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平,王樂霞,李紅梅,夏春輝,許鳳,付雙,侯鵬,李爽
1.齊齊哈爾醫(yī)學院,黑龍江齊齊哈爾161000;2.山東外事翻譯職業(yè)學院,山東威海264504
應用型醫(yī)藥人才培養(yǎng)
——醫(yī)學院?;瘜W課程的教學研究
王樂平1,王樂霞2,李紅梅1,夏春輝1,許鳳1,付雙1,侯鵬1,李爽
1.齊齊哈爾醫(yī)學院,黑龍江齊齊哈爾161000;2.山東外事翻譯職業(yè)學院,山東威海264504
為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應用型人才,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加強知識與實踐技能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及交流溝通能力。為提高醫(yī)學院?;瘜W課程的教學水平,從教材與課程設置、課堂討論與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這三方面進行探討。教材方面,在介紹基本化學概念和規(guī)律的基礎上,需要補充一些與醫(yī)學相關的材料,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思考與醫(yī)學相關的問題。注重實用性、突出“醫(yī)”的特色。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方面,對教師的要求是要比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付出更多的精力,查閱相關醫(yī)學權威教材、資料,甚至有時需要到醫(yī)院臨床一線,從醫(yī)生和患者那里取得臨床案例。用化學基礎理論來理解臨床案例中的化學問題。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方面,以有機化學的氧化還原反應理論講授為例,使抽象問題簡單化(本質(zhì)化),建立起怎樣去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
應用型人才;技能培養(yǎng);課堂討論;學習能力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從一元的精英教育走向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多元化教育。應用型本科人才就是能將理論與實際整合,具備應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和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國內(nèi)大多數(shù)醫(yī)學生所學的化學相關專業(yè)基礎課,一部分臨床專業(yè)學生學習《基礎化學》[1]和《有機化學》[2],一部分非臨床專業(yè)學生學習《醫(yī)學化學》[3]。醫(yī)學生在生物化學、藥理學、免疫學等課程中都要用到化學相關知識。作為一門自然科學,醫(yī)學化學與醫(yī)學的聯(lián)系十分廣泛。但是,高等醫(yī)學院校的化學教師,大多畢業(yè)于師范類大學或綜合性大學的化學專業(yè),不具備系統(tǒng)的醫(yī)學知識。醫(yī)學化學教學中,教學方法主要以講授式為主,教師往往有以化學學科為主的意識,僅傳授純化學理論知識,與臨床應用脫節(jié)。這種教學方法不能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時代要求。該文著重就教材與課程設置、課堂討論與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探討。
現(xiàn)行醫(yī)學生所用化學教材,大部分內(nèi)容是從化學專業(yè)教材的有關章節(jié)直接引用而來的,學生并不知道所學知識對自己的醫(yī)學專業(yè)有什么幫助,因而缺乏學習動力。所以在介紹基本化學概念和規(guī)律的基礎上,需要補充一些與醫(yī)學相關的材料,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思考與醫(yī)學相關的問題。注重實用性、突出“醫(yī)”的特色。教材中引用與醫(yī)學相聯(lián)系的內(nèi)容務必做到準確、嚴謹。教材編寫者將付出更多的心血,查閱更多權威、公認的醫(yī)學教材及資料,以確保教材中引用知識的可靠性、準確性。醫(yī)學院校化學課程的設置,因生源素質(zhì)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的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制為八年。本著“少而精”的辦學理念,小規(guī)模招生,從嚴執(zhí)教,強調(diào)“高進、優(yōu)教、嚴出”,前兩年半為醫(yī)學預科階段,化學課程包括無機與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以教育家錢偉長的思想,培養(yǎng)有著寬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基礎,有一技之長的學生,這對協(xié)和的精英醫(yī)學生是適應的。但對其他醫(yī)學院校的大部分學生來說,這樣的課程設置,學生會消化不良。
大多數(shù)學校,還是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教師往往唱“獨角戲”,課堂討論在授課中所占的比重較低,理論聯(lián)系社會實踐極少,沒有擴招之前,高校門檻高,學生人數(shù)少,畢業(yè)就工作,很少有人去探討教學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擴招之后的“平民”教育,或者說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學生畢業(yè)時,讓擁有一技之長的學生,能夠?qū)崿F(xiàn)絕大多數(shù)“平民”的就業(yè)。每年畢業(yè)生以百萬計,有的畢業(yè)就失業(yè),有的學生感嘆學的知識,一點用也沒有,學生這樣感嘆和我們的教學是分不開的,大一的醫(yī)學生會問,學化學有什么用?醫(yī)學專業(yè)課程的教師,有時會反問化學教師“學化學有啥用!”面對質(zhì)疑,從事醫(yī)學化學課程教學的老師從自身找原因,照本宣科,脫離臨床是根本原因?;瘜W作為臨床醫(yī)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課,我們的教學模式是迫切需要改進的[4-6]。講授基礎學科的青年教師,缺乏醫(yī)學知識,極少接觸臨床中非常實用的化學知識和技術。因此優(yōu)秀教師應始終關注知識與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知識與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最直接的方式是通過實習來實現(xiàn),在學習理論知識時,課堂討論的形式也是知識與現(xiàn)實世界相聯(lián)系的間接方式,這樣不僅可以使課程生動有趣,而且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2.1 論題的提供
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是密切聯(lián)系的,脫離了實踐應用的知識,是不具有生命力的。論題的提供,并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對教師的要求是需要耐心查閱相關醫(yī)學權威教材、資料,比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要付出幾倍的精力,甚至有時需要到醫(yī)院臨床一線,從醫(yī)生和患者那里取得臨床案例。為某一具體化學理論提供實際應用案例,例如講授稀溶液的滲透壓力,采用高滲脫水的案例,講授緩沖溶液時,采用呼吸性酸中毒的臨床案例進行討論[7-8]。講授氧化還原反應,以臨床藥理學[7]中高鐵血紅蛋白血癥解毒藥亞甲藍的藥理作用作為論題,講授配位化合物,以氰化物中毒解毒藥,高鐵血紅蛋白形成劑(亞硝酸鈉)和供硫劑(硫代硫酸鈉)的藥理作用作為論題。
2.2 案例探討
對具體問題,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這樣經(jīng)過不斷的積累,潛移默化中,學生就具有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下面我們共同討論下面兩個論題。
(1)高鐵血紅蛋白血癥解毒藥:亞甲藍。
亞甲藍是氧化還原劑,應用小劑量低濃度時,在6-磷酸-葡萄糖脫氫過程中,氫離子經(jīng)還原型輔酶Ⅰ脫氫酶傳遞給亞甲藍,使其還原為還原型亞甲藍,還原型亞甲藍又將氫離子傳遞給高鐵血紅蛋白,使其還原為血紅蛋白。
對大一年級學生來說,全面理解亞甲藍藥理作用很難。有機化合物在體內(nèi)的反應屬于生物化學范疇,但大一學生還未學習生物化學課程,而且,學習醫(yī)學化學是學習生物化學的基礎,在這種知識背景下,我們能在氧化還原反應基礎理論框架上,理解上述氧化還原反應即可??此茝碗s問題簡單化,將論題的化學本質(zhì)以畫圖的簡單形式表達出來。氧化還原反應中,可以把任何一個氧化還原反應假設設成原電池,一個氧化還原反應能否發(fā)生,可以通過比較電對的電極電勢的高低來判斷,上述亞甲藍的藥理作用,簡單形式表達如下圖:高鐵血紅蛋白血癥解毒藥亞甲藍的藥理作用的化學論述:小劑量(1%,5~10 mL)亞甲藍(氧化型),在體內(nèi)輔酶I脫氫酶(還原型)作用下,以還原型亞甲藍存在,繼而將高鐵血紅蛋白還原成正常血紅蛋白。
(2)氰化物中毒解毒藥(高鐵血紅蛋白形成劑:亞硝酸鈉;供硫劑:硫代硫酸鈉)。
圖1 亞甲藍治療高鐵血紅蛋白血癥的化學機理
氰化物中毒時,氰離子(CN-)與細胞中細胞色素氧化酶的鐵離子(Fe3+)結(jié)合,形成不易解離的化合物,細胞失去氧化還原功能導致內(nèi)窒息,出現(xiàn)全身各系統(tǒng)的缺氧癥狀,亞硝酸鈉為氧化劑,能使血紅蛋白(Fe2+)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高鐵血紅蛋白中Fe3+與氰離子親和力較強,與細胞色素氧化酶競爭,與氰離子結(jié)合為氰化高鐵血紅蛋白,使細胞色素氧化酶恢復活性。細胞功能得以恢復。但氰化高鐵血紅蛋白的氰離子在短時間內(nèi)可以逐漸解離,重新產(chǎn)生中毒,注射硫代硫酸鈉,作為供硫劑,在酶參與下,硫原子與氰基生成低毒硫氰酸鹽,由尿排出體外。
上述氰化物中毒解毒的藥理作用表述,我們能在配位化合物基礎理論框架上,理解上述配體取代反應即可。氰化物中毒解毒的藥理作用的化學論述如下面兩步化學反應:
教師不僅要懂得“教什么”,還要懂得怎樣才能“教得好”;不但要知道“怎樣教”,更要知道指導學生“怎樣學”。使抽象問題具體化,避免理論講授的枯燥乏味,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本質(zhì)化),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建立起怎樣去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以氧化還原反應理論講授為例,首先明確幾個概念,凡是元素的氧化值發(fā)生變化的化學反應,為氧化還原反應,元素氧化值升高的過程稱為氧化,元素氧化值降低的過程稱為還原。面對抽象的理論,可將抽象問題具體化,結(jié)合一個具體的氧化還原反應,進行講授。在有機化學反應中,會涉及到氧化還原反應,把形式上加氧或去氫的反應稱為氧化反應,把去氧或加氫反應,稱為還原反應,通常情況下,教師僅僅停留在表面形式的講解,這樣講授對學生沒有一點益處,在后續(xù)生物化學中,涉及有機化合物在體內(nèi)氧化還原反應時,學生便不能夠從本質(zhì)上進行理解了。由于有機化合物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沒有凈電子的得失,而是反應前后,原子之間共用電子對的偏移方向及強度發(fā)生改變,其氧化反應或者還原反應的本質(zhì)是什么呢?共價鍵的原子之間,即便只有部分電子偏移,“氧化”“還原”這兩個詞同樣適用。碳原子與電負性更強的原子相連接,由于誘導效應,碳原子核正電荷略多于它的電子所帶的負電荷,因此碳原子帶部分正電荷,稱為被氧化了,我們可以理解為,有機物核心元素碳原子在反應前后,碳原子帶部分正電荷趨勢加強,為氧化反應;相反,碳原子與電負性更弱的原子相連接,例如C—H鍵的共用電子對向碳原子偏移。碳原子帶部分負電荷,稱為被還原了。我們可以理解為,碳原子在反應前后,碳原子帶部分負電荷趨勢加強,為還原反應[9]。
圖2 有機化合物的氧化反應
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學會,讓學生會學,讓學生樂學。加深知識與實踐技能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判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及交流溝通能力。為提高醫(yī)學化學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zhàn),在教材編寫、教學質(zhì)量等方面需要不斷改進、提高、進步。作為高校教師,為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而不懈努力,我們?nèi)沃氐肋h。
[1]徐春祥.基礎化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徐春祥.有機化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徐春祥.醫(yī)學化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楊旭,李蘭蘭,賀建,等.醫(yī)學化學理論教學方法探索[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3(11):1000.
[5]徐雅琴,邢志勇,白靖文.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有機化學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J].化工高等育,2013(5):43-46.
[6]李春彥,石秀梅,魏韜,等.有機化學教學與醫(yī)藥相結(jié)合的探索[J].藥學教育,2012,28(3):45-48.
[7]辛永寧.住院醫(yī)生日記[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 102-418.
[8]李家泰.臨床藥理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 2196-2203.
[9]Bruce Alberts.細胞的分子生物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8:2119.
Applied Medical Talents Cultivation——Teaching Research on Chemistry Course in the Medical College
WANG Le-ping1,WANG Le-xia2,LI Hong-mei1,XIA Chun-hui1,XU Feng1,FU Shuang1,HOU Peng1,LI Shuang1
1.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Qiqihar,Heilongjiang Province,161000 China;2.Career Academy of Foreign Affairs Transl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Weihai,Shandong Province,264504 China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high-qualified applied talents and fully give play to the teachers’guidance role,enhanc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cultivate the analytic ability,problem-solving ability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chemistry course in the medical college,the paper studies the setting of text and course,class discussion and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and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in terms of text,we should supplement some materials in relation to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basic chemistry concept and law,guide students to consider issues in relation to medicine by using the learned chemistry knowledg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bility and medical feature;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the teacher should make more efforts and refer to the related medical authoritativ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xts,even go to the hospital clinical first-line to obtain clinical cases from doctors and patients,and understand the chemistry issues in the clinical cases by the chemistry basic theory;in terms of cultivation of learning ability,we should make the abstract issues easy an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method of how to solve issues taking the redox reaction theory teaching of organic chemistry as an example.
Applied talents;Skill cultivation;Class discussion;Learning ability
R-4
A
1672-5654(2016)12(b)-0019-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35.019
2016-09-18)
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課題省青年專項成果(課題批準號:GJD1214086)。
李紅梅(1969.2-),女,遼寧沈陽人,研究生,教授,主要從事醫(yī)學化學教學,Email:lihongmei1969@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