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民
(重慶市璧山區(qū)丁家畜牧獸醫(yī)站,重慶 402764)
生豬腹瀉的病因與防控措施
戴春民
(重慶市璧山區(qū)丁家畜牧獸醫(yī)站,重慶 402764)
生豬腹瀉常年流行于豬場,此病危害極為嚴重,即使診療及時,同樣會影響長勢,增加耗料,降低育肥。病情較嚴重時,為僵豬主要誘因。重視生豬腹瀉病的防控,對提升養(yǎng)豬生產效益大有裨益。
生豬腹瀉,多見仔豬。1~3日齡、7~20日齡、斷奶后2~3周,為此病發(fā)病高峰期。
此病感染后,典型癥狀:食欲廢絕,精神萎靡,消化不良,脫水消瘦,料肉比低。
此病常年流行豬場,及時診療及時,同樣會影響長勢。增加耗料,降低育肥。病情較嚴重時,為僵豬主要誘因。
仔豬腹瀉的危害,對腸部的威脅最大。腸道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同時,殘留的大量菌落寄生而居多發(fā)酵,釋放大量的有毒氣體和毒素,影響腸道黏膜的完整性,造成黏膜上皮細胞變性,甚至脫落、壞死,而影響對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在此,大量未消化的食糜,會隨之進入大腸,經發(fā)酵產氣后形成過量有害酸,導致腸道內滲透壓升高致使機體內大量的水分滲入,在病理上就形成了生豬腹瀉的癥狀。隨腹瀉癥狀的加劇,機體將流失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體內電解質等等,嚴重影響仔豬的生長發(fā)育,情況較嚴重的可加重致死率。
而就仔豬而言,自身腸道系統(tǒng)尚未健全完善,抗腹瀉能力本身有限。一旦機體腸道受到不良應激的作用,將非常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而誘發(fā)此病。
就生豬腹瀉的病因分析,有生理性的、病理性的、營養(yǎng)性的。為了便于區(qū)分,筆者自管理層面,將生豬腹瀉誘因,大致分為:傳染性和非傳染性。
傳染性腹瀉,有:細菌感染導致的腹瀉,諸如:大腸桿菌、魏氏梭菌、副傷寒等感染所致。病毒感染導致的腹瀉,諸如:豬瘟病毒、偽狂犬病病毒、流行性腹瀉病毒等等。還有,寄生蟲感染導致的腹瀉,諸如:球蟲、蛔蟲等等。寄生蟲病性腹瀉,這些廣泛使用全價飼料,逐步改善喂料管理條件,此類病害大有改善。
非傳染性腹瀉,有:營養(yǎng)不良造成的腹瀉,諸如:低血糖、飼料霉變、吃食有毒物質等等。環(huán)境應激造成的腹瀉,諸如:氣候驟變、濕度大、環(huán)境改變等等。還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喂料方法不當、藥物不良反應、仔豬先天免疫性差等等,都是腹瀉發(fā)病的主要誘因。
病毒性腹瀉包括豬瘟、偽狂犬、藍耳、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病、細小病毒病等。
細菌性腹瀉常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包括仔豬白痢、仔豬黃痢、豬水腫)、巴氏桿菌(豬肺疫)、沙門氏菌(副傷寒)、痢疾桿菌、魏氏梭菌、葡萄球菌、梭菌(仔豬紅痢)、壞死桿菌、丹毒等引起。
寄生蟲性腹瀉常由線蟲、球蟲、弓形體、螺旋體、衣原體、附紅細胞體等引起。
一年四季均有發(fā)生,病毒性腹瀉多以寒冷或潮濕時多發(fā)。
發(fā)病初期體溫略有增高,精神沉郁,萎靡不振,背毛蓬松,皮膚松弛,食欲減退,嚴重時廢絕。嘔吐、喜臥,拉黃色、綠色、灰色、赤色稀便。病程時間長的可致仔豬部分死亡。一般情況下,體溫升高不明顯,水樣腹瀉大多是病毒性。
可見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充血,腸系膜輕度充血,腸壁充血、個別壞死。重者胃底出血,胃私膜輕度脫落。
因仔豬腸道消化系統(tǒng)不成熟,飼料中蛋白含量高,排泄糞便中含大量未消化的食糜,而表現出來的腹瀉癥狀??赏ㄟ^降低蛋白比例,改喂易消化的料草,而得到改善?;蛘?,用饑餓療法,注意口服補液鹽。先停喂1頓,后減少喂料量,到常規(guī)的1/3,腹瀉多數能得到治療。
因初乳母源水平低,早期攝乳量不足,自身免疫球蛋白數量低,而造成的腹瀉??赏ㄟ^調整母豬喂料水平,仔豬早吃乳、吃好乳等方式,以增強機體抗病水平,而降低腹瀉感染概率。同時,注意補飼奶粉、黃芪多糖等等,以緩解發(fā)病癥狀。
如果是應激性腹瀉,要盡量減少應激,冷天要注意保暖,保持舍內干燥,換料要逐漸過渡(最少1周過渡時間),轉群最好選擇傍晚時操作。
如果是中毒性腹瀉,要正確鑒別毒物來源,馬上停喂有毒物質并進行對癥治療。中毒一般癥狀是精神沉郁,口流唾液,體溫不高或降低。如果是霉菌中毒,在停喂飼料基礎上,大群用維生素C,葡萄糖、甘草解毒,口服硫酸鎂排毒。稍嚴重者要肌肉注射維生素C、阿莫西林、地塞米松、安鈉咖。有必要的可以進行強心補液。如果是有機磷農藥中毒,要肌肉注射解磷定和阿托品,嚴重者需要靜脈滴注10%葡萄糖、維生素C,治療越早效果越好。
在養(yǎng)豬生產實踐中,生豬腹瀉為多見常發(fā)病。對此病的防控,除了改善飼喂管理條件,更重要的是,能根據此病流行特點,提前接種防疫疫苗,及時藥物保健防控。通常情況下,母豬懷孕前后各30d,用仔豬大腸桿菌苗,分別接種1次,能很好防控仔豬黃白痢的發(fā)生。懷孕母豬產前35d,用腹瀉二聯苗注射1次,對防控仔豬腹瀉、傳染性胃腸炎等效果更好些。此外,制定較完善的藥物保健計劃,在斷奶、轉圈等情況下,除預防用抗菌藥外,注意適量補充微量元素、維生素等抗應激類藥物,以達到科學高效防病的目的。總之,通過藥物保健的措施,調節(jié)微生態(tài)環(huán)境,遏制病原菌滋生,以降低仔豬接觸病原微生物的機會。
[1] 王忠儀.淺談豬常見疾病發(fā)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4,(24):262-263.
[2] 陳元坤,周小平,周聯.豬輪狀病毒腹瀉病的診斷方法研究[J].四川畜牧獸醫(yī),2011,38(4):29-30.