千帆:《古詩考索·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448頁。

      責任編輯:行 健

      猜你喜歡
      唐代
      禮制規(guī)范視域下唐代陵戶的設置
      求是學刊(2016年6期)2017-01-07 13:23:27
      再論唐代的使職、差遣
      論唐代詩詞中“湘妃”意象的悲劇情感表達
      商情(2016年43期)2016-12-26 00:00:00
      遼代銅鏡中龍紋樣式初探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2:34:59
      唐代衛(wèi)尉寺職能考述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01:03:32
      我國唐代文學中桃花意象淺談
      唐代女性服飾考略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44:53
      唐代銅鏡中的設計美學初探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8:37:36
      唐代前期的文學理論初探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6:49:26
      唐代皖南詩歌探究
      福贡县| 松溪县| 金塔县| 永清县| 屏南县| 郯城县| 南丹县| 宝坻区| 云霄县| 长兴县| 北安市| 屏山县| 汽车| 北辰区| 泾川县| 垫江县| 德江县| 文山县| 英吉沙县| 广宗县| 大石桥市| 潍坊市| 郸城县| 濮阳市| 仁化县| 沧州市| 本溪市| 西丰县| 乌审旗| 辽中县| 山西省| 新竹市| 建水县| 姜堰市| 宣化县| 金塔县| 襄汾县| 玛多县| 灵山县| 巴彦县| 溆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